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張圖看盡地球6億年板塊「漂流史」,未來,我們何去何從?

2020-12-11 騰訊網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我們現在所處的7大洲、4大洋只不過是地球的某一個形態表現,地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事實上,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無數次重大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會造成地球上生物的大起大落。人類也才誕生幾十萬年而已(新人),能不能抵抗地球的變化,還真未可知。

那麼,地球最初是什麼樣子的?它又經過了哪些變化呢?這就是本章筆俠要給大家聊的。接下來,筆俠會結合10張圖來給大家描述地球板塊「漂流」的全過程。

當然,筆俠要說的,在未得到證實之前,一切都還是假說。但,假說不是妄說,它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地球最初是一個火球,就像太陽那樣。後來,它遇到了一顆帶水的隕石,於是,地球上產生了水,地表逐漸冷卻下來,形成了固態的巖石。

由於地心引力,水沒有散去,而是附著在了地球的表面,形成海洋。有人說:那個時候地球沒有陸地,全部被海洋所覆蓋,直到6億年前被太陽引力所俘獲。所以,地球的生物是從海洋起源的。

地球被太陽俘獲以後,有了公轉和自轉,轉動讓地殼發生了運動,於是,有的地方凸出來,形成高山,有的地方凹下去,形成谷地,海水被引入谷地,高山便露了出來,這就是最早的大陸。

1、5.4億年前(寒武紀)

最早的大陸形成於地球的中部和南部,北半球很少。此時,很難看出地球現在的樣子,不過,筆俠還是根據其變化過程,將最早的亞歐大陸雛形畫了出來。看到了吧?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對於古老闆塊的名稱有很多種,為了大家易於理解,我就按現在的板塊名稱來描述吧。

2、4.3億年前(志留紀)

到了志留紀,地球變成這個樣子了。亞歐板塊很明顯在往北半球「移動」。其餘的,就是剩下的5大洲,大部分還是在南半球,而且很雜亂。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之前的奧陶紀末期(4.4億年前),地球發生了第1次物種大滅絕,地殼的巨大變化估計是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

3、4億年前(泥盆紀)

泥盆紀,板塊運動變化不大,只是陸地變得更多了些。這使得兩棲類動物興起,魚類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代。

4、3.4億年前(石炭紀)

石炭紀的大陸發生了巨變,大陸幾乎集中到了一塊,亞歐大陸勉強靠攏了,而其它大陸也湊在了一起。且明顯都在往北半球移動。

這麼大的地殼運動也隨之帶來了地球的第2次物種大滅絕,其中,滅絕最多的是海洋生物。

5、2.4億年前(三疊紀)

三疊紀,大陸板塊進一步合併,形成一個超級大陸,由於撞擊,形成了眾多的山脈褶皺,這也是現在很多山脈形成的原因。此時,亞歐大陸仍未成型,其它大陸則緊緊地連在一塊。

可以看到:這時的地球很少冰川覆蓋,整體氣候溫暖乾燥,這使得在此之前的二疊紀晚期(2.5億年前),地球發生了第3次物種大滅絕,新的氣候淘汰了舊的物種,這為爬行動物的迅猛發展鋪平了道路。

6、2億年前(三疊紀末期)

相對於2.4億年前,這時的大陸似乎在向北擠壓,南極已無大陸,而北極則首次有了大陸,氣候依然溫暖,很少冰川。

但不知為何,在這4000萬年間,地球又經歷了一次小規模的物種滅絕(第4次)。隨之而來的,就是恐龍的出現,恐龍此後獨霸地球一億多年。

7、1.6億年前(侏羅紀)

侏羅紀,屬於恐龍的時代,這時的地球處於合併後的大分裂期。

大洋洲、印度、美洲,開始逐漸從非洲分裂開來,向四周移動。同時,亞歐大陸除了印度基本合併到了一塊兒。

8、8千萬年前(白堊紀)

白堊紀,大陸進一步分裂,今天的世界格局已經初見雛形。南極再次形成大陸,亞歐板塊逐漸南下,和非洲靠近,美洲、大洋洲、印度向兩側散開。

從地質上看,似乎對恐龍沒有造成滅絕性傷害,但到了白堊紀末期(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了(除了部分鳥類),同時伴隨的是第5次物種大滅絕。可以猜想:當時地球遭遇到了不可預測的外力作用,導致物種大滅絕。

9、5千萬年前(始新世)

始新世,地球和現在基本沒有多大區別了,非洲向北移動和亞歐大陸進一步靠近,印度馬上就要撞上亞歐板塊了,之後便形成了喜馬拉雅山。同時,大洋洲也在遠離南極而去。

10、現在

從現在看,非洲和大洋洲還在向北半球移動,可以想像:它們還會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南北極被冰層覆蓋,極地氣候正在影響著我們;青藏高原常年積雪,那是因為地熱來自於地核,越高的地方就越寒冷,但,青藏高原的雪正在慢慢融化,從地球變暖可以得知:我們正處在最後一個間冰期,氣候會越來越暖,雪會慢慢融化(包括兩級),直到下一個冰川期的到來。而我們能做的,微乎其微。

未來,地球還將朝著它既定的方向發生變化,就像日本始終要滑入馬裡亞納海溝一樣,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我們要做的,是活好當下。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風格,請順手給個贊!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焦點

  • 地球曾經吞噬過超級海洋!6億年和10億年周期!
    深厚的歷史博科園-科學科普:超級大陸的歷史有些模糊,但地球科學家越來越相信,平均每6億年,這些大陸就會合併成一個巨大的陸地塊。首先是Nuna,它存在於16億到14億年前。後來努納分裂了,大約9億年前才合併為羅丁尼亞。羅丁尼亞在7億年前就解體了。然後,大約在3.2億年前,盤古大陸形成了。
  • 10億年後地球會發生什麼變故?人類還會存在嗎?科學家說出答案!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超過幾百萬年時間,誰都不想要看到有一天地球毀滅,實際上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有壽命可言,地球並非我們想像中的一直如此安穩,每隔一段時間內,地球都會發生物種變故,除了地球之外,地球附近的太陽即將發生變化,它的壽命大約在100億年左右,根據目前科學家研究的結果來看,它已經成功度過了
  • 30億年後,地球徹底失去月球,人類文明該何去何從?
    文/行走天涯30億年後,地球徹底失去月球,人類文明該何去何從?人類已經做了地球上的統治者很多年的時間了,久到人類就快以為自己可以永遠生活在地球上,其實有這種誤解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人類的生命太過於短暫了,百十年的光陰顯得幾萬年、幾十萬年的時間都相當的長久。
  • 專家繪製遠古全球板塊構造圖 填補地球5億年空白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7月11日發表文章,科學家繪製了一幅地圖,填補了地球歷史上5億年的空白。具體摘要如下:據估計地球的年齡在45億年左右,生命大約出現在30億年前。地殼構造板塊——構成地球最外層的不斷移動的巨大巖石板塊——是所有這些研究的中心。我們與同事一道發表了地球歷史上一段5億年跨度時期(即從10億年前至5.2億年前)的全球板塊構造圖。在YouTube視頻中,地圖上的顏色標出了目前這些大陸的位置。
  • 從地球到的宇宙全貌,26張圖告訴你上帝有多偉大!
    但是卻沒有實際的感觸,那麼不妨來看看這26張圖,看完你絕對會覺得震撼! 1我們的地球,我麼們住的地方。 6(六個)地球和土星在一起的樣子,瞬間覺得地球很小。
  • 澳大利亞巖石中的磁性線索表明板塊構造始於30億年前
    澳大利亞巖石中的磁性線索表明,板塊構造開始於30多億年前約30到40億年前地殼的模擬橫截面圖。圖源:亞歷克·布倫納,哈佛大學如果沒有板塊運動,地球上就不會有大陸、山脈,甚至生命本身。新的證據表明,這種地質過程至少在32億年前就開始了,這比我們預期的時間要早得多。
  • 地球45億年的地質史中,盤古大陸並非唯一超大陸,也不是最後一個
    但地球構造板塊的持續運動引出了一個問題:地球會不會出現另一個盤古大陸?答案是:會。在地球45億年的地質歷史中,盤古大陸並非唯一的超大陸,它也不會是最後一個。3億年後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在整個爭論當中,這部分沒有太大的疑義。」
  • 杭州明年各板塊房價全在這張圖裡了!速看
    由於設置了商品房限價,杭州未來一兩年的房價版圖,也日漸成型。含精裝6.98萬元/㎡——杭州未來新房的天花板可以看到,眾多「雙限」地塊中,目前僅有兩宗處在「金字塔」頂端,分別位於望江新城、江河匯,均限價6.98萬元/㎡。
  • 地質學家:地球2.5億年後再現「盤古大陸」
    很多人相信,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那就是「盤古大陸」。隨著巖石圈板塊的移動,「盤古大陸」分裂開來,形成了今天的各大洲。 依靠當今科技手段的不斷成熟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地質學家們現在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據《紐約時報》1月9日報導,地質學家從對過去的挖掘進入到對未來的預測,第一次精確描繪出了過去2億年到未來2.5億年間地球外貌變化的模擬圖。
  • 地球板塊停止運動有多可怕?比它帶來的地震和火山爆發更傷
    大自然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這個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就是來自地球的板塊運動,地球板塊至少已經持續運動44億年,它創造了我們的山川和海洋,同時也帶來了可怕的地震和火山爆發。由於板塊運動,地球上每一秒鐘都有新的陸地誕生,但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最終,地幔會冷卻下來,當冷卻到一定程度時,板塊運動也將停止。
  • 板塊一直在移動,到一億年後,地球的板塊或將融為一個地球村
    除了海洋之外,對人類來說,地球中的板塊是很重要的。地球的地圖告訴我們中國居住在亞歐板塊,每一個國家都會居住在一個特定的板塊構造中。如果不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每一個板塊中居住的人類或許就不知道地球的另一端也有人類居住,這種隔著板塊和海洋,讓人類不僅在生活方式、外貌特徵、甚至是許多思想都不一致的人最終融合在一起,這種融合只是一種相識的過程,也就是說,中國人知道美國人的存在,而並沒有在地理位置上實現融合。
  • 地球最後一次日全食將在10億年內發生
    此外月球繼續遠離地球(每年以大約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這意味著地球的最後一次日食將在6.5億年後到來。(圖注2)從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陽每一個都佔據了大約半度(角度)的天空。當月球的角度比太陽稍微大一點,三個天體都完全一致時,其結果就是日全食。
  • 你是否真的了解我們的地球?我們一起來看這篇文章!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300萬到400萬年,地球之大,無奇不有,讓我們來一點點了解地球。撒哈拉沙漠東非大裂谷是地球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太空看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素有地球傷疤之稱。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的下遊谷地,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威湖。
  • 100張關於地理知識的動圖!看了就會!
    北太平洋板塊構造史 南太平洋板塊構造史 1.7億年至今,非洲板塊和北美洲板塊間的,大洋中脊的生長過程
  • 地球在2億年後會變成什麼模樣?科學家給出的猜想你信嗎?
    尤其是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之後,科技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而地球母親無私地奉獻出了自己保存了數十億年的各種資源。人類有了這些資源的支持,科技才能夠突飛猛進,才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可是當我們大量消耗地球資源的時候,快速發展工業的時候,其實也在快速消耗地球母親的生命。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地球在2億年後會變成什麼模樣?科學家給出了幾種猜想,你認可嗎?
  • 新疆天氣發生巨變,6月大雪紛飛,如今的地球究竟是怎麼了?
    新疆天氣發生巨變,6月大雪紛飛,如今的地球究竟是怎麼了?自從進入2020年,各種災難的接踵而至,讓人類承受不住。全球氣候變暖、海洋汙染等等,地球早已千瘡百孔,解決這些問題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更嚴重的是,還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波及範圍擴張到南北極,南北極的冰川融化直接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周圍地區被淹沒,不少人無家可歸,甚至威脅到生命,人類未來的發展堪憂。2020年發生的種種災難看到這些嚴峻的問題,我們是否也該思考一下,發生這一切究竟是何原因呢?很顯然並不是平白無故發生的。
  • EPSL:「雪球地球」解釋上億年的海水氧同位素升高
    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是地史時期記錄的範圍最廣、程度最大的一次冰期,其對海洋δ18O的影響還沒有研究。近期,來自昆士蘭大學的William F.δ18O隨構造活動、結冰程度、分餾係數等的變化進行模擬,發現結冰程度非常高或者冰川的δ18O低於現代冰川(-50‰)時,冰期結束後海水的δ18O可以持續升高上億年
  • 10張圖帶你看人類家園——在太空遙望,遇見遠方藍色星球的模樣
    讓我們用以下10張太空中拍到的地球照片來慶祝世界地球日!美國宇航局的月球軌道器1號在1966年從緊鄰月亮的角度拍下了地球的第一張照片。42年後,NASA公開了這張解析度更高的版本,它是由原始資料庫中找到的相似圖片重製而成的。
  • 地質學家精確描繪地球未來 各塊大陸將合而為一
    地質學家首次精確描繪出地球"舊貌新顏"  2.5億年後,地球再現「盤古大陸」  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在今天獲得廣泛肯定。很多人相信,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那就是「盤古大陸」。
  • 2050年人類將迎來危機,地球或重新洗牌,我們親手埋下惡果
    要知道,地球雖然誕生至今已經走過46億年的時光,不過從第一個生命誕生至今,地球上的動植物數量其實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有人類自從百萬年前誕生開始,人口數量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2050年,地球上的總人口數量將會突破100億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