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衝泡巖茶小技巧,泡出大紅袍水仙肉桂本來味道!

2020-12-1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巖茶課堂

丨作者:李麻花

《1》

李麻花小時候,太野,定不下心看完整本書。

哎呀呀,我這種野獸派,看書不超過半小時就破功,盯著書本腦殼裡裝著滿滿的吃食,隨時想著跟隔壁的王大胖決鬥三百回合……

(天曉得,我以後會有一個名叫巖茶課堂的公號,那我肯定洗心革面,埋頭苦讀。)

好在,在喝茶這件事兒上,我超有耐心。含金量極高的武夷巖茶,能喝懂個五六七八層,否則就要成窮藝術家啦,還買不起畫筆和顏料……

(村姑陳畫外音:李麻花活脫脫的是個戲精,她不畫畫,找他爸學學針灸推拿,也餓不死自己)

額……被戳穿了。

話說回來,在走訪各大茶館的這麼些年,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比如,茶藝師其實有相當部分是不會泡茶的。

有些茶藝師泡茶,雖然手勢到位(什麼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看著的確美不勝收),可湯稠水滑茶香悠揚的高叢水仙到她們手裡,愣是被泡的又苦又澀,堪比去泰國參加了一次變性手術,連親媽都認不出。

茶藝師泡茶,只能成為喝茶時的一個助興節目,真正要喝好茶,還是自己動手吧。

說到泡茶話題,麻花李要上線啦。

您平時泡茶,是不是覺得茶湯又苦又澀還沒有香氣?是不是覺得茶根本不值五千大洋一斤?是不是覺得茶掌柜泡的茶永遠比自己的好喝?

那恭喜您,要認真看看這篇文章重新學習啦。

《2》

在這麼些年自己泡茶、喝別人泡茶的經歷中,也總結出小門道。

泡巖茶(尤其是上萬元一斤的巖茶),下文的四個衝泡小技巧一定要學會。

技巧一:泡巖茶,控制好茶水比例

衝泡巖茶,通常我們用120毫升的白瓷蓋碗,配8克巖茶。

此茶水比例,可讓武夷巖茶釋放純真味道,茶湯濃淡適中。

若用120毫升的白瓷蓋碗衝泡10克巖茶,那可用「濃釅」二字來形容,普通茶友難以接受此濃烈口味。

若用120毫升的白瓷蓋碗衝泡5克巖茶,茶湯則較為清寡,意韻薄弱,巖茶絲毫沒有「巖骨花香」的魅力。

且120毫升的白瓷蓋碗,搭配8克巖茶,也方便出水。

首先,120毫升的白瓷蓋碗握在手裡大小正好。

注水至碗口處,蓋碗拿在手裡也不會覺得太重,手腕用力輕鬆,能夠完成5秒出水完畢,不影響茶湯的滋味。

其次,120毫升的白瓷蓋碗,搭配8克巖茶,相得益彰。

老叢水仙的條索粗、大、長,倒入120毫升的蓋碗中,差不多在碗口下1釐米處。普通水仙、條索細長的肉桂倒入120毫升蓋碗後,約在碗口下1.5釐米處。

其他巖茶投入後的高度,大約在水仙和肉桂之間。這多出的高度,正好可以輔助判斷注水量(一般注水到與碗口齊平處即可)。如此衝泡而來的茶湯,意韻正濃,滋味正好。

若是容量180毫升的蓋碗泡茶,拿在手裡不好掌控,注水多,手腕需要用較大力氣,容易影響出水的速度,可能會讓巖茶變得濃烈。

PS:180毫升蓋碗,可是清代劇裡的道具,主要是為了擺拍,用在泡巖茶上,大大的不妥,如同三寸金蓮的小腳,穿36碼的鞋一般,極不合適,會摔跤。

《3》

技巧二:泡巖茶,學會燙壺溫杯

燙壺溫杯,即在正式開始衝泡之前,先把所有的茶具(尤其是白瓷蓋碗)用100℃沸水燙洗一遍。雖然操作簡單,往往容易被茶友所忽視。

為什麼我們這麼重視燙壺溫杯?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洗蓋碗,一則可去除異味;再則有助於揮發茶香。

泡茶前,沒有燙壺溫杯的步驟,有可能會影響巖茶品質。

倘若我們上一泡喝的是馬頭巖肉桂,但蓋碗沒有清洗乾淨,恰好殘留下肉桂辛辣的桂皮香,加之沒有燙洗蓋碗,那我們這一泡在喝水仙茶的時候,茶湯裡能喝到桂皮香。這錯亂的滋味,讓我們嚴重懷疑杯盞裡的茶。

為保證我們喝到的每一泡巖茶都有純正的口感,請不要偷懶,和李麻花一起,養成燙壺溫杯的好習慣。

偷偷告訴你,沸水燙洗茶具,還可以高溫消毒喲~~~

《4》

技巧三:洗巖茶,洗茶速度一定要快

有小部分茶友,在泡巖茶時,習慣性先洗茶一遍。

洗茶,那就洗唄。可是……有的茶友洗茶,真的讓麻花李看不下去呀~那速度,比我打字速度快那麼點兒。

水燒開,慢慢地往蓋碗裡倒茶,再緩慢地蓋上蓋子,緩緩地放下水壺,而後悠哉悠哉地出水。一看時間,好傢夥,都過去了半分鐘!!!!

半分鐘,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巖茶裡的滋味物質好像脫韁的野馬,三下五除二全部都溶於沸水當中。

而後,你還很闊氣,「譁」的一下,把這第一泡茶全到茶缸裡頭。

如果你泡的是外山茶,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啥事也沒發生,但你泡的可是牛欄坑肉桂!!!均價4位數的正巖茶。我能不跳腳嗎?

好茶全都化作一股雲煙,都隨風而散。我們的還魂湯,是喝不著了。

這裡要提醒各位茶友,洗茶的目的,是為了讓巖茶更好喝,而不是提前消耗茶葉中的滋味物質。

是以,在洗茶的時候,更要注意速度,在注水後,馬上蓋上蓋子,迅速出水,前後時間最好能掌握在5秒之內,如此,方不辜負巖茶。

若是要用半分鐘來洗茶,那建議第一泡別倒,留著喝吧,不然我心疼。

《5》

技巧四:泡巖茶,出水時間要掌控

出水時間,是影響茶湯滋味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巖茶課堂第一天推文開始,麻花李一直強調,衝泡巖茶,前三衝的出水時間一定要快,否則茶湯容易變得刺激,還會變得不耐泡。

可茶友們對這齣水時間還比較懵懂,什麼叫做出水要快?

說的簡單些,從注水到出水,時間不要太長,一般用5秒完成。

巖茶衝泡出水規律如下(適用於水仙、肉桂、大紅袍、金牡丹、黃觀音、黃玫瑰、瑞香等):

第1衝:水沸騰後,即刻注水,水加到和碗口一樣高,馬上蓋上蓋子,出水。前後約5秒時間。

第2衝:繼續滾水衝泡,注入水後,同樣馬上蓋上蓋子,出水。時間約5秒。

第3衝:100℃水溫注入蓋碗,立即蓋上蓋子,而後出水。時間約5秒。

第4衝:沸水衝泡,注水後,可適當坐杯10秒。方法簡單,在注水後,心裡默數十個數,然後蓋上蓋子出水。

之後的每一衝,可根據茶湯的濃度調整坐杯時間。

一般李麻花泡茶,到了第7、8衝,會坐杯一分鐘以上(具體時間根據茶湯濃度調整),以激發茶葉中最深層的物質,以確保喝到滋味豐富的茶湯。

《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品紅酒,要體味酒香的層層變化,首先要先學會醒酒。

窖藏多年的葡萄酒開瓶後,首先要與清新的空氣接觸,充分呼吸。

在葡萄酒努力的呼吸過程中,酒體中的單寧物質會逐漸氧化,其香味也會隨著氧化的過程逐漸散發出來,而葡萄酒的口感也會變得更加醇厚和柔和。

若是忽視了醒酒的步驟,那再貴的紅酒,入口也少不了有乾澀感。

衝泡巖茶亦是如此,學會衝泡細節,便是最好的交代。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烏龍茶---武夷巖茶之肉桂、水仙、大紅袍
    有人說,「喝巖茶,是茶界新手的試金石」,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把巖茶喝懂,你喝茶的水平就不低了。武夷巖茶種類眾多,今天先說一下肉桂、水仙、大紅袍。武夷巖茶肉桂、水仙、大紅袍都屬於武夷巖茶一類,是以武夷山茶區優良茶樹品種命名,其中肉桂、水仙屬於無性繁殖,大紅袍是經長期選育並無性繁殖進行推廣,與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腰並列五大名縱
  • 一泡大紅袍、水仙、肉桂能喝到幾種香?
    初次接觸到「巖骨花香」四個字時,大部分人都被巖茶的「巖骨」吸引了,「它不就是茶嗎?怎麼還會有骨頭了?」。說到巖茶有「骨頭」的感覺,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兩百多年前的一天,乾隆皇帝處理完手邊的奏章,喝到了剛剛進貢的大紅袍,這種味道讓他一見傾心,於是提筆寫下「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寥寥幾筆就精準地形容出大紅袍的精妙所在。這裡的「骨鯁」即是「巖韻」,也就我們現在所說的「巖骨」。
  • 茶葉品鑑:武夷巖茶正巖是指什麼?水仙、肉桂、大紅袍如何分辨?
    現在喝武夷巖茶的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疑問也越來越多,綜合起來,今天給大家先來回答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武夷巖茶正巖、半巖是什麼意思?2002年3月,武夷巖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區域上界定為武夷山市行政轄區全部範圍2798平方公裡。
  • 武夷山大紅袍、肉桂、水仙三者之間基本的區別!
    水仙武夷巖茶當家品種之一: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晚生種。
  • 茶友們心心念念的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標準是什麼?
    在紛繁的巖茶大觀園中,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各花入個眼,皆大歡喜!什麼樣的巖茶算好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不好做論斷。其實啊,不是麻花藏著掖著,和巖茶打了這麼久交道以來,實在覺得「標準」對於武夷巖茶來說,是個尷尬的存在。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正山小種簡介
    大紅袍武夷山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為武夷名樅之首,原產於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上,據傳明朝永樂年間,舉子進京趕考,途經武夷患病,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住持,贈此茶其飲病癒。舉子高中狀元後將皇帝御賜紅袍蓋於茶樹之上,故得(大紅袍)之名。大紅袍外形緊結、壯實,葉底軟亮勻齊,葉邊帶硃砂色,色澤帶寶色或油潤,湯色橙黃明亮顯金圈。香氣利,濃長、馥鬱,具幽蘭之盛,滋味醇厚,帶有巖韻。水仙武夷巖茶,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說法,水仙和肉桂是巖茶當家品種。
  • 巖茶品種成百上千,為何大家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武夷巖茶的人氣雖日益高漲,卻陷入了這樣一個窘境 : 巖茶的品種成百上千,大家卻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近年來,武夷巖茶的 「三大當家」 在國內茶圈站穩了腳跟,甚至跨越重洋,聲名遠播,這著實令人興奮不已。然而,另一方面,除大紅袍、肉桂、水仙之外的巖茶品種,存在感偏低,對於一個真心喜愛武夷茶文化的人而言,忍不住一聲嘆息。
  • 如何區分武夷巖茶中的水仙與肉桂?「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早在西漢的時候便已經很有名氣了,是我國的傳承下來的歷史名茶。史上曾被贊做「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從溢美之詞,也可看出武夷巖茶的絕佳風味。作為烏龍茶的一個茶種,武夷巖茶自己又可以劃分出水仙、肉桂、奇種、名樅與大紅袍五個類別。
  • 細說大紅袍、水仙、肉桂,巖茶第幾泡最好喝?
    這還得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若是第一泡衝泡後,香氣正常,茶湯清冽不渾濁,這樣的第一泡是可以喝的,反之,不建議茶友們喝。接著衝泡,巖茶中的香氣物質進一步釋放,這時候茶湯中的滋味更加豐富,口感更加飽滿。經過第一次衝泡的「熱身運動」,巖茶中的內容物已經按捺不住調皮的小性格,紛紛脫離葉片,溶於水中,以期待將茶湯變得更加飽滿、醇厚,滋味更加多彩、魅惑。衝泡第二次茶湯的時候,也要注意,出水時間要快,切忌長時間坐杯,若是坐杯時間長,容易破壞巖茶的口感。
  • 衝泡武夷巖茶,要用多少度的水溫?大紅袍、水仙、肉桂通用!
    茶友張先生曾問過一個問題:泡巖茶,要用幾度的水溫,這泡水仙、肉桂和大紅袍,溫度是要一樣,要是要根據茶的種類來分呢?一個簡單的衝泡,也包含了許多的學問。我們都知道,巖茶產自於武夷山行政範圍內,運用獨特的加工工藝製作而成,在製作時需要運用到炭焙的工藝。
  • 「茶中之王」 的大紅袍和醇不過水仙的肉桂茶,有何區別?
    武夷肉桂茶與大紅袍,均屬於烏龍茶類,為半發酵茶;兩者都為無性系品種,主產地又都在武夷山地區,同為烏龍茶,衝泡後的滋味也兼具「巖韻」,且製作工藝上,也大同小異。而肉桂茶與大紅袍哪個好?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
  •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過去的武夷巖茶,因為不出名,所以都叫大紅袍。 現在的巖茶市場,大部分都是水仙和肉桂。 因為肉桂=肉很貴。 SO,再按原來的大紅袍統稱,已經out了。 現在的巖茶,直接改稱肉桂,最簡單直接。」
  • 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品類繁多,春節送禮要怎麼選?
    雖然母樹大紅袍早已停產,現如今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但江湖上依舊流傳著它的傳說,拼配大紅袍的存在,使得人們依舊可以感受大紅袍的魅力所在。除了水仙、肉桂、大紅袍外,巖茶中還有著許多特色的品種,如半天妖、水金龜、鐵羅漢、梅佔、雀舌、黃觀音等等。
  • 武夷巖茶千百種,為什麼出名的只有大紅袍、肉桂和水仙?
    武夷巖茶因其特殊地形導致種植方式特殊,號稱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武夷巖茶品種各類名樅、單樅等加起來多達幾百上千種。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品種裡面出名只有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妖精,以及為數不多的單縱、名樅。大紅袍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稱,說到巖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紅袍,說到武夷山大家第一印象是張藝謀拍的「印象大紅袍」,大紅袍簡直成了巖茶的另一個名稱,成了武夷山的文化名片,大紅袍出名主要是文化積澱深厚、產量有限(現在母樹已經禁止採摘)、當作國茶贈送外賓等原因才火起來。
  • 實用,無論大紅袍水仙肉桂,武夷巖茶有煙味等於品質不好嗎?
    喝的是巖茶中的經典款,鐵羅漢、水金龜、半天妖、白雞冠、水仙、肉桂、石乳。挑選四大名叢,頗費工夫,要挑選一款色香味俱全,香與水比肩的茶,難!這一堆茶中,唯一的慰藉是這泡石乳。石乳,一改之前單調的香氣,驚豔了味蕾。
  • 武夷巖茶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這下母樹大紅袍更添神秘感,這款處於神壇上的母樹的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不好意思,麻花沒喝過。但,總有個別被幸運之神眷顧的人喝過,比如那位資深茶圈人物,在做學徒的時候曾喝過「尾水」(也就是泡到最後幾泡的茶湯),那心情,那滋味,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 五個角度,教您讀懂武夷巖茶的水仙和肉桂!
    比如巖茶圈中就有兩大當家花旦,水仙和肉桂,這可是巖茶入門者必喝的茶類。若是沒有喝過水仙、肉桂,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喝過巖茶。而水仙和肉桂是兩種全然不同的巖茶,作為剛入門的您,對巖茶知識了解甚少,要如何區分二者呢?
  • 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最美還屬牛馬肉!
    近年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發展到武夷山的九龍窠、水簾洞、三仰峰、馬頭巖、桂林巖、天遊巖、仙掌巖、響聲巖、百花巖、竹窠、碧石等地,並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廣,現在已成為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之一(武夷巖茶分:大紅袍、名叢、水仙、肉桂、奇種)。
  • 現在上市的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都是什麼茶?
    小A,大Z,範二,三人約好了似的,都在今天試茶。小A:「望眼欲穿,終於等來今年的新茶,正巖茶區,有口福了。」大Z:「約不約,今年的新茶。」範二:「茶備好,缺個一起品茶的人。」溫故而知新,關於正巖茶要如何判斷,請看文章→巖茶春茶筆記第21篇:如何辨別正巖茶和非正巖茶?終極難題來了,這些非正巖的巖茶值得買嗎?如果您純粹是為了積累經驗,那買個幾泡喝喝,還是可以的,權當作反面教材。
  • 為什麼馬頭巖、牛欄坑的肉桂和水仙,不能當成大紅袍來賣?
    在當初,知名度不高的巖茶品種,它們都曾躲在「大紅袍」的泡袋羽翼下。默默的,為一泡大紅袍的整體風採,添磚添瓦。貢獻出,各自的獨到香氣和滋味。畢竟在最開始時,茶農們在往外介紹武夷巖茶。於是不少的品種茶,被裝進了大紅袍的泡袋內出售。久而久之,大紅袍就成了廣義的品種茶指代。但是,發展到現在,武夷巖茶的三大當家品種,除了大紅袍之外,還包括著肉桂和水仙。論其知名度,在巖茶的圈子裡,這三種茶的名氣,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