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世界聞名的翡翠礦石開採地。緬甸翡翠礦區位於北部密支那地區,在克欽邦西部與實皆省交壤線一帶,亦即沿烏龍江上遊向中遊呈北東—南西向延長,長約250千米,寬約60-70千米,面積約3000 平方千米。人們至遲在公元13世紀就在開採烏龍江流域衝積物中的翡翠了。公元13世紀過後,緬甸就一向是世界上優良翡翠的首要出口國和供給國,但其原生翡翠礦床直到1871年才被發現。
緬甸翡翠礦床可分為2大類:原生礦床和次生礦床。緬甸北部的原生翡翠礦床產於蛇紋石化的橄欖巖內,蛇紋石化橄欖巖巖體南北長18千米,東西寬6.4千米,接近巖體與藍閃石片巖等超高壓和高壓變質巖系的接觸帶,並以巖脈或巖牆情勢沿必然標的目標沿伸,按必然角度向地下傾斜。原生翡翠礦床因為持久深埋在地表以下,未蒙受外力地質感化的侵蝕和運移,所以比較堅固,因此開採也比較艱巨。
緬甸翡翠原生礦床首要漫衍在3個地區,即雷打場區和龍肯場區的西部和北部。次生礦床首要為次生砂礦床,分為沿烏龍江河床的河漫灘沉積翡翠砂礦和遠離河床的高地礫石層翡翠砂礦。河漫灘沉積翡翠砂礦首要漫衍在烏龍江主河道的2側,在帕敢場區最為發育(本地稱為水石),翡翠質量較高。
緬甸的翡翠礦石首要集中產於緬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區,緬甸翡翠玉石礦床,按其地輿位置和行政區劃,習慣上劃分為8大場區(這類所謂的場區,只是行政治理的劃分,不是翡翠成因類型的劃分):龍肯場區、帕敢場區、噴鼻洞場區、達木坎場區、會卡場區、後江場區、雷打場區、南其—小場場區。每個場區又再劃分為不少小的「廠口」。
中國人愛玉已有8000年的汗青。中國人的至聖先師孔子,為玉付與了人道之美,幾近讓一塊溫潤的石頭成為做人的最高境地。戰國期間,秦昭王願意以15座城池互換一塊美玉,足以令今人百思不得其解。當然,這一期間的玉主如果指以白玉為代表的軟玉。到了清朝,當來自緬甸的晶瑩通透的綠石頭(翡翠)進進宮廷以後,一股綠色的時尚突然鼓起,並且一發不成清算。「翡翠」,因為它好像春水般的晶瑩澄徹,也因為它的通靈、它的潤透,很快就博得了皇家貴族的青睞,並博得了「帝王玉」的美名。「翡翠」,全身深躲著一種積澱的平易近族感情和審美取向,人們在對它布滿愛好的同時也稱它為----「硬玉」 (翡翠的珠寶硬度在七以上)。
翡翠的色彩分為原生色:白色、綠色、紫色、黑色、茶青;和次生色:黃色、紅色等。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翡翠首要為我國噴鼻港、臺灣地區及新加坡等國的華人收藏佩帶,但平易近族的文化底蘊導致了敷裕了的國人對翡翠愛好的回回。鼎新開放後,中國對珠寶的追捧別離經歷了黃金、紅藍寶石、鑽石等不合階段,此刻開端轉為翡翠,這此中一個最首要的原因就是「玉文化回回」。2003年底,在北京燕莎商場,2家珠寶經營企業萬瑞祥、泰源豐聯手進行的翡翠展上,呈現了一串標價為108萬元人平易近幣的翡翠珠鏈,引發了京城各界的存眷,其實這麼的代價對翡翠精品而言其實不高。世界上最貴的翡翠珠鏈呈此刻1997年秋噴鼻港佳士得的翡翠首飾拍賣中,一串由27顆純翠綠珠子構成的珠鏈,每顆珠子直徑在1.52釐米至1.59釐米之間。珠鏈上配了一顆重10克拉的鑽石鏈扣。這條亮麗、華麗之極的翡翠珠鏈估價在4000萬港元以上,可最後競拍時,成交價達到了7262萬港元(這串翡翠珠鏈取自一塊重約50公斤的緬甸翡翠原石。30多年前,一名東南亞的珠寶商購得這塊原石時,並未感覺它的珍貴,籌算將它出售卻無人問津。後來,珠寶商將玉石切開,玉石中間是一塊重約1公斤的碧綠翡翠。因而珠寶商將其製成了這條獨一無二的定名為「雙彩」的珠鏈)。有人統計,在中國,精品翡翠近50年來代價上漲了1000倍。
翡翠雖美,但其開採卻十分艱巨。本人有幸與緬甸玉石界的伴侶一齊到帕敢等地區目擊了開採玉石的艱辛。在帕敢等地區註冊開採玉石的公司有400多家,但今朝正式開採的卻只有50家擺布。此中範圍較大的有緬甸宏邦公司、穩納公司、長龍公司、榮幸星公司等幾家公司。開採範圍是以發掘機(本地稱「怪手」)數量計較,最多的有100多臺,起碼的只有1臺,每臺噸位均在25噸以上。本人參不雅的開採「廠口」均為高地礫石層翡翠砂礦,河漫灘沉積翡翠砂礦基本上已被開採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