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祖弘德 共聚滎陽——中國·滎陽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成功舉辦

2021-02-13 中華百家姓起源故事


尊祖敬宗是中華民族根親文化的傳統美德,尋根問祖是人們仰慕先祖聖德,傳承先祖遺風的鄉土情結。2015年11月10日至12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主辦,滎陽世界鄭氏聯誼總會、中國法治詩書畫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鄭姓委員會、河南省鄭文化研究院聯合承辦的「中國·滎陽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在鄭氏祖地河南省滎陽市隆重舉行。


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行為研究會會長戴儉明,國務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長忽培元,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滎陽市政協副主席範勝利,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文聯主席吳歡,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員、法治中國詩書畫院院長、中央國家機關美協副主席汪國新,香港輝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滎陽世界鄭氏聯誼總會首席榮譽主席鄭世進,廣州軍區通訊部原部長鄭敏,福建漳州市委原副書記、泉州鄭成功研究會會長鄭棟梁等領導以及鄭姓代表出席開幕式。


11月11日上午,中國·滎陽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暨第二屆法治中國「宗祠、家風、家訓、家規」名家詩書畫展在滎陽市植物園開幕。開幕式由滎陽世界鄭氏聯誼總會高級顧問、原總會法人代表鄭如傑主持。


凝聚後人力量,彰顯先祖望德。初冬時節,清晨的寒意早已被宗親高漲的熱情衝散,廣場上人們穿著盛裝,臉上洋溢著笑容,期待著盛典的到來。

來自美國、馬來西亞、韓國、西班牙、印度尼西亞、泰國、匈牙利、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來自廣西、廣東、湖南、湖北、陝西、山東、上海、浙江、東北、海南、安徽、北京、山西、福建、南京、四川、貴州、重慶、河北、江蘇、江西、雲南、澳門、香港、廣州、廈門等地共三十四個代表團一千八百多位鄭氏宗親代表參加了此次文化節。


開幕式上,河南省鄭文化研究院秘書長兼法人、滎陽世界鄭氏聯誼總會執行會長鄭朝增首先致辭,他講到:「文化節是全天下鄭氏宗親自己的盛大節日,是我們響應黨中央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實際行動,是團結天下鄭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鬥的重要體現。」並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使鄭氏文化節成為一次政府引導、民間主辦、群策群力、眾志成城的團結、精彩、難忘的文化節。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博士在開幕式致辭中講到:我謹代表主辦方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歡迎各位嘉賓來到鄭州、來到滎陽,來到全球鄭氏宗親的故國聖地、心靈故鄉。姓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去繼承、去弘揚。今年5月22日,中紀委官網頭條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首期推薦「鄭義門:孝義傳家九百年」,浙江省浦江鄭宅鎮的鄭氏義門,號稱「江南第一家」。歷經元、明、清三朝,十五世同居,三千多人同財共食,173人為官無一貪官,這在家族史上實屬罕見,而「孝義文化」則是鄭氏文化的精髓。鄭氏家風裡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滎陽是天下鄭氏的發源地和隆興之地。希望全球鄭氏心繫祖地,到祖地來投資興業,促進祖地滎陽、鄭州的經濟文化發展。最後,李立新秘書長倡議,讓我們攜起手來,充分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內開展健康有序的活動,為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構建全球華人根親文化聖地做出應有的貢獻,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並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泰國代表團團長鄭定沛代表海外代表致辭。他表示,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鄭氏發祥地滎陽參加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並講到,在每個時代泰國都湧現出眾多的鄭氏精英,在各個領域取得過重大成就。國內代表鄭家榮表示,來到滎陽鄭氏發源地,緬懷祖先,承襲聖祖血脈,弘揚鄭氏祖韻家風,傳承先祖遺德文化,是一次內化於心的教育。鄭氏文化事業是我們全體鄭氏人的事業,要靠我們全體的努力。海內外的宗親代表以激情洋溢的語言,訴說著他們對祖先的崇敬追思、對故土的摯愛眷戀。


滎陽市政協副主席範勝利致辭並代表滎陽人民對宗親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講到:滎陽與鄭氏血脈一體、骨肉相連,舉辦鄭氏文化節就是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愛國、忠孝、包容、誠信的滎陽鄭氏精神,激勵世界鄭氏族人擔負起振興祖地、光大滎陽的歷史重任,共同為中國夢作出鄭氏後裔應有的貢獻。天下鄭氏熱愛滎陽,滎陽服務天下鄭氏,熱情好客的滎陽人民誠摯歡迎鄭氏宗親經常回來尋根祭祖,根親聯誼,投資興業,發展工業,與祖地滎陽人民共創滎陽美好的明天。


最後,香港輝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滎陽世界鄭氏聯誼總會首席榮譽主席鄭世進宣布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開幕。

會場上,禮炮響徹雲霄,宗親們激動地歡呼雀躍,共同慶祝這個美好時刻。

開幕結束後,參會嘉賓趕赴鄭氏名人苑參加「中國·滎陽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暨乙未年世界鄭氏拜祖大典」活動。

祖功宗德,炳耀千秋。掩映在青山綠水中的鄭氏名人苑是鄭氏族人追慕先祖的聖地,古柏森森,傳遞出一份肅穆;雲霧繚繞,顯示出一份神聖。

綿綿高山,擋不住宗親對先祖的思念,萬裡重洋,隔不斷宗親對故土的眷戀。


懷著對祖先的無限敬仰與追思,人們步行上山。雖然山路狹窄泥濘,但阻擋不了遠道而來的遊子們虔誠的步伐。穿過雄偉端莊的石牌門樓,長長的紅毯一直綿延至山頂,兩側的家鄉人民,鼓樂齊鳴,夾道歡迎。傳遞著家鄉親人的友好與熱情。


宗親們扶老攜幼,帶著對祖地的無限思念,對先祖的崇敬之心,一步步踏上通往始祖殿的石階。白髮蒼蒼的老人聽著鄉音感慨無限,禁不住熱淚盈眶;懵懵懂懂的稚子隨著家人一同步行上山,聽著長輩講述先祖的事跡。


銘記祖德,不忘根脈。人們走在長長的甬道上,感受著鄉土的味道,傳承著先祖的精神。綿延不絕,川流不息。

始祖殿氣勢恢弘,莊嚴肅穆,殿前廣場寬廣大氣。廣場上的紅色氣柱挺拔壯觀,大紅燈籠高高飄起,喜慶吉祥。宗親們自覺地站好隊列,生怕褻瀆了拜祖的這份神聖。

拜祖大典在震耳欲聾的鼓樂聲中開啟,全體嘉賓整裝肅立,莊重而崇敬地靜立在始祖殿前。拜祖大典由鄭如傑宗親主持。


鄭棟梁宗親宣布「2015年中國·滎陽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暨乙未年世界鄭氏拜祖大典」開幕。


儀式禮炮、奏樂升旗、敬獻花籃、敬拜先祖、淨手上香、十拜三公、恭讀拜祖文、躍舞敬拜、施禮敬拜、祈福中華等儀式依次莊重進行。


鄭百中宗親恭讀拜祖文。


祈福中華環節,時間定格在2015年11月11日11時11分11秒,寓意鄭氏宗親在各國,各地、各界、各家爭做先鋒,做第一之意。宗親們雙手合十,鄭重肅立,為中華祈福,祈求鄭氏繁榮,國家昌盛。也表示他們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鬥的決心和毅力。

鳴放的禮炮聲、廣場上人們的歡呼聲在大殿上空迴響,七色的煙雲在廣場上空飄蕩。此時,雲霧開散,陽光普照,歡樂吉祥。

總有一種力量在指引我們方向,總有一種聲音在呼喚我們回家!伴隨著大典儀式的結束,鄭氏宗親們難掩激動的心情,紛紛將手中的高香點燃,進殿上香。

嫋嫋上升的香菸、彎腰跪拜的身影、專注虔誠的目光無不表達著鄭姓宗親對先祖的敬意。殿內,來自世界各地的宗親跪拜在先祖像前,久久不願起身。

大殿內容不下熱情的人們,廣場上也同樣盛不下人們的熱情。殿前的香爐裡插滿了海內外鄭氏宗親的祝福。

白髮的老人帶著他們對故土、對先人的追思淨手焚香,以香傳意。天真爛漫的幼子在長者帶領下認真行拜祖之禮,以示他們不忘故土,不論身在何地,他們的根都在滎陽!

香爐裡香火旺盛,整個廣場煙霧繚繞,飄散了又凝聚。人們隱匿在香火中的面容,帶著虔誠的目光,祈求先祖保佑家族平安昌盛,國家繁榮富強。


縷縷情絲,深深感懷,表不完,道不盡。唯有鄭氏一心,共謀發展,光大先祖遺風,傳揚鄭氏美名,實現中國夢,才是對先祖最好的告慰。

11日下午,參會嘉賓趕赴鄭氏文博園,參加滎陽堂文化苑,以及滎陽鄭道昭書畫研究院、正德國學院、鄭家拳研究會、鄭家拳培訓基地的揭牌儀式。

揭牌前,身著武服的孩子們目光堅毅,動作嫻熟的為人們展示了精彩的鄭家拳。「古今中外,尊法者強,重法者勝……」學子們飽含情感的詩篇朗誦,感人至深。孩子們的蓬勃朝氣展示著鄭姓文化發展的勃勃生機。

鄭世進、鄭敏、鄭加松、鄭朝陽、鄭朝增、鄭為理等嘉賓為「滎陽堂文化苑」揭牌。「滎陽堂文化苑」六個閃著金光的大字光彩奪目,來自世界各地的鄭姓宗親和嘉賓代表見證了這一時刻。

厚重的大紅木門緩緩開啟,人們紛紛走進文博園,在這裡細細品讀了解鄭氏三公以及歷代鄭氏名人的功跡。

在始祖殿,宗親們紛紛進香祈福,表達對先祖的追思。


一陣微風吹過,簷角的銅鈴帶著風雨的滄桑噹噹作響。暮色已深,人們屢屢回頭不願離去。這是一種親情的召喚,更是一種親情的眷戀。


晚上,由文化節組委會精心組織編排的「榮歸滎陽,圓夢中華」大型文藝晚會在滎陽市文博中心舉行。鄭世進首先致辭:「形色多樣、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為展現鄭文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讓我們體會到鄭文化的源遠流長。作為鄭氏子孫,感到無比的自豪。」

晚會上,鄭朝增質樸感人的講話,感動了在場的嘉賓。一句「我們老鄭家是有骨氣的!」更是贏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鄭朝增為鄭姓文化的發展嘔心瀝血,不計私利,至今欠有債務。但其為人坦蕩與磊落獲得了信任和理解。曾有債主在去世前對自己的兒子說,「鄭朝增不會欠咱的錢,你不要逼他!」。鄭朝增面對困難從不曾逃避!多少辛酸,多少無奈,鮮為人知。在信念的支撐下,他無怨無悔,為鄭姓文化事業無私奉獻著。是鄭氏精神「愛國、忠孝、包容、誠信」的真實寫照!

整臺晚會將愛國、忠孝、包容、誠信的鄭氏精神融入其中,為嘉賓們奉獻了一場情景交融、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


12日上午,在滎陽市文博中心舉行中國•滎陽第二屆鄭氏文化節鄭文化論壇。


滎陽市政協副主席王殿玉,國務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長忽培元,廣州軍區通訊部原部長鄭敏,滎陽世界鄭氏聯誼總會首席榮譽主席鄭世進,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姓氏文化工作委員會會長王培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衛紹生,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新斌,河南省民促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運敏,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喬,福建漳州市委原副書記、泉州鄭成功研究會會長鄭棟梁,滎陽世界鄭氏聯誼總會名譽會長鄭為理,滎陽世界鄭氏聯誼總會名譽會長、江蘇鴻瑞昌泰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加松,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學院副院長墨白等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


會上,滎陽市人民政府世界鄭氏聯誼中心主任鄭朝陽致辭。他講到,希望今後鄭姓文化活動團結和諧,求同存異,包容發展,遵紀守法,做好規劃,傳承創新。歡迎世界鄭氏常回家看看,關心老家的建設和發展。

隨後,鄭世進在致辭中說,希望專家學者共同研究鄭文化,為鄭氏文化事業共同努力。並宣布向大會捐贈六十萬。

滎陽世界鄭氏聯誼總會名譽會長鄭為理宣布為辦學捐款五十萬。


張新斌在發言中闡述了鄭州與滎陽的密切關係。

來自美國、西班牙、馬來西亞等國以及來自廣東、安徽等地的鄭姓代表分別作了文化和經濟方面發言。會上發布了《中華鄭姓源流與滎陽堂研究》一書。該書是「滎陽與中華鄭姓源流研究會」的成果之一,是鄭文化全面系統的總結。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學院副院長墨白、滎陽市作家協會主席趙炳熠先後就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鄭國春秋》和<望族兒女>系列叢書分別做了介紹。


鄭朝增會長、鄭朝陽主任向海南、港澳、安徽、湖北、潮汕、重慶等地區六位聯誼宗親代表授牌。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姓氏文化工作委員會會長王培英代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姓氏文化工作委員會向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


滎陽市政協副主席王殿玉在講話中指出,滎陽的大門永遠為鄭氏敞開,滎陽六十五萬人民,非常好客,希望鄭氏宗親的有識之士到滎陽來,在這片熱土上投資興業。並祝大會圓滿成功。

最後,世界鄭氏聯誼總會高級顧問鄭如傑宣布中國•滎陽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勝利閉幕!

花絮>>



如何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例1:回復漢字「李姓」即可查看【李姓起源】

例2:回復漢字「張姓」即可查看【張姓起源】

例3:回復漢字「林姓」即可查看【林姓起源】

.

相關焦點

  • 祖乃三公 根在滎陽——丙申年世界鄭氏拜祖大典在滎陽舉行
    敬祖弘德,共聚滎陽。2016年11月11日,中國滎陽丙申年世界鄭氏拜祖大典在滎陽鄭氏名人苑隆重舉行。
  • 祖乃三公 根在滎陽——丙申年世界鄭氏拜祖大典在滎陽舉行
    敬祖弘德,共聚滎陽。2016年11月11日,中國滎陽丙申年世界鄭氏拜祖大典在滎陽鄭氏名人苑隆重舉行。
  • 海內外2000餘名鄭氏後裔河南滎陽拜謁「鄭氏三公」
    人民網鄭州11月12日電 (霍亞平) 11月11日,中國滎陽第二屆世界鄭氏文化節在滎陽植物園拉開帷幕,來自泰國、韓國、西班牙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位鄭氏宗親代表齊聚世界鄭氏發源地——滎陽,拜謁「鄭氏三公」始祖,
  • 滎陽-全球鄭氏華人的尋根所在!
    國道交會處可可遠遠看到幾尊肅穆的紫銅雕像,那就是鄭氏三公像,鄭氏三公紫銅雕像高28.1米,於2004年10月29日在滎陽在滎陽舉行的「中國·滎陽首屆鄭氏文化節暨紀念鄭桓公受封立國2810周年」慶典大會上宣告落成。
  • 滎陽鄭氏與鄭成功溯源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鄭」,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鄭氏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鄭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鄭氏宗親交流。  我市文物公園局張武軍同志在丘剛、劉順安等人前期研究基礎上,據此撰寫了《鄭邕墓志銘考——兼論滎陽鄭氏祖塋在開封》,刊登於《殷都學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大學文學院楊松岐先生以年邁之軀,數易其稿,無私奉獻,將《鄭邕墓志銘》完整翻譯,史學博士、社會學博士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王大良撰寫了《鄭姓人的認同現象與中華民族凝聚力》,劉心健、劉順安、龐應水寫下《鄭姓族源研究》,沙旭升寫下《
  • 天下鄭氏出滎陽 滎陽鄭氏遍天下
    全國各地的姓氏研究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並展開了火熱的姓氏研究,其中研究最為全面、深度最深、廣度最廣的應該是滎陽鄭氏的研究,他們憑藉著海內外鄭氏族人的大力支持,另 &34;的說法得到廣泛認同。滎陽鄭氏的研究成果也為我國姓氏研究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滎陽鄭氏 • | 滎陽堂
    滎陽堂文化苑鄭國從鄭武公開始,不僅把最初的國都定在了滎陽的京城,而且奠定了鄭國雄厚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因此特別受到後人的尊重,遂用帶「武」的地名來紀念鄭武公,廣武、原武、陽武鄭武公將都城遷往溱洧的時間是周平王六年,也就是公元前765年,這樣算來,鄭氏遷到中原以京城為都前後有八年的時間。這八年,是鄭氏東遷中原絕處逢生的八年,是鄭氏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的八年。正是在以京城為都的這八年時間裡,鄭氏勵精圖治,蓄積力量,奠定了鄭氏在中原的397年王業。也正是出於這一點,如今的天下鄭氏都視滎陽為神聖的祖地,並有「天下鄭氏出滎陽」一說。
  • 滎陽鄭氏遍天下​
    至1974年,當地又成立了一個世界性的鄭姓宗親組織「世界鄭氏宗親會」,下轄臺北、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香港、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國家或地區的33個分會,會址設立在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故宮博物館對面山坡上,佔地2000餘米,稱為滎陽鄭氏大宗祠暨鄭成功廟。1991年後,由該宗親會組織了多次到當年滎陽鄭氏祖居地之一的今河南滎陽市「尋根」活動,充分說明他們對滎陽鄭氏具有一致的認同。
  • 澳門同胞赴鄭氏祖地河南滎陽尋根考察
    澳門同胞赴鄭氏祖地河南滎陽尋根考察   中新網鄭州3月5日電(王秋蘭)河南省委統戰部消息,日前,澳門同胞鄭鴻河到鄭氏祖地河南滎陽市尋根考察,他表示將號召更多的鄭氏宗親回祖地滎陽看看,為祖地的發展多做貢獻。
  • 老馬西行記之一八九(滎陽——廣武鄭氏文博苑)
    上午遊覽了李商隱公園、象棋公園、滎陽植物園、參觀了劉禹錫紀念館、補拍了鄭氏三公像。      下午原計劃去鄭州黃河文化園景區的,但在參觀鄭氏文博苑時,聽說有位週遊中國搜尋鄭氏文化的人將要來此,我便想與其一晤,聽他談談旅途見聞,向其學習長途旅行的經驗。趁他還沒到的時間,先去黃河名勝風景區探了一下路字,去遊覽了附近楚河漢界古戰場景區(鴻溝古戰場)、桃花峪風景區。
  • 戊戌年瓚系鄭氏祭祀始祖活動紀實
    2018年5月22日(農曆四月初八),瓚系鄭氏五百多名各村各房鄭氏宗親代表在肇慶鄭氏聯誼中心主任鄭和飛、瓚系鄭氏理董事長鄭觀的組織下
  • 2020「詩韻鄭風·和美滎陽」詩歌文化節正式啟動
    8月7日,中共滎陽市委宣傳部、滎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發布2020「詩韻鄭風·和美滎陽」詩歌文化節活動方案。根據方案,2020「詩韻鄭風·和美滎陽」詩歌文化節共包括「和美滎陽」詩歌文化節新聞發布、「聽見·和美滎陽」文化節目、《聽見·和美滎陽》書籍出版3項內容。
  • 尋根祭祖聚滎陽 家國情懷濟天下
    2018年世界鄭氏拜祖大典在中國滎陽隆重舉行       據非遺中國聯盟報導(張耀富)天下鄭氏出滎陽,滎陽鄭氏遍天下。20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岵雄山上,旌旗飄揚,中國滎陽戊戌年世界鄭氏拜祖大典,在鄭氏始祖殿隆重舉行。
  • 第五章 文化名郡 光輝燦爛—滎陽簡史—滎陽百科—滎陽網
    滎陽地處唐王朝東畿之地,又總運河樞紐,交通便利,人文豐厚,形成了獨具的文化氛圍,成為東方名郡。第二節  武牢之戰瓦崗軍在大海寺取得勝利沒過多久,其領導權就為李密所篡奪。李密自稱「魏公」,誅殺翟讓等起義軍原來的將領,引起內部的分裂和混亂。
  • 滎陽河陰石榴文化節入選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全河南僅5...
    選出102個系列活動小編獲悉,滎陽河陰石榴文化節滎陽市第十三屆河陰石榴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你若站在劉溝一帶的山頭上向東西望去,只見川東川西,嶺南嶺北,坡上坡下,沿溝地坎,儘是一簇簇一片片生機盎然的石榴樹,它遮天蔽地,逶迤數裡,密密匝匝地簡直就是一方石榴的世界。每當仲夏之時,這裡便呈現出一派更絕妙的景觀。
  • 肇慶市瓚系鄭氏隆重祭祀入粵始祖喜瓚鄭公
    瓚系成功企業家鄭和傑宗親虔誠上香由四會鄭氏聯誼中心會長鄭偉國發表自己對於祭祖的心聲,希望肇慶所有鄭氏支系都能對祖宗文化發揚傳承。最後由肇慶鄭氏聯誼中心副主任、瓚系理事長鄭觀發表講話,感謝每一位付出的兄弟,祝願瓚系鄭氏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互愛互助。
  • 「漫天櫻舞 古今穿越」河南滎陽第三屆古柏渡黃河櫻花節啟幕
    河南·滎陽第三屆古柏渡黃河櫻花節 上午,隨著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結束,一首《領航新時代》歌曲拉開了本屆黃河櫻花節開幕式的帷幕。同時,第二屆詩詞大會也正式啟動,一場場聲情並茂的詩詞朗誦表演引人穿越時空隧道,猶如夢回漢唐,沉浸在古詩詞的雅韻之中。豐樂櫻花園新成員「弗萊家族」上演古今穿越秀,傳承中國文化。
  • 「重陽與嫘祖文化多樣表達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論壇在滎陽環翠峪...
    映象網記者 李夢嬌 通訊員 蔣士勳 孫凌歌 文/圖10月23日上午,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政協滎陽市委員會、中共滎陽市委宣傳部主辦,滎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滎陽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環翠峪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承辦的「我們的節日——重陽與嫘祖文化多樣表達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 【滎陽文藝】滎 陽 堂
    據滎陽鄭氏研究會編著的《歷代鄭氏名人傳略》記載,漢時,鄭桓公二十七世孫鄭奇任河南太守,所屬梁、鞏、鄧、滎等二十一城,他遊歷了鄭桓公東遷的第一首都京城,考察了由鄭武公釋放的商民建立的大索城、小索城……對祖地深為懷念。便把「鄭姓舉族遷回滎陽」。      北魏隋唐時期,滎陽鄭氏公侯接武,成為連榮不衰的閥閱世家。
  • 260名馮氏後裔到滎陽尋根祭祖
    3月29日至31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馮氏工作委員會在馮氏的發源地滎陽市海龍大酒店召開第三屆中華馮氏文化節暨全國馮氏企業家論壇活動,來自海內外的260名有影響的馮氏後裔參加此次會議。 此次文化節活動以尋根、傳承、聯誼、交流、合作、發展為宗旨,參會馮氏後裔先後到高村鄉馮寨始祖墓地和馮城馮氏宗祠參加尋根、祭祖活動,併到「中華馮氏文化廣場暨愛國教育主義基地」參觀學習。同時,來自海內外馮氏企業家舉行企業論壇和宗親聯誼會,他們紛紛表示,願為祖地經濟和文化建設做貢獻。 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中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祥地,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