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訊】民間調查墾丁合界珊瑚白化嚴峻,後壁湖較輕微但人為幹擾嚴重

2021-01-17 夏日海水


      全世界珊瑚今年大規模白化,臺灣也無可倖免,7至9月間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持續對臺灣墾丁周邊海域的珊瑚礁白化情形發出最高級2級警告(Alert Level2),中研院也觀測到,蘭嶼南部逾五成珊瑚有白化跡象,是自2010年有觀測記錄以來,白化狀況最糟的一次。


       為了解墾丁珊瑚白化情形,長期推動珊瑚礁體檢的臺灣環境信息協會(以下簡稱環資),今年9月與在地潛店合作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墾丁部份地區的珊瑚超過55%已發生白化,有些珊瑚則可能因為撐不過白化,已經死亡。


墾丁後壁湖花園同一潛點(非同一地點角度)在2020年5月白化前(左)與2020年9月白化後(右)的樣貌。圖片來源:臺灣環境信息協會


加入新調查法掌握墾丁珊瑚族群白化比例

      環資自2009年組織民間潛水志工進行「珊瑚礁體檢」(Reef Check),記錄臺灣周邊海域珊瑚礁生態系的健康狀況。

      環資表示,今年4月「珊瑚礁體檢」團隊於墾丁進行調查時,並未發現大規模白化現象。但7月之後全臺各地陸續傳出白化災情,為提供科學化數據說明墾丁珊瑚白化情形,於9月和在地潛店合作,分別在業者認養的兩個樣點,墾丁合界、後壁湖花園的水下5米與10米深度進行調查。

      環資例行的「珊瑚礁體檢」是在每個調查點的5米及10米深處,各拉一條長100米的穿越線,此次為了計算白化面積,加入新的方法來調查。調查人員沿著穿越線的一側,再拉出1公尺寬的樣區,計算樣區中白化及未白化的珊瑚群體(colony)數量,來了解實際珊瑚族群白化比例。


調查人員執行族群白化比例調查,放眼所及皆有明顯白化現象。圖片來源:臺灣環境信息協會


墾丁合界白化情形嚴峻後壁湖較輕微但人為幹擾嚴重

      調查結果發現,在墾丁合界無論水深5米或10米,都有超過一半的珊瑚已經白化(皆為55%);後壁湖花園的5米深處,珊瑚白化約達58%,10米深處為15%,比例相對少了許多。

      環資項目執行陳思宇指出,一般來說,水淺處通常水溫較高,白化現象較嚴重。但合界珊瑚在不同深度的白化程度卻一致,研判可能是因為此處無冷水團經過,水溫一直保持在高溫狀態,調查當天水溫高達30度。而後壁湖因不時有冷水團經過,10米處的珊瑚白化情形相對較輕微。


合界與後壁湖珊瑚族群白化比例調查結果圖表。圖片來源:臺灣環境信息協會


       除了白化威脅,墾丁為海上遊憩熱門景點,人為幹擾也對珊瑚健康帶來威脅。合界在夏季時易受季風影響,並非墾丁首選的潛點,遊憩壓力較小。後壁湖則是水域遊憩活動的熱門景點,夏天時因遊客人數眾多而使珊瑚承受著極大的幹擾。

       環資項目執行曾椲涵表示,珊瑚白化並不表示就珊瑚被判了死刑,只要環境回復,珊瑚仍有可能再恢復健康。今年海溫居高不下是氣候變遷的具體影響之一,為了提供珊瑚更良好的棲地環境以回復健康,曾椲涵呼籲政府儘速落實與制訂各項減碳政策,另外,民眾從日常生活中節能減碳、關心海岸環境的開發,以及選擇友善海洋的旅遊方式,例如使用物理性防曬、不踩踏觸摸珊瑚、選擇食用永續海鮮,都可以為珊瑚礁生態帶來幫助,期盼民眾一起用行動關注、愛護海洋。


合界與後壁湖珊瑚礁體檢調查所記錄的底質組成圖。圖片來源:臺灣環境信息協會


民間發起水下監測行動環團邀請在地認養調查點

      十年來,臺灣海域珊瑚礁的調查數據得以持續累積,在地潛水人扮演了關鍵角色。本次調查發起人之一、陽光潛水教練鄭毓毅,就是環資長期合作的在地潛水店家。

      鄭毓毅經過珊瑚礁體檢的培訓後,自主號召潛水員定期做樣區監測,再回傳數據給環資。鄭毓毅表示,今年上半年就發現水溫偏高,8月初在核三廠出水口觀察到珊瑚開始白化,8月下旬白化情形已經非常顯著,且白化範圍的擴大速度驚人,尤以枝狀、葉片型珊瑚的白化情況最為嚴重。

      因此,鄭毓毅在9月提出與環資合作調查,希望了解當地實際狀況。他觀察,時序進入10月,海溫稍降,相較前兩個月,目前墾丁的白化狀況已較趨緩。今年11月、明年4月將再進行珊瑚礁體檢調查,期待可以和本次結果作比對,確認墾丁珊瑚在歷經這一波白化事件後的死亡與復原狀況。

墾丁合界同一潛點(非同一地點角度)在2019年11月白化前(左)與2020年9月白化後(右)的樣貌。圖片來源:臺灣環境信息協會


      曾椲涵表示,環資除了每年帶領潛水志工全臺跑透透,也推動在地潛店或單位認養珊瑚礁體檢樣區,希望發揮在地關懷、在地監督的力量,就近關注珊瑚礁動態,當環境發生變化才能作出及時的應變措施。

      她指出,這次調查就是由在地潛店觀察到水下的環境變化,再與環團合作完成,全由民間自主發起、執行。參與此次調查的陽光潛水、CTDiver都是認養墾丁珊瑚礁體檢樣區的在地潛水業者,目前全臺已有5個地點,共10個組織及潛店參與認養珊瑚礁體檢調查計劃,環資仍在持續招募各地的愛海人士認養在地潛點。


白化的珊瑚與蝶魚。圖片來源:臺灣環境信息協會




往期推薦


相關焦點

  • 臺灣墾丁珊瑚白化日益嚴重 成10年以來最大浩劫
    中新網10月8日電 隨著強颱風「羅莎」帶給島內的破壞,7日墾丁傳出珊瑚白化日益嚴重,連深海珊瑚也遭殃,受創之深創下近10年之最。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今年臺灣墾丁珊瑚白化比往年嚴重,先是因全球暖化而影響墾丁珊瑚白化大曝光;臺灣珊瑚礁學會常務理事蔡永春7日說,今年墾丁海域約有70%到80%的珊瑚發生白化現象,是近10年最嚴重的一年。  問題出在白化範圍越來越深,過去9年只有5米內的淺海珊瑚白化,今年卻連深達23米的珊瑚也白化了。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大堡礁珊瑚發生大規模白化 或上聯合國瀕危名單
    中國網4月12日訊 據英國《衛報》11日報導,根據科學家對珊瑚危機進行的大量航空數據調查,受全球氣候變暖及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海水溫度升高,導致數百公裡長的珊瑚發生白化現象,超過一半規模的澳大利亞大堡礁受到威脅,在此範圍內的珊瑚產生白斑。
  • 科學家:若無人類因素幹擾,白化珊瑚仍可自行復原
    據有關科學家表示,只要不受到人類持續幹擾,即使因長時間泡在溫暖海水而白化的珊瑚仍能夠復原。這項發現為瀕危的海底生態系統帶來希望,而它們對海洋生物至為重要。研究人員追蹤觀察太平洋耶誕島(Kiritimati atoll)的珊瑚礁,2015年至2016年間出現特別強的聖嬰現象,致使當地的海水升溫持續史上最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原本預期會看到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但研究人員發現,儘管泡「熱水澡」長達10個月,那裡的珊瑚活下來了。
  • 臺灣墾丁遊客數創新高 珊瑚生態拉響警報(組圖)
    他提出警訊,許多陸地上的人為活動已造成墾丁海域水質劣化,衝擊珊瑚礁生態,墾丁珊瑚體弱多病,已呈衰退狀態。 據報導,「20年前的墾丁珊瑚健康又美麗,現在卻病懨懨。」墾丁珊瑚去年被天兔颱風重創,後壁湖海域的糾結千孔珊瑚礁體破裂、枝體斷裂。
  • 國際最新研究:珊瑚與共生藻類關係變化可助白化珊瑚恢復
    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態研究論文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
  • 雙語閱讀:大堡礁五年內出現第三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根據本周二(4月7日)發布的一項對1000多個獨立珊瑚礁的航空調查分析,今年夏天,在有史以來暴發最廣泛的白化現象中,大堡礁四分之一的區域出現了嚴重白化。大約25%的珊瑚礁嚴重白化,這意味著每個珊瑚礁上超過60%的珊瑚已經白化。Hughes said previous observations had shown that bleaching at that extent leads to 「high levels of mortality」 of corals.
  • 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幫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水域中恢復過來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態研究論文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這項研究可能對管理珊瑚和預測它們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反應產生影響。該論文指出,氣候變化造成的海洋熱浪越來越頻繁,對世界上的珊瑚礁構成嚴重威脅。氣候變暖導致珊瑚將生活在其組織內提供營養的共生藻類排出,這將導致白化,使珊瑚更容易受到飢餓、疾病和死亡的影響。雖然有些藻類跟其他藻類相比能讓珊瑚更耐高溫,但此前的研究表明,白化珊瑚需要水溫恢復正常,才能重新獲得藻類並恢復。
  • 澳大利亞慌了:大堡礁珊瑚史上最嚴重白化
    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據《每日郵報》報導,在大堡礁北部,有專家勘查了520個珊瑚礁,發現僅有4個未被白化,白化現象最嚴重的珊瑚礁中有高達50%的珊瑚死亡。
  • 海水溫度升高 大堡礁五年內出現第三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根據本周二(4月7日)發布的一項對1000多個獨立珊瑚礁的航空調查分析,今年夏天,在有史以來暴發最廣泛的白化現象中,大堡礁四分之一的區域出現了嚴重白化。 大約25%的珊瑚礁嚴重白化,這意味著每個珊瑚礁上超過60%的珊瑚已經白化。
  • 「完美的熱風暴」造成2016年大堡礁珊瑚嚴重白化
    澳大利亞大堡礁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發生了大片珊瑚白化。海水溫度上升一直被認為是致使珊瑚白化的原因,但僅僅這點不能說明白化為何如此嚴重。 澳大利亞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海洋環境的一種「完美熱風暴」導致了2016年大堡礁珊瑚大規模白化。
  • 生態頭條 | 本世紀最嚴重珊瑚白化事件,其原因竟然又和人類有關!
    該機構稱,今年2月以來海水溫度過高導致了這次大面積白化,氣候變化仍是珊瑚礁面臨的最大挑戰。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熱帶珊瑚礁系統,將近9000種海洋生物的家園,這已是2016年以來大堡礁區域內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我們熟悉的珊瑚是五彩繽紛的,但是,珊瑚也會「生病」、死亡……那就是珊瑚白化!
  • 潛水客踩踏墾丁珊瑚 研究員建議收海洋環保稅
    原標題:潛水客踩踏墾丁珊瑚 研究員建議收海洋環保稅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6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請潛水客拿出公德心,觀賞時務必『保持距離』」臺灣珊瑚礁學會發現,墾丁珊瑚被潛水客踩踏或碰撞斷裂不在少數;「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建議,仿效海外對潛水客收海洋環保稅。
  • 大堡礁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據新華社電 澳大利亞專家日前表示,大堡礁近來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現象,這說明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日前發布公告說,學校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主任特裡·休斯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3月份最後兩周從空中觀察了大堡礁區域的1036個珊瑚礁,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白化現象,特別是大堡礁南部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
  • 南太平洋島嶼周圍的珊瑚礁,遭遇了最嚴重的白化現象
    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表明,研究人員剛記錄下被他們描述為最為嚴重的珊瑚白化現象。這些珊瑚白化症狀侵襲了世界上最南端的珊瑚礁——位於澳洲東部的豪勳爵島,持續的海洋高溫使一些珊瑚礁白化程度高達 90%。然而在過去兩周裡,來自紐卡斯爾大學、詹姆斯庫克大學與澳洲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研究人員們,對島嶼周圍的珊瑚礁進行檢查後發現,靠近海岸線淺水地帶的珊瑚白化十分嚴重,多達 95%顯露白化跡象,其中硬珊瑚、軟珊瑚和海葵種群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白化,且差異隨位置分布變化很大。
  • 澳洲大堡礁珊瑚面臨史上最嚴重白化危機
    核心提示:從1998年和2002年之後,這是大堡礁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事件,嚴重白化的珊瑚礁數量甚至更多。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
  • 25年一半多珊瑚白化 自然奇觀大堡礁正在消失
    據《每日郵報》報導,一項研究發現,由於過去25年的氣候變化,大堡礁超過一半的珊瑚已經白化。研究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澳大利亞珊瑚礁系統狀況的專家報告稱,大堡礁正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消失。  研究稱,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正在加速所謂的白化現象,即珊瑚失去其重要的共生藻類,變白,最終可能死亡。  報告作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特裡·休斯說:「我們發現,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堡礁的小型、中型和大型珊瑚的數量減少了50%以上。無論是淺水還是深水,幾乎所有物種的珊瑚數量都在下降。
  • 研究發現:只要人類不幹預,珊瑚也可從白化中恢復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外媒稱,科學家12月8日說,只要人類不幹預,即使經歷長時間的熱浪,一些珊瑚也能從白化中恢復過來,這為這種對大部分海洋生物來說至關重要的瀕危水下生態系統帶來了希望。據法新社巴黎12月8日報導,研究人員在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熱浪期間追蹤了太平洋聖誕島上的珊瑚,他們預計這些珊瑚會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但是,儘管2015/2016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嚴重,這些珊瑚泡了10個月的「熱水浴」,它們仍然存活了下來。
  • 【中國科學報】揭示珊瑚白化的秘密
    雪梨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奧韋·霍格·古爾貝格曾表示,除非氣候不再變化,否則珊瑚白化將日趨頻繁,最終將導致珊瑚礁在100年內從地球上的絕大部分地方消失。  然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研究員餘克服提出了不同觀點:珊瑚礁白化死亡後的恢復一般需要20~25年。新觀點的提出為認識現代珊瑚礁白化以及珊瑚礁白化後的恢復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 澳洲大堡礁恐消失 大片珊瑚瀕危
    但讓科學家稍感寬慰的是,他們發現大堡礁廣闊的中部和南部地區,珊瑚死亡率要低得多。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主任特裡?休斯(Terry Hughes)稱:「2016年,大堡礁的珊瑚死亡大部分發生在北部地區,這是其最原始的部分。」休斯表示:「在發生於1998年和2002年的兩次珊瑚白化事件中,大堡礁沒有被波及,只受到輕微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