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五徵漠北,徹底打垮了北元殘餘勢力。與此同時,他遷都北京,做出了「天子守國門」的舉動,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但奇怪的是,與朱元璋相比,朱棣的子嗣並不算多,除了一個幼年夭折之外,只有三個兒子五個女兒,並且這幾個孩子都是朱棣在沒當皇帝之前與王妃徐氏所生的,之後再無生育。
據《明史》記載,朱棣42歲時才登上了皇位,那會不會是因為年歲大了,所以才沒有繼續生育呢?其實不然,朱棣的父皇朱元璋當上皇帝時也40歲了,不也兒女成群嗎?那為何正值壯年的朱棣再登基後,面對後宮三千佳麗卻沒有再生過一個孩子呢?
連年徵戰拖垮了身體
明朝建國之時,朱元璋吸取了元朝滅亡的教訓,認為元朝滅亡是因為皇室宗親子弟沒有權力,元朝皇帝被架空導致的。於是他決定將自己的兒子分封為藩王,駐守各地。由於北方地區有明朝的大敵蒙古,而朱棣是朱元璋最驍勇善戰的兒子,所以被分封到了北京地區,目的就是看住北方的蒙古,為大明鎮守疆域。
朱棣鎮守在北京之時,難免會與蒙古人交戰,所以在長年的與蒙古對戰期間,朱棣養成了騎馬的習慣。而且為了鼓舞士氣,朱棣選擇與士兵並肩作戰,在發生大戰之際,朱棣一般都不坐在大營之中,而是隨著將士一起衝鋒陷陣。
我們都知道,騎馬的時候會使得人的胯下與馬鞍劇烈摩擦,對男性的生殖健康十分不利。而朱棣不單單只有在當上皇帝之前與蒙古人作戰,在當上皇帝之後還「五徵漠北」,可以說他是一生都在於蒙古人作戰。與蒙古人的作戰中,長期的馬上作戰,極大的損害了朱棣的男性生殖健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育。
朱棣後宮不穩與心神不寧
朱棣後宮不穩與心神不安的原因說到底其實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成為皇帝之後,曾有過一個非常喜愛的貴妃,叫權賢妃,並且在1410年朱棣出徵漠北之時將權賢妃作為隨侍嬪妃宮女,隨軍出塞。
然而令朱棣沒有想到的是,在大軍凱旋之路上,權賢妃因受不了軍營之苦而去世了,妃子賈呂誣告隨軍的宮人呂氏毒死權賢妃,於是朱棣開啟了一次宮女大清洗。此事沒過多久,朱棣又聽說了賈呂與宦官私通之事。東窗事發之後,賈呂畏罪上吊自盡。
怒不可遏之下,朱棣想查出後宮還有多少類似的醜聞,決定親自審訊賈呂的侍婢,卻沒想到查出一個驚天秘密:宮女要謀殺皇帝!那麼誰會冒著被殺的風險去謀殺皇帝呢?背後主謀的答案只有一個,便是朱允炆。得知此消息後的朱棣驚怒交加,隨即便清洗後宮,導致近三千名宮女被誅殺。這些人雖然被誅殺了,但朱棣之後真的能睡得心安嗎?
事實上,早朱棣在當時皇帝之前,就已經心神不寧了。作為藩王當中最大的勢力,朱棣一直被建文帝朱允炆視為最大的隱患。為了讓朱允炆放心,朱棣不得不動用各種奇葩方法:裝瘋、裝病。時間一長,朱棣被朱允炆搞的身心疲憊,長期身心不健康導致朱棣在登上皇帝之後沒有了生育能力,也有可能發生。
總的來說,朱棣是一個好皇帝,雖然子嗣不是很多,但卻都是十分優秀的。更何況,一個皇帝的優秀與否,也不是用子嗣的多寡來評判的。在朱棣的統治下,明朝的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這才是朱棣最大的成就。至於繼承問題,他前半生的子女完全可以繼承他的基業,而且歷史也已經給出了答案。
小星世界觀,話古今,了人物,學精髓,曉世事,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