作者|一凡 主播|竹瀟
近日有聞,深圳大芬村二萬多農民梵谷,靠克隆賺了美國人幾個億。說的是神奇的「中國油畫第一村」,改開前只有300多村民的客家小村。
被書畫藝術包裝的村鎮,窄窄的街巷透著文藝氣息,鱗次櫛比的畫廊目不暇接。十二年前我專訪大芬,村裡已有近500家書畫產銷店。幾年后冠以中國最大的油畫生產交易基地,全球最大的油畫集散中心。
大芬村,深圳龍崗區布吉街道的一個城中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裡,卻因油畫吸引了二萬多流動大軍 。藝術創作,商務開拓,資金、市場和人才引入,趁著史無前例的特區建設,風馳電掣的深圳速度。巨大的變遷,揭示了深圳眾多創業基地的發展軌跡。
說不上是為了掙錢還是為了藝術,絕大多數以畫為生的外來打工者,沒有受過正規的繪畫訓練,更無一點藝術氣質,卻天天在熟練地臨摹著最流行的世界名畫,而原創了一個奇葩的「山寨藝術王國」。
深圳這方改革的熱土,創造,開拓,日新月異。基因裡釋放的巨大能量如春潮湧動,總設計師繪製的特區藍圖,在荒野的南海之濱,勾勒了先行者的步履,圓了無數創業人的夢。
198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個叫黃江的香港畫商來到大芬,以他的敏銳抓住了先機。於是租用簡陋的民房,帶著幾名學生開始了油畫產銷的創業。
沉寂的大芬村,草棚裡引來金鳳凰。從此以油畫為主大規模的投入產出一條龍發展,集生產、收購、外銷於一體的油畫基地迅速擴大。畫師、畫工及經營、外商紛至沓來,集聚了大批美術和經商人才。
走進大芬村,油畫、國畫、水墨、書法,工筆的、寫意的、抽象的,擺滿了每一條街。風景、人物、動物、靜物應有盡有。
而你隨處可見《蒙娜麗莎》的微笑,《阿爾卑斯山城堡》的風情,幾乎都可以在家家戶戶的作坊裡複製出來。
這裡雲集了全國各地的上萬名畫家和畫師,近千家畫廊,其中複製世界著名油畫家的作品,每年生產熱銷歐美市場上百萬幅,年營業額上億元。
產業鏈的延伸,附屬業興起。從事畫框和紙墨顏料等配套產品,工藝、雕刻、刺繡、裝飾,及書畫培訓、會展、講座活動等應運而生。
藝術美化生活,更陶冶人的精神。對於大芬人來說,一支畫筆不僅是富足的生話,更開啟了幸福的人生。除了出租房屋,自己也跟著學起了畫作的複製加工。而他們的思想修養和價值觀更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受藝術氛圍怡情養性,生活面貌的潛移黙化,自然會在藝術之路上捷足先登。
大芬村也逐步在走向專業化和本土化,得天獨厚的環境氣場,使更多的當地人走進藝術的殿堂,成長為專業畫家和設計人才。
而現在,大芬村正轉向以原創為根基的發展目標,脫掉「山寨」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帽子。畢竟流水線式的複製模式,嚴格說來不是純粹的藝術。為了扶持原創畫家,大芬村做了大量工作,而畫師們也開拓了眼界,學習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培養個人風格,希望自己的作品都是原創的,無愧於藝術。
近幾年,大芬村原創油畫作品數度出國舉辦畫展,得到世界美術界一致高度評價。大芬村,從當年作坊式的複製加工廠成長為畫藝門類多樣的創意園區,從小小的村莊走向世界大市場。這是世界美術史上的奇蹟,它只能是改革年代,只能在深圳。
作者簡介:一凡,原名張法榮。50後,知青,現居杭州。喜歡文學、戲曲、音樂、旅遊。在央企基層單位從事文秘工作二十餘年。早年文章多論說體、總結類及公文起草。撰寫的專業論文曾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偶有文學作品見諸報刋。2006年開博並文學創作。為文主張反映現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其文曲婉含蓄,語言清麗雅致,蘊含哲理情趣和人生感悟。代表作《夕陽照晚亭》《斷橋的斷想》《晚鐘心香》《西湖柳韻》《蘆花似雪》等深受讀者喜愛。微號:ZFR395996920
主播簡介:李瀟,筆名竹瀟,河北遷安人,自幼因病雙腿無法行走,於家中堅持自學,在輪椅上完成小學至大學課程;因熱愛文學而自學寫作,《四季之戀》、《生命的感動》、《追憶》、《呼喚生命的風》、《飛》等作品曾發表在《唐山文學》、《華夏散文》、《衡水晚報》、《河北科技報》、《唐山勞動日報》等報刊雜誌。作品在文學比賽中數次獲獎,散文《我的母親》獲得第五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銀獎;《穿越眾人目光的夢》獲得「超越夢想一起飛」河北省首屆殘疾人詩文大賽中獲得三等獎。2010年被遷安市政府授予「優秀青年」稱號。曾經從事培訓教育工作,現為自媒體人,獨立創辦「瀟瀟語聲」有聲化文學平臺,用文字觸碰心靈,以聲音傳遞溫暖,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2017年與初戀結婚,2018年曆盡千辛萬苦經過近乎無麻剖腹產誕下健康女兒。微信:lxx12106 公眾號:瀟瀟語聲(xxysheng)。
主編:竹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