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石橋鋪因有店鋪得名?最早「成渝高速」終點在哪?你知道嗎?

2020-12-13 慢新聞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結束,作為母城的渝中區共收集了1168條消失地名,形成《渝中區消失地名名錄》(詳見2月20日重慶晚報第1版)。消失地名有哪些,它們因何成名,為何消失?23日,記者就此採訪了《渝中區消失地名名錄》作者、重慶著名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李正權,邀他講述消失地名背後的故事。

李正權說,在這上千條消失地名中,包括東大道、東大路等因成渝古驛道而得名的地名。

通遠門,成渝古道東大路以成都為起點,通遠門為終點

東大道、東大路等

20世紀20年代逐漸廢棄

「東大道是道路地名,東起通遠門,沿現興隆街、枇杷山正街,經兩路口到佛圖關,是成渝古驛道東大路(以成都為起點到達通遠門)的終點道路。」重慶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李正權介紹,東大道形成於明代,一直沿用,20世紀20年代成渝公路修通後,整個東大道被逐漸廢棄。重慶城內的這段東大道因20世紀20年代修建中區幹道後逐漸衰落。如今,作為地名的「東大道」已消失。此外,重慶老城內還曾有「東大路」的地名,位於通遠門城外,現在的興隆街處。「原此路是成都到重慶驛道東大道的一段,因而得名東大路。原名東大路,後改名為通遠門順城街,1931年修建中區幹道後改名為興隆街。」李正權說,成渝古道,古時重慶到成都的必由之路,被譽為最早的「成渝高速」,全長1080裡,路上成天有快馬、騾馬隊、轎子、滑竿通行。

重慶老城內還曾有「東大路」的地名,位於通遠門城外,現在的興隆街

據了解,清朝初年,全四川有驛站200餘處,大者為「驛」,小者稱「鋪」。重慶是山城,兩江環繞,三面臨水,舊時上省城有水陸兩道。陸路上成都,要經過五驛(白市驛、來鳳驛、雙鳳驛、南津驛、龍泉驛),「兩關」(浮圖關、老關),一崗(走馬崗),一坳(丁家坳),五鎮(馬嘶鎮,石橋鎮、安富鎮、銀山鎮、椑木鎮),三街子(走馬老街、來鳳老街、白市驛半邊街),九鋪(石橋鋪、郵亭鋪、石盤鋪、赤水鋪、南山鋪、山泉鋪、大面鋪、沙河鋪等),「七十二團」,以十五裡為一團,即古道沿線設有72個團防(保安隊)維護治安,保障出入安全。

走馬古鎮

重慶到成都

他一路步行走了11天

「成渝是當年四川最重要的兩個城市,成渝古道上來往客商特別多。」李正權告訴記者,從通遠門出發,經兩路口,石橋鋪,白市驛等地到達成都的這條線路,幾十年前他曾步行走過。走了11天,算下來400多公裡。「如今開通的成渝高速公路複線,大致也是走這條線路。因不再翻山越嶺,路又拉得筆直,全長只有250多公裡。」

此外,連接重慶城的除了成渝古道,還有渝萬大道和綦江大道。

據了解,渝萬大道又叫正東路,從江北城文星門出發,經頭塘,寸灘,黑石子、北上石坪龍門橋,到長壽,通往萬縣(現在的萬州區),還可以去湖廣等地。而綦江大道又叫正南路,從南紀門過河到黃桷渡,上南坪場,經回龍村到土橋、綦江,還可以去貴陽等地。「後來,這條路又改為從儲奇門過河到海棠溪,上黃桷埡,經老廠、鹿角、界石等地到綦江。」李正權說,早在清朝初年,上述三條大道就被列入四川十條驛運幹線。此外,從江北城到鄰水的江鄰路,到合川的江合路,從龍門浩到南川的東南路,從南紀門到江津的渝江路等,也都有人挑馬馱不絕於途的熱鬧景象。不過,20世紀20年代以來,隨著大力修建公路,這些只能供步行的道路大多被廢棄。

綦江大道上的黃桷古道

「驛」、「鋪」等

重慶以驛為地名較普遍

驛道是專門開闢出來作為政府傳遞文書的道路,也可供人們行走、運輸。在汽車沒有出現之前,陸路運輸主要靠人挑馬馱,被稱為驛運。「作為驛道上的『站』,驛站又簡稱為驛。除了旱驛,還有水驛,也就是水路上的驛站。」李正權說,重慶最著名的水驛要數朝天驛了,就在朝天門城牆外。此外還有北碚、木洞等水驛。他介紹,重慶是四川連接湖廣、雲貴的交通要道,驛道四通八達,因此以驛為地名的地方不少,如白市驛、來鳳驛、銅罐驛等。

其中,白市驛是成渝驛道上一個重要的驛站。「當時,成都是省城,成都到重慶的主驛道稱為東大道。從成都出城,經龍泉驛,翻龍泉山到簡陽,然後經內江、永川,到璧山來鳳驛後,翻縉雲山到白市驛,然後再翻歌樂山到石橋鋪進重慶城。」李正權告訴記者,白市驛到重慶大約有30多公裡,剛好是驛夫趕路走一天的路程(步行),因而來往驛夫和客商,都只能在白市驛住,這就使白市驛脫穎而出,逐漸繁榮起來。白市驛本名百市驛,也就是重慶農村所說的那種「百日場」,趕場沒有間隔時間,天天都可以趕。後來,以訛傳訛,就成了白市驛,但從中也可以得知那白市驛當年的熱鬧。

除了「驛」地名,還有「鋪」地名。「人們往往理解為店鋪,於是把石橋鋪的來歷與店鋪就聯繫起來。其實,鋪也是一種驛站,不過驛較大,鋪較小。」李正權說,重慶地名中,有「鋪」的不少,如九龍坡走馬鋪、渝北相見鋪、大足郵亭鋪、榮昌峰高鋪,都不是店鋪的「鋪」,而是驛道的「鋪」。

新聞多一點:

成渝古道:唐宋時期,巴蜀地區經濟的發展迅速,成渝兩地之間形成了穩固的陸路交通。四川盆地內官道私路複雜縱橫,水陸兩路交錯,巴渝地區發達繁盛。成渝古道是最重要的陸路幹道,包括成渝北道和成渝南道。成渝北道途徑地區巴蜀地區的經濟政治中心,在唐宋時期是成渝兩地最主要的官道。明朝時期,官府極力發展官道。巴蜀驛站增多,交通發展十分迅速,官道南移,成渝南道成為官方驛路。清朝時期,南道仍為官道,北道為商賈往來的重要通道。初時,全四川有驛站200餘處,大者為「驛」,小者稱「鋪」。是從重慶到成都的必由之路。

南北兩條成渝古道,統稱為「成渝古道」,南道為「東大路」,人盡皆知,北道為「東小路」,卻鮮為人知。

東大路:重慶通遠門—佛圖關—大坪七牌坊—石橋鋪—二郎關—白市驛—走馬鋪—來鳳驛—永川—榮昌—峰高驛—隆昌(隆橋驛)—安仁驛—內江—珠江驛—資中—簡陽—龍泉驛—成都迎暉門

東小路:重慶通遠門—佛圖關—六店子—小龍坎—歌樂山三百梯—高店子—西永—虎溪—璧山—銅梁—安嶽—樂至—簡陽—龍泉驛—成都迎暉門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歷經滄桑的重慶石橋鋪,依然是坡區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
    石橋鋪曾經的繁華滄桑汽車站往前就是富麗大酒店,它應該是重慶最早的一批四星級酒店了。汽車站附近有酒店不奇怪,但這酒店的年歲確實挺長的,自我懂事以來,它就在這裡紮根了,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周邊的商業都不知道變化了多少輪了,它還堅守在原地。富麗大酒店旁邊就是石橋鋪機電市場。
  • 「百年工業九龍坡,千年商貿石橋鋪」,味子夫九龍坡石橋鋪店開業
    重慶石橋鋪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今石橋鋪正街東段建有兩孔石墩橋一座,並在此建有鋪遞。石橋鋪因有此石橋和店鋪故而得名。石橋鋪街道幅員面積10平方公裡,總人口12萬人,自古便是連接成渝兩地的交通要塞和商貿重鎮,如一顆明珠閃耀在巴渝大地。
  • 城事兒 | 重慶有兩個石橋鋪三個黃桷坪好幾個馬鞍山,你找對沒得?
    09-03 09:00:44 來源:重慶發布微信公眾號 你好,我在石橋鋪。你以為是電腦城?不對,我在南岸這個石橋鋪。馬鞍山?我說的是渝中區大禮堂後面,你怎麼到九龍坡馬鞍山公園去了?到黃桷坪了?咦,這裡怎麼沒有塗鴉街?
  • 石橋鋪,你變了!
    從人氣高地到日漸「沒落」 石橋鋪,你的高光時刻還在嗎? 賽博數碼廣場的人山人海,整個石橋鋪整天都處於亢奮之中,渝州交易城霸榜西部第一五金交易城,聲名更是傳揚四方。 可十年過去,昔日榮光皆已成夢。這片獨一無二的熱土,還會再次被點燃嗎?
  • 重慶90後探訪古道:幾百年前就有「成渝高速」,還有「服務區」
    這些古道保存得比較原生態的部分大多都留在深山,人跡罕至的地方。記者看到,趙爽經常早上天剛亮,甚至沒有亮就出門趕路了。趙爽說,古時以重慶老城區(通遠門到朝天門之間)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有多條古道。其中最知名的是往西到成都的成渝古道,包括「東大路」和「東小路」。「東大路」和「東小路」都是從通遠門出發到佛圖關,然後從佛圖關分道。
  • 2020年了,還有人在石橋鋪數碼廣場買電腦嗎?
    ——石橋鋪數碼廣場。 石橋鋪,對於重慶人來說,絕不陌生。 這個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貿易之地,因石橋和店鋪而得名,又因數碼城聞名於市。
  • 重慶這些地名的由來,你都知道嗎?
    作為一個重慶人,怎麼能不知道這些?不然跟朋友都不曉得啷個擺龍門陣了。讓小編速速為你科普重慶地名的由來。 重慶的地名通常離不開「口」、「坪」、「灣」、「巖」、「坡」、「壩」、「橋」等關鍵字,你知道哪些?
  • 老照片:鏡頭下1995年的重慶,「山城」老城區的生活場景
    重慶,簡稱巴、渝,別稱山城、霧都。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995年,兩年後的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圖為1995年的重慶羅漢寺。羅漢寺坐落在渝中區民族路,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原名治平寺。寺因羅漢洞而建。1995年的重慶北碚市場。一對小夫妻正在挑選枕套。北碚區位於重慶主城西北方向。
  • 你知道全重慶哪座山最高嗎?38個區縣最高山排行榜在此
    周末天氣炎熱大家都想出門去避暑有句玩笑稱「高冷高冷,越高越冷」高處不勝寒你知道重慶哪座山最高嗎?薄刀嶺是重慶西部永川箕山山脈的最高峰,主峰海拔1025米,山峰高峻,因形狀象一把薄刀而得名。薄刀嶺號稱渝西第一峰,山高險峻,兩翼陡峭,峰尖似錐,嶺薄如刀,最窄處不足一米。薄刀嶺上,霧氣繚繞,如煙似夢。
  • 重慶石橋鋪商圈復工率100% 客流穩步增長
    重慶石橋鋪賽博數碼城相關負責人表示,復工近一個月,伴隨著春日暖陽,商圈也逐漸恢復生機。 逛:商場全面復工3月24日,上午十點半,筆者在賽博數碼城看到,臨街店鋪星巴克裡,有幾位顧客正坐在店內悠閒的喝著咖啡。
  • 成渝文旅新地標·互動H5丨成渝十級local進!這些「冷知識」能難倒你嗎?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四川重慶自古並稱巴蜀,兩地歷史同脈、文化同源,誕生了無數「成渝CP」,你知道「點石成金」說的是成渝的哪兩處地標嗎?川菜百味,不僅僅是辣,更有甜蜜,你知道哪部紀錄片拍攝過成都青城山的「甜燒白」嗎?既會說「安逸得很」,又會講「巴適得板」,把一口成渝方言說得很「溜」的你,知道方言裡的「rua」字怎麼寫嗎?
  • 【天府旅遊名縣】成渝古驛道 就是一條千年商貿大道
    我們一邊從史料中探尋古驛道脈絡,一邊邁開腳步,踏上重走成渝古驛道之旅。令人驚喜的是,在成都錦官驛、簡陽石橋鋪、資陽南津驛、重慶榮昌安富鎮等地,至今還保留有不少珍貴遺蹟。這其中,有銀行會館、古渡碼頭,有青石板路、石碑縣誌……它們見證著千百年來成渝古驛道的商貿繁榮,流傳著川渝地區人民勤勞、勵志、輝煌的創業故事。
  • 重慶部分地名由來 你知道多少?
    【上清寺】 明嘉靖年間此地曾修建「三清廟」,後改名「上清寺」,因寺得名。 【白馬凼】 傳說該地曾有一大水凼,周圍皆稻田,夜靜時有白馬從水凼中出食稻苗,因此得名。
  • 探秘創維重慶石橋鋪直銷店 20平店面年銷700萬
    資料圖 創維石橋鋪直銷店  一個不足二十平米的電視銷售店,在最不起眼的小巷子裡,憑藉賣電視能夠年銷700萬,是名副其實的金牌店,且超過第二名數百萬的業績,被評為重慶直銷店四鑽級直銷店、重慶社區推薦經銷商,店長小李榮獲
  • 20年沉澱•厚積薄發 石橋鋪開啟商業新格局
    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而城市的每一個區域,都有著自己的特殊使命。其中,東部石橋鋪、二郎片區共20平方公裡,位居重慶都市區中心,接壤渝中、九龍坡、沙坪垻三區,扼守渝中半島咽喉要地。東區商埠雲集,經貿繁榮,極具產業集群輻射先天優勢。而西部金鳳、含谷、白市驛組團共53平方公裡,位居重慶西部新城核心,緊鄰重慶大學城、微電子工業園和全國面積最大的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西區地勢平坦,生態秀美,是重慶中梁山、縉雲山和長江、嘉陵江之間的槽谷地帶不可多得的投資戰略要地。
  • 從重慶或成都去大足
    其它幾條線路全部從大足區最南端的郵亭鎮經過:有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條幹線鐵路——成渝鐵路,有95年建成的盆地內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還有近兩年新建成的成渝高鐵。所有的交通線路中,渝蓉高速得天獨厚,直達大足城,以此為據點,方便去往任何一處景點。無論成都還是重慶,各長途客運站都有直達大足城的班次。重慶出發,約1-2小時車程;成都出發,約3小時左右。
  • 破局蝶變 石橋鋪商圈開啟商業新格局
    擴容規劃 石橋鋪提速升級為加快石橋鋪商圈轉型升級,2014年,重慶高新區出臺《重慶石橋鋪商圈業態調整規劃》,依託軌道交通1號線、5號線、環線圍合的絕佳區位,在現有基礎上向東、向南擴容10倍,相當於1.5個「觀音橋」的商業體量。
  • 耍在石橋鋪,仁悅天地吃喝玩樂指南
    炎炎夏日終於結束,秋風颯颯,配合著擁擠石橋鋪,顯得十分後現代主義。對於石橋鋪,你的印象可能是無規劃的房屋,到處都在修建,陳家坪立交的堵車。
  • 成渝交通一體化加速 成渝間第四條高速將直連兩地機場
    在成渝鐵路峰高鋪站,成渝鐵路(左)和成渝高速鐵路雙線並行在一起。 新華社發比開行數量、比重載率,已經成為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總結中歐班列「成績單」的歷史。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環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建設項目一直是記者採訪本上的「熱詞」。採訪本上的機遇① 關鍵詞:鐵路提升中歐班列運營水平讓企業有更多機會位於南充市的營山源康公司和嘉美印染公司最近找到了一趟出口「新路徑」。
  • 重慶5號線石橋鋪至跳蹬段計劃明年春節前通車,華巖進入軌道時代
    在重慶眾多的新城區當中,要說發展得最慢的我想應該要屬於華巖新城,這個被稱為承東啟西的「橋頭堡」的地方,早在6年以前就規劃了軌道交通5號線,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軌道交通一直無法通車,也只有眼看著大學城、茶園新城等地快速的發展,因為沒有軌道交通的到來,入住率上不去,導致自己區域引進的多個商業商業項目也沒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