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鎮」這個名詞,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是我國的行政區劃之一,我國的行政區劃有很多級,其中基層單位便是鎮,它屬於鄉級行政區,截至2019年6月中國大陸共有21296個鎮,而這兩萬多個鎮每個鎮都有一個行政首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鎮長」。鎮長的任期由法律規定,前後有所不同,82年以前每屆任期2年,而82年後則每屆任期3年,但是有一個神奇的小鎮,每任鎮長竟只當幾天,這便是位於貴州省丹寨縣的萬達小鎮。
其實,萬達小鎮之所以能那麼做,那是因為小鎮不是行政區劃意義上的「鎮」,而是萬達集團與丹寨縣政府籤訂包縣扶貧協議後捐資21億元在丹寨實施的扶貧項目之一,因此這裡只是一個景區。不過,這個景區可不一般,剛開業半年就成為了貴州省遊客量排名前三的單個景區,極大促進了當地旅遊與扶貧事業的發展。而之前提到的「輪值鎮長」則是為了解決丹寨萬達小鎮長期宣傳、熱度持續以及發動社會力量為丹寨扶貧助力而開展的公益項目,鎮長與其說是管理人,更像是小鎮的代言人,原本是要求當每任鎮長當七天的,不過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其實都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的,只當三五天的也有,目前已經進行了三季100多任,其中不乏有公司高管、明星、手藝人甚至還有大學生,每任鎮長都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小鎮發光發熱。
那這個小鎮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那麼多人前來當幾天的鎮長呢?這肯定與它的文化內涵有關:它坐落於丹寨縣城的東湖旁,距離老城區不到兩公裡,航拍的話可以看到兩者挨得很近,自駕的人一般都會在尤公廣場下車,這裡停車位比較多。在進入廣場前,可以看到面對大門的右邊有一座橋,這個橋叫做「富貴橋」,據說是因為該橋的修建聯通了兩岸,使得當地百姓生活更加便利而得名。尤公廣場與背後的尤公街則是遊客必打卡的地方,其中蘊含了不少當地民宿建築的精髓,這裡以「鳥」為元素,比如可以體會到鳥籠文化,還可以在鬥鳥場看「小鎮三鬥」之一的鬥鳥,甚至連郵局都叫做鳥籠郵局,頗有韻味。
過了尤公街就到了苗年廣場,故名思議,苗年廣場就是講述苗族相關的地方:這裡不僅可以了解地道的苗文化,特別是其中的農耕文化,獨具苗家風情,此外還有美味的苗家美食,經常可以看到這裡舉辦長桌宴,相信這個兼具味道與觀賞性的苗家桌席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背後姊妹街則可以看到非遺文化古法造紙以及「小鎮三鬥」之二的鬥牛。
姊妹街之後就是鼓樓廣場,貴州是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苗族都有苗年廣場,又怎麼能少得了侗族呢?侗族的廣場就正是鼓樓廣場,在這裡不僅能看到吹笙,還能跳舞,甚至能看到侗族大歌,十分精彩。背後的街道又回到了苗族的地盤,叫做苗街,這裡可以看到苗族世代傳承的非遺手工藝蠟染,還有「小鎮三鬥」之三鬥雞,景區內最好的酒店萬達錦華也在這條路上。
道路的盡頭是錦雞廣場,這是為了紀念苗家另一項非遺「錦雞舞」所建,而這個舞蹈的發源地正是位於丹寨縣境內,是原汁原味的地方民族舞蹈,這裡還可以講一個有趣的小科普,就是很多人只知道「苗族」,其實苗族是一個大類,還有很多的分支,錦雞舞發源的苗族正是其中一個自稱旮弄的分支錦雞苗族,而錦雞舞則是因崇拜錦雞並在重要節日或者祭祀活動中所跳而得名,被譽為「東方的舞蹈」,不過也有人說他們其實崇拜的是鳳凰圖騰,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好玩的是,萬達小鎮開頭是一個廣場一個橋,結尾也是一個廣場一個橋,廣場是錦雞廣場,而背後的橋就是風雨橋。風雨橋連通了東湖兩岸,一邊是傳統的民族建築,另外一邊則是更加現代的建築,兩者形成鮮明對比,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別看萬達小鎮只佔地400畝,就一條街道,走下來也就一個小時不到,但是包括剛提到的非遺在內共計2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有七項是國家級非遺,16項是省級非遺,簡直堪稱文化盛宴。不僅如此,這裡還帶動當地20個相關產業發展,1.6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並在2019年摘得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為當地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此,有時間不妨到這裡走走,別具一格的民族建築、精妙絕倫的非遺文化以及熱情洋溢的苗侗同胞,都能給你帶來一場不一樣的民族與文化之旅,要是有個一技之長,也可以報名參加小鎮的輪崗鎮長,小鎮一周的時間在你手裡會成什麼樣?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圖/文 由旅遊狂魔夏夏夏 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關於作者:目前已經前往過全球500+城市,並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以及斯裡蘭卡當過國際志願者,歡迎持續關注,與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樂,喜歡記得點讚評論或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