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面板五虎之一」大股東中華映管宣告破產 華映科技一度...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9月19日,華映科技(000536.SZ)開盤跌停,報2.84元/股,截至發稿,下跌7.62%,報2.91元/股。

  今日早間,華映科技公告稱,公司從臺灣地區公開資訊觀測站獲悉,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華映管」)於9月18日晚發布重大訊息,中華映管之資產不足抵償負債,且眾多債權人競相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中華映管土地、建物等各項資產,中華映管已無法繼續生產、營運;中華映管董事會於當日依臺灣地區公司法第211條規定決議申請法院宣告破產,以使中華映管員工及各債權人能依法律規定公平受償。

  9月18日晚間,華映財務長黃世昌在記者說明會上稱,「華映除土地、廠房全數已遭查封外,臺灣地區桃園地方法院17日前往華映龍潭廠,進行機器設備的資產查封,華映遭法院查封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各項資產,預計將遭法院後續拍賣的強致執行程序,因為無法繼續生產營運。」

  要知道,21世紀初臺灣地區液晶面板產業一度形成由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等組成的「面板五虎」格局。

  如今時過境遷,中華映管卻被置於破產的難堪局面。

  重整遭駁回,中華映管宣告破產

  2010年1月,華映科技實施重大資產重組,控股股東從而變更為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中華映管。

  此後,華映科技主營液晶模組(LCM)產業、蓋板玻璃產業、面板產業。

  截至2019年半年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華映科技7.29億股,佔總股份數的26.37%,為第一大股東。

  事實上,中華映管的危機並非一時之危,而是在今年年初就顯露冰山一角。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公告發現,中華映管於2018年12月13日經董事會決議通過,一度向臺灣地區桃園地方法院申請重整及緊急處分。

  但是,事與願違,2019年1月31日,中華映管的重整申請遭到臺灣地區桃園地方法院駁回,此後,儘管中華映管提出抗告,但是半年後的2019年7月29日,臺灣地區桃園地方法院還是作出駁回中華映管重整申請之裁定。

  重整失利後,中華映管才申請法院宣告破產。

  華映科技實控權或生變,追加30億訴訟金額

  對於大股東的危機,華映科技在2019年半年報中早有預見性,其透露,中華映管於2019年2月12日召開董事會,認定其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中華映管與華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關係。

  鑑於中華映管提出其已喪失對公司控制權,因此公司目前控制權歸屬情況存在不確定性,後續華映百慕達所持公司股權若被強制執行,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目前,華映科技第二大股東為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13.73%,背後實控人為福建省國資委,第三大股東為莆田市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也是13.73%。

  對於中華映管宣告破產的影響,9月19日,華映科技證券部人士表示,以公告為準。

  此外,2019年半年報顯示,華映科技於2018年12月29日與華映百慕達存在其他合同糾紛事項(未完成業績承諾須向公司進行現金補償),已向福建省高院提起民事訴訟並獲得立案受理。

  2019年1月8日,華映科技向法院申請對華映百慕達的財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2019年3月,公司追加大同股份及中華映管為上述訴訟案被告,並將訴訟請求變更為判令華映百慕達向公司支付業績補償款人民幣19.14億元、判令大同股份和中華映管就華映百慕達向公司支付上述業績補償款人民幣19.14億元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根據2018年度審計結果,華映科技已向法院申請將訴請金額追加至30.29億元,將聯合法律顧問儘快推動上述訴訟案。

  2019年上半年,華映科技營業收入為7.74億元,較上年同期22.89億元下降66.17%;淨利潤虧損7.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虧損4.4億元,同比下降162.34%。

  為緩解中華映管事件對公司模組業務的衝擊,華映科技也在半年報中提到,公司經營團隊進一步梳理了發展戰略。

  其表示,「對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之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在車載顯示屏基礎上增加工控顯示屏、智慧型手機屏、平板電腦屏、筆記本電腦屏等加工,豐富產品類型。將整合模組資源,圍繞華佳彩面板資源進行配套,在華佳彩廠內建設智慧型手機屏模組生產線,提升市場反應速度;在積極推進華佳彩車載顯示屏認證的同時,公司將增加能快速上量的智慧型手機屏等產品切入市場,提高產線稼動率,待產能逐步提升後,再優化產品結構。」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臺灣華映公司破產,拖欠1800多名員工工資,總金額近3億人民幣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同子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日前宣布破產。臺勞動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華映拖欠1800多名員工三個月的工資,總金額達到12億元新臺幣,合人民幣近3億元。拖欠的部分工資,將先由臺勞動部門墊償基金給付新臺幣約8億元。
  • 臺灣華映破產欠薪 墊償金額及人數創新高
    來源:央視原標題:臺灣華映破產欠薪 墊償金額及人數創新高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同子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日前宣布破產。臺勞動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華映拖欠1800多名員工三個月的工資,總金額達到12億元新臺幣,合人民幣近3億元。拖欠的部分工資,將先由臺勞動部門墊償基金給付新臺幣約8億元。不論是墊償人數還是金額,都創新高,預計將在農曆新年前完成。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1年5月,是世界最重要的顯示器製造廠和島內「面板五虎」之一。
  • 誰來接手華映科技?
    去年9月宣布破產的中華映管,時至今日依然給曾經借殼上市的華映科技(*ST華映)留下不少麻煩。因大股東華映百慕達(中華映管全資子公司)將所持有的華映科技股權進行質押借款,但債務到期並未履行支付義務。隨著中華映管的破產,債權方渤海信託將債權提交法院申請執行立案。
  • *ST華映稱「初步止血」但每年仍面臨8億折舊費
    本報記者陳佳嵐廣州報導  作為A股第一家臺資借殼上市公司,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科技或*ST華映」,000536.SZ)因原實控人、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映管」)破產直接導致公司核心業務停擺
  • TCL承認牽手華映科技 否認參與重組
    TCL承認與華映科技有合作    據TCL集團董秘屠樹毅近日表示;TCL與華映科技在業務上有一些合作,還未聽說過TCL與中華映管在資本層面的任何說法。TCL仍致力產業鏈垂直一體化,除了建成8.5代線之外,目前集團還未有面板線擴張和布局計劃。
  • 臺灣華映公司破產 曾是全球第三大顯示器廠商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22日 消息:11月22日據《聯合晚報》消息,臺灣華映公司日前正式宣布破產,媒體稱華映公司今年8月和9月工資迄今未依約支付,共1842名員工被積欠工資約12億元新臺幣。
  • 臺灣面板五虎之一--奇美電子在大陸緊急擴產
    友達光電併購廣輝後續  臺灣「面板五虎」無間道:奇美電子大陸緊急擴產     本報記者 顧建兵 上海報導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劉倩向寧波奇美電子有限公司(下稱寧波奇美)投了一份簡歷,沒想到很快就得到了面試機會並被錄取了。即將從長沙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畢業的她,得到了一份設備工程師的工作。
  • 華星光電4.46億元收購華映旗下深圳模組廠
    > 2013-03-15 15:34:52 閱讀:4873 摘要華映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將其位於深圳的模組廠出售給TCL集團旗下面板廠華星光電,總交易金額為4.46億元人民幣(約21億元新臺北),收益約為4700萬元人民幣
  • *ST華映:第一大股東華映百慕達股份被輪候凍結約1.81億股
    每經AI快訊,*ST華映(SZ 000536,收盤價:1.58元)6月2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達」)所持公司股份新增輪候凍結。公告顯示,華映百慕達持有的公司股份約1.81億股被輪候凍結,佔其所 持股份比例26.31%,輪候凍結期限為36個月。2019年年報顯示,*ST華映的主營業務為銷售-國內、銷售-進料加工、代工-國內、代工-來料加工,佔營收比例分別為:75.69%、14.06%、6.56%、1.25%。
  • 華映重整風暴自導自演?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暴,創下許多驚奇
    「華映重整風暴」持續在臺灣資本市場延燒,這場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暴,創下許多驚奇,包括來催款的子公司董事長,竟然與宣告重整的華映總經理是同一人,一人分飾兩角的荒謬戲碼,到底在演哪一出?2018年12月13日,大同集團旗下的面板廠中華映管與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同一時間爆出財務危機,其中華映向法院提出重整緊急處分,綠能則向經濟部提出債務協商,為這場已打了兩年多的大同經營權之爭,丟下兩顆深水炸彈。不過,就在這場風暴爆發後不到一個禮拜,12月19日,位在臺北市中山北路3段上的大同大樓17樓,有了一場關鍵性的會面。
  • 華映案 堅持重整為哪樁?
    臺灣華映聲請重整,影響大同經營權之爭。市場人士指出,就大同公司派對於股權及經營權保衛戰來看,華映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包括外界鮮少知道,其實華映在海外設置的「華映百慕達公司」,透過QFII的方式,持有非常多的大同公司股票,據悉持股比重達到2%。
  • 打造面板王國 寶島臺灣5大面板廠簡介
    首先我們看看友達光電,原名為達碁科技,成立於1996年8月,2001年與聯友光電合併後更名為友達光電,2006年再度與廣輝電子合併。友達經過與兩家公司的合併,大尺寸面板全球市佔率超過19%,六代線總產能成為全球第一。
  • *ST華映(000536.SZ):華映科技納閩擬不低30元新臺幣/股的價格擇機...
    格隆匯 8 月 11日丨*ST華映(000536.SZ)公布,2012年11月14日,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控股子公司對外投資的議案》,截至公告日,公司全資子公司華映科技(納閩)有限公司(「華映科技納閩」)持有臺灣上市公司敦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 36氪創投陪伴計劃 | 華映資本:投出李子柒、自嗨鍋、微盟, 華映...
    依照這樣的思路,華映資本在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走向枯竭的大背景中,迅速布局了食品飲料、美妝個護、生活方式等多個細分賽道的本土頭部新興消費品牌,其中包括熊貓精釀、李子柒、自嗨鍋、ITO旅行箱、Maia Active、小喬跑步機等。
  • 臺灣面板廠商9月營收普降 僅奇美小幅上漲
    網易科技訊 10月9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奇美電子今天公布9月合併營收為新臺幣456億元(約合人民幣98.6億元),較8月增加0.1%,是臺灣主要面板廠中唯一9月營收成長的廠商。
  • 面板產業競爭激烈,群創能笑到最後嗎?活下去最重要
    面板產業作為一個資本密集的高門檻產業,早期吸引了一大批臺灣的廠商進入,包括中華映管、達碁科技、聯友光電、瀚宇彩晶、奇美電子、元太科技、廣輝電子等七家公司在內,一度被稱為「戰國七雄」。但隨著競爭的加劇,2001年時,達碁合併聯友,更名為友達光電,一躍成為全臺最大、全球第二的面板廠。
  • 受面板價格大跌衝擊 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面板企業將面臨更多危機
    華映科技1月30日,華映科技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稱,預計公司2018年度淨利潤將虧損37億元-55億元,同比下降1905.01%-2783.12%。對於公司2018年度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華映科技表示:1、根據公司自結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應收帳款中應收實際控制人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映管」)款項餘額為4.58億美元(以12月月末匯率折人民幣
  • 盤點全年福建破產、跑路企業不完全名單…
    富貴鳥宣告破產兩次流拍富貴鳥,早已不富貴。在經歷破產、取消上市地位之後,富貴鳥又遭遇2次拍賣流拍。從2013年赴港上市,到2016年8月宣布停牌,再到26日宣布取消上市地位,短短3年多時間,曾經的「中國真皮鞋王」走向了沒落。
  •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臺灣面板廠歷史投產情況介紹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近期對全球各主要國家/地區平板顯示面板廠的歷史投產情況作了一次梳理和匯總,通過筆者對全球面板廠商的歷史投產情況的回顧,以期能夠從中窺視到些許產業發展規律。以下是對臺灣的面板生產線投產情況作一個概括性介紹和闡述。
  • 快訊:*ST華映漲停 報於2.57元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12月8日訊 今日*ST華映開盤報2.56元,截止09:34分,該股漲4.9%報2.57元,封上漲停板。最近一個月內,*ST華映共計登上龍虎榜0次,表明*ST華映股性不活躍。 公司主要從事 從事新型平板顯示器件、液晶顯示屏、模組及零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