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7日 09:26 來源:長江日報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開工建設,全長約360公裡
推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
12月7日,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項目開工建設,標誌著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正式啟動建設。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被列入《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和《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位於武漢繞城高速公路與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之間,途經武漢、孝感、鹹寧、鄂州、黃岡等地區,裡程約360公裡。
其中,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起於漢新公路,與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的黃陂至新洲段相接,設置雙柳長江大橋,經新洲、鄂州華容,止於黃鄂高速,路線全長34.7公裡,按長江大橋雙向8車道、接線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雙柳長江大橋是湖北省第40座、武漢市第12座長江大橋。主橋採用鋼桁架懸索橋結構,是長江上最寬的鋼桁梁懸索橋。
■ 適時啟動,打造武漢城市圈「1小時通勤圈」核心架構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裡程約360公裡。
當前,武漢正在編制交通「十四五」規劃,以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目標定位,著力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範區和疫後重振「武漢樣板」,加快構建國際層面綜合交通網、區域層面協同運輸網、市域層面立體交通網,為我省「中部崛起」作出武漢貢獻。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計劃在「十四五」期內全面建成。
規劃方之一——武漢綜合交通研究院副總經理童亞雄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在加快推進四環線建設的同時,2018年武漢就組織啟動了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的規劃研究工作,於2019年初形成了初步成果。2019年9月,省人民政府印發《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正式納入省級規劃。
今年4月,武漢組織市直相關部門專題研究,予以明確大通道走廊帶。今年6月11日,交通運輸部與湖北省委、省政府舉行視頻連線,同意將武漢城市圈大通道和武天高速等項目納入新一輪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
為響應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關於「超大城市積極推動產業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的相關要求,根據《湖北省疫後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目標要求,結合武漢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疫後重振需要,今年12月,武漢適時啟動武漢城市圈大通道建設,打造武漢城市圈「1小時通勤圈」核心架構。
■ 建設分為四段和兩座長江大橋,武漢統籌建設205公裡
全線分為四個路線段和兩個長江大橋建設。
據了解,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項目分為東、南、西、北4個路線段及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簰洲灣長江大橋兩座長江大橋。項目全長約360公裡,武漢市統籌建設裡程約205公裡、孝感市建設裡程103公裡、鄂州市建設裡程52公裡。
北段由武漢市黃陂區經黃岡市紅安縣接新洲區;東段由雙柳長江大橋接鄂州市梁子湖區;南段由鄂州市梁子湖區接武漢市江夏區;西段由武漢市蔡甸區經孝感市漢川市、應城市、孝感城區後接武漢市黃陂區,整體呈現環狀。
武漢統籌建設的205公裡,其中武漢境內157公裡、鄂州境內19公裡、鹹寧境內28公裡、黃岡境內1公裡,分為四段實施:北段(黃陂經紅安至新洲段)約65公裡,南段(江夏至鄂州段)約35公裡,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約35公裡,簰洲灣長江大橋(漢南過江通道)及接線工程約70公裡。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項目是《交通強國建設武漢市試點實施方案》重要項目,是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湖北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更好發揮武漢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城市群、城鎮帶發展,帶動湖北全域發展的需要;是構建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武漢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支撐交通強國建設的需要;是搶抓疫後重振政策機遇,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需要。
童亞雄介紹,項目建成後將形成武漢大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的核心交通架構,充分發揮「做強腹地、帶活周邊」的戰略作用;將有效支撐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快武漢都市發展區建設,支撐和引導武漢城市空間擴展、產業轉移和人口遷移,推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進一步優化武漢城市圈國高網結構,增強環線通道供給能力,強化路網銜接與轉換,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 武漢打造高快速路環射骨架路網
武漢市環線路網示意圖。製圖 馬超
在武漢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了高快速路環射骨架路網。記者了解到,除了環線外,武漢還有以三環線(直接或間接)為節點呈放射狀高快速路24條,其中高速公路17條、城市快速路2條、其他道路5條。
目前,17條高速公路射線已建成14條(武英高速、武麻高速、岱黃高速、漢孝高速、機場高速、機場二通道、礄孝高速、漢蔡高速、滬渝高速、武監高速、武嘉高速、京港澳高速、武黃高速、武鄂高速),在建2條(武大高速、武陽高速),規劃1條(武天高速)。
「武漢市域範圍內構建了以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快速路、主幹路為主的區域骨幹道路,已基本形成高快速為主的『環線+射線』骨架路網體系。」童亞雄介紹,等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項目建成後,武漢市域範圍高速公路裡程將突破1200公裡,路網密度有望進入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前三。
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連結>>>武漢規劃建設多條環線公路
一座大城的崛起,離不開交通網絡的暢達。環線交通的發展,是許多城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後的必然選擇。比如發達國家的大多數城市選擇了建設「環線+放射」狀的快速交通系統,在我國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相繼建設了市區環狀道路及環城公路。
目前,圍繞武漢的省、市規劃環形公路有:一環線、二環線、三環線、四環線、武漢繞城高速公路、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其中,一環線、二環線、三環線、武漢繞城高速公路、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已建成;四環線將於今年底建成,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開工建設。
一環線:核心區交通集散環,以集散功能為主,為三鎮核心區提供大容量、便捷的交通出行條件。全長約28公裡,圍合面積44平方公裡,1995年5月全線貫通。過江通道為長江大橋、江漢橋、長江二橋。
二環線:中心城區串聯三鎮各功能區重要的快速交通輸配環,也是中央活動區外圍的交通保護環,以中長距離快速出行功能為主。全長約48公裡,圍合面積137平方公裡,設計車速70公裡/小時,2015年4月30日全線貫通,過江通道為二七長江大橋、知音橋、鸚鵡洲長江大橋。
三環線:主城區與六大新城組群之間快速聯繫的轉換環,以客運交通功能為主,兼顧貨運交通功能。全長約88公裡,圍合面積525平方公裡,設計車速80公裡/小時,2010年12月30日全線貫通,過江通道為天興洲長江大橋、長豐橋、白沙洲長江大橋。
四環線:以貨運為主、客運為輔、連接六大新城組群的快速通道,六大新城組群之間的交通聯繫環,城市貨運交通主通道,高速公路環線。全長約148公裡,設計車速100公裡/小時,圍合面積1326平方公裡,過江通道為青山長江大橋、沌口長江大橋。
武漢繞城高速公路:城市過境交通高速公路環,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G4201,為G4京港澳高速、G42滬蓉高速、G50滬渝高速、G70福銀高速4條國家高速公路在武漢過境時合圍而成。全長約188公裡,設計車速100-120公裡/小時,圍合面積3261平方公裡,2007年12月全程通車,過江通道為陽邏長江大橋、軍山長江大橋。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規劃建設城市圈銜接環線,全長約360公裡,計劃2025年全線通車。
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促進城市之間「快捷暢通、高效連接」、推動城市圈交通一體化的高速公路環線,是《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發展「十二五」規劃》中規劃的「七縱五橫三環」高速公路網中的一環,由G45大廣高速(麻城至黃石段)、S78蘄嘉高速(黃石至鹹寧段)、S43孝仙洪高速、S28麻竹高速(麻城至大悟段)構成,總裡程約560公裡,設計車速100公裡/小時,目前已建成。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武漢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