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老上海心目中傳統鍋貼的代表,吃到記憶中小辰光鍋貼的味道!

2020-12-19 毛毛美食指南

各位粉絲朋友們好~~毛哥地道上海美食節目又和大家見面了!

上期毛哥帶各位開啟了上海鍋貼專題後,獲得的反響非常熱烈,看來鍋貼在咱們上海人心目中還是很有分量的。這次趁熱打鐵,繼續和大家探尋上海好吃的鍋貼!

這次要來的這家鍋貼店,可以說老上海們應該都很熟悉,開了差不多有二十年了,一度是上海人心目中鍋貼的代名詞,味道非常地道。讓我們就一起來徐匯區東安路424號這家「大王鍋貼」嘗嘗!

鍋貼

到店正好一鍋鍋貼剛出鍋,色澤金黃個頭飽滿,濃鬱的香氣頓時撲鼻而來,食慾一下就被勾起來了!

趕緊點了一兩鍋貼試試,價格也很便宜6元,鍋貼皮煎得金黃,成色非常好!

這家鍋貼有個特點就是皮會稍微薄那麼一點點,透過皮下面鮮美的肉餡若隱若現,非常誘人!

再來看一下鍋貼焦底,非常完美漂亮的微焦,恰當好處的焦底吃起來是最香脆的,證明店裡的火候把握還是相當可以的!

趕緊夾起來一個試試,這裡的鍋貼是真的非常飽滿!筷子明顯感覺到了那鮮美湯汁和肉餡帶來的下墜,實在是期待!

輕輕咬開一個口,鮮美的湯汁瞬間在唇齒上蕩漾開來,鮮美微甜,實在是美味!

肉餡的味道也非常好,不是小楊那種很稀釋的餡,這裡的肉餡口感緊實有彈性,豬肉味鮮美,非常好吃!

鍋貼+咖喱牛肉粉絲湯

吃鍋貼自然少不了它的完美搭檔-牛肉粉絲湯啦!越吃越香的鍋貼,加上鮮美的牛肉粉絲湯,真的沒有比這個更過癮的搭配了!

店裡的鍋貼味道確實非常地道美味,毛哥覺得比較有特點的是這家的鍋貼餡料很飽滿,看著剛放下去準備煎的一鍋,一個個都圓滾滾的,而且肉餡很好吃,真的很不錯!

大王鍋貼也是上海人心目中鍋貼的代表了,所以每次路過的時候都看到吃客排著很長的隊在買,喜歡吃鍋貼的朋友可以來試試,地點:徐匯區東安路424號

好啦,本期上海經典美食節目就先到這裡啦,毛哥也給寫餓了要去吃宵夜了!

更多地道上海美食節目還請多多關注毛哥!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相關焦點

  • 普陀這家近三十年老國營餐飲店,吃到了老上海心目中最嗲鍋貼!
    又到了毛哥地道上海美食攻略的時間啦!繼老上海生煎專題本月開播以來,沒想到獲得樂粉絲朋友們熱烈討論,看來鍋貼在上海朋友們的心目中還是很有分量的,這不一周沒更新上海的讀者粉絲們都在催更毛哥,沒問題,今天毛哥就繼續和大家來說說上海那些好吃的鍋貼館子!
  • 金楊路這家只做夜市的三十年老店,吃到了老上海最愛的小鍋鍋貼
    鍋貼,是我最喜歡的一道上海點心之一,雖然生煎和鍋貼都是一類的,但有時候說不出為啥,就是更想吃鍋貼一點。那皮子的嚼勁,鮮美的肉餡,鮮甜的汁水真是饞人啊。老上海小吃就是這樣,並不是很起眼,但是就是好吃。今天毛哥就想帶大家來一家非常有特色的鍋貼老店,這家店在金楊這塊開了快三十年了,最早是由夜市排檔做起的,他家的鍋貼特色是都是小鍋一鍋一鍋煎的,在附近街坊這裡特別有人氣。就讓我們一起來金楊路542號這家「仇記特色小鍋鍋貼」嘗嘗。
  • 一枚小鍋貼,用心老味道
    傳了三代的老手藝沿民族街一路向南,在接近寶湖路的路口西側,很容易就能看到一家名叫「老楊家鍋貼」的門面,這裡的十餘種口味的鍋貼,已是十一年不變的老味道了。走進店裡,只要是飯點兒來,常常是一座難求。純牛肉鍋貼、三鮮鍋貼、羊肉胡蘿蔔鍋貼、牛肉茴香鍋貼、韭菜雞蛋鍋貼、茭瓜青椒鍋貼……在十餘種口味的鍋貼中,最受歡迎且最有特色的,要數「傳統老三鮮餡」和「牛肉土豆泥餡」的兩種。徐正江說,傳統老三鮮鍋貼的餡料有黃牛肉、韭菜、雞蛋、鮮蝦和木耳;而能把土豆泥和牛肉搭配好做成特色鍋貼,讓這一餡料也在各類鍋貼中脫穎而出。
  • 歷城路這家近四十載老上海鍋貼,究竟有多好吃每天都食客排長隊?
    要說上海好吃的鍋貼館子,那真的是數都數不過來,特別是那些開了幾十年的鍋貼老店,大部分味道都有一手。剛出鍋那熱氣騰騰的鍋貼,即便是吃飽了,還是可以饞得人口水直流啊。今天毛哥帶大家來的就是一家非常不錯的鍋貼館子,這家店最早開在歷城路,快四十年的歷史了,鍋貼的味道一直非常不錯,很受附近街坊的喜歡,之後搬到了成山路後還是人氣火爆。就讓我們一起來成山路153號這家「汪記大王鍋貼」嘗嘗。
  • 嗲到心底!上海人早餐最不能缺的15款鍋貼!
    如同店名一樣,主打鍋貼,除了傳統的鮮肉鍋貼,菜單上五顏六色的鍋貼看著實在是太誘人了。黑皮的烤鴨鍋貼,沒有吃過吧,看得到的烤鴨肉,味道極贊!黃皮的蟹粉鍋貼,綠皮的辣肉鍋貼,實在太全了!鍋貼是現包的,小個頭的那種,皮子很薄,吃起來要像吃小籠一樣先輕輕咬破皮,吮吸裡面的湯汁。皮子薄的鍋貼一般底子不會太脆,喜歡吃脆底的朋友就要慎選了!
  • 上海最嗲鍋貼TOP16
    上海人的早餐,除了四大金剛,生煎、鍋貼和小籠也是從小吃到大的。其中,又數鍋貼的歷史最長,北宋年間就有了,距今已有近千年了。可以說,絕對沒有哪個上海人不愛鍋貼!有腰有臀的鍋貼,臀部焦硬,咬一口脆爽,腰部綿軟,浸潤著肉汁,肉餡和皮子渾然一體,趁著剛出爐還有點燙手的那股熱乎勁兒,咬上一口,香味在嘴裡不斷散發魅力,簡直是嗲到了極致!
  • 晨讀 詩意鍋貼
    欣賞煎鍋貼的過程,是視覺和味覺結合的享受,聞的味道有時比吃還美妙。鍋貼要蘸點米醋才好吃,二兩不夠,再加一兩,美味漸入佳境,心裡裝滿了對上海小吃的念想。 幾十年前虹口舟山路上有一長排馬路飲食店,做鍋貼的師傅40來歲,腰間系一塊白圍單,做的鍋貼比提籃橋的攤頭好吃。一兩鍋貼一角錢。讀中學時,我偶爾會得到父親給的2角零用錢,除了買學習用品外,省下一角錢去吃鍋貼。在記不清的歲月中吃過多少次鍋貼忘了,卻記住了它的焦香和鮮美之味。後來成了家搬到楊浦區長陽路,我還是喜歡到舟山路吃鍋貼。
  • 晨讀|詩意鍋貼
    二兩不夠,再加一兩,美味漸入佳境,心裡裝滿了對上海小吃的念想。欣賞煎鍋貼的過程,是視覺和味覺結合的享受,聞的味道有時比吃還美妙。鍋貼要蘸點米醋才好吃,二兩不夠,再加一兩,美味漸入佳境,心裡裝滿了對上海小吃的念想。
  • 鍋貼也能傳代?!這家小小的鍋貼店,居然開成了家族生意!
    上海人的早餐可以說是花頭精很多了!四大金剛當然是最出名的,不過上海人的早餐可不止步於這四樣哦!豆腐花,蛋餅,生煎,小籠,鍋貼等等都是「嘴刁」的上海人的最愛。熱線君查資料得知,鍋貼在北宋被御廚所創造,之後這道鍋貼從宮中傳到了民間,又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研究和改進,最終成為如今的鍋貼。
  • 上海寧的鍋貼,真的是花頭精老老透
    陳小怪 上海老底子上海寧的早餐五花八門除了四大金剛鍋貼也是從小吃到大的剛出爐的鍋貼最好吃趁著熱氣咬上一口燙嘴的湯汁一湧而出韌性十足的皮子富有嚼勁最精華的當屬焦脆的底部吃完可以在嘴裡回味好久趁著那股子熱乎勁可以吃上好幾兩老上海鍋貼記憶中的老上海鍋貼都是藏在犄角旮旯裡的每天起早開始揉面現做
  • 常州鍋貼王,牛肉鍋貼65塊錢一斤,是不少常州人兒時記憶中的味道
    鍋貼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特色小吃,受到全國各地食客的喜愛,它的味道出色,餡料豐富,加上用油煎制過,吃起來特別的香。鍋貼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餡料可以不斷變化。常州也有一家人氣很高的鍋貼店,名叫鍋貼王,很多老常州人對這家店非常熟悉,藏有兒時記憶裡的味道,小的時候到他家吃上一份鍋貼,加一點醋,加點辣椒醬,再配上一碗粉絲湯,那滋味嘗過之後就再也忘不了了。
  • 這家算得上保定最早開始做鍋貼的,來這吃的都是老熟客
    保定那些很破,但很好吃的小館子,保定開了30多年的鍋貼老店『和平小吃店』,算得上保定最早開始做鍋貼的,來這吃的都是老熟客,吃的就是記憶中的老味道。鍋貼一直都是現要現包,保證了食材的口感和鮮美的味道,當然等的時間也會稍長些,不過美味的鍋貼,值得等待。他家的做法和常見的不太一樣,所以肉的打開皮酥肉嫩,素的造型奇特,像個小刺蝟,打開裡面薄的像一層紙,茴香雞蛋入口清香,一嘴一個,再來上那麼一瓣蒜,嘿~比肉都香。
  • 居然有人想把這麼多鍋貼全吃一遍,你覺得可能嗎?
    蔣家橋現在開了多家店,但要嘗老味道,還是推薦去廣陵路的老店。不管是遊客還是揚州土著,得閒在這裡吃上一兩鍋貼,聽幾段書,就能品出老揚州的味道來了。九爐分座的鍋貼是牛肉鍋貼。老揚州的鍋貼大體上分兩種,一種豬肉餡,一種牛肉餡,牛肉餡一般要貴一點。對於不喜歡吃蔥的朋友來說,有一個好消息:九爐分座的牛肉鍋貼,沒有蔥。順便說,九爐(如)分座,是揚州一家老字號,本來在教場,後來歇業。具體可以看圖。
  • 「鍋貼之城」究竟多厲害 奉上合肥50家銷魂鍋貼攻略!
    1、和平小吃部兒時記憶裡的小吃,再回去的時候大多不在了,然而張澤平的小吃部自1994年開始,搬遷5次後依然每天有人慕名前往,就這樣一直32年……「雞蛋餅、鍋貼、油餈粑……還有一碗最適合清晨的sa湯。」即便到了10點,一老客還是會來點份煎餃、油茶坐一會。
  • 吃開封:這些鍋貼店,80%的開封人都吃過!
    記憶是有味道的,不管過了幾年,也不管你走了多遠,這個味道總能把你再次帶回原地…一口直徑50釐米的煎鍋,無論是每天拖住回家腳步的街邊小店,還是老字號餐館裡必點的一道傳統,這些被賦予了特殊意義的味道,世間珍饈也比不上。
  • 我花了8塊5毛錢,吃到了全上海最好吃的鍋貼!
    在上海寧從小吃到大的點心中,鍋貼絕對是愛到心坎裡的早飯經典!但相比生煎、小餛飩、小籠,鍋貼就顯得低調多了!吃鍋貼一定要吃剛出鍋的鍋貼,一鍋出來數分鐘告罄,霧氣騰騰中,吃準「最好的時光」!但魔菌更喜歡澆上醋吃,醋的香味和鍋貼的鮮味恰當融合,一口吞下,味道那叫一個正!
  • 高巖專欄 | 傻傻分不清的鍋貼
    最近嘴饞,專門跑到一家著名的老店去吃鍋貼,洋洋灑灑點了牛肉韭黃、大肉韭菜、三鮮還有野菜雞蛋鍋貼,感覺味道大不如前,店到是開了不少,份量口感卻打了折扣,令人失望。上學的時候大學南路有一家「餃子王」,是周邊高校學生心目中的聖地,日常售賣的水餃皮薄餡足味道鮮美,卻專有外國留學生來吃煎餃,那種煎餃就是煮熟的餃子再煎制而成。在我心目中,煎餃和鍋貼絕對是兩回事兒,西安鍋貼像捲起來的烤鴨餅,兩頭袒露,出鍋呈深黃色,酥脆可口,餡味鮮美。
  • 吃開封:80%的開封人都吃過這些鍋貼
    記憶有味道,幾年後,不管你走多遠,這種氣味總是讓你回到你的地方…一個直徑50釐米的煎鍋,不管是大街上每天拖著回家的小店,或者這是老字號餐廳的必備傳統,他們被賦予了特殊的味道,世界上的美食是無法比擬的。鍋貼中的鎖著緊實和鮮甜中的湯汁和酥脆的外殼使鮮香變得細嫩、軟硬,這就是老開封的味道~關鍵是!許多、許多、許多焦皮!油和澱粉混合焦香,他們都是金黃的脆皮基礎,這使人們非常著迷!
  • 【鄉愁】朝陽門鍋貼餃 吃的是家鄉味
    星期六的早晨,如果你在8點以後起床,晃晃悠悠地來到朝陽門吃鍋貼餃,那你就只有排著長隊靜靜等候了。沒有電子叫號和美女服務員,只有一群圍著火爐、拿著空盤子,一邊叫著「我的餃子好了嗎」、「我要20個」焦急等待的顧客。沒秩序,不喜歡?巢湖人會告訴你,吃的就是這個氣氛,等的就是這個味道。當你拿著一盤熱氣騰騰,在鐵鍋裡炕得外焦裡嫩的餃子出現在你面前時,一切都不再重要,趕緊吃吧!
  • 2元吃鍋貼!常州這家人氣爆棚的鍋貼店,物價重回十年前!
    吃了這麼多年的牛鋪鍋貼物價重回十年前,兩元就能吃鍋貼!剁手黨們還不趕緊和小編約一波牛肉餡的鍋貼,一口下去,滿嘴鮮香,緊實的牛肉增加了鍋貼的滋味,焦脆的麵皮豐富了整體的口感,蘸點調料味道更佳!玉米鮮肉餡的鍋貼吃起來更加鮮甜,吃光一整盤都不會覺得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