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8日電 澳門《新華澳報》28日刊文說,民進黨和蔡英文今年不搞美麗島事件紀念活動,這是因為蔡英文並非屬於「美麗島世代」中人,還是蔡英文目前正面對須在參選新北市長與爭取連任黨主席之間「二擇一」的困境,及撰擬十年政綱而無暇它顧,抑或是屬於民進黨「第三世代」的蔡英文刻意要借著忘記事件,來促成民進黨的「世代交替」以至是轉型改革,值得研究。
文章摘編如下:
四月十八日的「美麗島」事件三十周年之日已過去整整十天。過去二十多年來一直重視此事件的民進黨,今年卻沒有任何絲毫要舉辦紀念活動的動靜。
這與民進黨過去在屬於「美麗島世代」的江堅鵬、姚嘉文、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張俊宏、林義雄、謝長廷、陳水扁、蘇貞昌等人「當家」時,凡是逢遇與「美麗島事件」有關的周年日時,都要大搞紀念活動,甚至還要重演當年「美麗島事件」發生當日的某些場景的做法,大相庭徑。
這究竟是因為,民進黨現任主席蔡英文並非是屬於「美麗島世代」中人,對「美麗島事件」沒有什麼「感覺」,因而「懶得」去搞紀念活動,還是蔡英文目前正面對必須在參選新北市長與爭取連任黨主席之間「二擇一」的困境而焦頭爛額,及需要集中精力應對「ECFA雙英辯」及撰擬「十年政綱」而無暇它顧,抑或是屬於民進黨「第三世代」的蔡英文刻意要借著忘記事件,來促成民進黨的「世代交替」以至是轉型改革?還真是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美麗島事件」是「黨外」人士的政治資本。在往後的選舉中,「黨外」人士只要披上「美麗島受刑人家屬」或「「美麗島辯護律師」的綬帶,就是最高票當選的保證。但如同「美麗島事件」在民進黨內部被視為政治資本一樣,「美麗島事件」在民進黨內部也會被利用作為黨內奪權的政治工具。在二零零四年大選時的陳水扁副手之爭中,呂秀蓮就曾利用「美麗島事件」來批評二十九名反呂「立委」,而在反呂「立委」中,也有人批評呂秀蓮是在「美麗島事件」中出賣最多同志的人。以至直到今日,社會上仍在討論相關情況。
然而,即使如此,「美麗島事件」仍是民進黨的「神主牌」。民進黨無論是仍在野時代,還是在執政時期,都會利用「美麗島事件」周年紀念日進行活動。或是舉辦研討會,或是集會,或是舉辦畫展等,以至是遊行。去年十二月十二日,正在為參加高雄市長黨內初選而與楊秋興爭得焦頭爛額的陳菊,就充分利用她是「美麗島軍法大審」中的八名主要被告之一的政治資本,運用自己高雄市現任市長的公權力,以高雄市政府的名義舉辦了活動,為自己在綠營中加分。
但事件的紀念活動已開始變質。當年《美麗島》雜誌編輯部的人,既有「獨派」,也有「統派」。但在去年十二月十日事件三十周年時,民進黨本身不搞紀念活動,陳水扁卻在獄中作了一首歌曲,似乎「美麗島事件」是一場「臺獨」運動。而「本土」社團在高雄市舉行的活動,不見當年的當事人出席,反而一群挺扁的人在會上很活躍。可見民進黨中「美麗島事件」一代有意在作切割,避免事件與貪腐的陳水扁掛上鉤。
民進黨成立後,出任黨主席者主要是被喻為「第一代」的「美麗島事件」受刑人,如姚嘉文、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林義雄等,以及被喻為民進黨「第二代」的「美麗島」辯護律師,如江堅鵬、謝長廷、陳水扁、蘇貞昌等。
而現任主席蔡英文則與「美麗島事件」無任何關係。「美麗島事件」爆發時,她才二十三歲,正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院修讀碩士課程,而且據說與臺灣學生中的各派都有接觸。因此可以說,蔡英文是民進黨歷任黨主席中唯一沒有「美麗島事件包袱」者。
民進黨總部的現任高級黨工,從秘書長蘇嘉全到各部主任都是年青一輩。即使是中常委和中執委也鮮有「美麗島事件」中人。或許,正因為如此,民進黨中央不搞事件三十周年的紀念活動,來突顯民進黨已進入「第三代」時期亦即「世代交替」,不再自陷於「悲情」,而較為務實理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