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鬥茶」?怎麼鬥?30款鳳凰單叢名茶匯聚汕頭「茗戰」

2020-12-21 瀟湘晨報

6月21日,第二屆鳳凰單叢民間鬥茶賽決賽在汕頭舉行,30款鳳凰單叢參賽茶樣進行比拼。本次賽事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指導,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主辦、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人民政府協辦。

比賽現場,茶香瀰漫,45位評委在擺滿茶葉樣品的桌子前走動,經過查看茶葉外形、泡水、聞嗅、觀察茶葉泡後舒展情況,品嘗味道後,評委將每一項評判分數寫到手中的計分表。另外一邊,茶商、茶農和愛茶人士正緊張地觀看著比賽情況。

據了解,鬥茶也叫做鬥茗、茗戰,始於唐朝,盛起於宋朝,是茶人之間在春茶採制時以優良次序排名的一種賽事,具有很強的勝負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

「鬥茶是一項面向所有鳳凰單叢茶生產單位、流通單位、消費單位的賽事,擺脫了長期以來茶葉的品質僅僅由專家說了算的局面,將話語權交到了面向終端零售市場的茶商手中。」 廣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陳傳譽在活動現場介紹,參賽茶農會特地來到現場觀看比賽,並與同行切磋茶葉種植、製作等相關技術,在互動交流中提升種制茶水平。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鬥茶比賽,想通過比賽再次檢驗自己的茶葉水平到哪裡去。」一名汕頭茶商表示,這樣的比賽規格高、評委專業、公信力好,是鳳凰單叢業界不可多得的茶界盛事,有助於規範鳳凰單叢茶葉的優良次序,「把自己珍藏的精品茶葉與同行進行切磋比拼,能學到不少東西」。

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長林楚生介紹,為了讓鬥茶比賽更加公平公正,本屆賽事共邀約45名來自國內各地區的採購商及專業茶人擔任評委,依照國標GB/T 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方法》,採用暗碼感官審評,對單叢的外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五項因子」審評,按照滋味35%、香氣40%,外形15%、葉底5%、湯色5%的比例進行綜合評定,評審分別打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確定名次。

「分數錄入等環節由仲裁員進行全程監督,評審結果在仲裁組的監督下由仲裁長在決賽現場當庭宣布。」本次賽事組委會秘書長林嵐告訴記者。

當天,在歷經四輪茶葉審評後,各組分「茶王」、精品茶、商品茶獎名單在現場對外公布,鬥茶比賽的最終頒獎活動在當晚舉行。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直擊第二屆鳳凰單叢民間鬥茶賽!(附名單)
    6月21日,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指導,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主辦、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人民政府協辦的第二屆鳳凰單叢民間鬥茶賽在汕頭龍湖賓館成功舉辦。在第二屆鳳凰單叢民間鬥茶賽總決賽現場,茶界專家評委和愛茶人士齊聚一堂,聞杯把盞,評茶鬥茶。進入決賽的30款鳳凰單叢皆是頂尖茶人們醞釀多時,拿出最上乘的精品茶,堪稱單叢茶頂尖工藝的大比拼。千年來鳳凰單叢發展的精華皆凝結於此,為大賽的精彩程度提供了保障。面對如此多的好茶,如何做到公正嚴謹,優中選優呢?
  • 鳳凰單叢潮州人的「思鄉茶」
    記者:最古老的是什麼品種?  陳培輝:最古老的鳳凰單叢品種是「宋種」。宋種一號只有一株,是從宋朝留下來的,目前樹齡已有六七百年。新中國成立前這棵樹有段時間不長葉子,大家都以為它枯死了,也沒打理它,誰知後來它又發了芽,現在成為鳳凰單叢的標杆,已經長成六七米高的小喬木,人們每年都在這棵樹上採茶,今年還採了4斤。
  • 興起於唐,盛行於宋的全民鬥茶,到底怎麼鬥,又有何歷史意義?
    一、「鬥茶」緣起 鬥茶又稱「茗戰」、「鬥茗」,它雖興起於唐,卻是到了宋代,才廣為盛行。鬥茶在歷史典籍之最早出處,當為《梅妃傳》: 後上與妃鬥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鬥茶今又勝我矣」。 也有人常舉出唐馮贄《雲仙雜記》「建人謂鬥茶為茗戰」這條記載,以作為鬥茶之最早記載。
  • 茶書推薦 | 《鳳凰單叢》
    據史書(明清《潮州志》)記載,鳳凰「待詔茶亦名貢茶」,是明清時期貢品之一,早在1915年,鳳凰單叢茶就獲得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銀獎。鳳凰單叢一叢一韻,叢韻芬芳;一香一味,喉韻含香的特質獲得世人的認可和喜愛。
  • 關於中國古代「鬥茶」你知道多少
    鬥茶,又叫「鬥茗」、「茗戰」就是在品茶時為了評出高低,決出勝負而進行的一種飲茶方法。
  • 鳳凰單叢:給你一個「真香」警告!
    今日關鍵詞:鳳凰單叢…每年,茶百科分享的烏崬山高海拔單叢茶,都會吸引一撥又一撥的茶友入「坑」鳳凰單叢。對於這個足以媲美極品香水的烏龍茶品種,喝到的茶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香!真香!沒想到茶也能這麼香!同樣沉醉在這溫柔「香」裡的茶百科人,也已經不記得被問過多少次:鳳凰單叢為什麼這香?加了香精?摻了花瓣?帶著這個問題,小編帶您踏上鳳凰單叢的茶香之旅!「香」從何處來?
  • 「沒出息」的宋人 ,就曉得鬥茶 、鬥茶 、鬥茶 !
    宋人鬥茶,是一種雅好,不鬥茶,怎麼能知道茶之雅趣?古之鬥茶者,大都為一些名流雅士,圍觀者眾多,就像今天看一場球賽一樣熱鬧。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鬥茶,或多人共鬥,或兩人捉對「廝殺」,三鬥兩勝。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和茶百戲。
  • 五款鳳凰單叢高山茶,分別是什麼類型口感?
    2019年五款鳳凰單叢高山春茶品鑑裝分別是:凹富後單叢、鴨屎香單叢、老叢白葉蜜蘭香單叢、大葉杏仁單叢、芝蘭王竹葉單叢。鴨屎香:大名鼎鼎,就不用多介紹了,這款茶產自烏崬村獅頭腳。聞著湯香、喝著香、入口後的香,三種香是不同層次的變化,是她的特色,以及入口後的清冽甜爽是高山春茶的特徵。同時,蓋香是濃鬱的奶香花香,這是最好辨識的特徵。「鴨屎香」的香型香氣濃鬱持久,湯色橙黃明亮,韻味好。
  • 隔年陳蜜蘭香鳳凰單叢2017年 | 都說好茶需要等 果然值得!
    同屬烏龍茶類的鳳凰單叢,品種和做工與巖茶都很接近。因此,我們不禁猜想,隔年陳的鳳凰單叢,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我們從吳玲老師那裡,尋找到了一款2017年的蜜蘭香單叢,來一探究竟。 吳玲老師是鳳凰單叢傳統炭焙工藝的繼承人,從小陪伴在母親身旁,對鳳凰單叢的製作工藝耳濡目染。
  • 一茶百種香 3分鐘教會你選、衝、品鳳凰單叢
    曲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攬炭手親煎。小砂壺瀹新鷦咀,來試湖山處女泉。——清·丘逢甲瀹[yuè]:煮。鷦[jiāo]咀[zuǐ]:古代茶葉名稱,潮州鳳凰山的鷦咀茶,即鳳凰單叢茶。鳳凰單叢茶,烏龍茶類,全國名茶,因產自鳳凰鎮、茶葉在泡時香、醇、甘、潤、韻等特點而聞名。「鳳凰」很明顯是指產地潮州鳳凰鎮了,那「單叢」是什麼意思呢?
  • 什麼茶讓他們如此沉迷
    什麼茶最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答。浩瀚華夏,出產的茶品無數,但主要類別也就十個,俗稱「十大名茶」。分別是指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君山銀針、信陽毛尖、祁門紅茶、六安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鐵觀音。
  • 古代文人興鬥茶
    古代文人鬥雞、鬥蟋蟀的癖好由來已久,在古書中有不少的描繪。對此許多人都很熟悉,但知道古代文人有「鬥茶」習俗的似乎就不多了。
  • 比十香軟筋散還要厲害的單叢十香
    潮州茶中以鳳凰單叢為最典型代表,重苦澀,有高揚香氣蘊含在茶湯之中,以獨特山韻吸引眾人,尤其是「一叢一味、百叢百味」的複雜學問,讓眾多茶友魂牽不已。想要搞清楚鳳凰單叢,得先從了解十大香型開始。黃梔香型黃梔香品是目前鳳凰單叢茶系列中銷量較大的品系之一。在歷屆的省級、國家級、國際級的名茶評比會上屢獲殊榮。
  • 鳳凰展翅:鳳凰單叢茶飛出鳳凰山,走向國際化!
    我市組織了多家茶葉專業企業參加大賽,來自鳳凰紅憬龍茶葉有限公司的王梓韓、鳳凰曉香茶莊的餘曉君參加個人「泡茶PK」和「鑑茶湯等級 PK」項目;鳳凰曉香茶莊的餘曉君參加個人「茶湯對茶樣PK」;來自鳳凰福源茶業的鄒曉麗、鳳凰紅憬龍茶葉有限公司的王梓韓參加個人仿宋茶葉表演競賽。
  • 鳳凰單叢十大名叢,你心悅誰?
    歡迎來學院直播間今天的特邀嘉賓依舊咱們的青茶但是和鐵觀音不同的是這一次來到咱們直播間是鳳凰單叢主要生活在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肉桂香肉桂香是大家平時聽得比較多的一種香型這一款單叢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烏黑,油潤有光,伴有硃砂紅點衝泡清香持久,有獨特的天然肉桂之氣味花香
  • 潮州的鳳凰單叢簡介
    潮州產茶,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時,由最早的「鳳山黃茶」演變至今的鳳凰單叢,是與武夷巖茶齊名的烏龍茶。地理鳳凰山,位於潮州的東北部,遠離城市,靠近閩粵邊界。由於地處深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大量老茶樹的生長和保護良好,這是鳳凰山最大的財富。
  • 圖解鳳凰單叢十大香型,揭開單叢神秘面紗!
    鳳凰單叢有很多香型,近年來,茶農、茶商等茶人為其總結了十大香型,廣為世人所接受。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鳳凰單叢十大香型。
  • 鳳凰單叢的香從何處來?
    不同的品種各自有特別的香,比如肉桂品種的桂皮香、白葉單叢的蜜香、臺灣金萱的奶香,鳳凰單叢茶的蘭香蜜意桂韻......鳳凰單叢在長期的繁殖和選育過程中,養成了獨特的品種品質,並且形成了千變萬化的香型。目前,市場上流傳比較廣的鳳凰單叢香型是1996年定義的十大香型:蜜蘭香、桂花香、黃梔香、玉蘭香、夜來香、肉桂香、杏仁香、柚花香、芝蘭香、姜花香。「地利」--- 地域香粵東地區的鳳凰山,土壤環境是粗晶花崗巖發育成的山地紅地和黃地,有機物含量在1%-2%之間,礦物質含量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