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舉行「2020邵逸夫獎展覽」 向公眾介紹獲獎科學家及其貢獻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香港舉行「2020邵逸夫獎展覽」 向公眾介紹獲獎科學家及其貢獻

2020-09-22 19:40: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中新社香港9月22日電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22日消息,香港科學館和香港太空館23日起舉行「2020邵逸夫獎展覽」,介紹本年度邵逸夫獎得主情況及其貢獻,並會簡要闡述有關學術領域的基礎科學知識,旨在讓公眾放眼國際,了解世界各地頂尖科學家在科研路上默默耕耘的成果。

  「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於2002年11月成立,每年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獲獎者須仍活躍於有關的學術領域、在學術和科學研究及應用上有傑出貢獻、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領域有卓越成就。

  2020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獲獎者為美國科學家羅傑·布蘭福德(Roger D Blandford)。他在理論天體物理學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獲獎者共三位,分別為英國科學家格羅·米森伯克(Gero Miesenböck)、德國科學家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以及格奧爾格·內格爾(Georg Nagel)。他們致力研發光遺傳學,徹底改革了神經科學發展的技術。

  數學科學獎獲獎者共兩位,分別為美國科學家亞歷山大·貝林森(Alexander Beilinson)和以色列科學家大衛·卡茲丹(David Kazhdan)。他們為表示論和許多其他數學領域帶來根本性的影響。

  據悉,此次展覽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邵逸夫獎基金會主辦,並由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城聯合策劃。展覽在香港科學館展出至11月18日,在香港太空館展出至12月28日。

  另外,香港科學館將於23日起舉辦「百毒不侵──守護健康的抗疫新科技」專題展覽,向公眾闡釋新冠病毒的基本知識,以及有關抗病毒治療和預防疫苗的科學原理。展覽通過展示香港科技大學在抗疫方面的科研成果,呈現香港科研團隊在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對創新科技的應用。該展覽將展出至明年2月3日。(完)

相關焦點

  • 香港「2020年中文文學創作獎」舉行獲獎作品展覽
    中新社香港11月27日電 香港「2020年中文文學創作獎」獲獎作品展覽27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展出新詩、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兒童故事和兒童圖畫故事六個組別的優勝作品。據悉,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於1979年首次舉辦,自1992年起隔年舉行,旨在推動中文文學創作,提高香港市民欣賞文學的興趣。該項比賽是香港文壇的重要盛事,歷年來發掘了許多甚具潛質的文壇新秀,當中不少已成為香港舉足輕重的作家和學者。
  • 哈爾濱老伯赴港向邵逸夫致敬
    南都訊 記者何薇 香港影視巨子、大慈善家邵逸夫的追思會於上周五舉行,多位香港立法會的議員在會後追思與六叔生前的點滴,由於當日的追思會是向公眾開放的,因此也有不少與邵逸夫素未謀面的市民自發到現場向邵逸夫致敬。追思會結束後,邵逸夫的骨灰稍後將會安葬於新加坡。
  • 香港桂冠論壇啟動禮在港舉行
    新華社香港5月14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14日在香港禮賓府舉行論壇啟動禮,慶祝論壇誕生。首屆論壇將於2021年11月在香港舉辦。香港桂冠論壇致力打造聯繫當代和新一代科研領袖的世界級學術交流盛會,旨在提升年輕一代對科學和科技領域的認識和興趣。論壇將安排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參加為期一周的活動,包括世界級學術研討會、對談會和工作坊等,讓他們與邵逸夫獎得獎人有充分交流的機會,並從中得到啟發。
  • 「薈萃香港」展覽舉行
    福州新聞網5月19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 陳丹)18日至22日,「薈萃香港」展覽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優勢和魅力。該展覽由香港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駐福建聯絡處主辦。
  • 2020年度香港公司管治卓越獎公布獲獎名單
    原標題:2020年度香港公司管治卓越獎公布獲獎名單
  • 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首次在武漢頒獎,13位國內外科學家獲獎
    2020(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12月20日在武漢光谷舉行從「一鳴驚人」到「享譽國際」在推動生命醫學創新發展的道路上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一直在砥礪奮進被譽為「中國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由50位青年科學家共同發起的
  • 華人科學家鄧青雲等3人榮獲2019年京都獎
    新華社東京6月14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知名的科技和文藝成就獎——京都獎14日揭曉2019年度獲獎名單,美籍華人科學家鄧青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詹姆斯·岡恩和法國太陽劇團創始人阿麗亞娜·姆努什金因各自成就而獲獎。
  • 2020(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在漢揭曉 1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2020年12月20日,2020(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揭曉了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獲獎名單:美國馬裡蘭大學人類病毒研究所所長Robert C.
  • 香港商場舉行空中展覽 拓寬公眾藝術視野
    香港商場舉行空中展覽拓寬公眾藝術視野 (1/3) "← →"翻頁
  • 首屆(香港)紫荊花詩歌獎暨全球抗疫詩歌公益大賽獲獎揭曉
    2020首屆(香港)紫荊花詩歌獎暨全球抗疫詩歌公益大賽揭曉。北塔、李修平等7人獲詩歌貢獻獎,茶山青、林琳(香港)等5人獲一等獎,黨榮理、舒然(新加坡)、胡龍等9人獲二等獎,韓亞軍,阿江、陳薇雅(馬來西亞)、黃琛、謝盛友(德國)等18人獲三等獎,宋炳忠、李建紅、周麗等87人獲優秀獎。
  • ...畢業展雲上見、透納獎展覽取消、X美術館開館、武漢美術館履新
    透納獎10萬英鎊將資助藝術家渡過難關5月26日,泰特美術館通過官方帳號宣布,透納獎2020展覽將取消。但泰特將向10位藝術家一次性支付10萬英鎊的資金,以期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裡,幫助更多藝術家渡過難關。由評審團頒發的「特納資助」的獲獎者名單將於6月下旬宣布。
  • 日本加拿大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據新華社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中微子振蕩方面所作的貢獻。兩人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
  • 龍品錫展覽榮獲「2020年上海市會展行業復工復展社會貢獻獎」
    近日,為表彰展會相關行業企業在防疫抗議、復工復展中做出的重要貢獻,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於2020年11月份評出「2020年上海市會展行業防疫抗疫社會貢獻獎」「2020年上海市會展行業復工復展社會貢獻獎」、「2020年上海市會展行業服務進博創新獎」三大獎項。
  • 2019香港巡迴展覽在南京舉行
    2019香港巡迴展覽在南京舉行 發布日期:2019-12-21 07:45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20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辦的「同根同心·共創雙贏」2019香港巡迴展覽在南京展開,旨在向江蘇民眾介紹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以及最新經貿和社會發展情況。
  • 「石青雲女科學家科技沙龍」圓滿結束,第一屆石青雲女科學家青年獎...
    」暨第一屆石青雲女科學家獎-青年獎頒獎儀式在中科院自動化所舉行。「CSIG 石青雲女科學家獎」是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設立的獎項,旨在鼓勵廣大圖像圖形學科技工作者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科學精神,表彰在圖像圖形學研究事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激發廣大女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熱情。參與評選的科學家年齡不能超過 40 周歲,並且在圖像圖形及其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或應用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或在關鍵技術或應用技術創新等方面成果顯著。
  • 新聞分析:香港科學家問鼎國家自然科學最高獎的背後
    新華社發 (王璽 攝)  新華社香港1月23日電(記者李濱彬 張雅詩)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的「聚集誘導發光」項目日前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競爭激烈的這一獎項的爭奪中,為何香港科學家能拔得頭籌?新華社記者近期走訪了香港多位科學家,探究其深層原因。
  • 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獲獎名單揭曉;2020世界文化旅遊大會在西安開幕丨七點早知道
    7.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獲獎名單揭曉秦海璐何冰分獲優秀男女演員獎9月28日晚,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獲獎名單揭曉,秦海璐憑藉《老酒館》獲得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何冰憑藉《情滿四合院》獲優秀男演員獎。
  • 「小氣」邵逸夫:一生捐了3萬棟逸夫樓為什麼少了「逸夫」二字
    他就是邵逸夫,中國近代的傳奇人物,一生捐資3萬幢逸夫樓,為祖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邵逸夫捐贈的眾多教學樓中,不少「易」字少了一點。原因何在?。成功經驗1907年,邵逸夫出生於中國浙江寧波鎮海。邵逸夫有八個兄弟姐妹,邵逸夫排行老六。因此,香港娛樂圈很多人都稱邵逸夫為「六叔」。
  • 文化輿情第065期 邵逸夫辭世 邵氏精神何去何從-文化產業頻道-中國...
    六叔在香港,名叫邵逸夫。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表示,邵逸夫成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每年出產數十部電影,對行業的貢獻好大,而且電影都以中國文化為主題,能夠給一些在當時未能返回內地的海外華人觀眾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發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6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當天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會議廳舉行的發布會比預定時間晚10多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