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小清新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就是靠著外資企業的大量湧入,依靠著勞動力成本優勢發展第一波外貿經濟的,越南也在近幾年走上了我國當年的道路。
越南憑藉著身處熱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資源成本和土地價格低廉等優勢也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在其投資建廠。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星。三星在過去10年共計在越南投資超過173億美元,現在越南的工廠每年創收佔據三星整個集團的30%,可以看出三星對於越南是非常看重的。
另一方面由於三星的進駐,也給越南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解決了極大的就業問題,也帶來了經濟創收,2019年,越南出口額佔比中的30%也都是來源於三星企業。近幾年越南也十分的看重外資企業的發展。
不僅是三星,大量歐美日本韓國的企業,都紛紛在越南投資建廠,設立代工企業。這樣瘋狂吸引外資企業,通過外資進行發展本地經濟的模式,讓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世界的代工廠東莞。
那麼越南和東莞的發展是不是真的具有相似性,又會不會走上同一條發展道路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越南作為代工廠的優勢,第一個自然就是勞動力了,越南人口眾多,有1億多人且老齡化不明顯,中青年勞動力較為充足。首先在數量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優勢,另一方面由於越南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下,工人的工資並不高,如果在越南投資建廠的話,可以用較低的工資水平僱傭到年輕的勞動力,確實是一個比較吸引外資的一大優勢。
此外,近幾年越南政府越來越看重外資的投資,所以設立了很多吸引外資的政策,比如說減免土地租金、降低關稅等,對於那些對於技術要求不高的企業來說,實在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成本不斷下降就到意味著在越南投資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所能獲得的利潤也不斷上升。
綜合來看,越南確實是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的,也確實是和當年的東莞發展道路相似,但是越南卻有著與東莞不能相比的劣勢。
首先東莞只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也就是說東莞的勞動力資源和各項資源都能從中國其他地方源源不斷的供給,這是越南作為一個國家來說不能比擬的靈活性。
我國大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勞動力素質方面是高於越南的,越南的教育雖然說已經在大力推廣,但是教育的質量實在是與我國有所差距,一旦外資企業對於文化水平有所要求,越南的勞動力優勢也就不復存在了。
另一方面製造業的下一步未來發展方向就是機器帶動勞動力成本,而越南作為一個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他一旦失去了勞動力優勢,面對他們的將是更大的劣勢,例如交通不便、國際貿易參與度低、沒有自主創新能力等都會反噬越南製造業。
還有一點,越南政府過於依靠外資的態度極大的影響了越南整個國家的經濟穩定性,前文提到的三星企業對於越南來說影響過大,如果三星能夠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自然能夠帶動越南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但如果像三星這樣的外資企業,本身一旦出現什麼波動,越南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會受到衝擊,導致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不穩定,給越南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總的來說越南作為一個國家,並不具有足夠應對世界市場的機動性和穩定性,能夠吸引大部分的代工企業發展勞動性密集型企業是現在他們一個發展的優勢,但不是長久的優勢。如果想要一直走下去,還是應該儘快轉變產業結構,發展自主化和高新技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