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鳥天堂,藏城剛察
境內有綠草如茵的湖濱草場,以青海湖、仙女灣景區為代表的高原湖泊與草原溼地生態,還有青海湖鳥島、青海湖裸鯉(湟魚)洄遊、普氏原羚棲息地等珍稀野生動物生態景觀。沙陀寺、剛察大寺等13座格魯派、寧瑪派藏傳佛教文化,倉央嘉措神秘傳說、傳統藏戲,五世達賴聖泉、三牲拉布則、年欽夏格日山崑崙神祠、古代巖畫,如明珠般在這片沃土上綻放光彩,為人們展現了一幅壯麗畫卷。
-
剛察:海濱藏城七月行
湟魚家園沙柳河 7月6日上午,剛察縣城彩旗獵獵;沙柳河畔鳥翔魚躍、景色迷人。一曲《美麗的剛察》響徹海濱藏城。身著節日盛裝的各族人民,歡聚在美麗的沙柳河畔,載歌載舞,迎接第六屆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暨觀魚放生節的隆重開幕。 因為,這裡是觀賞裸鯉洄遊奇觀的好地方。
-
「冬賞神湖,行走剛察」——剛察縣舉辦冬季旅遊採風活動
青海新聞網訊(本網記者易娜攝影報導)為推進剛察縣冬春季旅遊業發展,充分利用剛察豐富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大力推進「旅遊+」,加大冬春季旅遊開發和宣傳力度,突出冬春季特色旅遊項目,促進全域、全季、全時旅遊發展項目。
-
海濱藏城,無限風光在「湟魚」——青海湖封湖育魚系列報導之四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湟魚,青藏高原獨特地理環境孕育出的水中精靈。它讓青海湖更顯靈動,也讓生活在青海湖周邊的居民沐浴著它的恩澤。彼時,湟魚的增殖放流在剛察縣已經逐漸成為一年一度的傳統文化活動。同時,剛察縣也意識到,保護和禁捕湟魚不能單單依靠漁政部門和政府的宣傳,而是要靠廣大群眾,要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保護湟魚的生態環保意識。於是,2005年,剛察縣自發舉辦了首屆觀魚放流活動,並逐漸將這一活動延伸為一項生態環保教育活動。隨著活動影響力的擴大,2011年,觀魚節迎來了蛻變。
-
海濱藏城,無限風光在「湟魚」
↑湟魚洄遊通道。↓青海湖觀魚放流節期間的賽馬會。彼時,湟魚的增殖放流在剛察縣已經逐漸成為一年一度的傳統文化活動。同時,剛察縣也意識到,保護和禁捕湟魚不能單單依靠漁政部門和政府的宣傳,而是要靠廣大群眾,要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保護湟魚的生態環保意識。於是,2005年,剛察縣自發舉辦了首屆觀魚放流活動,並逐漸將這一活動延伸為一項生態環保教育活動。隨著活動影響力的擴大,2011年,觀魚節迎來了蛻變。
-
青海湖畔中心地區剛察和海晏最美民宿酒店
這條路,路況非常適合自駕,隨著海拔緩步上升,經過滿是五色經幡的山口便到達剛察,巨幅的黃魚浮雕「青海湖畔 生命的旅程」描繪著聖湖精靈黃魚洄遊的繁衍過程。而剛察因坐落在青海湖北線的湖畔,這個史稱「環海人族」的海濱藏城由此得名,素有「魚鳥天堂」之美譽!
-
青海湖畔,生命的旅程,美麗的藏民城市欣欣向榮繁花似錦
據說剛察縣每年都要舉辦「青海湖觀魚放生節」,牆體下部用漢藏兩種文字書寫著,「青海湖畔,生命的旅程」。在松贊幹布時期,剛察族為吐蕃王朝擴展邊疆,輾轉徵戰,拓疆衛邊的大軍之一,在完成統一藏區大業之後,剛察族就定居在青海湖畔。
-
青海湖邊的藏城剛察,是倉央嘉措最後駐足的地方
遼遠的青海湖水天蒼茫,波光灩灩。微微清冷的風從湖面吹來,芳草婆娑。那一夜,詩人站在湖邊捻動手中的念珠,心潮澎湃。他知道這片美麗的湖岸將是自己人生的終點,他知道今天便是他生命中最後的一天。「我本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奈何卻做了西藏最大的王?」他無奈地搖了搖頭,淡然一笑。那一夜,他從眾人的目光消失,不知所蹤。
-
回味剛察
二剛察一帶很早就有人類居住繁衍,沙柳河遺址是一處齊家文化和卡約文化共存遺址。《青海通史》記載:「在青海湖濱的沙柳河遺址中,有大量的魚骨和鹿、大角羊的骨骼,以及盤狀器、網墜、骨鏃等漁獵工具,表明這時漁獵仍是重要的輔助經濟。」
-
湟魚洄遊:生命的奇蹟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遙遠的美國阿拉斯加,有一種叫做大馬哈魚的魚類,每年都會上演一場大洄遊,場面十分壯觀,數以萬計的遊客趨之若鶩只為感受其神奇。,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來青海、來剛察見證一次湟魚洄遊。
-
倉央嘉措,那一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不到青海湖等於沒來到青海,同樣不到青海湖也等於沒來海北。西海,是青海湖古稱。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湖魚類資源十分豐富,以盛產湟魚而聞名。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其中,鳥島只有0.5平方公裡,春夏季節卻棲息著10萬多隻候鳥。
-
湟魚逆流而上譜寫生命讚歌
攝影:黎曉剛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每年的7、8月份,青海總會因為一座海濱藏城和一種魚類而火遍全國這座海濱藏城有個美麗的名字——剛察,而這種魚叫湟魚,它體現著一種精神——生命的悲壯與偉大。每年趨之若鶩來到剛察的遊客除了被這裡湟魚洄遊的天下奇觀而驚嘆到外,更是在這裡看到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洄遊路上的偉大與悲壯青海湖被稱為「中國最美湖泊」,是中國唯一的高原鹹水湖。
-
湟魚洄遊季--踏上「生命」之旅(湟魚篇)
湟魚洄遊季--踏上「生命」之旅(湟魚篇) 2020-07-20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美青海我的家 12 策馬放歌戀海北
唱起它,就會想起青海、想起金銀灘。而且善良質樸的剛察人修建了倉央嘉措文化主題廣場,讓世人徜徉於倉央嘉措神聖的精神樂園,品味和感悟大師最具人格魅力的一面。它同時也印證了剛察人最深情的緬懷和追思——永遠懷念這位步入紅塵之中的聖者。這給文化人的心中,憑添了一絲溫暖。所以,剛察也讓人直想靠近。
-
環繞青海湖之一 永遠的倉央嘉措情歌
坐落在沙柳河畔、青海湖濱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城自古為交通要隘,因地處青海湖濱,是環湖集市貿易的集散地。 剛察縣城並不大,我們騎車來到城東面的倉央嘉措文化廣場。廣場佔地面積算不上大,但設計卻非常的匠心獨運。石刻是藏族人獨有的心靈語言,是古老而獨特的一種文化承載和表達方式,有特別的文化魅力。大小不一的石刻出現在廣場周圍的草地上,綠油油的草地上大塊的石刻,抓住了眾多遊人的眼球。
-
走進藏城剛察,追尋倉央嘉措的足跡——青海湖大環線遊記(十)
藏傳佛教高僧這樣評價他:「他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獨立特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益!」做為詩人,他寫下了世間最深情的詩篇,演繹了世間最美最純的情懷,他用年輕的生命,闡釋了詩歌之美、佛法之真。他的詩歌作品在整個藏區家弦戶誦三百餘年,深入人心,膾炙人口。
-
湟魚洄遊直播第三天:沙柳河發現湟魚「寶寶」
6月25日,央視與青海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的《湟魚洄遊季探秘青海湖》節目繼續追蹤生命之旅,來到甘子河溼地、布哈河源頭和永豐水壩上遊,除黑頸鶴、大天鵝等,還意外發現湟魚「寶寶」的身影,以驚喜方式展示青海湖大生態向好的動人景觀。 甘子河是一條斷流河,只有上遊有水,河口有溼地,中間大片地段已乾涸多年。在上遊,過去洄遊到這裡的湟魚無法回青海湖,留在此處生活,形成了湟魚的一個亞種。
-
湟魚洄遊,一場偉大的生命禮讚
為什麼青海人如此熱愛湟魚、如此關注湟魚、如此感激湟魚,那是因為青海人都說,湟魚是青海人的「救命魚」,正因如此,青海人說起湟魚時都帶著濃濃的鄉愁。正因為毫無節制的捕撈,致使湟魚資源量迅速減少,由最多時的32萬噸降至2600噸。為了保護湟魚,青海省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上世紀80年代開始,青海省政府連續5次實施封湖育魚,進入新世紀以來,已累計19年封湖育魚,期間禁止任何人捕撈。除此之外,政府還加大力度打擊違規盜捕湟魚行為、實施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大力保護湟魚。
-
「半河清水半河魚」主題徵文活動啟示
在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中,萬千湟魚(青海湖裸鯉)開始成群結隊沿著入湖河流逆流而上,聚集到剛察境內多條上遊淡水河道產卵,它們以長途跋涉用生命洄遊的形式,展現了剛察聞名遐邇「半河清水 半河魚」的奇美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