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曾經吞噬過超級海洋!6億年和10億年周期!

2020-12-24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地球科學類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約7億年前,當地球吞噬了自己的海洋時,古老的羅丁尼亞超級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羅丁尼亞是一個超大陸,早於更著名的盤古大陸,盤古大陸存在於3.2億至1.7億年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澳大利亞珀斯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的李正祥(Zheng-Xiang Li)領導的科學家們提出:超級大陸和超級海洋以交替循環的方式形成和分裂,有時會保護海洋地殼,有時會將其循環回地球內部。地幔結構只有在每隔一秒的超級大陸(或每隔一個周期),通過一個新的超級海洋和一個新的火環的再生,才會完全重組。「火環」是太平洋周圍的一系列俯衝帶,在那裡,海洋的地殼在大陸下面磨碎。火山和地震頻繁發生在火山帶周圍,因此得名火山帶。

深厚的歷史

博科園-科學科普:超級大陸的歷史有些模糊,但地球科學家越來越相信,平均每6億年,這些大陸就會合併成一個巨大的陸地塊。首先是Nuna,它存在於16億到14億年前。後來努納分裂了,大約9億年前才合併為羅丁尼亞。羅丁尼亞在7億年前就解體了。然後,大約在3.2億年前,盤古大陸形成了。地幔(地殼下的一層)的循環模式似乎與這個6億年周期非常吻合。但是一些礦物和金礦以及古巖石的地球化學特徵會在一個更長的周期內重現:一個接近10億年的周期。在4月份的《前寒武紀研究》(Precambrian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李和同事認為,地球實際上有兩個同時運行的周期:一個是6億年的超級大陸周期,另一個是10億年的超級海洋周期。研究人員假設,每一個超級大陸都分裂並通過兩種交替的方法進行。

大約在3.2億年前,盤古大陸形成了。圖片:Shutterstock這兩種方法被稱為「內向」和「外向」。要理解內向,想像一個被單一超級海洋包圍的超級大陸。大陸開始被一個新的內部海洋分裂成碎片。然後,不知什麼原因,俯衝過程開始於這個新的內部海洋。在這些熱點,海洋地殼俯衝回地球熾熱的地幔。內部的海洋被侵蝕回地球內部。大陸又回到了一起。瞧,一個新的超級大陸,被以前的超級海洋包圍著。另一方面,外向創造了一個新的大陸和一個新的超級海洋。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超級大陸分裂,形成了內部海洋。但這一次,俯衝不是發生在內部海洋中,而是發生在裂陷超級大陸周圍的超級海洋中。地球吞噬了超級海洋,將分裂的大陸地殼拖向全球。這個超級大陸本質上是由內而外的:它以前的海岸線被擠壓在一起,形成了新的中部,而它被撕裂的中部現在是海岸。

與此同時,曾經的內陸海洋現在是一個圍繞著新超級大陸的全新超級海洋。研究人員用模型證明,在過去的20億年裡,內向和外向交替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超大陸Nuna分裂,然後通過內向形成Rodinia。努娜的超級海洋因此倖存下來,成為羅丁尼亞的超級海洋,科學家們稱之為米羅沃伊。努娜和羅迪婭有著相似的結構,這支持了努娜只是分裂然後又重新結合的觀點。但隨後,米羅沃伊的海洋地殼開始下沉。羅丁尼亞的超級海洋消失了,它也隨之分崩離析。它在地球的另一邊以盤古大陸的形式猛烈反彈。新海洋形成了羅丁尼亞分裂,然後它成為泛大陸的超級海洋,被稱為泛海。

地球的未來

盤古大陸,當然分裂成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大陸,Panthalassa的殘骸作為太平洋海洋地殼倖存下來。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地球物理學家馬克說:然而,很難知道所研究的周期是否代表一個真實的、基本的模式。只有三個迭代,所以在嘗試從不太多的周期中推斷出趨勢。如果這種交替模式持續下去,下一個超級大陸將由內向形成。泛大陸分裂形成的內部海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大洋)將會關閉。太平洋將擴大成為新大陸的單一超級海洋。科學家們稱這一理論未來的超級大陸為亞洲。(此時此刻,太平洋實際上正通過俯衝而略微縮小,但這種格局可能會延續,也可能不會延續數億年。)

在冰島的Thingvellir國家公園,可以看到兩個大陸板塊之間罕見的分界線,這個裂口把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分開。圖片:Kuznetsov Alexey/Shutterstock地球的超大陸未來仍不明朗,研究人員試圖結合地球大陸運動和地幔內部動態模型可以幫助確定內向/外向組合方法是否可行。所使用的方法,包括研究古代巖石的分子變化模式,可能是解決板塊構造這些基本問題的正確途徑。最終,問題歸結為是什麼驅動了板塊構造,沒有人知道是什麼觸發了俯衝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開始。甚至有關於地球板塊何時開始晃動的爭論。一些科學家認為板塊構造在地球形成後不久就開始了。其他人認為它開始於30億,20億或10億年前。這些東西的數據才剛剛成熟,現在才能夠開始拼湊這些東西。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 Stephanie Pappas/Live Science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最新內容:

終於解決謎題:原子核裂變的過程!

克卜勒-107系統,遭正面且高速的星際碰撞造成巨大衝擊!

5500光年之外!最新從紅色方形星雲中發現高度準直雙極射噴流!

相關焦點

  • 世界末日:10億年後地球將滴水不剩?
    再過數十億年的時間,太陽就會逐漸演變成一顆紅巨星,體積會發生膨脹,併吞噬地球。事實上,太陽系的命運與太陽年齡的增長密切相關,只要太陽出現衰弱,地球就無法讓生命生存,地球上的海洋將被燒開,這個時間點大約在數十億年後就會出現。這就意味著地球在太陽還沒有進入死亡倒計時就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生存,我們必然要面臨星際移民。
  • 10張圖看盡地球6億年板塊「漂流史」,未來,我們何去何從?
    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我們現在所處的7大洲、4大洋只不過是地球的某一個形態表現,地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事實上,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無數次重大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會造成地球上生物的大起大落。人類也才誕生幾十萬年而已(新人),能不能抵抗地球的變化,還真未可知。
  • 在地球上曾經真實存在過的9種巨型海洋恐龍
    雖然恐龍滅絕已經過去太久的時間,但是人們對於這樣一個曾經在地球歷史上,真正統治過的生物,內心還是非常感興趣的,關於恐龍無論是在書上還是紀錄片裡,對它們的描述一般都是生活在陸地,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有一些種類的恐龍,在海洋裡也是真實存在過的,並且對其他的大型生物造成過極大的威脅,今天小編來說說
  • 阿根廷《民族報》:兩億年後地球七大洲久別重逢
    阿根廷《民族報》10月28日發表文章,題目是「地球未來的超級大陸」,文章摘要如下。     2.5億年後,地球依然存在。此時人類早已消亡,但地球仍然是各種生命的家園。不過除了少數神秘的化石,沒有任何痕跡證明人類曾經在地球上存在。     如果我們拜訪這個未來的地球,將會發現它非常陌生,難以辨認。
  • 2.5億年前,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二疊紀末,海洋生命遭受有史以來最慘烈打擊,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陸地生物滅亡。天體撞擊、氣候變暖、火山噴發……回溯地質歷史,地球曾經發生過5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這些事件造成當時海洋中至少75%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
  • 沒有人見證過地球何時誕生,專家憑什麼說地球年齡是45億年?
    而現如今,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的計算發現,地球誕生於45.5億年前,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一個人從地球誕生一直活到現在,科學家就敢斷定地球已經有45.5億年的歷史。測算地球年齡其實,測算地球年齡這件事很早之前就有人做過,不過他們依照的並不是科學研究,而是《聖經》,這其中的翹楚是愛爾蘭大主教厄謝爾,1658年,厄謝爾通過《聖經》裡的紀年研究發現,地球誕生於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
  • 人類在地球上能存在多久?2.5億年後超級大陸形成人類或將消失
    地球是生命的大舞臺。38億年前生命舞臺的大幕拉開了,第一批生命登上了地球生命舞臺。自此之後有無數的生命物種在地球上演繹了自己精彩的生命歷程。有的生命物種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億年的時間,但最終從地球上消失了。像三葉蟲這種遠古海洋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了3.2億年的時間,但是最終沒能逃過二疊紀末期的生物滅絕。
  • 研究表明,30億年前的地球到處都是海洋,沒有一片立足之地
    地球在32億年前是什麼樣子?新證據表明那時的地球被廣闊的海洋覆蓋,根本沒有陸地的存在。後來隨著板塊構造的變化,將巨大的巖石地塊向上推起,衝出了海面,陸地出現了。一項更深入的研究在3月2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研究人員發現了有關這個古老水世界的一些線索,該線索保存在現在位於澳大利亞西北部內陸的一大片古老海底中。大約在45億年前,塵埃與太空巖石之間的高速碰撞形成了地球的開始:一個起泡的熔融巖漿球,其深度達數千英裡。
  • 太陽正在變亮,10億年後地球不宜居,人類能夠度過這一劫嗎?
    有人問:雖說太陽還能持續50億年,但距殺死我們只有10億?是真的嗎?這個問題很大,且對於只有幾千年文明史的人類太過久遠了。但我們可以試著討論一些這個問題,看看人類還有多久未來。這是科學預測,是不是真的要等到那個時候才能知道。
  • 專家揭秘:曾經有海洋有火山 2億年前稻城「水深火熱」
    專家揭秘:曾經有海洋有火山 2億年前稻城「水深火熱」 原標題:   在地學旅遊專家眼裡,地質遺蹟是地球演化的記錄,每處遺蹟都是獨一無二天然雕琢而成,只等人類去探索和發現其無窮的魅力。稻城縣是全國首批縣級地質遺蹟調查項目試點之一,地質遺蹟調查能摸清其分布狀況,有利於核心地質景觀的打造,對遺蹟的成因和演化趨勢進行深入研究。  當地學旅遊專家李忠東和同事再次走進稻城時,他們除了發現更多絕美的秘境,也向我們講述了它的地質歷史故事。
  • 地球最後一次日全食將在10億年內發生
    此外月球繼續遠離地球(每年以大約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這意味著地球的最後一次日食將在6.5億年後到來。(圖注2)從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陽每一個都佔據了大約半度(角度)的天空。當月球的角度比太陽稍微大一點,三個天體都完全一致時,其結果就是日全食。
  • 這個3D地球儀向你展示你的房子在7.5億年前的位置
    地球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段時間裡,它經歷了很多變化。今天,我們認識7個大陸,但在2億4千萬年前,只有一個大陸,叫做盤古大陸。盤古大陸只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三個超級大陸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努納大陸、哥倫比亞大陸和羅迪尼亞大陸),而且不太可能是最後一個。
  • 曾經統治過地球的超級物種,除了鯊齒龍外,還有哪幾種?
    文/丁簡   曾經統治過地球的超級物種,除了鯊齒龍外,還有哪幾種?   大家知道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中運轉了46億光年,在以前還沒有人類的時候,地球上其實是生存著一些生物的,我們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恐龍了,科學家經過各種研究,發現恐龍有著物種超級大的物種,大家肯定都沒聽說過,你知道哪些以前在地球上生活的超級物種呢?小編今天來介紹這三種。
  • 2 億年後地球會是什麼樣?盤點 4 種可能的超級大陸猜想
    北京時間12月5日消息,地球固體部分的最外層,即我們每天行走在上面的地殼,其實是由一些大大小小的「碎塊」組成的,就像一個破損雞蛋的外殼。這些碎塊在學術上稱為「板塊」,每年都在以幾釐米的速度移動。時不時地,它們會組成一片超級大陸,保持幾億年後再各自分開。
  • 地球自轉了45億年的時間,那麼地球自轉的動能來自於哪裡?
    我們地球有45.5億年的歷史,目前每23小時56分4秒自轉一圈,在赤道處的自轉線速度高達460米每秒;根據轉動動能公式進行估算,地球自轉的動能高達2*10^29焦耳,相當於2500萬億顆廣島原子彈釋放的能量。如此高的能量,那麼地球的自轉動能來自於哪裡呢?
  • 太平洋海底超級火山或於1億年後毀滅性噴發
    2011年6月5日,智利聖地牙哥南部約800公裡處的普耶韋火山在噴發中出現了閃電的奇景。不過我們還不用為此太過擔心,因為這場超級噴發的時間大約在1億年到2億年之後,屆時地球生命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  研究的第一作者,猶他大學地質和地球物理學助理教授麥可·索恩(Michael Thorne)在對轟擊地核的地震波進行分析之後,得出了這一結論。
  • 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相撞的時間可能又推遲了6億年,這是怎麼回事?
    早先的時候,根據科學家的觀測,認為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有可能會在36億年相撞,可是前段時間,美國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們對此又提出了新的觀測研究結果,認為兩個星系的相撞時間又將推遲6億年,也就在45億年之後,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才會發生相撞,這是怎麼回事?
  • 最新證據表明:32億年前的地球沒有陸地,只有海洋!
    在我們的印象中,早期的地球即使沒有生命誕生,但是陸地和海洋應該是標配。而最新研究表明,32億年前的地球上到處都有水,就是沒有一個大陸!因為科學家研究巖石中的化學物質發現早期的地球是一個沒有大陸的世界!是的,這項研究顛覆了我們地球的認知。32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 在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的10大巨型海洋巨獸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海洋不僅很神秘,而且充滿著未知和可怕。如果說到恐怖的海洋生物,很多人會說鯊魚、巨型章魚、有毒水母等等。但是,現代海洋中不管是哪一種可怕生物,似乎也無法與曾經生存在地球上但已滅絕的巨型生物相提並論,特別是恐龍時代的巨型海洋生物們。而這次,擼哥就要為你帶來在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的10大巨型海洋巨獸。
  • 40億年之前,地球和金星一樣是「地獄模式」,為何只有地球變宜居?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大約46億年前,地球從太陽的星雲殘骸中誕生,那麼,地球是一開始就是一顆宜居星球,還是後來逐漸變成這個樣子的呢? 根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最新的一篇報導,近日,來自瑞士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指出,在地球誕生早期,地球曾經和金星一樣,大氣中充滿有毒氣體,是一顆擁有「地獄模式」的星球,不過後來伴隨著地球演化,地球又逐漸開始好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