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菜:文化歷史傳承中的一道主菜

2020-12-15 騰訊網

魯菜起源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齊魯風味,逐漸發展成中國八大菜系之首。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山東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習俗密不可分。

起源傳承

《尚書·禹貢》中「青州貢鹽」,夏代山東就開始用鹽做調味品,可見魯菜源遠流長。隨著技藝的提升在春秋戰國時逐漸形成了魯菜。唐朝社會安定富強,烹調水平也到了極高的水平,民間對食物需求增加,山東小吃應運而生,如餛飩、櫻桃槌、湯中牢丸、五色餅、餤食等。隨著孔孟思想在山東傳播加深逐漸,到了宋時,誕生了魯菜最重要的一支——孔府菜。元明清時期山東離京城近的優勢,山東開始向京城供應優質食材,鮑魚、海參、魚翅、烏魚蛋等常用的菜餚主料。山東廚師更成為宮廷和官府飲食上的重要人才,魯菜也在服務宮廷貴族中逐漸成為宮廷菜。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將魯菜烹飪藝術視作珍貴的民族歷史文化遺產,採取了繼承和發揚的方針,從廚師的培養選拔上入手,在繼承魯菜並發揚光大。

蔬菜糧食大省,物產豐富

山東是我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地處黃河下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膠東半島位於渤海和黃海之間。水產豐富,青島大蝦、梭子蟹、海蠣子等產量巨大。境內山川縱橫,河湖交錯,沃野千裡,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發達。其糧食產量每年都居全國前列;蔬菜更是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如壽光蔬菜、膠州大白菜、章丘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等都是我國有名的蔬菜產地。豬、羊、禽、蛋等產量也是極為可觀。再加上人口過億,如此龐大需求基礎,加上豐富的物產為魯菜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

特色手藝技法

《禮記》一書對膳、食、飲、燴、脯、羹、珍等,從原料搭配、烹調方法到調味要求,都做了專門的記述。魯菜主要烹飪技法可分為拌、熗、醃、凍、醬、靠、薰、酥;炸、熘、爆、炒、烹、燒、扒、燉、燜、熬、煮、氽、燴、蒸、煎、烤、拔絲、琉璃、掛霜、蜜汁、臘肉等數十類。魯菜調味講求鹹鮮純正,突出本味。做菜基本都會用到蔥、姜、蒜來提升味道。 地方傳統美食魯菜美食很多,一提到 煎餅基本上都會想到煎餅卷大蔥,提膠東菜的油悶大蝦、紅燒大蛤、炸蠣黃等,還有魯菜分支博山菜的博山酥鍋、博山豆腐箱、博山香腸、博山燴菜、博山丸子、八寶飯等,濟南菜裡糖醬鴨塊、醬燜鱖魚等,孔府菜神仙鴨子、油潑豆莛等。各地小吃美食無數。

美食與文化的交融

山東人民樸實,好客愛熱鬧,在飲食上喜歡大盤大碗,注重質量,而且受孔子禮食思想的影響,講究排場和飲食禮儀。正規筵席要有所謂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 「四四席」等,都能體現出魯菜文化上的典雅大氣。

更是在歷史上留下很多與美食的典故。 詩禮銀杏—孔子教孔鯉學詩習禮時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其後裔自稱「詩禮世家」。至五十三代衍聖公孔治,建造詩禮堂,以表敬意。堂前有銀杏樹兩株,蒼勁挺拔,果實碩大豐滿,每至仲熟。孔府宴中的銀杏,即取此樹之果,故名」詩禮銀杏。九轉大腸,清朝光緒年間,由濟南一店主特別喜歡九這個字,什麼就用九命名,他店裡廚師都是名廚高手,對豬下水的烹製極為考究,燒制豬大腸時,下料重,用料全,五味俱全。相傳一次店主設菜宴客,席間上有一道「燒大腸」,眾人品嘗後都讚不絕口,有一文士說,如此佳餚當取美名,這個文士一方面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讚美高廚的技藝,當即取名「九轉大腸」,同座都問是何典故?他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食此佳餚可與仙丹媲美。」舉座無不為之叫絕,從此「九轉大腸」聲譽日盛,流傳至今。

魯菜傳承至今有幾千年歷史了,它豐富包容與時俱進,但改不了它的技藝傳承。它多姿多彩精美絕倫,但改不了它的文化特色。

魯菜已經不僅限於山東省內,在全國各地甚至國外都有很多魯菜鐵桿,您家鄉的魯菜有什麼不妨下面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魯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首,是明清宮廷御膳的主菜,如今名揚海外
    眾所周知,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幾年中國美食在國外的名氣也是非常的大,相信不用小優多說大家都是知道這中國有八大菜系。其中魯菜就是中國八大菜系之首,在古代它還是明清宮廷御膳的主菜,而現如今魯菜的名氣遠揚海外。那麼,今天小優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有哪些是著名的魯菜。
  • 魯菜歷史文化與發展
    魯菜是我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系之一,居中國四大菜系之首,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歷史悠久,影響廣泛.魯菜精於火候,善調五味,菜形大方,藝術獨特,格調高雅,口味鹹鮮脆潤,風味獨特,製作精細.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山東地區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經濟條件和地方習俗不無關係.眾所周知,山東是我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
  • 【魯菜之鄉】「魯菜文化」向「文化魯菜」嬗變
    當今世界,東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融通,飲食文化更是頻繁交融、相互吸收、分化重組。煙臺福山魯菜文化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傳承創新、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煙臺福山魯菜為煙臺乃至全省、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美學和產業價值。歷史價值:煙臺福山魯菜與陸地、海洋有著密切的聯繫,與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每道菜品的形成都帶有時代的烙印,是研究歷史文化和飲食文明的活化石。
  • 魯味宴—傳承正宗魯菜味道
    起源於儒家文化發祥地的魯菜,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也最見功力的菜系,素有「宮廷菜」之稱。為追求魯菜情懷、弘揚魯菜文化、傳承魯菜味道,「藍白海天酒樓」已正式更名為「魯味宴」。膠東菜的風味主要在於重視食材,用品種不多的調味料靠火候和時間的掌控烹出絕佳滋味。
  • 傳承中的經典 頤庭魯菜養生宴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場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姜誼、濟南市旅遊飯店行業協會會長周立剛、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場管理處二級主任科員蔣波等領導嘉賓,還有各位專家學者、濟南星級酒店專業人士、媒體記者共2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傳承魯菜文化!齊魯餐飲精英匯在煙臺福山成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雪麗 通訊員 範志強 亓慧敏 徐小翔12月1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市福山區委宣傳部獲悉,12月16日,中國餐飲·齊魯餐飲精英匯成立大會在福山舉行,當天,福山魯菜文化藝術展暨精美食材展示會和魯菜文化書畫展等系列活動同步舉辦
  • 魯菜中一道歷史悠久的菜餚:九轉大腸,做法非常簡單,注意這一點
    魯菜中一道歷史悠久的菜餚:九轉大腸,做法非常簡單,注意這一點!九轉大腸可以說是魯菜中非常有代表的一道菜餚,酸,甜,苦,辣,鹹這五種味道兼併。九轉大腸這道菜的顏色十分紅潤,而且有光澤,有濃鬱的香味,是一道真正能夠代表魯菜的菜餚!而且九轉大腸是一道具有傳說的菜餚,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知道這道菜背後的小故事呢?話不多說,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在清朝有一個山東濟南的富商:杜老闆,他在濟南開了一個餐館,叫做九華樓餐館。餐館中的廚師都是非常有名的,其中一道非常有名的菜叫做紅燒大腸。
  • 老北京文化:魯菜、北京烤鴨以及涮羊肉
    魯菜是中國北方最主要的菜系,覆蓋面廣,影響極大,自宋朝以來就是所謂「北食」的代表作,對北京烹調廚藝的發展影響非常深遠,也是北京風味的重要基礎。魯菜的歷史悠久,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鹹、鮮、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著稱。
  • 帶您走近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三):魯菜烹飪技藝
    (福塔神韻)福山風味的魯菜以清鮮脆嫩、原汁原味見長,烹飪過程中突出刀工、火候、烹製和調味,注重蒸、燻、燜、炸、燒、熘、爆、炒等,精於用湯,善用蔥、姜、蒜和芫荽等調料。著名菜品有:蔥燒海參、蟹黃海參、一品鮑魚、芙蓉乾貝、清蒸加吉魚、糟溜魚片、油爆海螺、燒溜蝦仁、清炒腰花、燒蠣黃、扒魚腹、溜肝尖等近600種。
  • 美食江湖混戰,八大菜系中排名第一的魯菜,為什麼日漸沒落了?
    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到了南宋時期,北甜南鹹的格局形成。在當時,中國的口味主要有兩種,北方人喜歡吃甜的,南方人喜歡吃鹹的。
  • 山東一烹飪大師改良魯菜「九轉大腸」 致力傳承創新
    【同期】中國魯菜烹飪大師 胡付華  魯菜的特點呢就是選料講究,你比如我們這個九轉大腸呢,這一份菜的(原料)就是(需要)三頭豬,每一頭豬上,我們就選擇三到四塊的這種粗細均勻的,這種食材。  【解說】改刀套腸、點火燒油、煮炸爆煨……隨著餐飲行業堂食逐漸復甦,濟南魯菜經典名吃九轉大腸點單率不斷攀升。
  • 魯菜的歷史——身為宮廷菜的菜系,為何被川菜短期超越?
    在我們平常人的印象裡,山東人一般就是煎餅卷著大蔥,然後就著豆瓣醬一口一口全部吃完,而且真實情況也有點相似於這樣一種情況,但這卻代表不了整個魯菜的樣式,而魯菜其實是我們國家宮廷所用的最高貴的宮廷菜,但卻在歷史當中,因為其親民性相對低從而敗下陣來。
  • 千年飲食文化,享人家美味佳餚--魯菜文化
    庖廚烹技全面,巧於用料,注重調味,適應面廣,根據山東的飲食特點,傳統食俗被統稱為魯菜文化。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中國八大菜系之首,中國家常菜之基礎,歷史源遠流長,底蘊深厚。魯菜選料考究,刀工精細,技法全面,調味平和,菜品繁多,火候嚴謹,強調鮮香脆嫩。
  • 山東煙臺開發區古現街道被授予「中國魯菜名鎮」稱號
    近日,山東煙臺開發區古現街道在中華魯菜文化傳承與繁榮研討會上被授予「中國魯菜名鎮」稱號。活動現場 唐葉亮 攝古現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悠久的魯菜文化底蘊,源於考古學者考證的7000多年以前的白石文化時期,周邊發掘的邱家莊等文化遺址表明,海鮮原料奠定了古現魯菜的基礎
  • 歷史悠久的魯菜
    魯菜、歷史悠久,影響廣泛,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鹹、鮮、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    古書云:「東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齊魯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的美好疆域,為烹飪文化的發展、山東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 魯菜中的「流派」
    魯菜魯菜,號稱中國八大菜系之首,是一門歷史悠久、以功力見長的菜系。魯菜的口味以鹹鮮為突出特點,相比於淮揚菜的精細,粵菜的清淡,川菜的麻辣,魯菜的風格似乎更能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得益於齊魯大地富饒的物產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魯菜包含了各種各樣的食材原料,烹飪方法也多種多樣。儘管山東的總體面積不大,語言以及風俗習慣也相對單一,但是在對食物的追求上,不同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講究。
  • 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為何不紅?
    先來介紹一下何為魯菜。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是八大菜系之首。再來說說魯菜的風味特色。
  • 山東國賓館 魯菜香四海 「魯菜文化及產業發展項目」專家組赴濟南南郊賓館考察評定
    六十年來,圓滿完成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數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胡志明、金日成等外國元首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在歷次重大接待中積累了豐富的接待經驗。特別在創建品牌方面,強化魯菜研發力量,成立魯菜為主的菜品研發中心,著力研發以魯菜為主,各菜系融合的特色菜品,形成「南郊國宴」、「南郊家宴」「南郊婚宴」等「南郊味道」系列,切實發揮餐飲的龍頭帶動作用,餐飲收入節節攀升,效益創歷史最佳水平。
  • 李鴻章宴請美國人,發現主菜少了,他發明一道名菜,風靡美國百年
    而到了黃帝時期,陶製烹飪器具開始出現,尤其是蒸鍋第一次進入古人生活,從此我國的飲食文化迎來質的飛躍。後來是殷商時期,姜子牙將飲食文化和中醫食療相結合,催生出了「藥膳」,而這也是魯菜的雛形。之後千百年下來,隨著民間對飲食文化的進一步創造發掘,八大菜系誕生。
  • 王家味:耐人尋味的魯菜,您愛吃的菜全都在
    魯菜傳承王家味魯菜館的掌門人王建先生介紹說:「王家味的經營理念是傳承,傳承經典魯菜的烹飪技藝,傳承傳統的烹飪理念」。燕鮑翅參王建先生自幼酷愛烹飪藝術,是魯菜大師顏景祥門下弟子,也是家族中從事廚師行業的第四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