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李煥宇】據路透社5月20日報導,在19日聯合國安理會關於敘利亞人道問題的視頻會議上,中美兩國代表正面交鋒。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凱莉·克拉夫特(Kelly Craft)稱中國應允許聯合國增設向敘利亞提供跨境人道主義援助的過境點,以「證明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方面的全球領導力」。
我代表張軍馬上予以回擊,稱「中國敦促美國別再玩政治遊戲,把精力集中到拯救生命上。」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張軍表示中國敦促美國「停止指責和尋找替罪羊的做法,積極參與安理會正在進行的關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磋商和談判。」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資料圖,視頻截圖)
新華社援引張軍代表的話稱,中國密切關注敘利亞人道局勢,對新冠疫情可能進一步惡化人道局勢表示擔憂。中方敦促各方增進互信,共同維護敘利亞人民的福祉。
張軍說,敘利亞政府擔負改善敘人道局勢的主要責任,包括防控新冠疫情,其作用無法替代。敘利亞政府已採取措施提高公眾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減少社區傳播的風險,這些努力應該得到認可。中方鼓勵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幫助加強敘利亞應對疫情能力。中方已向敘利亞提供抗疫醫療物資,將繼續提供幫助。
中方認為,成立跨境機制是應急性的臨時舉措,在任何情況下,敘主權和領土完整都必須得到尊重。有關各方應加強政治對話,掃除向敘利亞西北部、東北部進行人道救援行動的準入障礙。
張軍呼籲立即取消單邊制裁。他說,單邊制裁不僅阻礙醫療用品供應,更破壞了一個國家調動資源、發展經濟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沒有任何合法性可言。中方要求在今後有關報告中增加對制裁的人道影響的分析。
安理會會場 圖片來源:聯合國
針對敘利亞的跨境人道主義援助機制是什麼?
聯合國網站信息顯示,2014年安理會通過第2165號決議,授權敘利亞與土耳其邊界的兩個過境點,以及和約旦、伊拉克邊境的一個過境點,向敘利亞運送援助物資。之後這一授權每年一次得到延長,為期一年。
2020年1月,根據俄羅斯方面的意見,安理會放棄了敘利亞同約旦、伊拉克邊境的過境點,保留同土耳其邊境的過境點,授權期6個月,將於6月10日到期。
但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都在要求重開伊拉克過境點。去年12月,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霍伊斯根表示,「敘利亞有超過400萬百姓需要跨境援助,並且有大量救援物資通過敘伊跨境點運送。」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瓦西裡·涅邊賈則回應稱,依靠該機制的敘利亞人數量不是400萬而是100萬,而且當地的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原先通過伊拉克過境點得到援助的地區,敘利亞正在從內部向當地提供援助;而且安理會通過的任何決議都應明確規定,必須在受援國和東道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中國代表張軍表態稱,關於設立敘利亞跨境人道救援機制,中方始終持保留態度。中方認為,敘利亞政府對改善敘人道局勢負有首要責任,應首先考慮從敘利亞境內提供人道援助。跨境人道救援是在特定形勢下採取的特殊救援方式,應結合地面形勢發展及時進行評估,這種救援方式最終是要做出調整的。
針對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凱莉·克拉夫特此前指責中俄反對增設援助點帶來「災難性」後果,張軍回應說,中方堅決拒絕美國等國家對中國投票立場的無端指責,中方的關切完全合理、合法。當前敘利亞的局面恰恰是有些國家的錯誤行動所致,真正應該反思的正是這些國家。這些國家對俄羅斯草案的反對票再次說明,他們的關心是偽善的,所奉行的是典型的雙重標準,是將人道問題政治化的具體體現。
聯合國援敘物資 圖片來源:聯合國
就中俄的反對理由,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晉也曾在《光明日報》上刊文指出,儘管跨境人道救援機制由聯合國監督執行,但各式各樣的非政府組織,尤其是與西方國家關係密切的非政府團體參與到了人道主義救助當中。這些組織大多同情和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政治軍事團體,導致國際社會的救助物資被集中送到了那些團體手中,絕大多數敘利亞政府控制下的普通民眾則難以獲得急需的人道主義援助,使得跨境人道救援機製成為西方世界幹涉敘利亞的重要途徑。
其次,一些敵視敘利亞政府的國家,如美國、歐洲國家和土耳其,通過跨境人道救援機制,將一些武器裝備夾雜在人道主義救援物資裡,一起送到了敘利亞反政府軍事團體手中,使得跨境人道救援機製成為一些反政府團體的「武器運輸通道」。另一方面,控制救助機制口岸的國家,如土耳其和約旦,由於敵視敘利亞政府,也以「人道主義救助」名義向敘利亞邊境地區的反對派軍事團體輸送軍火和物資。這些做法不僅加劇了敘利亞國內的緊張局勢,甚至還進一步加劇了敘利亞民眾的人道主義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安理會在今年5月曾就呼籲世界各國在疫情期間停火的一份草案進行投票,由於美國投下了反對票,決議未能通過。但美國國務院官員聲稱,是中國「阻止協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