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黃類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發布,劃重點丨指南共識

2020-12-16 騰訊網

洋地黃類藥物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狀,降低慢性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風險,也可用於控制心房顫動患者的心室率。近日發布的《洋地黃類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對洋地黃類藥物的藥理機制、臨床研究證據、適應證、禁忌證以及使用方法等進行了全面的介紹。

不同的洋地黃類藥物因化學結構上的某些取代基不同,造成他們在使用方法、作用強弱、起效時間、持續時間和代謝中有所差異。我國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地高辛和去乙醯毛花苷。

表1 洋地黃類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指標

重點推薦一覽

洋地黃類藥物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狀,降低慢性HFrEF患者的住院風險,可用於控制房顫患者的心室率,急性心衰合併快速房顫時可首選靜脈洋地黃類藥物控制心室率。

圖1 洋地黃類藥物臨床使用推薦流程圖

洋地黃類藥物用於心力衰竭

1.適應證

(1)慢性HFrEF患者(LVEF≤45%):應用了利尿劑、ACEI/ARB/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β受體阻滯劑和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仍持續有症狀者可使用地高辛(Ⅱa,B);

(2)急性心衰合併房顫(心室率>110次/min)的患者可首選靜脈洋地黃類藥物控制心室率(Ⅱa,C);

(3)NYHA心功能Ⅰ~Ⅲ級的心衰合併房顫患者,若應用β受體阻滯劑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或存在禁忌時,可考慮應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Ⅱa,B);

(4)NYHA心功能Ⅳ級的心衰患者合併房顫時,可考慮靜脈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控制心室率(Ⅱa,B);

(5)心衰症狀嚴重的HFrEF患者可考慮使用地高辛降低心衰住院風險(Ⅱa,B)。

2.禁忌證

(1)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安裝起搏器者除外);

(2)二度及以上房室傳導阻滯(安裝起搏器者除外);

(3)心率

(4)預激症候群;

(5)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6)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室顫);

(7)心肌梗死急性期(

(8)竇性心率的縮窄性心包炎或二尖瓣狹窄;

(9)高鈣血症、高鉀血症;

(10)甲狀腺功能亢進。

心肌炎、低氧血症、低鉀血症、低鎂血症、心肌澱粉樣變、腎功能衰竭患者慎用。

3.注意事項

圖2 慢性HFrEF患者的治療流程(《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

在使用了ACEI/ARB、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ARNI等治療方法,若患者仍持續有症狀,可考慮加用地高辛。對於LVEF

已使用地高辛者不宜輕易停用。對於已服用地高辛但尚未使用ACEI/ARB/ARNI、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的患者,待這些藥物逐漸加量後,重新評估患者症狀、超聲心動圖、心電圖等,如果確定足以控制症狀,可考慮停用地高辛。

不推薦地高辛用於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除非房顫伴快速心室率,β受體阻滯劑和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有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無症狀的患者(NYHA心功能Ⅰ級)不宜使用地高辛。

洋地黃類藥物用於房顫

洋地黃類藥物是否增加房顫患者病死率尚無定論,可謹慎用於房顫患者心室率控制,低劑量地高辛(每日劑量≤0.25 mg,對應地高辛血藥濃度0.5~0.9 μg/L)較為合適。

1.適應證

(1)地高辛可用於房顫患者的心室率控制(Ⅰ,B);

(2)房顫伴快速心室率合併心衰者(LVEF

2.注意事項

地高辛不宜作為房顫患者長期心室率控制的首選藥物,β受體阻滯劑可作為所有房顫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

對於慢性房顫患者,應儘量避免在不合併HFrEF時使用地高辛控制心率,除非患者對β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不耐受、有禁忌證或反應欠佳。

對於合併HFrEF患者,當β受體阻滯劑不能耐受、有禁忌證或反應欠佳時,可啟動地高辛治療,臨床上β受體阻滯劑和地高辛常聯合使用,β受體阻滯劑能較好的控制活動後心率增快,地高辛對靜息心率控制較好,且不降低血壓。

對於急性房顫患者心室率的控制,與洋地黃類藥物比較,β受體阻滯劑和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起效快,對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快速心室率(如房顫合併感染、急性消化道出血、貧血、甲亢以及圍術期)更有效。

當單獨應用β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心室率控制不理想時,可考慮加用洋地黃類藥物,但應注意避免同時聯合使用上述3類藥物,因其可導致嚴重的心動過緩、低血壓。

靜脈洋地黃類藥物可作為急性心衰伴快速心室率房顫患者的首選。

房顫患者心室率控制最佳目標值尚不明確,專家推薦意見是將心室率控制在

洋地黃類藥物的用法及用量

要點:應小劑量使用地高辛,推薦血藥濃度維持在0.5~0.9 μg/L。洋地黃類藥物中毒表現包括消化道症狀、視覺異常、神經系統異常和各種心律失常,需密切監測,出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1.地高辛

口服常用劑量為0.125~0.25 mg/d,7 d可達穩態血藥濃度。對於≥80歲、體重指數

老年患者可選擇小劑量(0.125 mg每日1次或隔日1次)使用,用藥過程中需密切監測。

2.去乙醯毛花苷注射液

靜脈應用的方法為首劑0.2~0.4 mg稀釋後緩慢靜脈注射,2~4 h後可再用0.2 mg,24 h總量不超過1.2 mg。病情穩定後,可改為口服地高辛維持。

3.洋地黃毒苷片

每日0.05~0.1 mg。

4.毒毛花苷K注射液

首劑0.125~0.25 mg,加入等滲葡萄糖液20~40 ml內緩慢注入(時間不少於5 min),2 h後視需要重複給藥1次(0.125~0.25 mg),總量每日0.25~0.5 mg。

用藥期間應監測哪些指標?

1.心率和心律

記錄靜息和運動後心率,定期複查心電圖,必要時進行心電監測或做24 h動態心電圖。

2.症狀和體徵

包括心衰和房顫的症狀及體徵,注意有無洋地黃中毒相關症狀。

3.腎功能和電解質

監測血鉀、鈣、鎂水平。

4.地高辛血藥濃度

用藥期間需監測血藥濃度,在開始使用地高辛1~2周後監測,每1~3個月複查。應在服用地高辛至少6~8 h後抽血,建議血藥濃度維持在0.5~0.9 μg/L。在出現病情變化或聯合用藥改變時應及時複查血藥濃度。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如何用藥?

腎功能不全患者發生洋地黃中毒的風險增加。口服地高辛大部分以原形經腎臟排出,地高辛血藥濃度隨著腎小球濾過率的降低而升高,此外腎功能不全患者易合併電解質紊亂。血液透析不能清除體內的地高辛,且在透析後4~8 h,地高辛血藥濃度可出現"反跳"現象,平均升高20%~30%。一方面是透析後體液丟失、血容量減少所致,另一方面是透析停止後結合於心肌、骨骼肌和其他臟器的地高辛釋放入血所致。

腎功能不全患者如須應用洋地黃類藥物,宜酌情減量或選用主要經肝代謝的洋地黃毒苷,並密切監測血藥濃度。

肝功能異常患者,如需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應避免使用洋地黃毒苷,因其脂溶性高,大多經肝代謝,可選用地高辛,同時也應注意監測肝功能和血藥濃度。

文獻索引: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 洋地黃類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9, 47(11): 857-864.

相關焦點

  • 「天使」還是「魔鬼」:洋地黃類藥物,你用對了嗎?
    洋地黃已有近兩百餘年的歷史,但近年來洋地黃類藥物的臨床使用率逐漸降低。那麼,在心衰患者中,到底應該如何應用洋地黃類藥物?在前段時間召開的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周勝華教授對此進行了闡述。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陳李濟舒筋健腰丸等11項中成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論壇上,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謝雁鳴組織制定的陳李濟舒筋健腰丸臨床專家共識等1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正式發布。  在大會的「中成藥大品種及經典名方循證評價與指南共識」論壇環節,1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專家共識」牽頭專家之一、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高景華副院長解讀了集「中華老字號」和「經典名方」於一身的《舒筋健腰丸臨床專家共識》。
  • 指南共識|《血管源性頭暈/眩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發布!
    為此,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血管源性頭暈/眩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旨在提高臨床醫師對血管源性頭暈/眩暈的早期識別與規範診療能力。關於血管源性頭暈/眩暈的診斷和治療,共識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 我國婦科領域首部GnRHa類藥物應用專家共識在京啟動
    中國北京,2016年5月25日——《GnRHa類藥物在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和子宮肌瘤治療應用中的專家共識》啟動會在京召開。這是我國婦科領域首部關於GnRHa類藥物應用的共識,它的問世,為國內婦產科臨床醫生使用GnRHa類似藥物治療內異症和子宮肌瘤,提供了規範化的治療方法和指導原則。
  • 中國發布首個專家共識
    《抗體藥物偶聯物治療惡性腫瘤臨床應用專家共識》5日在國家癌症中心臨床研究高峰論壇暨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委會學術年會上發布。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記者李宓)近年來,有抗癌「魔法子彈」之稱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成為腫瘤精準治療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之一。5日,《抗體藥物偶聯物治療惡性腫瘤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為《共識》)在京發布,就這一新興藥物的臨床證據、研究現狀及臨床應用策略和不良反應管理措施等提出指導性建議。
  • 肺癌:抗腫瘤藥物處方審核專家共識
    由國家癌症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藥事質控專家委員會牽頭,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藥師協會腫瘤藥師分會共同組織全國藥學專家,根據《 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範 》及抗腫瘤藥物管理相關規定,結合目前國內腫瘤專科藥師臨床處方審核的實踐經驗,制定了《 肺癌抗腫瘤藥物處方審核專家共識 》。
  • 洋地黃屬於強心藥嗎,你持什麼觀點?
    眾所周知,洋地黃類藥物又名強心苷(cardiac glycosides, CGs),包括地高辛、洋地黃毒苷、西地蘭、毒毛花苷K,那麼問題來了洋地黃屬於強心藥(正性肌力藥物)麼? 關于洋地黃是否屬於強心藥,筆者曾在網上做了一個小調查,結果基本上是一邊倒,約1800位(90%)同行認為洋地黃屬於強心藥類。
  • 經典降壓藥0號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宣講會在滬順利舉辦
    5月3日,由上海社區衛生協會組織的「複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0號)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宣講會在滬舉行,為我國高血壓防治戰線做出突出貢獻的部分專家齊聚一堂,就經典降壓藥0號臨床應用展開激烈討論,並全面詳實解讀0號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相關話題。
  • 煙霧病和煙霧症候群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 神經介入資訊「指南共識」
    長按二維碼即可查看更多「指南共識」煙霧病和煙霧症候群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編寫組  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缺血性卒中外科專業委員會僅供臨床醫師在診治過程中參考,不具備法律功效,同時不排斥尚未列入共識的個體化的成功診治經驗。
  • 參芪降糖顆粒專家共識發布,為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提供理論支撐
    最近《參芪降糖顆粒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該共識是在中華中醫藥學會的指導下,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市中醫研究所聯合發布。為中成藥治療2型糖尿病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支撐。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它有何獨特之處。
  • 亞洲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厚診治專家共識發布—新聞—科學網
    8月12日,首部專門為亞洲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厚診治定製的專家共識——《亞洲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厚診治專家共識》正式發布。該《共識》由亞洲心臟病學會、中國高血壓聯盟、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組織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多位心血管領域權威專家聯合制定,並得到了默沙東中國支持。
  • 煙霧病中國專家共識最新發布(2017)
    煙霧病和煙霧症候群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
  • 患貧血性心臟病慎用洋地黃類藥物
    是否可以使用洋地黃類的強心劑進行治療?為此,專家給我們做出了如下解答。  專家指出,中度以上貧血(血紅蛋白低於70克/升)會引起心血管病變。長期的慢性貧血可因高排血量性血循環而增加心臟負荷,引起心臟擴大和肥厚,加之心肌本身缺氧所致的損害等因素,最終導致貧血性心臟病及並發心力衰竭。
  • 麝香保心丸的功效與作用,麝香保心丸說明書劃重點
    作為目前臨床上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的有效藥物之一,麝香保心丸是很多家庭的常備中成藥,尤其一些老人,時常隨身攜帶一盒。但是,有不少人對麝香保心丸的功效與作用並不十分了解,甚至沒有仔細閱讀過麝香保心丸說明書,因而只是把它當做救急藥品,在心絞痛發作時才吃,平日則捨不得吃。那麼,這種做法正確嗎?究竟麝香保心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 常見抗腫瘤藥物的肝毒性及治療藥物
    參考文獻: 1細胞毒類抗腫瘤藥物非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誌,2008,27(6):462-465 2血液病患者藥物性肝損傷的預防和規範化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J].中華血液學雜誌,2016,37(6):449-450 3曾衛強等
  • 國內外癲癇最新診療進展 最新診療指南和專家共識 全在這裡了!
    為了提升神經科醫生對癲癇的診療水平,暑退秋澄之際,由中國抗癲癇協會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共同主辦的2019天壇國際癲癇會議於2019年8月24日在北京亮馬河大廈隆重召開。本次會議匯集國內外癲癇領域的醫學專家,旨在提高神經科醫師對癲癇疾病的認識與診療水平,加強國際間的學術交流。
  • 最新出臺:梅毒血清固定臨床處理專家共識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性病學組,近日出臺了「梅毒血清固定臨床處理專家共識」。對梅毒血清固定的診療路徑作了統一的規範,全文刊載於《中華皮膚科雜誌》第 48 卷第 11 期。
  • 從分子設計角度 看蒽環類藥物結構及毒性
    作者:強森蒽環類藥物,臨床上被廣泛用作抗腫瘤抗生素,是過去幾十年來研究較多且發展較快的一類抗癌藥物。這類結構由於構效較為清晰,也是藥物設計-合成人員非常熟悉的類別。隨著臨床數據的不斷積累,其具有統計意義的不良反應也成為了這類藥物的附屬特點。因此,了解蒽環類藥物的結構、機制、療效、毒性等概況是藥物設計合成人員日常知識儲備較好的方式。
  • 洋地黃中毒:血鉀升高為何還要補鉀?
    洋地黃類藥物的治療指數較窄,治療量與中毒量相近。臨床上,只要存在會影響洋地黃吸收、分布和消除的因素,導致了血藥濃度發生變化,就要調整給藥劑量。 其中年齡或分布容積(脂肪存儲增加導致)發生顯著改變、疾病導致的低蛋白血症引起洋地黃類藥物蛋白結合減少等諸多因素均會誘發洋地黃中毒。
  • 中國兒童維生素A、D專家共識權威發布,建議收藏!
    為進一步落實我國政府對兒童早期發展的相關要求,實現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轉變,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年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國內外從事兒童保健的著名專家學者和各級婦幼保健專業人員,圍繞我國兒童保健領域新進展、新技術,開展主旨演講和專題發言,此次大會採取線下會議和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