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華映稱「初步止血」但每年仍面臨8億折舊費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陳佳嵐廣州報導

  作為A股第一家臺資借殼上市公司,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科技或*ST華映」,000536.SZ)因原實控人、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映管」)破產直接導致公司核心業務停擺、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瀕臨退市邊緣,但目前正在慢慢回血。

  11月4日,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映科技旗下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佳彩」)已經完成營業收入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淨額為3.16億元,增長比較顯著,目前華映科技的止血應該說是初步成功,也形成了造血功能。

  其2020年三季報顯示,除了經營性回血,華映科技通過出售子公司,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達13.04億元,已經順利扭虧。林俊表示,公司目前基本上已經從中華映管破產的事件中恢復過來了。

  但林俊也向記者坦承,未來華映科技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華佳彩投入的6代線所帶來的折舊費,雖然經營現金流淨額都是正向的,但仍需面對每年近8億多元的設備折舊費,在未來對扣非後的淨利潤將產生較大壓力。

  面臨退市邊緣尋求出路

  華映科技計劃推行「大面板+小模組」彌補中華映管破產後的面板資源缺口。

  此前,華映科技因原實控人、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破產直接導致公司核心業務停擺。

  財報資料顯示,華映科技在2018年及2019年分別出現了49.66億元和25.87億元的虧損,並已經被列入*ST股(存在退市風險股票)。

  深陷虧損的華映科技開始尋求出路。

  2018年底,林俊受福建電子信息集團指派來到華映科技擔任常務副總經理,於2019年2月接任華映科技董事長,「我們通過兩年時間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改變」。林俊對此表示。

  引入新的資本方是華映科技正在努力的重要方向。2020年6月10日,*ST華映發布公告稱,福建電子信息集團擬通過司法劃轉以股抵債方式,接手公司流拍股權5.53%。

  林俊對記者表示,為了改善公司現金流,過去一年華映科技剝離了部分低效資產,將「華映吳江」出售給了吳江開發區,將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通過關聯交易出售給了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同時臺灣中華映管欠華映科技近29億元的款項,也正在訴訟當中。

  業務上,華映科技也在試圖走出泥潭。2016年投資的華佳彩是重要突破點,華佳彩的面板技術是核心,華映科技計劃推行「大面板+小模組」以彌補中華映管破產後的面板資源缺口。

  目前,華映科技已經從原先承接臺灣中華映管的來料加工以及出口模組加工模式轉變成為以子公司華佳彩的面板技術為核心,推行「大面板+小模組」的製造模式。

  不過「目前這個戰略還沒有完全展開」。林俊補充到,「其一,因為原來華映科技最擅長的地方應該是車載模組,原控股股東臺灣中華映管出了問題之後,其玻璃基板我們現在拿不到,所以要用華佳彩的玻璃重新跟汽車廠商進行認證,這個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目前都已經送樣了。」

  「其二,只賣面板的營收是比較小的,所以我們希望未來整個產業配套應該是面板作為一個主要銷售產品,也同時能擴大模組的出貨量佔比,未來出貨的形態應該是自己的模組廠能夠消耗掉我們50%的玻璃,因為模組總成出貨比面板單獨出貨有4倍的效應。」林俊表示。

  出售資產、發展新業務回血

  儘管華佳彩逐漸轉好,華映科技今年三季度報表亦扭虧為盈,但華映科技扣非後淨利潤仍為負。

  據華映科技10月22日最新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61億元,同比增長26.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86億元,同比增長139.2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4.15億元。而目前華映科技經營性收入主要來源於旗下子公司華佳彩。林俊對記者表示,截止到9月底,華佳彩整個面板的銷售收入是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是3.16億元。

  然而,儘管華佳彩逐漸轉好,華映科技今年三季度報表亦扭虧為盈,但華映科技扣非後淨利潤仍為負。華映科技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虧損9.32億元,同比增長48.84%。

  記者注意到,華映科技2020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86億元,較上年同期數增加139.32%,華映科技在財務報表中解釋稱主要系本期出售子公司華映光電所致。

  對於如何扭虧為盈,林俊進一步解釋到,第一是將華映吳江出售給吳江開發區;第二就是把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通過關聯交易出售給目前的第一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第三再加上經營性現金流淨合計下來三季度合併報表目前是正向的。

  林俊表示:「到現在為止從整個華映科技的合併報表來看,經營性現金流,不算折舊,這塊目前是正向的,前三季度有超過14億元的非經營性損益,盈利主要是通過出售資產實現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繼續為負值,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公司股票將自2020年年度報告公告之日起暫停上市。

  談及能否摘帽,林俊講道:「對於今年的扭虧為盈我有較強烈的信心,但是否摘帽也要看今年的年報,由交易所來判斷。」

  林俊也向記者坦承,未來華映科技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華佳彩投入的6代線所帶來的折舊費,雖然經營現金流淨額都是正向的,但仍需面對每年近8個多億元的設備折舊費,對扣非後的淨利潤將產生較大的壓力。

  不過,林俊表示,目前華映科技以及電子集團的控股股東都在尋求資產注入或者業務。

  「從經營層面看這是必須要做的一個動作,而目前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含華映科技有4家,就從產業鏈上來看有方案商,有全國排名前三的模組商,還有整機廠,華映科技作為面板供應商,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旗下有晶片公司,從整機終端來看,它的整個產業鏈是完整,為此華映科技作為面板的生產商,依託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這一個資源應該能做很多的事情。」林俊表示。

  IGZO金屬氧化物面板前景幾何?

  華映科技的做法是在產品定位上打差異化競爭策略。

  就全球面板市場而言,已形成中國與韓國的兩強競爭外部格局。在中國,大陸和臺灣也形成了內部的競爭格局,大陸有京東方、深天馬、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企業,臺灣則有友達、群創。綜合而言,各家體量都較大,華佳彩體量並不大。華映科技的做法是在產品定位上打差異化競爭策略,希望通過其掌握的金屬氧化物技術尋求突破。

  而就面板行業目前主流的技術而言,一種是以三星為主導的OLED面板製造商,京東方也有OLED製造技術,兩種技術,另一種是以深天馬為代表的LTPS低溫多晶矽技術。而華映科技目前做的是MOx(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

  林俊介紹,華佳彩的這條線是目前國內6代線中最先進的,它的特點在於是個混線,同時可以混搭著做阿爾法矽和IGZO,就是華映科技MOx(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一條生產線。

  目前,就IGZO技術而言,國內只有華映科技和中電熊貓兩家。林俊介紹,IGZO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最早源於日本夏普公司,中電熊貓使用的是就是這個項目的技術,與中電熊貓相比,華佳彩的金屬氧化物技術沒有使用夏普的專利,基本上100%都是自主研發,目前每年的技術研發投入資金佔比基本上達到12%左右。華佳彩自主的專利申報已經有167項,它目前具有的高解析度,高幀率,從觸控產品上來講屬於窄邊框、有低功耗的特點。目前,華映科技目前已成功開發了內嵌式觸控,包括手機劉海屏、水滴屏、打孔屏,實現了5.4英寸~14英寸全系列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全覆蓋。

  但林俊坦言,華映科技明年最重要的布局與挑戰是,未來在中尺寸上的發力,以及IZGO技術這塊市場對公司的認可度到底能有多少。

(責任編輯:田雲緋)

相關焦點

  • 事關6萬股東 ST華映全年能否扭虧為盈?
    2020年度能否扭虧為盈,對*ST華映的6萬股東至關重要。  「目前來講,華映科技(000536,股吧)的止血應該說是初步成功,也形成了造血功能。這對華映科技整體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而且對未來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資金基礎。」近日,ST華映董事長林俊就公司財務狀況、面板行業前景等問題作出回應。
  • *ST華映:第一大股東華映百慕達股份被輪候凍結約1.81億股
    每經AI快訊,*ST華映(SZ 000536,收盤價:1.58元)6月2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達」)所持公司股份新增輪候凍結。公告顯示,華映百慕達持有的公司股份約1.81億股被輪候凍結,佔其所 持股份比例26.31%,輪候凍結期限為36個月。2019年年報顯示,*ST華映的主營業務為銷售-國內、銷售-進料加工、代工-國內、代工-來料加工,佔營收比例分別為:75.69%、14.06%、6.56%、1.25%。
  • *ST華映(000536.SZ):完成出售敦泰78.7521萬股
    格隆匯 9 月 7日丨*ST華映(000536.SZ)公布,公司於2020年8月10日召開第八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全資子公司處置金融資產的議案》,同意授權公司總經理及投資管理部門根據證券市場情況,以不低於30元新臺幣/股的價格擇機對公司全資子公司華映科技(納閩)有限公司
  • 快訊:*ST華映漲停 報於2.57元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12月8日訊 今日*ST華映開盤報2.56元,截止09:34分,該股漲4.9%報2.57元,封上漲停板。最近一個月內,*ST華映共計登上龍虎榜0次,表明*ST華映股性不活躍。 公司主要從事 從事新型平板顯示器件、液晶顯示屏、模組及零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
  • *ST華映(000536.SZ):華映科技納閩擬不低30元新臺幣/股的價格擇機...
    格隆匯 8 月 11日丨*ST華映(000536.SZ)公布,2012年11月14日,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控股子公司對外投資的議案》,截至公告日,公司全資子公司華映科技(納閩)有限公司(「華映科技納閩」)持有臺灣上市公司敦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 「臺灣地區面板五虎之一」大股東中華映管宣告破產 華映科技一度...
    今日早間,華映科技公告稱,   9月18日晚間,華映財務長黃世昌在記者說明會上稱,「華映除土地、廠房全數已遭查封外,臺灣地區桃園地方法院17日前往華映龍潭廠,進行機器設備的資產查封,華映遭法院查封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各項資產,預計將遭法院後續拍賣的強致執行程序,因為無法繼續生產營運。」
  • 36氪創投陪伴計劃 | 華映資本:投出李子柒、自嗨鍋、微盟, 華映...
    前述這些在生活方方面面為人們提供著便捷的本土新品牌背後,有同一家投資機構——華映資本。在這些項目中,華映資本都是早期的機構投資人,也是所在融資輪次中的領投機構。 「一路走來,有很多珍惜的回憶。」在接受採訪時,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拆解了華映資本十餘年來的投資邏輯,分享與創業者們的交往點滴。
  • 誰來接手華映科技?
    去年9月宣布破產的中華映管,時至今日依然給曾經借殼上市的華映科技(*ST華映)留下不少麻煩。因大股東華映百慕達(中華映管全資子公司)將所持有的華映科技股權進行質押借款,但債務到期並未履行支付義務。隨著中華映管的破產,債權方渤海信託將債權提交法院申請執行立案。
  • 臺灣華映公司破產,拖欠1800多名員工工資,總金額近3億人民幣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同子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日前宣布破產。臺勞動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華映拖欠1800多名員工三個月的工資,總金額達到12億元新臺幣,合人民幣近3億元。拖欠的部分工資,將先由臺勞動部門墊償基金給付新臺幣約8億元。
  • 臺灣華映公司破產 曾是全球第三大顯示器廠商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22日 消息:11月22日據《聯合晚報》消息,臺灣華映公司日前正式宣布破產,媒體稱華映公司今年8月和9月工資迄今未依約支付,共1842名員工被積欠工資約12億元新臺幣。
  • 臺面板廠華映驚爆裁員!內部員工卻謠傳關廠危機,受大陸產能過剩影響
    只不過,這件看似無關的意外插曲,卻讓華映人事調整的幕後陰謀論浮上檯面。華映坦言,人事調整針對的是績效表現,對屬於末位的人員展開裁員,比重僅1.4%,若以臺灣人力約4300人計算,這次裁員人數約60人左右。不過確有員工謠傳收到內部信件,稱「已經開始進行清算,將於11月正式宣布關廠、退出市場」,對此華映駁斥為無稽之談。
  • 華映科技陷「無主」困局 主營業務受創福建國資「輸血」子公司
    如今,華映科技和第一大股東恩怨難解,但3月8日華映科技宣布,福建國資擬斥資6億輸血華映科技旗下一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佳彩)。華映科技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虧損額為37億~55億元,而2017年公司盈利2.05億元。預計2018年度業績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除了華佳彩業績虧損外,更為重要的是,華映科技應收帳款中應收實際控制人中華映管款項餘額高達31.41億元。
  • 「車輛折舊費」是什麼意思?事故後能讓對方賠嗎?
    中網價格為13萬元,機蓋10萬元,左右大燈各8.5萬元,前槓總成一套高達33萬元,左邊葉子板7.3萬元,主駕駛氣囊7萬元,副駕駛氣囊6.3萬元,前擋風玻璃12萬元,而機蓋鎖、機蓋鎖支架、水箱和電子扇的配件價格分別在3萬元左右。
  • 8天票房超50億,映前廣告或將迎來春天
    對目前增長快速的中國電影市場而言,影院映前廣告還是一片待挖掘的藍海。」文丨內參君圖丨網絡面臨行業洗牌,映前廣告現狀如何?除了國慶檔的巨大票房收益,這個夏天的暑期檔(6月1日——8月30日)電影票房總增長也達到了1.5%,再創暑期檔票房新高。根據普華永道的最新預測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 華星光電4.46億元收購華映旗下深圳模組廠
    > 2013-03-15 15:34:52 閱讀:4873 摘要華映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將其位於深圳的模組廠出售給TCL集團旗下面板廠華星光電,總交易金額為4.46億元人民幣(約21億元新臺北),收益約為4700萬元人民幣
  • 華映資本季薇:不確定性下的定力、邊界與自由
    在2019年6月14日華映資本x36氪未來大會上,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回顧了機構十年來的成長經歷,將「十年熱愛,穿越火線」作為關鍵詞,分享了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華映資本團隊的定力、邊界與自由。過去10年,是中國創新創業最蓬勃炙熱的十年。
  • TCL承認牽手華映科技 否認參與重組
    近日,因重大重組事宜,華映科技被曝已經停牌一周,而關於此次神秘重組方或是TCL的傳聞不斷,但是雙方均對此進行了否認。據華映科技董秘辦人士表示,公司停牌皆因籌劃資產重組,不便透露更多內容。而TCL集團董秘屠樹也表示,近期並未接到通知也並不清楚華映科技重組相關事宜。    由於華映科技今年的營業收入大幅減少。
  • S*ST亞華:實業企業的資本噩夢
    2001年6月25日,南山牧場請求中國證監會立案查處亞華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虛報利潤、挪用和轉移資金等問題,堅決不同意讓亞華配股。  到2001年,浮華之後的S*ST亞華陷入了困境:資產規模雖然擴大到16個多億,而年主營業務收入卻只有4億多元,效益出現大幅下滑,再融資能力喪失,產業萎縮。
  • 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本報告期公司完成收購福建華顯25%少數股東股權、控股子公司華映吳江及福建華顯完成收購華映光電25%少數股東股權。截至本報告期末,全資子公司華映科技(納閩)收購華映吳江25%股權事宜已實質完成。 此外,本報告期子公司華映光電完成向科立視項目一期增資;公司根據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及科立視項目二期前期資金需求, 以人民幣2億元先行投入科立視項目。
  • 「車輛折舊費」是什麼意思?事故後能讓對方賠嗎?
    中網價格為13萬元,機蓋10萬元,左右大燈各8.5萬元,前槓總成一套高達33萬元,左邊葉子板7.3萬元,主駕駛氣囊7萬元,副駕駛氣囊6.3萬元,前擋風玻璃12萬元,而機蓋鎖、機蓋鎖支架、水箱和電子扇的配件價格分別在3萬元左右。車頭位置價值20萬元的定製版飛天女神標,也不翼而飛。據說勞斯萊斯車主朋友表示,飛天女神標一直沒找到,可能是撞落在地之後,被圍觀看熱鬧的人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