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喜馬拉雅的風↑訂閱本刊
「清明小假即將來臨,身邊很多驢友們開始計劃清明小長假出行,有些朋友將年假拼在一起,準備好好利用這充足的時間去戶外享受一番,看到很多驢友們已經開始做著出行的計劃,身邊也有朋友準備背起行囊做背包客去遠行登山,讓我不禁想起,其實作為背包客,整理背包也是有學問的。」
整理背包的關鍵在於對裝備的了解(體積、形狀、重量),合理的布局以及最小的個體體積。實現最小的個體體積可以在購買裝備時有所選擇,也可以在收拾裝備時加以控制。另外,多使用壓縮袋、防水袋等分別為零散物件打包。(以下的方法主要針對內架形背包)
合理地分布重量
一般最好將背包的重量集中在臀部,以避免重量落在肩部或背部。而且無論你走在何種地形,儘量保持較重的物品靠近你的背部,重心保持在兩肩之間。
如走在普通的山路,可以讓較重的物品放在背包的上層,這樣有助於集中力量在你的臀部上面,這是身體能承受較重背負的部分。
普通山路的裝包方式
如走在崎嶇難行的探險式路上,要用相反的策略,要把較重的物品放在背包主艙中部,這樣使重量分攤到肩部和背部,使重心降低,較易保持平衡。
崎嶇難行的路途裝包方式
拉緊所有的壓縮帶限制裝備在背包內的滑動,滑動會令背包重心移動,易使人失去平衡。扎在背包外的物品要儘量的少,否則會影響你行進時的平衡。保護好掛在外部的裝備,不要讓它們搖晃和互相碰撞發出咔嗒咔嗒的聲音。如果你參加的是團隊活動,要合理地將重量分配給其他團員,不要讓自己無意間成為馱馬,好節省體力。
女孩子或者身材比較矮小的人不管是走在何種地形上習慣性將重的東西放在背包的底部。這也無所謂,畢竟採取何種的打包風格,最終取決於你自己,首要條件的是你自己要感覺到舒服和方便。確保一些物品放在能夠輕易地拿出來的地方,而不用"翻箱倒櫃"地找。像地圖、指南針、太陽鏡、防蟲藥、零食、水壺、頭燈或電筒、風雨衣和背包雨罩等。
一般裝包方法圖解
常規的背包整理分解
帳篷:帳篷分為帳、帳杆、地釘三個部分。購買時這三部分是卷在一起的,但裝包時就不要原樣裝進去,因為長條型的帳篷使得包內的剩餘空間變得很窄,不容易填裝其它物品,並且不易於分配重量,保持背包重心在中間。
建議的方式是將帳篷像被子一樣疊起,並用扁帶收緊或用壓縮袋打包,地釘也夾在帳中(地釘須帶防護套才不會扎壞帳)。疊好的帳建議放在背包的最上層,這樣比較符合露營的順序。在營地經常是先搭帳篷再做其它事情,撤營時也是先收拾好帳篷裡面的東西再疊帳篷。
帳杆沿著背包側面靠近背部的位置放置(這時背包的隔層要放鬆,以使帳杆能插到背包底部)。帳杆可以外掛在背包兩側,但在走叢林時最好還是收在背包裡面,這主要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帳杆。
零散物品:零散的物品體積不均,重量質地各不相同,因而裝填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對於軟質地的物品(如帽子、手套等)建議用來填充大、硬、有形物品的間隙,對於硬質地,外形又不規則的小物品(如爐頭等),建議放入套鍋、飯盒等容器裡,既省地方,又可以有效的保護這些小物品。隨時取拿的小物品應放在第二層(帳篷下面),與食品放在同一個層面上。
水和食品:食品的裝法與零散物品類似,位置也在同一層面上。至於水,它往往是所有物品中比重較大的一個,它的放置直接關係到背包的重心,進而影響到整個旅程。但每個人的負重能力不同,舒適感也不同,將水(一般是三升)放在背包中部,也就是第三層,這使得整個背包的重心在中部偏上,這樣會有最佳的舒適性(個人體會)。檢查你的燃料瓶是否擰緊,並且要放在食物的下面,即使一旦洩漏也不會汙染食物。
衣物和睡袋:每次裝包,總是第一時間把睡袋用壓縮袋壓縮後塞進背包的底倉。衣物尤其是冬天出行的衣物像抓毛絨、羽絨服等都具有很好的壓縮性,可使用壓縮袋打包放在背包下層,睡袋的上邊。這樣既可以上面物品的重量儘量壓縮衣物所佔空間,又可以在需要時方便的從底倉取拿。至於應急的風雨衣,可以放在背包的頂袋,方便隨時取用。
背包旅行|高原旅行|出國旅行愛好者聚集地
歡迎加入背包QQ群|70868262
小編微信|88519859
所有的旅程
始於了解和體驗更多的渴望
而止於停止質疑的那一刻
我們倡導有態度的旅行
對世界永遠秉持一顆好奇之心
公眾號「喜馬拉雅的風」
微信號:himalaya_wind
點閱讀原文:
登山郊遊遇蜂處理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