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 粵、 閩、 蘇、 浙、湘、 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餚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道浙菜—東坡肉
東坡肉屬浙菜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東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慢火,少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膩,帶有酒香,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烹飪方法
食材:
五花肉500克;
配料:
生薑5片,大蔥一根,香蔥兩根,八角一顆,老抽一勺,生抽4勺,冰糖2塊,花雕酒100ml;
步驟
1、鍋裡面放水和五花肉,開始煮,水沸後,將五花肉撈起來洗乾淨;
2、砂鍋裡面加大蔥,生薑和八角;
3、將五花肉切成大小相同的小方塊,放入香蔥,排放整齊,碼在砂鍋裡面;
4、放老抽,生抽,花雕酒,冰糖等調味,水蓋過五花肉即可;
5、加蓋大火開始煮,水開了之後轉小火燜煮40分鐘,五花肉要翻面,加入剩餘的花雕,最後燜煮20分鐘;
6、將煲鍋中的油撈出,煮好的東坡肉盛出,澆上肉汁,蓋上蓋子,隔水蒸半個小時左右就做好了。
小貼士:
1、肉要選擇半肥半瘦的五花肉,肉塊要切的整齊,要先氽燙熟,再切;
2、燜煮時,掌握好火候,小火燜,大火煮;
3、東坡肉要做得地道,紹興酒一定要,花雕的色澤很適合做東坡肉。
【菜品起源】
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製。東坡肉的最早發源地是湖北黃岡。1080年蘇東坡謫居黃岡,因當地豬多肉賤,才想出這種吃肉的方法。「東坡肉」最早在徐州創製,《徐州古今名饌》記載,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黃河決口,蘇軾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築堤保城。徐州人民殺豬宰羊,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便指點家人燒成紅燒肉回贈給老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便稱之為「回贈肉」。蘇軾貶謫黃州時,作有煮肉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人們開始競相仿製,並戲稱為「東坡肉」。蘇軾二任杭州知州時,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擔肉給他拜年,蘇軾便命將豬肉和酒燒好後給民工吃,家人誤聽為黃酒和豬肉同燒,大家吃後反而覺得更加酥香味美。「東坡肉」美名便慢慢傳遍全國。
追本溯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製,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