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2020-12-17 文墨逐筆

《明史成祖本紀》記載:「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通過這段記載我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明朝的強盛,連屢屢抹黑大明的滿清都能夠如此稱頌明王朝,由此可見明朝的強盛絕不是故步自封的。那麼,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呢?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的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作為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明朝和其他封建王朝大同小異,只不過君主專制在經過歷個朝代的拔高之後已經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皇帝的權力在這時已然達到頂峰。

雖然朱元璋在當皇帝時留下了不少詬病,不過好在老朱家基因不錯,一連生了好幾個明君,在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以及仁宣之治後,明朝果然成長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龐大帝國,更是令周邊一眾小國都以俯首稱臣為榮。

就以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鄭和下西洋為例,這場史無前例的航海運動比西方的「大航海」足足早了一百多年,可以說是震驚了當時整個世界。這次航海不僅宣示了大明國威,更是使得南洋各國爭相朝貢,使得明朝的朝貢制度被推向了頂峰。

只不過中國人一直都沒有侵略思維,否則後來發現新大陸這些功績,就沒有西方人什麼事兒了。在海上能夠獨霸一方,明朝的軍事力量自然也是不容小覷,像當時圍繞在中原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都被大明軍隊打得服服帖帖,絲毫不敢來犯。好在漢族人並沒有蒙古人那般好戰,否則當時的西方,又會像當初忌憚成吉思汗那般驚恐。

不過俗話說盛極而衰,明朝自然逃不過這個至理,在幾個明君相繼駕崩以後,老朱家的基因突然發生了「變異」。明朝中後期有不少皇帝都被人們所熟知,但他們並不是因為政績而被後人知曉,反而是由於他們那些奇奇怪怪的「愛好」。

比如痴迷仙道的憲宗皇帝朱見深,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以及一心想要成為木匠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們都堪稱是皇帝這個群體中的另類奇葩。也正是在這些皇帝的折騰下,明朝的「氣數」被漸漸耗盡,加之自然災害增多,明朝的統治也漸漸陷入了險境當中。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明朝一直在走著下坡路,但放眼世界,它依舊是不容小覷的大帝國,沒有任何國家敢隨意染指。比如當時與萬曆皇帝同時代的伊莉莎白女王一世,她就對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一直都充滿敬畏,儘管她在任期間將英國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她卻始終對中國保持謙卑態度。

她曾經就給萬曆皇帝寫過一封親筆信,在這封信中如此寫道:「吾人極願吾人之請求為陛下之洪恩所允許,而當陛下之仁慈及於吾人及吾鄰居時,吾人將力圖報答陛下也,願上天保佑陛下…」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任女王,她統治時期也被稱為英國的「黃金時期」。當時英國國力不僅獲得了極大發展,在文化領域更是湧現了莎士比亞等人,甚至英國還在她的統治下打敗了西班牙不可一世的「無敵艦隊」。

因此,這位女王絕非等閒之輩。然而從伊莉莎白一世寫給萬曆皇帝的這封信中,我們能夠得知,她在面對明朝皇帝時將姿態放得極低,而她之所以甘願如此,這與明朝的強大是分不開的。

所以,大明朝的強盛是無可爭議的,這一點我們不僅能夠從歷史上感受,更能夠從西方人的文獻中得知。值得一提的是,在1986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時,這位女王還將這封390年前的信當做贈禮送給了我國,而這封遲來的信件,也成為了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參考資料:

《明史成祖本紀》

相關焦點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自明英宗徵伐瓦剌以來,明朝盛世逐漸走向衰敗,以後的皇帝都無法和開國初期的幾個帝王相比較,但是,歷史上的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是這樣,考慮到《明史》是清代編撰,從順治年間一直拖到乾隆帝即位後才勉強定稿,其中有不少「不小心」抹黑了前朝皇帝的描述,明末年的情況究竟如何,恐怕還得細細研究,事實上,明末雖大不如前,但影響依然存在,這一點看英女王對萬曆皇帝的封號是怎樣規定的。
  • 400年前,英國女王寫給明朝皇帝的信,從稱呼可以看出兩國的差距
    16世紀的英國,出現了一位終身未嫁的女王,號稱「童貞女王」,她就是伊莉莎白一世。伊莉莎白一世在位幾十年,以非凡的手段維持了政局的穩定和英格蘭的統一,使英格蘭發展為當時歐洲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被稱為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 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寫給明朝皇帝的一封信,信沒到人也死了
    有人說英國能有今天,完全是女人的功勞,英國人聽後也不生氣,而是大力讚揚英國女王,事實上英國的發展真的是靠女人發展起來的嗎?答案是正確的。理由則是1588年,海上帝國、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襲擊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帶領英國皇家海軍將領們力挽狂瀾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一舉奠定了英國成為近代史上最強大帝國基礎。
  • 清朝皇帝到底有多愚昧?看了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你就全明白了
    一說起「閉關鎖國」政策,相信不少讀者朋友的怒氣就出來了,這種不與外界接觸的國家政策,是嚴重的孤立主義,再強大的國家也會走向衰亡,時至今日都有很多學者認為「閉關鎖國」是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窮的叮噹響,而明朝的藩王到底多有錢呢?
    就在樣,在太祖皇帝制定的祖制下,明朝各代分封的藩王都拿著巨額的俸祿、住著奢華的王府、揮霍著無數的銀兩,生活在大明帝國廣袤的土地上。那麼,到了明朝末年,在崇禎皇帝都過的窮的叮噹響的情況下,那些生活於全國各地的藩王都過怎麼樣呢?他們到底多有錢呢?答案是驚呆眾人。明朝末年,在大明王朝的全國各地生活著30多位藩王。
  • 看了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才知道,大清皇帝落後到了什麼地步
    這幅圖出現時,明朝在位的皇帝是萬曆皇帝朱翊鈞,萬曆皇帝駕崩24年後,明朝就滅亡了。 明朝滅亡後,清朝延續了近300年的封建統治,但清朝最終也覆滅了。我們知道,清朝的覆滅跟內憂外患太嚴重有關,在內,有思想先進的人士不滿封建專制,在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對清朝進行殖民欺壓,奉行「閉關鎖國」的清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 明朝皇帝的御膳,究竟是什麼樣子?萬曆皇帝最會吃
    明太祖朱元璋不僅是佃農出身,還出家要過飯,深知民間疾苦的他,生怕子孫後代因為錦衣玉食而忘了本,於是強制要求御膳中要有粗糧,用現如今養生的角度看,老朱的理念倒是挺前衛的。根據史料中的記錄,明朝皇帝的御膳中的粗糧一般包括小米或稷黍做的糕點,以及雜豆和燕麥做的粥,除此粗糧,御膳中還會有一些山野菜,如苦菜根、蒲公英、蘆根等。
  • 1493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萬曆皇帝:梁靜茹給你們的勇氣?
    哥倫布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只好親自出面。同時又加授西、葡兩國一項新的「保護傳教」特權,即:兩國在各自歸屬範圍內,有宣傳天主教的「權利」,包括任命主教和劃分教區的「權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兩個國家瓜分世界,雖然是紙上談兵。
  • 萬曆皇帝的自鳴鐘
    ——萬曆皇帝 1601年1月27日(明朝萬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來華近20載的利瑪竇(義大利傳教士)在奏疏中以「大西洋陪臣」自居,向萬曆帝獻忠言貢方物。言語之間仿佛他是來自歐洲的使臣,實為耶穌會中國傳教團的監督。
  • 【大象視界】何國慶:萬曆駕到!
    《萬曆駕到》 何國慶著聊到明代的歷史,大象和何國慶老師有著很多的共同語言,對於明朝的滅亡,清代人寫的《明史》總結為:「明之亡,實亡於神宗」(明神宗即萬曆皇帝),還有某些在央視《百家講壇》上侃侃而談的所謂老師
  • 萬曆皇帝給日本丞相下了一道聖旨,鬧出笑話,現存於大阪博物館
    提及歷史上有名的不上朝的皇帝,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明朝的萬曆皇帝。這位皇帝在張居正死後,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開始荒廢政事,不理朝政。國家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之下,出現了許多的漏洞,到最後明朝只能逐漸走向滅亡。
  • 第一次看世界地圖,萬曆皇帝嫌棄明朝小,日本卻啟動了明治維新
    明朝萬曆年間,約公元1601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達北京,請求覲見皇帝。在給萬曆皇帝的貢品裡,除過西琴、自鳴鐘等「奇技淫巧」的玩意外,還附帶一本《萬國圖冊》——也就是世界地圖。可惜在這幅世界地圖裡,大明帝國顯得體量太小,萬曆皇帝心中不悅,利瑪竇也因此喪失了覲見萬曆皇帝的機會。但「皇恩浩蕩」,這個不遠萬裡前來傳教的外國人被獲準留居中國。
  • 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雖然大家都知道他是忠心的,奈何沒有遇到一個好皇帝,所以我們現在都還在杭州西湖的于謙和嶽飛墓唱誦賴有嶽魚雙少保,人家始得重西湖的詩句。這裡只能說萬曆皇帝看錯了人,張居正對於國家的治理雖然可以稱得上是如同諸葛亮一般盡心竭力,但張居正私人的品德確實是差了諸葛亮很多啊。這讓成人的萬曆皇帝難以接受。一個自己那麼敬重熱愛的人居然是這樣的人。
  • 明朝已亡,朝鮮君臣為什麼一想到萬曆、崇禎皇帝就流淚?
    明朝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昏庸至極;崇禎皇帝亡國辱身,亦無建樹。為什麼在鄰國朝鮮卻受到無比的尊重,乃至於朝鮮君臣一提到這兩個人就痛哭垂淚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頭說起!這表面看,是身為大國對周邊國家的壓迫,其實並非如此。明朝與李氏朝鮮幾乎同時立國,明朝建國後,就定下15個永不徵討的國家,其中就包括朝鮮。而李氏王朝的國名「朝鮮」也是明朝皇帝給確定下來的。明初,高麗統使李成桂奪取高麗王朝王位,自立為王向中國稱臣,並上表「請更國號」,「帝命仍古號曰朝鮮」。朱元璋定下「朝鮮」之稱。
  • 明朝的滅亡真的是因為一個土司造成的嗎?看完你就都明白了
    看完你就都明白了有關明朝滅亡的原因,向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崇禎時期朝政混亂與官員貪汙昏 庸造成的,有人說是因為遇到了罕見的氣候災害引起的,也有的人說,這是歷史的必然性,縱覽歷朝歷代,到了一定的時間,朝代更迭是不可避免的。
  • 明朝的一個市井無賴,大膽吹牛,連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都被他騙了
    在中國明朝歷史上,有一位超級大忽悠,視軍國大事為兒戲,把大明的萬曆皇帝、日本的豐臣秀吉和朝鮮國王耍得團團轉,真是令人拍案稱奇!在明神宗朱翊鈞執政期間,明朝有三次大規模的軍事戰爭,俗稱萬曆三大徵,分別為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朝鮮之役。其中的萬曆朝鮮之役,是明朝戰爭史上極為精彩、曲折的一場戰役,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
  • 從英國女王到加冕印度皇帝,維多利亞如何將英國的旗幟插遍世界?
    他的舅舅利奧波德曾長期居住英國,一直給維多利亞以父親般的關懷。1830年,議會確定維多利亞為其伯父威廉四世之後的王位假定繼承人,此時利奧波德已到布魯塞爾就任比利時國王,但仍經常寫信給維多利亞,教導她要勇敢、堅定,要多學習"為人君"的本領。1837年6月20日威廉四世亡故,維多利亞繼承王位。
  • 萬曆十五年:明朝由盛轉衰,送走了清官海瑞和名將戚繼光
    《萬曆十五年》我知道關注我的很多書友都對歷史感興趣,我也知道在各個朝代的粉絲當中,我們明朝的粉絲可能是最多的!這可能跟很多人不喜歡清朝有關係,覺得清朝在很多方面都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正所謂「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直以來,明朝給大家印象最深的皇帝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頂多再能加上一個煤山自縊的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
  • 看了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才明白,清朝統治者是有多愚昧
    當年朱元璋在南方的幾次主要戰役,靠的都是水軍取勝,所以明朝建國後,對造船技術也尤為重視。雖然明朝禁止民間外出航海,與他國發生貿易,但是明朝朝廷並沒有放棄和外界通商交流,當年朱棣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僅有了新的地理發現,而且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東方有一個強大的大明朝。
  • 明朝的衰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鄭貴妃|朱常洛|朱翊鈞|萬曆帝|...
    即使是被皇帝臨幸,也未必能改變命運,更別說獲得幸福。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和千挑萬選的王皇后萬曆初年的政事,由張居正主持的「內閣」和馮保掌管的「司禮監」共同負責,萬曆帝的生母慈聖李太后則居中協調,可以說萬曆帝朱翊鈞只是個掛名天子。更多的時間,萬曆帝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