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亞飛)今年3月起,一份來自彭州市的「英雄帖」,引來了眾多國內外建築設計公司角逐——彭州市大型生態旅遊區總體設計項目「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總體設計概念方案」向全球發布徵集公告。
彭州市城鄉規劃和建設局 供圖
一個月的徵集時間內,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吸引了近百家建築設計公司應徵。5月16日至17日,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總體設計概念方案全球徵集踏勘及現場答疑會舉行,共有6家公司入圍。來自美國的貝氏建築事務所、由株式會社日建設計與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組成的合作團隊、來自法國的岱禾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事務所……6家公司「清一色」的「國際範」,湔江河谷為何吸引全球目光?
鄉村旅遊小鎮為何尋求「國際範」?
位於彭州市北部的湔江河谷,地處彭州龍門山山地旅遊集聚區核心區,其源頭龍門山銀廠溝紅龍池海拔4020米,下遊海拔約700米,途徑高山、丘陵、平原地貌形態,這種「高地河谷」在成都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
湔江河谷的核心區域包括丹景山、新興、通濟、小魚洞、龍門山、白鹿6個鎮,涉及總面積150平方公裡。
「這是彭州旅遊資源最為富集的區域,提出『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大景區概念,是要整合過去該區域內旅遊資源零散的狀態,進行整體營銷、抱團出擊。」彭州市城鄉規劃和建設局副局長李慶介紹。
近年來,該片區域內的小鎮各自挖掘特色、謀求定位。例如,丹景山鎮發展牡丹文化產業,龍門山鎮發展山地旅遊,白鹿鎮發展音樂產業等,形成了一個個地方性文化旅遊品牌。
「如何在個性的基礎上提煉出共性?」這是彭州思考的方向。
彭州把目光投向了全球。彭州市宣傳部部長米蘭佳介紹,在世界版圖上,彭州尋找到「對標」對象——奧地利,其旅遊業發展很好地融合了音樂、山地、競技、人文歷史、高山、湖泊等多種元素,對彭州很有啟發。
因此,從規劃醞釀開始,彭州便立足於國際化。「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的打造,不僅是提振彭州的旅遊業,也是對城市形象的全球營銷。」米蘭佳談到。
國際設計「大咖」怎麼看?
「地區的總體規劃師是整體運作,還是確定幾個獨立功能區後再進行串聯?」「從長遠來看,對該區域的運營方式和運營主體有何考量」「該區域的交通接駁條件如何」……現場會上,幾十位國內外設計大咖與彭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開展一場觀點碰撞。
其中,「河谷新城」的設計規劃吸引了關注。該規劃是在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的中心地帶,以通濟鎮為依託,意在打造一座風貌、產業、功能定位與環境相適應的公園城市。「有壓力也有動力。」參會的設計師們分享到,彭州打造這座公園城市,不是對「公園」和「城市」的簡單疊加,而是既注重保持生態多樣性、生活宜居性,又強調創新生產、可持續發展,延伸了公園城市的內涵。
在碰撞中,國際設計「大咖」和彭州也達成了共識,「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在建築風貌設計中融合進川西、新中式等風格。」實際上,湔江河谷區域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西漢楊雄《蜀王本紀》中記載:「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湔山、湔水均位於今彭州境內,而祭祀魚鳧的廟堂,據清光緒的《彭縣誌》記載,原址即在彭州新興鎮陽平觀。
「這也是彭州將這片生態旅遊區以『湔江』命名的原因所在,其『湔』字,為獨有地名,『水』與『前』聯合起來表示『水流的頭部、前鋒』,這體現著彭州挖掘和傳承古蜀文化的目的。」米蘭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