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時期於北京興修皇宮,這些宮廷建築都帶著神秘的特殊文化

2020-12-16 哈哈聊文化

本文乃作者哈哈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宮廷作為政治統治中心,長期以來,逐漸形成了一種帶有神秘色彩的特殊文化現象。唐宋以前,京城幾乎完全為皇宮所佔據,京城文化生活實際上便是皇宮文化。唐宋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京城在宮廷之外,城市人口和市場經濟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變化,文化生活空前豐富起來。

隨著都市文化發展,宮廷文化亦日趨充實,禁城內外在文化上相互影響日漸明顯。但是宮廷畢竟又不同於民間,在重重禁垣阻隔之下,在統治者製造的神幔遮掩之下,宮廷中形成了一種外界無法效仿的特殊文化。

紫禁城皇宮

宮廷的建築本身便首先反映出這一文化的特徵

明代宮廷始建於中都鳳陽和南京,永樂遷都時,又於北京興建皇宮。就其建築藝術來看,明代宮廷建築與陵墓、園囿、寺廟乃至官邸有諸多共同之處,但其規制與建築思想卻有相當大的區別。

明代宮室規制始定於吳元年(1367年),洪武八年年)改建南京宮殿,「制度如舊, 規模益宏」。永樂中建北京宮殿,「凡宮殿、 門闕規制,悉如南京,壯麗過之」《明史·輿服志》)。明代皇宮建於京城中軸線上。這種以宮廷為中心的建築設計,充分體現了封建社會中皇權的至高無上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加強。

紫禁城

明代的皇宮包括外層的皇城和內層的紫禁城,紫禁城內稱為大內。皇城外層,向南者日大明門,與正陽門、永定門相對者也。稍北過公生左門而向東者,日長安左門。再東過玉河橋,自十王府西夾道往北向東者,日東安門。轉而過天師庵草場,轉西向北,日北安門,即俗稱「厚載門」是也。

轉而過太平倉,迤南向西,日西安門。再南過靈濟言灰廠向西,日長安右門。……外圍之六門。牆外周圍紅鋪七十二處,紫禁城外,向南第一重日承天之門,二重曰端門,三重日午門。魏闕西分,日左掖門,日右掖門。轉而向東日東華門,向西日西華門,向北日玄武門。此內圍之八門也。牆外周圍紅鋪三十六處。每晚有勳臣一員,在門左門內直宿,每更官軍提銅鈴巡之。而護城之河繞焉。(呂毖:《明宮史》

玉河石拱橋

在紫禁城和皇城之外,還有北京城內城和外城高大的城牆,城外並有護城河。這是作為政治(中央或地方政府所在地)、軍事(邊地及內地重鎮)城市的特點。這是封建封閉型文化的體現,比較單純因工商業發展而形成的市鎮,則一般沒有這樣的堅固城池,不少江南工商業市鎮的城牆是後來為防倭患而修建或加固的。

從午門開始,皇宮主體建築仍依中軸線而排列。午門內正中為奉天門(後改皇極門),門內為奉天殿(後改皇極殿),奉天殿後為華蓋殿(後改中極殿),再後為謹身殿(後改建極殿),此即所謂「三大殿」,是皇帝臨朝問政之地。清代改稱太和、中和、保和三殿。

皇極門

三大殿之後是乾清門,門內為乾清宮,宮後交泰殿,再後即坤寧宮。此為皇帝、皇后居住之處。坤寧宮北為御花園,中有欽安殿,殿後坤寧門(後改順貞門),其宮牆之外是紫禁城北門玄武門,清代改稱神武門。處在這條中軸線上的建築,玄武門北為煤山(景山),再北為皇城北安門,門外再北為鼓樓、鐘樓。

明代中葉以後來華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注意到了明代皇宮的這些建築特點,他曾經寫道:皇宮建築在南牆之內,像是城市的一個入口,它一直延伸到北牆,長度貫穿整個的城市並且一直穿過城市的中心,城市的其餘部分則分布在皇宮的兩側。也就是說,明代皇宮乃至京城中的主體建築,都處於城市的中軸線上,而且呈南北細長形。

坤寧宮

經過對這一特點的科學研究,從中得到了一個令人驚奇的發現。自20世紀80年代中葉以來,有關科研單位對北京城進行高空遙感拍照,從所得照片中可以看出,從天安門到鐘樓,這一細長形建築群,儼然組成了一條龍的形狀。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與太社稷(今中山公園)為龍頭兩側雙目,紫禁城、景山直至鐘鼓樓可區分開龍頭、龍身、龍尾,十分形象。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這條處於城市中軸線上龍形建築群的西側,還有一條由南海、中海、北海和積水潭(後海)、什剎海組成的水龍。兩條龍頭都伸向棋盤街(今天安門廣場一帶),在龍頭前面則是正陽門甕城的圓形建築,恰似一輪火珠,從而構成了二龍戲珠的巧妙結合。

中山公園

這種建築思想,是中國封建帝王以真龍天子自居和中國龍文化思想的體現。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臆造的一種客觀主宰物形象,是帝王統治者的象徵。在封建帝王的殿宇、器物、服飾中充滿了龍,這是他們所獨有的,而其他人如果使用這種裝飾的話,就要被指為僭越。

明代宮廷建置的另一特殊之處是「中央土」的設計。即由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殿基組成的一個南向的土字。過去人們按照以北為上的讀圖觀念,一直將其作為幹字,因而得不到建築文化的合理解釋,將其解釋為土字,則明顯看出古代帝王以有土有民為得天下的思想,更進一步揭示了明代宮廷設計的文化內涵。

皇極殿

此外,明代宮殿建築的厚重造型及其宮牆所用暗紅顏色等等,也都是在力圖製造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和心理暗示,給人以威壓,用以體現皇帝的權威,造成人們心理的壓迫與崇拜。

由這禁城高牆圍括的宮廷,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文化圈,它是中國傳統社會家長制文化的集中體現。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文化遺產丨北京和瀋陽的明清皇宮--中國數字科技館
    它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後期發展,特別是禮制文化和宮廷文化提供了獨特的見證,在中華文明與文 化發展史上具有傑出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建築群體布局、空間序列設計上,它傳承和凝練了軸線布局、中心對稱、前朝後寢等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和宮城建設的傳統,成為中國古代建築制度的典範。
  • 美術研究|清代宮廷宗教建築所體現的宗教文化特徵!
    清代宮廷建築作為宗教文化的載體,體現出獨特的文化特徵。本文聚焦清代宮廷宗教 建築與宗教文化之間的關聯,通過分析孝道思想在宮廷宗教建築中的反映和佛、道兩教在宮廷生活中的作用,可知儒、佛、道三教是密不可分的一個系統, 進而總結清代宮廷宗教文化的民族特色。
  • 明代最驚豔人心的壁畫,都藏在北京這座古老的寺廟裡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這幽深僻靜處,竟藏有令人震驚的國之瑰寶,因為這是一座以明代壁畫聞名於世的明代古剎。眾所周知,敦煌壁畫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但是,敦煌壁畫自6世紀發展至清代,連綿不絕,卻唯獨缺少有明一代的壁畫。
  • 大皇宮即將開放!聊聊泰國人自豪的宮廷文化
    自此,代表著泰國王室文化的大皇宮再一次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我們也想藉此聊聊。在泰國通常流行著兩種文化:宮廷文化和鄉村文化‍‌‍。而由於王室在泰國地位崇高,影響巨大,鄉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是對宮廷文化的模仿和改裝。‍‌‍宮廷文化的內容大體上可分為文學、繪畫、建築、戲劇和音樂等五個方面‍。
  • 中國現存三大百年宮廷
    一、偽滿皇宮博物院位於長春市寬城區光復北路,是在偽滿皇宮舊址上建立的宮廷遺址型博物館,主要負責偽滿皇宮舊址的保護、恢復、利用和文物資料的徵集、保管、研究等,深入挖掘這一宮廷遺址特殊的歷史文化內涵。2017年5月18日,偽滿皇宮博物院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二、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這裡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闢為「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乾隆帝為何高度熱衷於興修佛寺?
    乾隆時期寺廟建築的材料也尤為講究,使用鍍金的金頂,還派人專程去西藏去丈量藏傳佛教建築,規劃如何在承德等地建造新的藏傳佛教中心。嘉慶以後,清代皇室對藏傳佛教的投入熱情與資助力度逐漸下降,未能繼續大力經營,遠遠不如乾隆朝那樣具有高度熱情,花費巨資投入,建造出豐富多彩的藏傳佛教景觀,展現出一幅藏傳佛教繁榮的景象。
  • 明代皇宮建築,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良傳統和獨特風格
    北京是具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名城,它由一個居民點,發展為邊防重鎮,以後又發展為北中國的政治中心。在遼南京、金中都的基礎上,元代最後發展成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九月十二日,明大將徐達率幾十萬大軍攻入元大都,元亡。
  •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發展與演變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發展與演變宮廷建築是在中國建築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皇宮是每個朝代最為重要的核心建築,也是一個朝代的象徵。秦朝鹹陽宮、阿房宮,漢朝未央宮、長樂宮,唐朝太極宮、大明宮,還有我們最為熟悉的故宮等,都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
  • 李琮您好: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把明代皇宮燒毀了,現在剩下太和...
    X 李琮您好: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把明代皇宮燒毀了,現在剩下太和門前的一對青銅獅子是明代皇宮原物,故宮其它地方還有明代皇宮原物嗎?
  • 訪談︱賴惠敏:乾隆帝為何高度熱衷於興修佛寺
    這些都是宗教政策力量帶來的效果,都有利於清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乾隆時期寺廟建築的材料也尤為講究,使用鍍金的金頂,還派人專程去西藏去丈量藏傳佛教建築,規劃如何在承德等地建造新的藏傳佛教中心。嘉慶以後,清代皇室對藏傳佛教的投入熱情與資助力度逐漸下降,未能繼續大力經營,遠遠不如乾隆朝那樣具有高度熱情,花費巨資投入,建造出豐富多彩的藏傳佛教景觀,展現出一幅藏傳佛教繁榮的景象。
  • 邯鄲道教建築代表:媧皇宮、九江聖母廟、城隍廟、呂仙祠、玉皇閣
    邯鄲特殊的地形、地理位置以及道教中風水學說等因素,這些對於邯鄲道教建築的選址有著很深的影響。其次,由於邯鄲道教建築隨著道教發展需求的變化,道教逐漸的民間化,為了民眾可以更加方便祭拜神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城鎮道教建築。
  • 大皇宮,感受暹羅建築的魅力
    大皇宮又稱「故宮」,它最初的主人是把首都從吞武裡遷至曼谷的開國君主拉瑪一世。曼谷王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都居住在大皇宮內。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後,拉瑪九世便搬至大皇宮東面新建的集拉達宮居住。現在,大皇宮除了用於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和活動外,平時對外開放,已成為泰國著名的遊覽勝地。
  • 明代宮廷喜養奇珍異獸,展現皇族威儀,卻也加速腐敗
    在我國古代,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宮廷飼養珍禽異獸的習慣,追尋到早期文明時期,那時的珍禽豢養似乎只是為了禦敵,比如相傳在黃帝時期打仗用的熊貓、犀牛等野獸。這種情況在我國歷史上比比皆是,在明朝時期,這種宮廷豢養珍禽異獸的情況異常繁榮,達到了鼎盛。比如明武宗朱厚照,就曾專門製作了"豹房",把從全國各地的珍禽異獸以及外國朝貢的動物都放在了這裡。
  • 除北京故宮,其他三個故宮在哪裡,你知道嗎
    說起故宮,首先大家想到的是北京故宮,歷史悠久,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神秘的傳說吸引著全世界的人,但是你知道嗎?其實中國一共有四座故宮,北京、瀋陽、臺北、南京還有一個,今天小編帶大家去看看我國的這四個故宮。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古稱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王宮,載著明清兩朝24位皇帝,北京故宮是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古代中國的象徵,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中心,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最大規模的木造建築之一,北京的故宮被稱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宮,其中有個皇宮一直保存至今!
    在中國歷史中,每個朝代都或多或少地建造了一些建築,有些建築一直保存至今,我們稱之為古建築。古建築也成了很多遊客想要旅遊參觀的地方,因為通過這些古建築可以了解時代的背景以及文化的發展,也蘊含著一定的底蘊。在我們現在如此發達的社會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古建築,這些建築當作文化遺產一直保留著,並且定期會進行維修加固。
  • 神聖羅馬帝國宮廷文化的特殊領域——宮殿及園林建築的主要特點
    眾所周知,作為神聖羅馬帝國君主的象徵性中心、統治的工具和擴大影響的圈子,宮廷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實現這樣的目的,君主們大力發掘藝術和科學領域,由此形成了特殊的宮廷文化。 在當時的帝國內,建造宮殿成為一股浪潮,不僅大的邦國,而且一些中等邦國和小邦國,只要財政上許可,也都大興土木。
  • 古代皇帝8大宮殿,印度新德裡紅堡、泰國大皇宮、越南皇宮等
    古代皇帝是一個國家的權力中心,他們的居住之所奢華、宏偉、神秘,然而到了今天,這些宮殿一一脫下了它們神秘的面紗,展現在世人面前。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們,細數一下8大皇室宮殿的前世今生。印度德裡皇宮德裡皇宮位於印度新德裡,是莫臥兒帝國時期的皇宮,自1639開始建造,耗費了近10年的時間才完成。它的圍牆是用紅色砂巖建成的,所以被稱為紅堡。整個建築呈八角形,有5個城門,臨河一面的城牆高達30米,雄偉壯觀,氣勢磅礴。
  • 貴州安龍,特殊皇宮所在,特殊歷史見證
    對於貴州,大家所知的可能是黃果樹瀑布,梵淨山和織金洞等著名景點,對於宮殿,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了。但這裡,有一座特殊的皇宮,為何特殊?後面揭曉!這座皇宮就是永曆皇宮,現已經改為安龍南明歷史博物館!
  • 北京規模最大的明代寺廟,有國內唯一漢文大藏經經板,卻遊客稀少
    北京是一座擁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都城,它見證了許多文化的興起、興盛。繁榮,也見證了它們的衰敗,在這座繁華的古城,深藏著大隱隱於市的寺廟——智化寺。智化寺在北京東城區,明朝宦官把持朝政,因為太監無法擁有後代延續香火,大太監王振為了延續自身香火,修建了一座家廟供奉。
  • 泰國的宮廷也如中國皇宮般宮規森嚴嗎?
    那古代泰國宮廷的習俗有哪些呢中國的皇帝有廟號、尊號等,如果說中國皇帝的名字是多且長,那泰國國王的名字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國王不用真名。國王的真名是不對外公布的,也不讓百姓知道。在國王登基儀式上刻在金冊上的國王名字不是其真名,而是假名。這個名字起得很長,含意很深,有很多表示吉祥的修飾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