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解不開心結,想做道東坡肉嘗嘗,畢竟我除了喜歡吃,還是喜歡吃。說到吃貨,不得不提蘇軾。我國古代著名吃貨蘇軾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除了為文壇留下大量詩詞佳作,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至今是我國的著名美食。作為杭幫菜的明星菜品,東坡肉香、糯、軟,肥而不膩,是上得了臺面的大菜,其實這道菜家常做也很簡單,同樣能把它做的既正宗又好吃、好看。
先準備下材料:2斤帶皮五花肉,醬油100ml,冰糖40g,黃酒500ml,八角茴香2顆就夠了。先將五花肉切成5釐米的正方體方塊,用滾水去除血沫洗淨後,綁十字。蘇軾發明這道菜的時候,不小心用稻草綁了十字,意外的發現肉裡面有別樣的清香,我們現在家裡很少有這個條件,一般都是用棉繩代替了。然後在陶瓷鍋裡加入醬油、冰糖、料酒、八角,注意這步不加水,和五花肉一起大火煮開。
大概大火煮,打開鍋用勺子撇去上面的浮沫之後,再轉微火燜煮2個小時,期間繼續加黃酒,不加水,並要注意下湯汁,小心不要燒乾黏底。中間可以打開幾次,繼續把湯裡面的油沫去掉、加黃酒。這樣大火、微火燜煮後,方才能達到東坡的「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的境界。最後將肉塊放入盤子裡,上面淋上剩餘在陶瓷鍋裡的湯汁,待蒸籠裡的水燒開後,上籠再蒸10分鐘,就能出鍋了!
做東坡肉有幾個注意事項不要忘記了。用滾水去除血沫後,一定要刮掉肉皮上的雜質和細毛,不僅吃得更加,還能使東坡肉的顏色更加鮮亮。正宗的東坡肉一定是蘇軾時代興起的綁繩子的,這步也不能省。東坡肉的做法要用黃酒一瓶,2個小時的燉煮中,黃酒的酒精會逐漸蒸發,黃酒特有的鮮香融入肉中,會形成了東坡肉獨有的肉香。
這點我剛開始做這道菜的時候,一個是圖省事,沒綁繩子,結果煮的肉最後都爛了,才明白古人的智慧綁繩子會讓肥瘦肉肥瘦相間,肉味更軟糯,一個是沒想加這麼多黃酒,怕酒味讓肉不好吃,最後都加的水,後來發現遠遠沒有全部加黃酒,肉的味道更加存粹,黃酒經過大火、小火、燜煮、蒸以後,顏色特別好看,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別提多好吃了,按照魚小廚的做法,招待親朋好友這道菜絕對長臉。
這就是當時蘇軾被貶斥以後,意外發明的美食,他還記錄下來了食譜,「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短短幾段字,寫了東坡肉做法的精髓。具體的做法上文中已經提到了。蘇軾是個很豁達樂觀的人,人生歷經幾次浮沉終不改初心,一個是真心為國為民著想,一個是安身立命樂觀豁達,正如這道東坡肉,肥瘦相間,一口下去,滿口的香糯,一點都不膩,湯汁就著米飯,知足常樂!
東坡肉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杭幫菜的明星,各地根據各自的飲食文化發展出了不同版本的東坡肉,比如有的地方東坡肉步不十字,有的直接省去最後一步蒸肉,都說自己是最正宗的東坡肉。其實美食文化包容萬千,哪有這麼多正宗的,做的好吃,吃得開心,像蘇軾,活在當下,簡單點,豁達點,人生驚喜肯定就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