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本|田小雪 插圖|素平
有沒有覺得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
為啥?因為春運的火車上竟然沒有令人想吐的方便麵味兒了!
前幾天,那個生產方便麵的康師傅還搞了一個大新聞——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1月1日起解散。
為了防止群眾恐慌,中國大陸的康師傅控股馬上表示,大陸地區的方便麵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儘管如此,方便麵的存在感還是變得越來越弱。國民食品何以淪落至此?
- + -
曾幾何時,方便麵不單是春運必備的神器,更是中國人這些年的「味」。
遙想1991年底,康師傅剛正式進入大陸市場。臺灣品牌,大陸品牌,日本品牌,新加坡品牌……袋裝面、碗裝面、杯裝面……各種方便的面都來了。
康師傅的死對頭統一集團進軍大陸市場,用的是小浣熊乾脆麵。
那個時候,「80後」們為了集齊水滸108將,沒少買它吧?拆了包裝就扔,對不對?
白領在吃,學生在吃,民工也在吃。他們在家裡吃,在火車上吃,在工地上吃……
一直到2010年,方便麵還是居家旅行必備良「藥」,但從2011年開始,方便麵的銷量進入斷崖式下跌。
發生了什麼大事?
人民群眾基本已經可以溫飽,自然就想要吃好。「油炸」的方便麵,光是油炸就聽起來太不健康了!
以「非油炸」出名的X谷道場,也因為虧損,在去年末被中糧賣了。
另外一個原因嘛,就是跟方便麵搶市場的越來越多。
在全家和「7-11」這樣的便利店裡,都有加熱一下就能吃的便當和快餐。
買一桶方便麵要6塊錢,買一個熱乎的一葷兩素也就10塊錢,白領自然而然就拋棄了方便麵。
外賣也來參一腿。
2015年,網際網路外賣的市場規模達到了442.4億元。
宅到不想動,點外賣吧;不想買菜刷碗,點外賣吧;想節省時間,點外賣吧……白領和學生黨,就這樣拋棄了還得泡上幾分鐘的方便麵。
人口增幅越來越低的農民工群體,也讓方便麵越來越賣不出去了。
將方便麵銷量曲線與民工人口流動曲線做比較,會發現兩者都在2012年出現了明顯的拐點。
2007年,方面便全盛時期,可是這樣的——
- + -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0.5、1.5、0.5和0.6個百分點。
2011到2015年,我國方便麵的消費量呈現先增後減的趨勢。
與此同時,我國O2O市場規模卻是一路上揚,由2011年的213.7億元上升為2015年的1615.5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65.8%。
方便麵一看形勢不對,不能等著死啊。從2015年開始,方便麵企業開始上
情懷。
不斷營造方便麵是「春運神器」「加班拍檔」「創業伴侶」,甚至不斷擺脫油炸麵餅「不健康」飲食的形象,狂推中高端新品,用「中華料理」來替代「方便麵」。
統一有「都會小館」和「滿漢宴」,康師傅有黑白胡椒,今麥郎還有松茸金湯麵,但這種「洗心革面」改變不了方便麵尷尬的境地——大家根本不買帳啊。
- + -
在中國大陸不行,方便麵在國外卻很暢銷。
美國的監獄裡,方便麵可是最值錢的硬通貨。在注重家庭生活的韓國,荷爾蒙爆棚的年輕男女要是想黑燈瞎火幹點壞事兒,那暗語絕對是「歐巴,要不要上去吃個方便麵?」
所以,只要找對了場景,方便麵的消費邏輯還是完全存在的。
用網際網路經濟的話來說,就是「場景革命中,讓場景刺激你消費」。
用浪催的雞湯說法,我們吃的都不是面,吃的是情懷啊。
參考資料:《2015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國家統計局《2015年中國購物者報告》,凱度消費者指數與貝恩公司《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凱度消費者指數與貝恩公司《2008年中國方便麵行業回顧與展望》,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方便食品大會網站
END
酷玩經濟學
歡迎掃碼關注「視知資本論」(szzibenlun)。
· 視知 ·
知識看得見
同時,我們還在招聘高級編輯、新媒體運營、高級內容營銷經理請砸簡歷到job@ishiz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