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早餐可以說是花頭精很多了!四大金剛當然是最出名的,不過上海人的早餐可不止步於這四樣哦!豆腐花,蛋餅,生煎,小籠,鍋貼等等都是「嘴刁」的上海人的最愛。
熱線君查資料得知,鍋貼在北宋被御廚所創造,之後這道鍋貼從宮中傳到了民間,又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研究和改進,最終成為如今的鍋貼。這樣一算,鍋貼竟然已經有千年歷史了,真是不折不扣的「經典小吃」。
探過不少店的熱線君,這一次來到了中山北路上的一家生煎店——胡記鍋貼。打開某點評app搜索「胡記鍋貼」,搜出了幾十家胡記鍋貼,不過唯獨中山北路這家是點評最多的。
最開始的「胡記鍋貼」是老胡師傅做的,老胡師傅可是那一帶遠近聞名的鍋貼師傅,隨後他將手藝傳給了自己的小輩,中山北路這家店主要就是老胡的兒子小胡負責的,這家店是從止園路搬過來的,當時止園路的門面僅有兩個平方米。搬過來以後,店面變的寬敞了不少,但是人氣依舊不減。
想不到吧!這小小的一家店,還是家族生意,這家店的鍋貼不簡單!胡記鍋貼」這個招牌已經開了二十幾年,許多食客都已經跟隨著他吃了好久。胡記鍋貼雖然不是老字號,但它些人的心裡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恰巧,在熱線君採訪時遇上一位老食客叔叔,他向熱線君說道,「當時這家店在止園路的時候,我就開始吃了,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排隊的。我一直來這裡吃的主要就是因為味道好,我家裡人也很喜歡這家鍋貼,經常早上好幾兩一買。」
熱線君也早已久仰他們家大名,大家趕緊跟上熱線君的步伐一起去他們家一探究竟吧!
「胡記鍋貼」的黃色字體的門面非常顯眼,從八號線西藏北路一號口下來步行200米不到便可到達。
店內的裝修也都非常普通,一共有五張桌子,擺放全部靠牆,最多可供30人同時就餐。熱線君到達時已經過了飯點,店內人不多。「中午人多的時候,這裡吃飯都要排隊的。」張女士向熱線君介紹到。店內的鍋貼製作是公開透明的,先將包好的鍋貼整齊的放進鍋裡進行油煎,蓋上蓋子慢慢的煎。加水也是很重要的一步,鍋貼需要水蒸氣將表皮蒸熟。
將多餘的油和水倒掉↓↓↓
在出鍋前,
再撒上一把蔥花和芝麻,
香味四溢~
鍋貼一定要趁熱吃,冷了的口感可是要打折的哦!趁著剛出鍋的那口熱勁兒,即使燙口了也捨不得鬆口。話不多說,先來二兩鍋貼(7元/1兩)!
好的美食不僅味道要好,賣相也要好。一隻優秀的鍋貼,不僅肚皮內要包的住汁水,底板還要焦香酥脆。胡記家的鍋貼,個頭適中,底板呈現金黃色,微焦但不糊,咬一口脆爽!鍋貼表面撒了不少蔥和白芝麻,鍋貼吸收進芝麻和蔥的香氣,融進麵皮裡,一口下去簡直滿嘴香!
胡記家的鍋貼外皮很薄,肉餡不是「醬肉陷」,不放蔥姜蒜,肉餡的原汁原味完全被呈現,筋道的外皮加上Q彈的肉餡,肉餡和皮子渾然一體,讓人慾罷不能!吃一口就能知道怪不得這家店可以開成家族生意了,果然不簡單!
雖然他們家鍋貼的汁水不能「倒」出一湯匙,但也不是乾巴巴的哦!肉餡緊實,浸潤著肉汁,也是富有汁水的~吃起來也要小心翼翼,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飆出來!
你們發現沒有?胡記鍋貼的包法和平時看到的鍋貼不一樣,據店員介紹這樣左右收緊捏牢,可以收緊鍋貼的汁水,在鍋貼遇高溫油的時候不裂掉,不讓汁水流出。
雖然不在就餐高峰,但是鍋貼的人氣依舊不減。就在熱線君短短的就餐期間,師傅就已經做了兩鍋鍋貼了!師傅掀開鍋蓋,都能聽到滋滋的響聲,加上飄出的香味,熱線君恨不得再來二兩!
除了招牌鍋貼,店內還提供牛肉煎包、牛肉粉絲湯等其他美食。
牛肉粉絲湯(10元/碗)比較一般,牛肉都是薄薄的一片,店裡店員也很實誠,還會提醒顧客「牛肉粉絲湯的量不是很大。」熱線君臨走前,將吃不完的牛肉粉絲湯打包,店員在打包時,幫熱線君重新加了湯汁、牛肉片和香蔥!
這裡的牛肉煎包(4元/只)比牛肉粉絲湯要好吃!
咬一口就有汁水流進嘴裡,熱線君還不小心被濺到了。看這油油的汁兒,快要滴下來啦!
油油的汁水↓↓↓
小小的鍋貼店,
竟然開成了家族生意,
「胡記鍋貼」值得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