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行業遇冷,「跟團遊」該何去何從?

2020-10-03 熊貓投資

跟團遊還有市場嗎?每年旅行社都面臨這樣的靈魂拷問。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的情況下,唱衰跟團旅遊好像成了一種集體動作。

散客自由行、自駕遊的人確實越來越多,最近中國旅遊車船協會《中國自駕車、旅居車與露營旅遊發展報告》說,2019年全國自駕遊佔國內出遊的比重為64%。

2019年度全國旅行社總數為38943家,旅遊業務營業收入5165.72億元。經過疫情後,有多少會留下?散客化並不意味著旅行社和跟團旅遊沒有市場,疫情也只是加速催化了行業的變化,甚至有可能給傳統旅遊業務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問題是怎麼才能抓住。

一天賣出8000萬元國內跟團遊

今年7月,在跨省組團旅遊開放之際,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就在座談會上提出:最擔心的是放開後,遊客還跟不跟旅行社走,"旅行社真正的挑戰才開始"。

疫情以來,相對於航空、酒店等市場,旅行社板塊確實是衝擊最大、政策限制最多、恢復最慢的。但復甦的趨勢沒有變化。

一個最新的案例是,攜程發布9月11日"旅遊會員日"的戰報,一天內平臺上跟團遊交易額超過了8000萬元,不僅創造了今年疫情以來的新高,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了30%。

這是OTA的一個"自我表揚"的戰報。但在旅行社和跟團旅遊這個市場,只有國內業務,一天八千萬元的交易額,不管是從歷史來看,還是今年疫情後旅遊業務大幅萎縮的情況下,都是一個值得驚嘆的數字,說創造了今年行業銷售紀錄並不為過。

在今年的艱難局勢下,這個製造出來的峰值和增長,確實也能夠起到振奮市場信心的效果。就像攜程旅遊平臺負責人說的,"訂單和增長是王道"。

但是這個高峰是曇花一現,還是有牢固的基礎,可以持續呢?這就要回到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跟團遊這種資源組織和服務方式,解決用戶什麼問題,價值在哪裡。在平臺時代又如何傳遞和交付價值。

在OTA通過補貼製造銷售高峰的同時,大型旅行社也在堅守市場。來自春秋旅遊的數據顯示,跨省團隊遊重啟一個月內,春秋旅遊銷售人次恢復到去年同期國內遊的47%,營收恢復到45%。

疫情下,旅行社強化了在安全和服務保障上的優勢。今年7月,中青旅遨遊、眾信旅遊、上海春秋、廣州廣之旅、深圳新景界等120多家知名旅行社,聯合攜程平臺發布《跨省安心跟團遊自律公約與倡議書》,發起"新跟團復興聯盟"。

中青旅副總裁高志權最近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為旅行社有組織的跟團遊打CALL:

首先,在疫情期間,旅行社組織出去的客人,安全和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旅行社在這裡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過去都在強調一件事情——高質量發展。我們實行旅遊散客化、自由化,但是散客化、自由化不代表高質量。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旅遊企業面臨的機遇更大,因為疫情防控常態化最重要一點就是安全。疫情安全當中最重要的則是"可防、可控、可預期、可追溯"。在目前情況下,能夠對這四點做到保障,只能是有組織地旅行。旅遊企業應該有信心,面對未來,從產品到服務都要提升,來適應這種新的常態化。新的形勢下,我們拼智慧拼能力的時候出現了。

新跟團 新價值

提到跟團遊,似乎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大巴團,人數眾多、常規景點、趕行程、進購物店。這種"舊印象"其實早已過時。在供給端,旅行社行業大量開發的新產品,這為市場高質量復興提供了基礎,也讓平臺的大促有了底氣。

9月14日,中國旅遊研究院在線發布了《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報告2020》。除了從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基本面上為行業加油打氣,《報告》總結了行業新特徵關鍵詞:"精緻小團遊"。報告引用攜程數據:5月份以來,選擇一單一團"私家團"產品的比例相比往年提升一倍,差異化、高品質的跟團遊會有更大市場,選擇高端旅行或精選小團的用戶顯著增長。

私家團不但是熟人同行、平均3到5個人一個團,更大的變化是在產品設計和服務體驗上。

與此對照的是,《2020暑期"新跟團遊"復興報告》顯示:跨省遊恢復以來一個多月,通過攜程預訂跟團產品的出行人數超過45萬,相比恢復之前增長了205%。私家團遊客量環比增長385%。暑期每5個報名攜程自營跟團遊的遊客中,就有一個選擇私家團。人均單價為4500元左右,明顯超過常規旅遊團。

大量旅行社在疫情期間都專門進行了私家團產品的研發。有超過2000家旅行社在平臺上線了近4萬條私家團產品,佔整體跟團產品數量的4成。

根據攜程9月"會員日"的戰報,國內私家團訂單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後疫情時代,在服務和性價比上更有優勢的跟團遊,仍然是旅遊者的主流選擇。"

最近,一個售價26.8萬的環遊中國旅遊團的首發,更是顯示出國內高端市場的潛力。

平臺補貼戰

有了針對性開發的產品,怎麼獲客?旅遊產品不僅獲取新用戶的營銷成本高昂,而且還存在大量的諮詢、下單、售後等服務成本。

在疫情後階段,"無平臺不補貼",補貼也成為了網際網路平臺的一種責任擔當,不管它自身是基於什麼目的,但是對於客單價高、低頻消費、需要跨越時間空間交付的旅遊產品來說,營銷難度比一般的商品會更大,也極少有旅遊平臺有意願和能力來補貼。

在疫情發生後,攜程採取了無損失退訂的客戶保護政策,在承擔巨額財務虧損的同時,收穫了用戶忠誠和可靠、可信任的外部口碑。而在市場復興階段,攜程"BOSS直播"橫空出世,依靠強大的供應鏈優勢資源、極高性價比的產品,成功撬動了幾乎冰封的旅遊市場。

在此基礎上,在跟團遊和度假產品領域,參照電商的雙11,攜程在每月11號製造"會員日"銷售高峰,整合行業供應商優勢產品、線上線下整合營銷,加上平臺對用戶的補貼,幾方面合力實現了超過預期的效果。

不僅是整合了攜程內外的流量,還需要平臺真金白銀的補貼。跟一般商品補貼幾十元、一兩百元不同,跟團遊單價基本都是幾千元上萬元,即使立減5%,也需要補貼數百元。

"每月集中一天、加上補貼,這種形式可以有效降低遊客的出遊成本和決策成本,刺激下單和出行。"攜程旅遊平臺負責人表示,此次會員日攜程的補貼金額創新高,但效果非常明顯。在本身的品牌和產品、服務優勢基礎上,平臺的營銷補貼活動有效帶動市場回暖,也為急需輸血的旅行社供應商、線下旅遊門店提供了現金流。

攜程認為,每月11日的"攜程旅遊會員日",已經成為國內旅行社行業銷售度假線路產品的"高峰日",並且有效拉動行業的銷量增長和信心恢復,將繼續補貼打造新的銷售高峰。

線下"新零售"門店還有強大生命力

"8000家門店逃離旅行社市場",近日一組數據引起行業熱議。傳統的旅遊門店主要是跟團遊業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行社線下門店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一些門店退出市場或者選擇暫時冬眠。

截止到2020年8月底,通過天眼查得到的數據,全國旅行社門店註銷已達8000家。

但是,在單體旅行社或小品牌門店面臨生存危機、直營門店數量持續減少的同時,也有一批有實力的品牌門店積極迎接變化,在衝擊下轉型。

在中秋國慶假期的前夕,線下旅遊市場也出現歷史性的突破。數據顯示,9月"旅遊會員日",攜程旅遊、去哪兒、旅遊百事通三品牌門店,當日的國內度假產品交易額達到4600萬元,創造了疫情以來的新紀錄,比去年同一天增長123%。下單量佔比超過50%,反超線上。

由於攜程的營銷補貼活動有效整合了線下門店,為個體銷售人員提供了豐富的產品組合和價格補貼,激發了門店加盟者的積極性。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模式,有力地帶動了市場的復甦。

門店的產品和客戶結構都在變化,以家庭為單位的客戶成為精品小包團的主要消費群。同時,定製遊、主題遊成為門店上架的主力,其範圍也涵蓋了親子、美食、旅拍、戶外、民俗文化等多個領域。

後疫情時代, 新零售的價值在重新發掘。新的消費方式必須賦予網際網路因素,也需要更多的線下場景體驗。在此過程中,消費者才能感受到品牌價值,才會有真切的體驗感受,這對於他們做出購買決策非常有幫助。

攜程旅遊渠道事業部CEO張力最近撰文認為,旅遊零售渠道,尤其是線下渠道將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完成一次大級別的洗牌已成定局。門店與總部將攜手發力進行二次轉型,風雨之後將比以往更加有生命力和創造力。

相關焦點

  • 暑期跟團出境遊市場遇冷 各大熱門旅遊線路價格出現下降
    其中,對於中檔價位的跟團遊遇冷,專業人士表示,如果中檔產品只停留在升級酒店、升級服務本身,而不是產品本身發生變革,將難以迎來破局。今年感慨「暑假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的不只是學生,還有旅遊從業人員。旺季不到一個月,出境遊業務下滑暑期旅遊高峰還沒有維持一個月,跟團遊產品已經開始降價。今年的暑假,對旅遊行業而言,「還沒開始就已結束」。
  • 旅遊,該如何抉擇?自由行還是跟團遊
    假期出行旅遊已經是每個家庭都會去慎重考慮的一項活動。對於家庭旅行最大的問題莫過於自由行和跟團遊該如何選擇。在國外發達國家一般情況下自由行的選擇要比跟團遊要高的多。這是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跟團遊的費用要比自由行高出許多。中國因為人工服務會比較便宜,所以在中國的情況是跟團遊的費用要比自由行低很多。這也是給中國遊客出行早成困擾的主要原因。
  • 跟團遊鬆綁 赴韓旅遊市場恢復沒那麼簡單
    來源:北京商報 武媛媛 時隔17個月,部分韓國跟團遊產品重新上線,引發社會熱議。8月23日,業界有消息稱,近期上海已有部分旅遊企業重啟韓國旅遊,春秋、錦江、眾信、中青旅等少數幾家旅行社進入首批操作名單,而平臺類在線旅遊商暫不上線赴韓遊相關產品。
  • 端午遊避韓報團可退款 韓國遊遇冷火了海島遊
    韓國遊遇冷 火了海島遊   芒果網副總裁邱佳告訴記者:「去年端午節,韓國遊非常火爆,但今年由於受到MERS疫情的影響,出行量減少,不少遊客選擇改訂其他產品。」   為了保障遊客安全,不少旅行社已經調整產品策略,首先加強對旅韓遊客的防疫教育和提醒,建議他們少去疫情暴發的地區觀光旅遊,開發了更多的海島遊產品作為韓國遊的暫時替代品。
  • 外媒關註上海重啟赴韓跟團遊:不去樂天集團旗下公司
    參考消息網8月23日報導 外媒稱,據中國旅遊行業8月23日消息,中國政府允許上海個別旅行社重新銷售韓國跟團遊產品。據韓聯社8月23日報導,隨著中韓關係回暖,上海繼北京、山東、湖北、重慶之後,成為第5個獲準重啟韓國遊的地區。
  • 攜程旅遊升級跟團遊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安凌飛 6月20日,攜程旅遊發布我國首個針對中產階層消費升級的跟團遊「新鑽級標準」及以「臻品遊」精品跟團遊品牌,升級跟團遊領域。攜程副總裁、攜程國旅總經理王湧稱,這是目前全國最高的跟團遊產品和服務標準,此次產品品牌升級的目標是為未來10年中國中產階層和家庭提供品質更好的跟團遊服務。
  • 土耳其是自由行還是跟團遊?第1次旅遊該如何選擇?
    但是對於第1次去土耳其旅遊的人群來說,因為對該國家比較的陌生,所以是想要跟團遊,可是有些人又說跟團遊不好,那麼土耳其是自由行還是跟團遊呢? 但是如果你對土耳其這個地方不了解,而且也不知道該如何規劃路線,更沒有太多的金錢支持你去遊玩的話,那麼跟團遊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現在跟團遊其實是非常方便的,他們不僅會幫你規劃路線,而且他還會告訴你一些經濟又實惠的購物方式或者是旅遊方式,所以在價格這方面,你可以節省很多,而且也還能夠欣賞到不同的旅遊景點。
  • 你以為的跟團遊,實際上卻是自由行,旅遊中自由行與跟團遊的區別
    十·一期間遊客在某旅遊網絡平臺上選擇了去西藏旅遊的項目,該項目在網絡平臺的上店鋪好評達到了4.9分,價格不貴,評價服務很好。於是該遊客定下了12人的跟團遊。但是當他們到達西藏開始旅行之後發現,本來是12人的小團,最終卻變成了36人的大團,而旅遊也變成了無旅行社管理的自由行。
  • 驢媽媽推出跟團遊新玩法——「先遊後付」 有望重塑旅遊行業信任體系
    如今,旅遊已成為居民日常消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作為出遊主要方式之一的跟團遊,卻不時爆出的強制消費、天價消費等問題,困擾著整個行業和消費者,導致遊客並對旅遊行業、目的地產生信任危機。為破解社會中存在的遊客、旅行社、目的地之間的信任危機難題,推動行業良性發展,在日前舉辦的「2018第三屆中國旅遊IP高峰論壇」上,驢媽媽宣布,在全國率先推行「先遊後付」的創新旅遊體驗,備受關注。顧名思義,「先遊後付」就是「先出遊、後付款」,是驢媽媽針對符合條件的用戶提供的一種「先遊玩後付款」的創新型旅遊體驗。
  • 廣州市內跟團遊今日起恢復
    該《通知》中的《廣東省「五一」假期出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指出,旅行社等企業要按照低風險地區優先,露天場所和項目優先,自然類景區優先,景區遊覽服務優先,旅遊住宿服務功能優先的原則,科學合理開發旅遊產品、旅遊線路。該通知出臺後,記者從廣州市內旅行社了解到,根據相關指引所研發的多條廣州本地團隊旅遊產品陸續恢復上架銷售,這也意味著廣州團隊遊業務正式重啟。
  • 周末真心話 | 是時候您該換個觀念看待跟團遊了
    是時候您該換個觀念看待跟團遊了是時候您該換個觀念看待跟團遊了跟團遊≠沒自由還有人不喜歡跟團遊是覺得跟團遊時間太緊也不是跟團遊不自由更不是跟團遊坑你了是你的價格決定了你的旅遊體驗!你需要改變的是自己的消費習慣升級了是時候您該換個觀念看待跟團遊了
  • 跨省旅遊恢復開放 跟團遊、自由行搜索量激增500%!
    在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旅遊景區室內場所。攜程:國內跟團遊、自由行搜索量激增500%據攜程平臺數據顯示,在該消息發布後,平臺上度假、酒店、民航等各個板塊搜索量迅速攀升,國內跟團遊、自由行瞬間搜索量相比開放前暴漲500%,國內遊客的暑假旅遊意願迅速被激發。
  • 九寨溝跟團遊怎麼樣
    就目前來說,九寨溝旅遊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九寨溝自助遊,二是遊客報名參加旅行社組織的旅遊團,也就是所謂的跟團旅行,那麼現在九寨溝跟團遊怎麼樣,正不正規?現在九寨溝旅遊行業十分正規,這個大家請放一萬個心,四川旅遊局在旅遊投訴這塊做得非常的好,而且蜀尚戶外的資質手續齊全,帶領過許多旅遊團去九寨溝旅遊,所以參加蜀尚戶外九寨溝跟團遊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有兩點需要大家注意:1、跟團遊有一定的條件限制蜀尚戶外九寨溝旅遊跟團的對象是面向所有朋友
  • 廣州旅行社推京廣高鐵遊「遇冷」
    廣州旅行社推京廣高鐵遊「遇冷」 High-speed rail feels chill down south 由於遭遇旅遊淡季,加之受機票價格低折扣的影響,廣州各大旅行社推出的「京廣高鐵遊」並未受到市民們的「追捧」,報名出遊情況並不理想。  從廣州乘高鐵到北京最快只需8小時,與以往乘坐由穗至京的普通列車需費時20多個小時相比,大幅縮短乘車時間的京廣高鐵,受到了眾多廣州市民和旅行社的關注。之前不少廣州旅行社提前推出了相關的京廣高鐵遊預售產品。
  • 旅行社跟團遊沒有市場了?這家平臺一天賣出8000萬元跟團遊
    跟團遊還有市場嗎?每年旅行社都面臨這樣的靈魂拷問。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的情況下,唱衰跟團旅遊好像成了一種集體動作。散客自由行、自駕遊的人確實越來越多,最近中國旅遊車船協會《中國自駕車、旅居車與露營旅遊發展報告》說,2019年全國自駕遊佔國內出遊的比重為64%。2019年度全國旅行社總數為38943家,旅遊業務營業收入5165.72億元。經過疫情後,有多少會留下?
  • 旅遊:跟團遊新產品規劃——產品戰略
    編輯導讀:隨著現代人消費理念的升級,旅遊成為了大多數人休閒娛樂的選擇,近些年旅遊產品更是層出不窮。但是一個完美的產品都是不斷打磨而成的,如果從頭開始打造一款新的跟團遊產品,該怎麼做?本文作者依據自己工作實踐,對這個問題展開了分析探討,與大家分享。看了劉潤老師的「劉潤對話小馬宋:到底什麼是戰略?」
  • 旅遊標準規範8月生效 欺人導遊 看不懂的行程單 跟團遊該管管了
    旅遊標準和規範8月生效 欺人的導遊 看不懂的行程單 跟團遊該管管了跟團旅遊行業規範發布 還是要注重體驗和品質近年來,自由行很受青睞,原因主要有強大的網絡使旅遊所需的方方面面被輕鬆搞定,自由行沒有固定行程的約束
  • 跟團遊不火了?攜程:「新跟團遊」挽回了「跟團」市場
    暑假向來是旅遊高峰期。暑期結束,近日,攜程旅遊通過分析平臺數據和門店數據,發布了《2018年暑期跟團遊報告》。報告顯示,愛「耍」的成都人在旅遊市場也分外活躍,成都是國內暑期旅遊出發人數第四的城市。另外,報告顯示,跟團遊依然是首選的旅遊方式之一。
  • 跟團遊轉型升級
    李肅人攝(人民視覺)暑期旅遊,跟團遊依然是遊客的主流選擇。但如今的跟團遊不以價廉人多取勝,而是向小規模、重體驗、高品質方向轉變。中國遊客的消費理念已經提升,更願意購買優質產品和服務,這也推動了旅行社的產品創新和質量升級。中國旅遊市場最基礎的跟團遊模式,站到了變革的前沿。跟團遊升級的背後是整個旅遊業的加速重構,以遊客需求為導向,將簡單粗放的經營模式向精細專業的發展方式轉變。
  • 跟團南京旅遊 不額外交費被扔景區 跟團遊何時能不糟心?
    遊客跟團到南京旅遊 不額外交費被導遊扔景區 跟團遊何時能不糟心?一家三口南京旅遊 跟團不肯多掏錢被丟景區?規範運營吧!儘管如此,跟團遊依舊受到部分遊客青睞。相比自由行,跟團遊具有吃住行不需遊客操心、價格較低的特點,一定程度上來說,遊客參加旅行團,跟著走即可,有專車接送、免去在陌生地方出行的麻煩;遊覽景區結束後,也不用自行聯繫住宿,特別是在旅遊旺季或熱門旅遊目的地,可以免受一房難求的困擾。原本跟團遊的優勢明顯,對遊客來說是一種較為經濟實用的旅遊產品,也被很多遊客所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