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俄兩國與德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爆發了一次激烈「交鋒」!綜合德國《世界報》、「德國之聲」12月17日報導,當地時間12月16日,即將結束為期兩年的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之際,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霍伊斯根無理批評俄羅斯和中方阻礙為敘利亞提供人道主義救援。報導稱,霍伊斯根當天在安理會視頻會議上聲稱,俄中指責救援物資無法運達敘利亞的說法「十分冷酷無情」。他敦促中俄重新考慮其立場允許開放更多跨境運輸口岸,並批評聯合國安理會「放棄」了敘利亞民眾。此外,霍伊斯根還宣稱,俄羅斯不僅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阿薩德,而且加劇了民眾的「痛苦與死亡」。
據悉,聯合國安理會2014年通過決議,授權聯合國人道主義機構及其執行夥伴可跨越邊界線和衝突線,為敘利亞人民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今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敘利亞跨境人道救援授權延期的2533號決議,決定將巴卜海瓦跨境點授權延期12個月至7月10日。但「德國之聲」宣稱,人道救援最初可以經過四個邊境口岸抵達敘利亞,在俄羅斯的壓力下減少為兩個。今年7月,俄羅斯要求將運輸口岸進一步限制為一處。為此,德國代表霍伊斯根對俄中發起攻擊。然而有意思的是,德國代表替白宮率先發難後,中俄直接諷刺回復德國還想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個夢想徹底破滅了。報導稱,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當時反擊說,如果安理會放棄了敘利亞民眾,責任在於德國和西方的「虛偽行為」。報導提到,德國今年年底將結束為期兩年的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此外,中方常駐聯合國代理副代表則批評說,「德國在安理會的表現不符合世界以及安理會的期待。」他還說,德國通往常任理事國的道路「將會是困難的」。
至於為什麼會說德國代表是替白宮率先發難,則是因為美國極力想拉攏德國加入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的「五眼聯盟」(註:「五眼聯盟」的成員國為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而這五個國家的民眾,主要都是屬於盎格魯-撒克遜人,可以稱得上是同根同源)。據路透社此前報導稱,4個國家的多名外交官向該媒體透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情報組織「五眼聯盟」情報部門正與德國、日本、法國等國開展情報共享,以應對中方的影響力。雖然該報導沒有得到任何相關國家證實,但路透社稱,這個擴大版的「五眼聯盟」主要聚焦「外國幹涉」問題,中方是焦點,同時也涉及到俄羅斯等國。此外,一位美國官員還曾表示:「就如何應對中方『咄咄逼人』的國際戰略,我們與我們的盟國及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一直很頻繁地進行磋商,且勢頭日盛。」
然而,中俄兩國的回覆頓時令德國代表徹底傻眼。對此,有分析認為,實際上德國也是想在東西方兩大勢力之間保持平衡,以坐收漁翁之利。分析稱,自川普執政後,便將中方確定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要求盟國配合其對華戰略,德國對華政策中來自美國的負面因素陡然上升,不得不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下調整對華關係。但是,美國的領導力由於川普的固執己見而嚴重受損,德美不僅圍繞「北溪-2」項目進行了多輪博弈,美國更是前所未有地從德國撤軍。默克爾雖然註定是要在2021年卸任德國總理,而誰將入主白宮還得等到美國大選之後才能最終板上釘釘。美國將中方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但德國在對外政策的制定上仍然有其一定的自主性。可以說,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在對外政策上,會有所變,有所不變。
事實上,德國作為西方大國,仍然珍視西方語境下的自由主義世界秩序。德國認為,隨著中方的崛起,一個並不基於「自由」與「規則」的國際秩序正在出現,這種對於中方的偏見可能並不會隨著默克爾的卸任而消失。其次,德國在一些對華重大政策領域不會完全追隨美國。比如,在中美科技領域針鋒相對的情況下,德國也並沒有完全拒絕中方的5G技術。「要強化多極世界思想,在這樣的世界中,任何國家都不必在兩個權力極之間做出選擇。」德國的態度已經相當明確,德國不會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而中美也不應逼迫德國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