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纏身的三峽大壩 到底有著怎樣驚世駭俗的實力

2021-01-12 裝備知識

北京時間7月19日,「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即便如此,隨著南方多地洪澇災害而起的三峽大壩崩潰論調並未消失殆盡。其實三峽大壩自建成之日起爭議就從未停過,尤其是每年夏季雨水泛濫之時,「大壩變形」、「大壩崩潰」論便開始甚囂塵上。

三峽大壩真實的防洪能力

鑑於近來南方多地發生的洪澇災害,懷疑三峽大壩防洪能力的言論開始出現。說清楚這個問題,要先了解長江基本情況以及三峽大壩的基本功能,然後再了解洪災與澇災的區別。

長江全長6,387公裡,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中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途經青海、西藏、四川等11個省級行政區,由此可以看出長江地跨中國地形三大階梯,地勢分別從第一階梯的4,000米降到第二階梯的1,000至2,000米,再到第三大階梯的500米以下,上、中、遊落差大。

加上長江上遊地處雪山、且中下遊位於多雨的南方地區,所以每到雨季,長江中下遊地區就容易發生洪澇災害,特別是中遊湖北省武漢市、洞庭湖區以及江漢平原等地區。因此三峽大壩的建造目的在於防洪,當然還兼具經濟效益等其他功能。

既然三峽大壩有防洪功能,那為何今年長江中下遊地區洪澇災害特別嚴重?根本原因是今年的降雨量比較大,根據官方數據,今年6月1日全面入汛以來,中國南方出現5輪強降雨過程,近15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超過200毫米的降雨,其中5萬平方公裡出現累積超過500毫米的降雨,這樣的降雨量超過1998年的特大洪水時期,為1961年來最高。

回顧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時的情況,再對比降雨量超過1998年的2010年、2012年、以及今年,就可以感性認知到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根據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陳桂亞在2016年的表述,從工程本身而言,三峽工程在遭遇萬年一遇的長江洪水時,工程的主體建築物不會被破壞,在遭遇千年一遇的洪水時,工程可以正常運行。從長江整體抵禦洪水能力看,三峽工程將長江防洪標準由過去的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那為何長江下遊城市今年受災仍比較嚴重呢?其實下遊城市多是澇災,是因地勢低洼、排水系統不發達、降雨量大導致的災害,是局域性災害,並非洪災。洪災與澇災不同,洪災是由於降雨量大造成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漲而引發的自然災害。而澇災是在地勢低洼、地形閉塞的地區,因長期積水導致的農田或區域受災現象。由此,在南方今年的災難中,三峽大壩發揮了它的防洪功能,但下遊城市的澇災與它無關。

三峽大壩會不會崩潰?

對三峽大壩防洪能力質疑的聲音一直存在,或許正是因此,「大壩崩潰」論卻總是能被事實否定後一次次隨著南方的洪水「死灰復燃」。該論調在臺灣比較常見,幾乎成了每年夏季部分媒體的保留節目。7月1日臺媒《自由時報》發表題為《三峽洩洪淹掉鳳凰古城、黃河水殺到錢塘江口》的文章,事實上,三峽大壩洩洪根本無法淹到鳳凰古城,且不說二者距離近600公裡,從地勢上看,三峽大壩壩高頂多185米,遠低於鳳凰古城的1,596米海拔。三峽水根本無法「往上淹」到鳳凰古城。而至於水淹錢塘江,黃河和錢塘江相距710公裡,且錢塘江位於長江出海口南方,主要流經安徽跟浙江,錢塘江和黃河之間隔了長江和太湖等多條河流。無論如何黃河水也「殺」不到錢塘江。

除此之外,近20年來島內流行的通過炸毀三峽大壩反制大陸的觀點也是基於「大壩崩潰」論點衍生而來,臺地區領導人曾在任期內多次部署以攻擊三峽大壩為目標的計劃。而事實上呢,三峽大壩的堅固程度或可承受「原子彈」的攻擊。2020年7月16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原子彈直接擊中大壩,其後果只是把大壩炸出一個大缺口,不會影響大壩主體結構,也不可能發生潰壩現象。

從數字上看,三峽大壩採用的是大壩家族中最可靠的類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約3,335米,壩頂最高處達到181米,它的構築一共使用了1,70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46萬噸鋼筋,按照混凝土平均密度2.4噸/立方米計算,整個三峽大壩的重量達到4,100萬噸,依靠鋼筋混凝土的硬度和自身的重量讓它擁有強大的抗打擊能力。由此「大壩崩潰」論有些站不住腳。

一組圖片引發的「大壩變形」論

「大壩變形」論始於2019年,當時是因為一組衛星對比圖。2019年7月初,Twitter上流傳兩張谷歌地圖(Google Maps)照片的對比,被一些「水利專家」據此推測大壩建築已經變形。當時還有號稱「日本地質專家」的Hayashi對三峽大壩歷年圖像進行比對,聲稱通過分析發現「三峽大壩嚴重變形,處於極其危險狀態」。在視頻中,這位「專家」拿出三峽大壩2009年3月和2018年2月的衛星圖片進行比較,指出三峽大壩原本是一條直線,但從衛星圖像上可以看出,壩體的確發生了位置變化,水平位移大約40米。

對此,微博大V@遊吟詩人基德科普道,谷歌在處理中國衛星圖像時由於缺乏數字高程數據(DEM),很難精確確定地圖目標的三維位置,從而導致谷歌的衛星圖像不準確,其呈現的中國地標物總是東倒西歪。那為何谷歌不能獲得數字高程數據呢?數字高程數據是對地形的數位化模擬,具有很重要的軍事意義,一些國家對該數據持保密態度。在中國,該數據由中國國家測繪局製作保管,不對外開放。也正因如此,在谷歌地圖上,相比一些國家方方正正的街道城市,中國的城市衛星圖則是七扭八扭的慘狀。

實際上,對於「大壩變形」論謠言官方也多次進行過闢謠。2019年7月2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解釋稱,Google的衛星圖並非衛星直接拍攝,而是由算法處理形成,顯示某些場景時出現偏差。但似乎收效甚微,至今該論調還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傳播。

關於三峽大壩的謠言從它建成至今就沒停過,但無論如何謠傳,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正一次次被實踐證實,隨著八月上旬防汛關鍵期的到來,三峽大壩將繼續迎接它的防洪挑戰。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澎湃新聞邀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澎湃新聞邀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澎湃新聞邀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抗寒蚊子、三峽大壩變型……塑料感謠言了解一下
    謠言不停息,闢謠不止步。本周「謠言過濾器」選取的謠言,技術之低劣,常識之匱乏,故事之老舊,充滿了塑料感。它們是「安裝『團圓』APP就可找回失蹤的孩子」、「玉林狗肉節的廣告打上了高鐵車身」、「《人民日報》報導了抗寒蚊子」……信了它們,簡直是對我們智商的侮辱。
  • 三峽大壩的軍事防禦能力,到底怎麼樣?
    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就有很多人開始擔心三峽大壩會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還有人說三峽大壩是懸在長江下遊六省一市頭上的「一盆水」。那事實究竟是怎樣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三峽大壩的防禦問題。首先,三峽大壩如果當作是一個固定的攻擊目標,敵人如果攻擊它,最有可能的方式大概有如下幾種:1、戰略核彈頭攻擊這種攻擊方式,看上去確實很可怕,因為哪怕只有一顆彈頭直接擊中了三峽大壩,都可以達到摧毀大壩的目的。
  • 三峽大壩,承受了多少非議和委屈!
    有些謠言,時不時就會來一遭。「三峽」又一次上了熱搜。這一次是有網友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稱,用谷歌地圖查看三峽大壩,發現大壩已經變形,並配了一張令人心生恐懼的變形圖片。有道是,有圖有真相。不過,我們回應謠言的態度是端正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出動了我國高解析度、高質量成像、高效能成像的「高分六號」衛星,圖像顯示三峽大壩並無異常。真可謂,造謠一時爽,闢謠跑斷腿。
  • 為什麼三峽大壩落差113米,輪船還能通過,究竟是怎樣通過的?
    導語:為什麼三峽大壩落差113米,輪船還能通過 ,究竟是怎樣通過的?自從三峽大壩建成後,對周邊地區帶來了數不清的利益。現在三峽大壩本身不僅是優秀的水利工程,更對周圍的航運事業有著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大型船隻在經過三峽大壩的時候,往往需要依賴大壩本身的結構高度的落差。大壩本身具有100多米左右的高度差,那麼這些大型的航運船隻在經過三峽壩的時候又是怎樣通過的呢?一般來說船隻經過這些大壩的時候,需要依賴大壩開關閘口來實現通行的目的。
  • 一個三峽大壩不知道養活了臺灣多少的媒體節目
    網絡配圖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這個超級大壩的建成和良好運行代表中國的建設實力領先世界。不過,正是由於三峽大壩的知名度,總是有別有用心的人對三峽大壩進行抹黑,網上還不斷有謠言出現,甚至有境外人員叫囂在與中國發生戰爭時,直接炸毀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
    熱點討論    三峽大壩20日全線到頂除了國內媒體記者蜂擁而至外,包括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等著名通訊社在內的28家外國媒體、56名記者也雲集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變形崩潰?臺灣多名水利學者為大陸發聲:大壩超級安全
    環球網7月21日報導,今年夏天汛期來臨之後,重慶、湖北、安徽等多地出現水患,臺灣島內綠媒和民進黨趁機大肆炒作三峽大壩"變形"、"潰堤"之類的謠言,結果沒多久,就被島內專家直接打臉。臺專家:三峽大壩"超級安全"前不久,一張三峽大壩的衛星圖片在網上瘋傳,圖中的壩體出現明顯"歪斜",外界紛紛驚呼:三峽大壩"變形"了?個別臺媒與民進黨人為了博專注,也開始對長江流域的洪災誇大報導,傳播三峽大壩"潰堤"的謠言。
  • 三峽集團:大壩當前各方面...
    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然而,謠言還未傳播開便被看穿伎倆的網友們怒懟。可尷尬的是,即便境外的不少網民早就已經看出來這是個謠言,這條謠言——就像其他許多無腦的反華謠言一樣——還是被人「進口」到了境內的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並引起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網民的「哀嘆」。真相到底如何?
  • 聽說三峽大壩「壽命」還有50年,美國專家怎麼說?
    在全世界有著很好的口碑,因此也稱我國為基建狂魔,然而三峽大壩這一項大工程,就是我國成為基建狂魔的第一步,但是最近小編卻聽說,一外媒說我國斥資千億修建的三峽,如今卻只有著50年的壽命了,美國專家便回應到,你們未免太小瞧中國了,這究竟到底發生了事呢?
  • 三峽大壩到底可防幾年一遇洪水
    核心提示:21日,三峽大壩有關負責人針對三峽防洪能力的質疑作出了回應。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副總工程師趙雲發表示,三峽大壩的防洪標準從來就沒有變更過。大壩的「設計標準」是「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大壩的「校核標準」是「可防萬年一遇的洪水,再加固10%」。
  • 三峽大壩的使用壽命是多少年?遇到什麼情況,大壩才會洩洪?
    終於,這麼多年之後,絕大部分人都認可了三峽大壩的修建利弊大於弊。但是,當每年汛期來臨的時候,總有為了博取關注的人謠傳三峽大壩哪裡有裂縫了,所以,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更多的人越來越關注三峽大壩的使用壽命。
  • 美國最厲害的水壩,它和三峽大壩比起來怎樣?這差距令人覺得自豪
    美國最大的大壩—大古力水壩提起水利水電工程,就不得不想到美國最大的大壩—大古力水壩。它位於美國的華盛頓地區,是一座綜合性水壩。大古力水壩是世界範圍內名氣最大的水壩之一,由於它巨大的儲水量和發電量,使得它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是最強的水壩。大古力水壩始建於1933年,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的大規模水壩。
  • 三峽大壩落差113米,輪船是怎樣通過三峽的,這回真的開眼了!
    三峽大壩落差113米,輪船是怎樣通過三峽的,這回真的開眼了!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三峽大壩作為我國的水利工程,它的存在是備受矚目的,而我們的三峽還有防洪運用的作用,不少人對此感到好奇的就是三峽大壩落差113米,輪船是如何通過三峽的,這回真的開眼了。我國的工程師在建設之初是已經將其考慮進去了,而確實還提出了好幾個解決方案,首先第一個就是利用這裡的船閘遭災。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為了保護生態,美國拆除數千座大壩,我國為什麼還要不斷建大壩?
    前段時間,三峽大壩全面竣工驗收的消息刷屏,作為百年大計的三峽大壩,在經過1918年國父孫中山的設想,到1994年開工,到2006年建成,再到2020年全面竣工驗收,整整經歷了百年之久。當初偉人設想的高峽出平湖的願景,已經全部實現。
  • 三峽大壩被「盯上」了?看完周圍防禦力量,沒有國家敢草率出手
    提到三峽大壩,很多人只知道它是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但是它對於中國來說,絕不僅僅只是個工程。投入使用這麼多年來,三峽對我國水利水電方面做出巨大貢獻,幾億人的生活條件都有了明顯改善,正因如此,每年也有大量的遊客前來參觀,不管從哪個角度分析,都能發現三峽大壩對中國的重要性。
  • 如果敵方攻擊三峽大壩,我國應當如何脫困?潰壩會造成多大災難?
    工程計劃之初,遭到了一眾人質疑,特別是外媒的嘲諷,不相信中國有此基建實力,能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但令人意外的是,三峽水電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至今都是水利發電站工程中的翹楚,引得世界各國豔羨,爭相向中國取經學習。三峽大壩全長3335米,大壩的最高點能達到185米,每年大壩都會習慣性的蓄水,當乾旱和洪澇災害到來時,大壩都會酌情的放水,來減緩生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