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村,從山寨到原創

2022-01-23 瀟瀟語聲

作者|一凡   主播|竹瀟

近日有聞,深圳大芬村二萬多農民梵谷,靠克隆賺了美國人幾個億。說的是神奇的「中國油畫第一村」,改開前只有300多村民的客家小村。

被書畫藝術包裝的村鎮,窄窄的街巷透著文藝氣息,鱗次櫛比的畫廊目不暇接。十二年前我專訪大芬,村裡已有近500家書畫產銷店。幾年后冠以中國最大的油畫生產交易基地,全球最大的油畫集散中心。

大芬村,深圳龍崗區布吉街道的一個城中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裡,卻因油畫吸引了二萬多流動大軍 。藝術創作,商務開拓,資金、市場和人才引入,趁著史無前例的特區建設,風馳電掣的深圳速度。巨大的變遷,揭示了深圳眾多創業基地的發展軌跡。

說不上是為了掙錢還是為了藝術,絕大多數以畫為生的外來打工者,沒有受過正規的繪畫訓練,更無一點藝術氣質,卻天天在熟練地臨摹著最流行的世界名畫,而原創了一個奇葩的「山寨藝術王國」。   

深圳這方改革的熱土,創造,開拓,日新月異。基因裡釋放的巨大能量如春潮湧動,總設計師繪製的特區藍圖,在荒野的南海之濱,勾勒了先行者的步履,圓了無數創業人的夢。

198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個叫黃江的香港畫商來到大芬,以他的敏銳抓住了先機。於是租用簡陋的民房,帶著幾名學生開始了油畫產銷的創業。

 

沉寂的大芬村,草棚裡引來金鳳凰。從此以油畫為主大規模的投入產出一條龍發展,集生產、收購、外銷於一體的油畫基地迅速擴大。畫師、畫工及經營、外商紛至沓來,集聚了大批美術和經商人才。

     

走進大芬村,油畫、國畫、水墨、書法,工筆的、寫意的、抽象的,擺滿了每一條街。風景、人物、動物、靜物應有盡有。

而你隨處可見《蒙娜麗莎》的微笑,《阿爾卑斯山城堡》的風情,幾乎都可以在家家戶戶的作坊裡複製出來。

這裡雲集了全國各地的上萬名畫家和畫師,近千家畫廊,其中複製世界著名油畫家的作品,每年生產熱銷歐美市場上百萬幅,年營業額上億元。

產業鏈的延伸,附屬業興起。從事畫框和紙墨顏料等配套產品,工藝、雕刻、刺繡、裝飾,及書畫培訓、會展、講座活動等應運而生。

藝術美化生活,更陶冶人的精神。對於大芬人來說,一支畫筆不僅是富足的生話,更開啟了幸福的人生。除了出租房屋,自己也跟著學起了畫作的複製加工。而他們的思想修養和價值觀更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受藝術氛圍怡情養性,生活面貌的潛移黙化,自然會在藝術之路上捷足先登。

大芬村也逐步在走向專業化和本土化,得天獨厚的環境氣場,使更多的當地人走進藝術的殿堂,成長為專業畫家和設計人才。

而現在,大芬村正轉向以原創為根基的發展目標,脫掉「山寨」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帽子。畢竟流水線式的複製模式,嚴格說來不是純粹的藝術。為了扶持原創畫家,大芬村做了大量工作,而畫師們也開拓了眼界,學習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培養個人風格,希望自己的作品都是原創的,無愧於藝術。

近幾年,大芬村原創油畫作品數度出國舉辦畫展,得到世界美術界一致高度評價。大芬村,從當年作坊式的複製加工廠成長為畫藝門類多樣的創意園區,從小小的村莊走向世界大市場。這是世界美術史上的奇蹟,它只能是改革年代,只能在深圳。

作者簡介:一凡,原名張法榮。50後,知青,現居杭州。喜歡文學、戲曲、音樂、旅遊。在央企基層單位從事文秘工作二十餘年。早年文章多論說體、總結類及公文起草。撰寫的專業論文曾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偶有文學作品見諸報刋。2006年開博並文學創作。為文主張反映現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其文曲婉含蓄,語言清麗雅致,蘊含哲理情趣和人生感悟。代表作《夕陽照晚亭》《斷橋的斷想》《晚鐘心香》《西湖柳韻》《蘆花似雪》等深受讀者喜愛。微號:ZFR395996920

主播簡介:李瀟,筆名竹瀟,河北遷安人,自幼因病雙腿無法行走,於家中堅持自學,在輪椅上完成小學至大學課程;因熱愛文學而自學寫作,《四季之戀》、《生命的感動》、《追憶》、《呼喚生命的風》、《飛》等作品曾發表在《唐山文學》、《華夏散文》、《衡水晚報》、《河北科技報》、《唐山勞動日報》等報刊雜誌。作品在文學比賽中數次獲獎,散文《我的母親》獲得第五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銀獎;《穿越眾人目光的夢》獲得「超越夢想一起飛」河北省首屆殘疾人詩文大賽中獲得三等獎。2010年被遷安市政府授予「優秀青年」稱號。曾經從事培訓教育工作,現為自媒體人,獨立創辦「瀟瀟語聲」有聲化文學平臺,用文字觸碰心靈,以聲音傳遞溫暖,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2017年與初戀結婚,2018年曆盡千辛萬苦經過近乎無麻剖腹產誕下健康女兒。微信:lxx12106   公眾號:瀟瀟語聲(xxysheng)。

主編:竹瀟

相關焦點

  • 從山寨油畫室到淘寶店年入500萬 深圳大芬村轉型記
    但這樣的生產模式,也被外界貼上了「山寨」「廉價」的標籤。為了助推大芬加速轉型,近年來,深圳市各級政府在營商環境改造、服務機構建設、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了優惠政策。如今的大芬正告別「山寨流水線」,成為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樣板。今年2月,大芬村與阿里巴巴 1688開展戰略合作進行協商洽談,計劃共同建立1688線上的「大芬油畫村」專區。
  • 從山寨油畫室到淘寶店年入500萬 深圳大芬村轉型記
    但這樣的生產模式,也被外界貼上了「山寨」「廉價」的標籤。為了助推大芬加速轉型,近年來,深圳市各級政府在營商環境改造、服務機構建設、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了優惠政策。如今的大芬正告別「山寨流水線」,成為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樣板。
  • 專稿 (大芬村調查報告之二)大芬村的「複製」困境
    在大眾眼裡,只要提到「大芬村」必然與行畫、臨摹、盜版聯繫在一起,以致在大芬村的藝術家外出都不能正視自己的身份,甚至外出參加活動都只說自己是深圳的藝術家,而不願意暴露來自大芬村,原創藝術對於大芬村而言變成一種願望,很多畫工也越發向原創轉變,這使得大芬村的產業不得不考慮找尋轉型升級的出路。而大芬美術產業協會正在研究、試行轉型升級模式時,卻遭遇了被「複製」的困惑。
  • 大芬村油畫產業再傳利好阿里1688或聯合當地政府扶持原創畫家
    昨日,一條《大芬村商家集體為被曲解的藝術正名》視頻在社交媒體刷屏。商家自發為大芬村正名,短短一天超200萬人次圍觀。網友紛紛留言支持大芬村原創油畫商家借網際網路轉型。事實上,這兩年大芬村一直在堅持通過網際網路幫助油畫產業尋求突圍。
  • 英媒:中國「油畫村」大芬村變身原創之鄉
    「油畫村」大芬村一間工作室參考消息網1月31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有一個藝術區,曾以「世界高仿名畫之都」聞名——它曾為全世界供應一半以上的新繪製的油畫——但如今它被迫轉型為原創藝術之鄉。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28日報導,「油畫村」大芬村位於廣東省深圳市,20世紀90年代,該村因大量出品梵谷、薩爾瓦多·達利和克洛德·莫奈等人的經典名畫仿製品而出名。大芬美術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虞升2017年7月對中國國家媒體的記者說:「我們的名聲是一把雙刃劍。大芬已變成廉價仿製品的代名詞……就連住在深圳的藝術家們也看不起大芬。」
  • 攝影師鏡頭下的山寨藝術,一天畫三十幅油畫,他們是中國「梵谷」
    HELLO,周二又到了,歡迎回到《視界》欄目。相信大家對「山寨」一詞並不陌生,從山寨手機、山寨玩具,到山寨電影、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層出不窮,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山寨大國」是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
  • 英媒:中國「油畫村」大芬村變身原創之鄉
    「油畫村」大芬村一間工作室參考消息網1月31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有一個藝術區,曾以「世界高仿名畫之都」聞名——它曾為全世界供應一半以上的新繪製的油畫——但如今它被迫轉型為原創藝術之鄉。據報導,2016年,大芬村5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於中國國內市場。畫家趙北(音)坐在凌亂的、到處都是顏料的畫室中說,他歡迎這種轉變。他的畫室位於大芬村中心。對仿製品的需求大多受到外國人的推動,但趙北主要向當地人出售其原創作品——例如一幅巨畫,畫面中心是一輛破舊貨車的背面。
  • 本雅明計劃——關於大芬村複製的視覺樣本
    何香凝美術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由何香凝美術館主辦,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協辦、翡翠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支持,王東策劃的「本雅明計劃——關於大芬村複製的視覺樣本」將於2010年11月27日-12月19日在何香凝美術館舉行。
  • 深圳大芬村油畫轉型之路舉步維艱
    這些火熱的數字中有多少是原創畫家們的貢獻難以統計。「也許很多,畢竟一些好的作品單幅就能拍賣過6位數。」但這種盛會對於羅傑這樣的普通畫家而言,熱鬧得有些心酸——文博會月份顆粒無收,接下來的日子可能更難。原創夢想不斷升騰,但難以離開行畫「溫床」羅傑在大芬村的10年,見證了大芬村從「複製工廠」到「藝術市場」的變遷。
  • 《薰陶在大芬村的油畫中》劉保學原創
    薰陶在大芬村的油畫中劉保學大芬油畫村,是我們一家人嚮往已久的地方。嘟爸媽念叨多次,「大芬油畫村,大芬油畫村!」這一天時近中午,我們一家人終於來到了大芬油畫村。大芬油畫村坐落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大芬村原本就是深圳眾多客家村落之一,早在2003年就享有「中國油畫第一村」的美譽,國家在2004年將大芬村列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寬闊的美術館廣場上豎立著一塊貌似嶙峋蒼老的古石,上面只書一繁體的「藝」字。可惜館內正在裝修沒能觀賞她那應有的藝術風姿。大芬油畫村,真不愧了她的「油畫村」的名字。漫步在街道上映入眼帘的儘是與書與畫相關的店鋪。
  • 大芬村的「中國梵谷」
    他們,就是來自中國深圳大芬村的一群畫工。終日靠臨摹大師作品為生,他們的畫最終被賣往世界各地的紀念品商店和沃爾瑪超市。這樣的困惑也在大芬的許多年輕畫工中逐漸萌發。趙小勇在原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說:「那種一天重複畫幾十張的生活我已經膩了,如今的我一天只畫兩張原創。
  • 專稿 (大芬村調查報告之一)美國眾議院「博弈」深圳大芬村
    從抵達大芬村,再到離開,僅僅在半個早上完成,這些美國眾議院成員單獨行動,也不向其他人透露此行的目的,顯得十分神秘。  賀克也是較早來到大芬村打拼的一位,先後有著畫工、畫廊經營者、企業家、大芬美術產業協會會長的多樣身份。據他介紹,大芬油畫發展到世紀末的時候,出現了大量的小作坊,「由一個帶頭人,到深圳羅湖商業城、博雅畫廊等地方接單,因為羅湖商業城靠近關口,很多外國人專門在那裡下單,他接好了單以後我們來畫。
  • 大芬村:「批量化」藝術
    不久,他尋覓到深圳經濟特區拋出的減免稅費等多重利好優惠政策。他來到鄰近羅湖口岸的大芬村。陸陸續續,不少香港商人和內地畫家進駐大芬村也開始了油畫生意,大芬的油畫產業也不斷壯大。大芬村及大芬美術館航拍(2018)2008年,金融危機波及到了大芬,國外持續低迷的市場讓大芬人第一次感到「寒冬」來臨。
  • 深圳大芬村原創油畫在柏林展出
    「中國深圳大芬原創油畫作品展」7月11日晚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開幕,眾多當地民眾參加了開幕式並參觀了畫展。 此次畫展由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和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合作主辦,共展出40幅大芬藝術家展現中國各地風土人情的原創油畫作品,包括《若爾蓋藏女》《神山村寫生》《通往茶源古村》《紅牆舊夢》《陝北老頭》等。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建陽在畫展開幕式上向觀眾介紹說,深圳市作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經濟特區,已經從一個落後小漁村發展成為現代大都市。
  • 深圳大芬村原創油畫在柏林展出
    新華社柏林7月11日電(記者田穎)「中國深圳大芬原創油畫作品展」11日晚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開幕,眾多當地民眾參加了開幕式並參觀了畫展。
  • 深圳大芬村——深圳景點
    發展大芬村佔地面積0.4平方公裡,該村村民有300多人,外來流動人口1萬多人。改革開放以前,村民只依靠種田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20世紀80年代,一位名叫黃江的香港畫商來來深圳、廣州等地開辦商品畫加工產業。
  • 金融危機後大芬村油畫產業調查
    經驗與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有人變成受人尊重的畫師;如果找到一筆啟動資金,則搖身一變,成為與前老闆分庭抗禮、平起平坐的畫商;也有人走上原創的道路。以賀克為例,他在大芬村十五年,經歷了從畫工、畫師、畫家到油畫作坊老闆的過程,擁有自己的原創畫廊,成為大芬第一批油畫經紀人之一,創辦了深圳大芬藝海拍賣行有限公司,如今,他已成為大芬村少有的拍賣師之一。
  • 走進深圳大芬村,感受中國「梵谷」們
    「世界上70%的油畫來自中國,中國的80%油畫來自深圳大芬村」。看過央視的一個紀錄片,作為油畫愛好者,對其中的這句話印象極為深刻。去年五一期間,抽出半天時間走進了這座享譽世界,被稱為「中國油畫第一村」的大芬村。
  • 非常識解讀深圳館 夢工廠大芬村出徵上海世博
    深圳館:大芬村案例深圳館用大芬村指代深圳?大芬村憑什麼?讓一個城中村來代表深圳不是讓人看笑話?「大芬麗莎」不就是個山寨產品?很多人對於大芬村出徵世博表示不理解。《大芬麗莎》是全球最大「蒙娜麗莎」《大芬麗莎:這不是蒙娜麗莎》長43米,高7米,由999塊大小微略不同的油畫單元構成,深圳大芬村500多名畫師參與了此次集體創造。當你走進B 3-2展館的入口,試圖尋找這一世界上最大的「蒙娜麗莎」時,或許首先挑戰你視覺神經的,是一塊塊相對獨立的像素。
  • 深圳案例館啟示:大芬村工業化轉型成油畫城
    」 作為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城市病之一,大多數城中村的命運無非是被推倒重建,但位於深圳龍崗區布吉鎮的大芬村卻有著不同的命運。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轉型,大芬村完成了由農村到城中村,由城中村再到城市街道社區的蛻變,並成為雲集數千畫商、畫師,近千家畫廊的「中國油畫第一村」,而村內更是形成一種類似於SOHO的社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