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7日消息(記者方永磊 實習記者王紅霞)隨著我國老齡人口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日常的出行、就醫、消費等場景中遇到不便,不能充分地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11月2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蔡團表示,優化健康碼的查驗措施,要保障老年人無健康碼也能出行;保持電召、揚召服務,要保障老年人不會上網或者沒有手機也能打車。
蔡團結表示,解決好老年人的出行,既是交通運輸部門的天職,也是弘揚愛老敬老社會風尚,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他指出,近年來交通運輸的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給老百姓帶來很多的方便,提高了效率。但「數字鴻溝」「智能障礙」等問題也給老年人包括出行在內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的障礙,所以從交通運輸部門來說解決好出行問題,必須按照相關要求來落實好。
交通運輸部一直高度重視加強和改善老年人出行服務工作,切實把為老年人出行服務抓實抓細抓到位。蔡團結介紹,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了機場、碼頭、長途汽車站等以外,其他場所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一旦疫情升級,如有升級後的管控需求,確需查驗健康碼,要保留人工服務,並指導地方優化親友代辦、工作人員代查等服務。同時,交通部將推動在有對外方式的客運場站,為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老年人沒有健康碼照樣可以保證出行。
蔡團結強調,交通部要強化傳統服務方式,保證老年人無憂乘坐公共運輸。目前,各地普遍實施了老年人免費或者優惠乘坐公交車的政策,交通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進老年人直接憑身份證、老年卡、社保卡等證件乘坐城市公共運輸。公路、水運、軌道交通等客運場站及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等場所,要求保留人工服務窗口,鼓勵為老年人設立優先購票、專用候車區或者綠色通道,並在推進行動支付、電子客票、掃碼乘車等服務的同時,保留現金、紙質票據、憑證和證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