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大規模區議會選舉:激進反對派得票不足1%

2020-12-20 搜狐網

香港特首梁振英等人在區議會點票現場。(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特區第五屆區議會選舉23日凌晨近6時完成計票工作,431個民選議席全部產生,投票率達約47%,總投票人數超過146萬,這些數據均創下香港歷屆區議會選舉的最高紀錄。

  11月22日的投票結束後,香港政府用了6個半小時完成約146萬7千張選票的點算工作。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表示,投票和點票過程大致暢順,各項安排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和誠實的原則,本屆投票人數較上屆增加約26.5萬人。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22日晚於投票結束後在巡視一個點票站時表示,十分高興見到市民踴躍投票,重視投票權利,積極參與區議會的選舉。

  香港區議會選舉成為政界必爭之地

  香港區議會往年並不受到媒體和政界人士的重視,以往被視為與當區民生事務有更大關聯。但自上一屆開始,由於區議會議員在立法會議席的增加,各方政治力量將區議會選舉視為立法會選舉的「第一槍」。

  2011年3月,香港立法會通過條例,將第五屆立法會的議席由 60 席增加至 70 席,分區直接選舉和功能界別選舉的議席均增加至35席。

  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原來的區議會功能界別改名為「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並新增了「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選出5名立法會議員,而其他大部分功能界別只能產生1名議員。由此,區議會選舉成為必爭之地。

  被香港市民俗稱為「超級區議員」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之所以被形容為「超級」,是因為當選者很可能以數十萬票當選,遠高於分區地區直選議員。參選者需先取得15名區議員提名,再由322萬名選民投票選出。

  此次選舉是香港發生「佔中」及政改方案被否決後的第一場選舉,其預示性更加不言而喻。

  更特殊的是,從今年的區議會選舉開始,香港的政界正式進入換屆選舉期,明年將舉行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和立法會選舉,2017年將迎來行政長官選舉。

  香港紫荊網分析稱,區議會選舉中,參與的各政治組織都投入相當大的財力、物力與人力,其選舉過程與結果,既是選民對政治組織過往表現的一種判定,同時也預示了今後一個時期香港政治生態的變化趨勢,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本屆區議會選舉的結果出爐之後,出現了不少令人意外的新現象:19名立法會議員參與到區議會選舉,結果竟有5人落敗;無論泛民、建制都有明星級政治人物落敗,甚至包括一些紮根社區多年的區議員;「佔領中環」運動後新成立的政治團體吸引年輕選民……這些新的變化,暗中也預示著香港的政治力量版圖正悄然間發生改變。

  親政府的政治力量仍佔大多數

  從公布的選舉結果看,親政府的建制派仍佔到大多數席位,但與上屆相比,建制派獲得的席位小幅減少,泛民增加約20席,在「佔中」後參與的政治新人(被港媒稱為「傘兵」)獲得至少8席。

  區議會選舉結果來看,民建聯仍然為香港第一大政團,拿下約30%的議席。界面新聞記者從民建聯公關了解到,民建聯171位候選人,共取得119個議席,總當選率為69.6%,其中21人自動當選,150位須競選的候選人中,98人贏得議席,一共取得309262張有效票,得票率為51.0%。民建聯副主席陳勇坦承,選舉結果最重要的便是保證了119個議席。

  建制派中,只有民建聯保住現有的民選議席數目,工聯會、新民黨,自由黨、經民聯等議席都基本較上一屆少。工聯會贏得29席,與上屆一樣,但當選率較上屆下跌超過3個百分點,新民黨贏得26席,當選率約為62%,自由黨的議席數量與上屆相同。

  但是,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鍾樹根及葛佩帆分別落敗。1991年開始擔任區議員的鐘樹根輸給獨立人士徐子見。鍾樹根將落敗歸因為首次投票的人,」多了很多年輕人登記做選民,他們發揮到一定作用。「

  民建聯主席李慧瓊在23日的記者會上認為,選舉結果可以接受。她表示,此次是」佔中「或政改後首次大型選舉,事實上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此次區議會選舉是一場非常艱苦的選戰,香港市民人心思變,中產人士較多的選區受政治議題或政治氣候影響,多了往日不投票的選民投票,這些都是不滿社會現況的選票。

  三個激進泛民政黨全軍覆沒

  泛民主派(泛民)方面,成績較上屆理想,民主黨和民協輸了大將,但分別取得43席和18席,議席數目較原來的多,當選率較高,但人民力量、熱血公民和社民連等3個激進泛民政黨則得票不足1%,全軍覆沒。

  由民主黨分裂出來的新民主同盟,成為泛民中成績最好的政黨,16人參選,15人當選。

  但是,最為關鍵的超級區議員席位上,現任5個超級區議員,4位競逐連任,民建聯主席李慧瓊連任成功,民主派3人輸2個。

  2名泛民立法會議員「超級區議員」何俊仁和馮檢基都輸給了新入政壇的參選人,另一名泛民議員涂謹申成功保住席位,成為立法會3名泛民「超級區議員」中唯一在今年區議會中勝選的。

  這也就意味著,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只有涂謹申可以尋求連任「超級區議員」,這對泛民力量是一個較大的衝擊。

  新興政治力量吸引年輕選民

  受去年「佔領中環」運動等影響,約50名曾參加」佔中「的多個組織和年輕人(被港媒稱為傘兵)第一次參加區議會選舉,最終至少有8人成功當選。新民主同盟亦接近全數勝出,最令人意料之外是徐子見在東區漁灣選區擊敗資深議員、民建聯鍾樹根當選。

  對於年輕的政治力量,建制派和泛民都顯得有點準備不足。經民聯主席梁君彥認為,選舉結果反映年輕人有求變聲音,有佔領運動後出選的新人當選,是一個警號,政府需要借鏡今次選舉結果。

  根據選舉事務處資料,今年有26.1萬新登記的「首投族」,較去年增加5%。

  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指出,從本屆區選結果可見,年青參選人獲得支持,顯示港人求改變的心態大了,願意讓年青人試一試。

  香港無線新聞分析相信,第一次投票的年輕選民積極求變,佔了總投票人數的兩成,在此次選舉起了關鍵作用,令不少紮根地區多年的區議員落敗。

  佔中後成立的政團」青年新政「奪得一席,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頌恆表示,表示由於佔中後社會有求變心態,有利年青一代選情,市民對區議會有新的構想。

  曾經是民建聯成員的時事評論員程介南認為,結果對從政者都是警號,」不論甚麼政黨,做區議會做十多年自己都要響鬧鐘,不要只想著打別人的老人家,自己不知不覺都老了。「

news.sohu.com false 界面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449892.html report 3280 香港特首梁振英等人在區議會點票現場。(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香港特區第五屆區議會選舉23日凌晨近6時完成計票工作,431個民選議席全部產生,投票率達約47%

相關焦點

  • 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激進反對派全軍覆沒得票不足1% 分散泛民選票
    不過據香港傳真報導,有意思的是,那些整天把自己扮得跟英雄一般的香港「激進反對派」——「人民力量」、「熱血公民」及「社民連」,在這次選舉中全軍覆沒了!總共得票不足1%。 不曉得這些「激進反對派」是什麼人?回憶一下非法「佔中」最兇的那一群,再回憶一下「反水貨客」戴口罩的那一群,再回憶一下鼓動「港獨」的那一群……統統都有他們的份!
  • 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選舉後政局突變,中選委宣布選舉結果無效
    當地時間10月6日,吉爾吉斯斯坦中央選舉委員會表示,該國舉行的議會選舉結果無效。5日以來,吉首都比什凱克等地發生因國家議會選舉引發的系列衝突,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領導人呼籲議會召開會議,任命新的內閣成員。吉總統隨後表示,在必要的情況下可宣布選舉結果無效。
  • 何建宗:就公平性而言,這次區議會選舉是香港歷史上的汙點
    反對派得到的議席從三成多躍升到超過八成,但他們的得票率其實沒有太大增長,大約是58%。主要原因也包括區議會選舉採用單議席單票制,得到50%以上的票即可當選,建制派高票落敗的例子很多。 建制派內部當然是感到震驚和失落,很多議員在社區服務二十年以上,將自己的青春貢獻給社區,但被很多名不見經傳、支持暴力的所謂「政治素人」打敗。不少建制派議員是在取得新高票數的同時小輸給反對派候選人。
  • 陳光南:反對派選舉前的政治騙術
    文|陳光南  九月立法會選舉愈來愈近了,境外勢力和香港的激進力量,大力催谷「港獨」、「自決」,紛紛列出了名單,決定要參加今年立法會的選舉
  • 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公布 建制派控制全部18區
    被視為「佔中」之後政治風向標的香港區議會選舉今天正式公布結果。上屆佔據8成席位的建制派,保住了在全部18個區議會的多數地位,但議席總數比上屆有所減少。在全部431個議席中,民建聯佔據119席,仍是得票最多的政黨,但比上屆減少17席。 傳統意義上的泛民陣營得票率變化不大,但被稱為「傘兵」的「佔中」運動支持者進入政壇,有7人當選,分得總票數的約3%。
  • 阻止反對派發起挑戰?馬杜羅支持提前議會選舉
    【文/觀察者網 李東堯】 委內瑞拉政局陷入動蕩後,上周末,英法德為首的多個歐洲國家向馬杜羅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8日內重新舉行總統大選,否則將承認「自立總統」的委議會主席的瓜伊多。 最後期限將至,馬杜羅並未就範。當地時間2月2日,馬杜羅提議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將目前由瓜伊多控制的該機構「重新合法化」,以阻止反對派對其發起挑戰。
  • 「佔領中環」之後香港首次區議會選舉今開場
    據鳳凰網轉引大公網11月22日報導(記者吳維思、龔學鳴),今天是香港「佔領中環」非法集會之後,香港區議會選舉投票大日子,香港選民可投票選出民意代表。《大公報》記者在選舉前夕走訪全港十八區,市民紛紛表示,希望選出真正為市民謀福祉、實事求是為民發聲的實幹區議員,踢走違法、亂港、暴力的候選人,讓建設社區的正能量晉身議會。
  • 委內瑞拉議會選舉牽動委美關係
    委內瑞拉議會選舉牽動委美關係繆培源委內瑞拉定於6日選舉新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即議會。執政黨尋求奪回議會控制權。自封「臨時總統」的胡安·瓜伊多代表的反對派聯盟抵制選舉。選舉結果可能會再次攪動委內瑞拉政局,甚至影響美國下一屆政府對委政策。【馬杜羅兒子參選】拉美社報導,107個政黨、1.4萬餘名候選人將競逐277個議席。委內瑞拉議會實行一院制,擁有制定法律、依法監督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門、宣布大赦和審批國家預算等權力。
  • 香港反對派炮製「初選」結果為「攬炒」派撐腰,泛民應看清形勢!
    至於俗稱「超級區議會」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正式選民登記冊載有近420萬名選民。而在7月16日,香港反對派組織的所謂「初選」,也正式公布了結果,這時間節點拿捏的確實是非常精準。不得不說,香港反對派在立法會奪權和「攬炒「香港社會的事情上用盡了心機。
  • 港媒熱議區議會各派選舉結果 兩大陣營「有得有失」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2日進行的香港區議會選舉是去年違法的「佔中「行動,以及今年政改破局之後的首次大規模選舉,被廣泛認為對香港的政治生態和明年立法會選舉都有重要影響。這次選舉中,共有867名候選人競逐363個議席,還有68個議席是無競爭當選。由於香港政黨制度比較複雜,各媒體對建制派和「泛民」兩大陣營的席位統計數字並不相同。
  • 戴耀廷發起所謂反對派「初選」 香港各界怒斥:企圖操控選舉
    民建聯成員到政總抗議(圖:《香港商報》)海外網7月11日電 香港立法會選舉即將於9月舉行,日前,非法「佔中」發起人、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發起所謂「立法會民主派初選」,引發各界批判。10日,多個民間團體發聲,抗議反對派企圖操控選舉。
  • 有理兒有面:香港反對派炮製「初選」結果為「攬炒」派撐腰,泛民應...
    至於俗稱「超級區議會」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正式選民登記冊載有近420萬名選民。 而在7月16日,香港反對派組織的所謂「初選」,也正式公布了結果,這時間節點拿捏的確實是非常精準。不得不說,香港反對派在立法會奪權和「攬炒「香港社會的事情上用盡了心機。
  • 同觀·德國|一場州議會選舉的啟示:默克爾連任並不代表穩定
    真正贏家還有兩位,但是他們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仇外、甚至極右的德國選擇黨首次參選下薩克森州議會,得票率達到6.2%——但是這個結果只是三周前該黨在全德範圍贏得的得票率的一半;左翼黨的得票率也有增加,從3.1%上漲到4.6%,但最終也沒能越過5%的進入議會的門檻。
  • 記者眼中香港立法會亂象:反對派自誇是英美議會,我看更似是臺灣...
    去年8月28日,從立法會道1號大門進入綜合大樓,外牆上噴塗的黑漆字跡尚未清理乾淨。即便是一個多月後,樓內依然可見多處7月1日暴徒衝擊立法會留下的傷痕,工人正在修復被油漆塗抹過的牆面,損毀的電梯仍然暫停使用。旅遊界議員姚思榮介紹,因為立法會無法正常運作,多數議員選擇離開辦公室,等待覆會消息。我也見過政府與反對派間最嚴重的對立。去年11月6日,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
  • 優勢明顯 馬杜羅將奪回議會控制權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閆潔)委內瑞拉國家選舉委員會7日公布的最新計票數據顯示,全國代表大會(議會)選舉82%的選票已經統計完畢,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領導的執政黨統一社會主義黨的競選聯盟得票率超過67%。
  • 觀察:區選結果看香港社會政治化新現象
    2015年香港特區區議會選舉結果出爐,第一大黨民建聯成大贏家。171位候選人,共取得119個議席,總當選率為69.6%,其中21人自動當選,98人贏得有競爭的議席,一共取得30.9萬餘票,得票率為51%。
  • 圖解2017德國聯邦議會選舉
    ‍聯盟黨得票率第一,卻失絕對優勢2017年9月24日,第19屆德國聯邦議會選舉落下帷幕。官方計票結果顯示,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CDU/CSU)以33.0%的得票率位居第一,已連任12年的默克爾即將開啟第4個總理任期。社民黨(SPD)以20.5%的結果惜敗於本屆政府執政夥伴。
  • 香港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泛民楊嶽橋險勝 本土派梁天琦高票落敗
    昨日,香港立法會舉行新界東補選,這是「佔中」結束、政改被否後香港首次立法會選舉,同時也是「旺角騷亂」後的首次投票。 新界東被稱為「泛民」傳統「票倉」,公民黨楊嶽橋勝選,保住泛民席位,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以微小票數差距落敗,已屬不易。令人意外的是,參與旺角騷亂並被檢控「暴亂罪」的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梁天琦得票在候選人中排名第三。
  • 香港區議會選舉該怎麼辦?
    香港反對派勢力當前正在扭轉民眾對暴亂產生厭煩的不利形勢,營造「良好」的政治形象,全力備戰日益臨近的區議會選舉,力圖奪取區議會主導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共分為18個行政分區,每個區都有各自的區議會,是香港政治體系中地區層次的區域組織,最主要的職能是就基層市民生活的事務向政府提出意見、上傳民意訴求,開展各項服務民生的基層工作。
  • 香港反對派公民黨創黨成員湯家驊宣布退黨 對否決政改失望
    在「後政改」時代,首先出現撕裂的不是香港社會,而是方案表決那日投下否決票的反對派。據大公網報導,身為議會中溫和反對派「最後一人」——公民黨成員湯家驊,昨日早上發表了題為《致各公民黨兄弟姊妹書》的公開聲明,黯然退出曾參與創立的公民黨,同時宣布將於10月1日正式辭任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