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丨李白VS蘇軾,一個穿越了千年,一個讀懂了歲月

2020-12-16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句詩,穿越時空,如皎潔明月,照亮你我的人生之路。

失意時,你會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式灑脫;離別時,你會想起「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蘇軾式祝願。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唐詩宋詞影響深遠,而作為兩種文體的代表人物,「詩仙」李白和「坡仙」蘇軾,如果讓你選擇,你覺得誰會更勝一籌呢?

一個是唐詩魁首,一個是宋詞冠冕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這兩首詩被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白的詩,開篇用典,寄情山水,表達自己想要從名山盛景中得到寄託,實現自己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願望。

蘇軾的詩,賞遊西湖,全景概述,描繪出一幅雨後湖水波光粼粼、五光十色的絕美畫卷,表達自己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兩人雖生在不同的時代,卻都是當時登峰造極的人物。

李白的詩歌,早在唐玄宗時就名滿天下,唐文宗更是向全國詔書御封「李白詩歌」與「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大唐三絕」

而蘇軾,論文學,他和歐陽修並稱「歐蘇」;論寫詩,他和黃庭堅並稱「蘇黃」;論填詞,他和辛棄疾並稱「蘇辛」,綜合實力堪稱「宋朝第一」。

一個自信超群,一個超然曠達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自古文人從政,能做到頂級的,太少了。而能在殘酷的生活中還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更是少之又少。

李白早年以詩名滿天下,雖然沒走科舉道路,但通過名人的推薦,也得以進入唐玄宗的視野。

李白最輝煌時,民間有「貴妃捧硯」、「力士脫靴」、「龍巾拭吐」、「御手調羹」的傳說,甚至他還被封為「翰林待詔」,給唐玄宗與楊貴妃做詩。

可惜囿於權利的鬥爭,亦或是李白狂傲的性格,三年後,他被賜金返還。

而李白的詩歌,則完美的代表了「萬邦來朝,海晏河清」的盛唐氣象,在他天才般的想像中,給我們展現了千百年來難得一見的自信和豪氣。

余光中《尋李白》寫到: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無拘無束,逍遙獨立於天地之間,任何時候都相信在人生逆旅當中,自己的使命和價值。

而蘇軾的一生,則不斷印證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深刻道理。

蘇軾是宋朝的「執牛耳者」,在科舉考試中一舉成名,並得到當時的文壇盟主歐陽修的大力獎掖。

在他從政期間,與王安石意見不合,反對變法,還寫詩諷刺當時的一些新貴,被人揭發,鋃鐺入獄。

隨後蘇軾掙扎在政治的漩渦中,一路被貶,到最後一直發配海南島,創下被貶歷史第一。

可蘇軾,當真是天生的樂天派,無論是仕途不順,還是生活貧苦,他從無抱怨,還寫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言壯語。

在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中,他說蘇軾是:

「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得意時,他不驕矜,該如何做還是如何,失意時,他不沉湎於泥沼,反而在裡面苦中作樂,甚至把沼澤也由死氣沉沉變得生機勃勃,他是塵世裡的一朵花,隨處可以開放。

一個愛酒,熱情似酒;一個愛茶,沉靜如茶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李白《行路難·其一》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蘇軾《汲江煎茶》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詩仙的李白風雅之時、豪放之時、浪漫之時、惆悵之時,都會以酒解懷,以詩當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風雅的詩仙李白在月夜花下獨酌,以豐富的想像,表達出對孤獨的複雜情感。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這是浪漫的詩仙李白約會知己,舉杯暢飲,還要相約明日以琴助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是惆悵的詩仙李白在經歷了人生太多的榮辱和悲歡之後,對憂愁的深刻解讀。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豪放的詩仙李白與朋友飲酒,喝到興處,有感而發。什麼五花馬,什麼千金裘,身外之物,統統可以拿來換酒——何等豪放!

蘇軾愛茶,詩作也更內斂沉靜,豪放與婉約並存。而他對烹茶也十分精到,不管何時,總要給自己來上一杯。

簿書鞭撲晝填委,煮茗燒慄宜宵徵」,蘇軾連夜辦公,要給自己煮上一杯清茶,看著水中茶葉緩緩鋪展開來,茶香四溢,疲憊瞬間一掃而光。

「皓色生甌面,堪稱雪見羞;東坡調詩腹,今夜睡應休」,蘇軾文思斐然,寫詞詠詩,必要給自己斟上一杯好茶,細細品味,詩句連同著茶香,傾瀉而出。

「沐罷巾冠快晚涼,睡餘齒頰帶茶香」,沐浴完,要喝一杯茶;「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午睡後,要飲一杯茗。茶,已經成為蘇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蘇軾,一個痛快淋漓,感性大於理性;一個沉著內斂,理性大於感性。

讀李白,就像飲酒,熱烈而奔放;讀蘇軾,就像品茶,苦盡則回甘。

一個天分更高,一個學識更廣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李白《獨坐敬亭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蘇軾《蝶戀花·春景》

葉嘉瑩先生曾說:

在中國古代的詩人中,有兩個人得到過「仙人」的評價:一個是李白,一個是蘇軾。

李白被稱為「詩仙」,蘇軾被稱為「坡仙」,這無疑是世人對詩人才華的最高褒獎。

李白的天分,得益於他天才般的想像,通過瑰奇飄逸的描述、汪洋恣肆的語言,寫出無數經典篇章,千古文人中當屬第一。

而蘇軾的學識,則在於後天的努力。為了激勵自己不斷奮進,還寫下「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對聯。後來,蘇軾在詩詞歌賦全方位的成就,無人能敵。

據宋代筆記《庚溪詩話》記載:

宋神宗曾問身邊的近臣,蘇軾可以與哪個古人比作?有人說「唐李白文才頗同。」 神宗說:「不然。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

可見,宋神宗雖然不贊同蘇軾政治上的見解,但對他的才華,卻是頗為肯定的。正如一網友所說:

李白是才氣天授,

青天白日裡降下朵皎皎青蓮,

落於盛世,開於盛世,

又超脫於盛唐的煙火繁華。

蘇軾是後天成才,

浩繁卷牘裡砌出個矯矯孤松,

生在北宋,長在北宋,

一心多用尚且能廣有建樹。

一個代表黃河,一個代表長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李白和蘇軾,在不同的時空,分別寫下各自的詩篇。一詩一詞,成為華夏大地兩條母親河的最經典名句。

余光中先生在《戲李白》裡說:

有一條黃河你已經足夠熱鬧了,

大江且留給你蘇家的鄉弟吧。

天下二分,都歸了蜀人。

你據龍門,他臨赤壁。

黃河西來,大江東去,兩個偉大的靈魂隔著時間的長河遙遙相望,舉盞,仰飲而盡。

而我們,讀著兩人各自的詩篇,感受盛唐獨一無二的不盡繁榮,領略宋朝空前絕後的無限蒼茫。

在詩作中徜徉,感悟自己的人生,在生命中不斷奮進,譜寫自己的答卷。

一詩一詞,字字珠璣,句句入心,半生歸來,也成了詩中之人。

即便如此,我也願你:

經歷再多,也知世故而不世故;

長路孤單,跋涉時也有人相伴;

生死兩茫,珍惜過就不留遺憾;

飽經風霜,眼中仍有星光!

相關焦點

  • 領悟穿越千年的詩詞之美:讀詩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讀人!
    詩詞的力量,穿越千年後向我們奔騰而來,裡面有戰場上的金戈鐵馬,也有愛情裡的悱惻纏綿,有的是面對人生窘境後的痛飲三百杯,有的是峰迴路轉後的回首看人生。一首好的詩詞,足以讓我們沉醉其中,流連忘返,聊慰平生,我想,這就是詩詞的力量。曾記得還是頑童的我,在清輝滿地的庭院之中品讀詩詞之美,在那個時候就有一種對詩詞的嚮往之情。
  • 蘇軾到底有什麼魅力?讓余光中嫌李白、棄杜甫,詩詞還可以醫心
    而「出人頭地」這個詞兒也就是這麼來的,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但你一定不知道大文豪蘇軾一生博覽全書,卻從不肯背誦,他自創八面受敵讀書法,領先時代一千年,內容和現在的網際網路讀書法一樣。
  • 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李白
    周白之白做客「青睞·雲課堂」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李白青睞·雲課堂李白,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眾多國人的心目中,李白是狂放不羈、超凡脫俗的「謫仙人」。然而,這也許只是我們心目中的李白,真正的李白到底是什麼樣子?10月31日下午,周白之白帶著他的新作《李白那年三十整》,做客「青睞·雲課堂」,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李白。談及自己寫這本書的初衷,周白之白說他從小就很喜歡李白,包括筆名周白,也是取自母姓「周」和李白的「白」,又因ID被佔改為「周白之白」。
  • 蘇軾作了一首詩,豪放不輸李白辛棄疾,竟全都是「抄」的?
    大家印象裡古詩詞的第一狂人應是那個執青劍吞烈酒的詩仙李白,動不動就提刀傷人,或者口出囈語,很容易讓讀者誤以為他是供酒精驅使的傀儡;宋詞中的第一狂人就應該是稼軒兄了,「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直言不諱,十分直白。雖然李白和辛棄疾一路狂奔遙遙領先,但蘇軾的這首詞也不謙虛!
  • 十首幽默詩詞,讓人捧腹大笑,李白、辛棄疾好可愛
    印象中,李白、蘇軾、辛棄疾等大詩人,或感懷家國,或放浪形骸,或寄情山水,但你不知道的是,他們也有「幽默」的時候!他們喝多了和樹較勁,諷刺朋友毫不留情,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幽默詩詞,詩人原來很可愛。
  • 4首霸氣的詩詞,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誰最大氣磅礴?
    ——《江上吟》這是一首七言古詩,李白作詩,最棒的就是古體詩,因為古體詩在創作上非常自由簡直跟李白狂放瀟灑的個性渾然一體,所以對於李白這樣的詩人,一定不能有束縛,比如七言律詩,因為有太多的限制,相比之下,李白在律詩上的成就,就要稍微遜色一些了。
  • 平安詩詞:願山河無恙,你我安康
    今天,送給大家幾首平安詩詞,願您健康平安,幸福每一天。《夕烽》杜甫夕烽來不近,每日報平安。塞上傳光小,雲邊落點殘。照秦通警急,過隴自艱難。聞道蓬萊殿,千門立馬看。如果你不在家中,請你不要忘了給愛你的人打一個電話,發一條信息,報一句平安,並祝他們安好。《少年遊》周邦彥南都石黛掃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而今麗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舊賞園林,喜無風雨,春鳥報平安。平安二字,勝過千言萬語。喜無風雨,春鳥平安。
  • 李白VS蘇軾,誰更惹人愛?康震、酈波從3方面闡述,結尾讓人笑翻天
    在詩詞的國度裡,有許許多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的詩人詞人,他們筆下的佳作點亮了一盞又一盞閃亮的明燈,讓思想的火花煥發無限光彩。夢回大唐,詩仙李白在月下醉酒; 彈指一揮間三百年過去,蘇東坡對著同一輪明月,在半醉半醒之間飛月做了一回神仙。
  • 蘇軾:被詩詞耽誤的美食家
    要說起蘇軾,大家肯定想到的都是大詞人,隨手一寫就流傳了百千年,不得不說,他真的是天賦超人。但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作詩詞有多厲害,而是他對吃喝有多愛。仕途不順了,喝,和朋友相見了,喝,高興了,喝,不高興,更要喝,一喝完,蘇軾就覺得自己飄飄然。他不醉酒,是因為他理性,很少像李白一樣把自己灌得爛醉如泥。如果說,阮籍劉伶之酒為麻醉宣洩忘卻而淵明之飲似有靜穆之趣,則東坡之師陶好酒故有豪放飄逸閒適的一面。
  • 李白和蘇軾誰的文採更高?他們的政績誰更強一些?蘇軾是治水專家
    為此李白再有才,也沒辦法通過科舉考試做官,所以他只能找關係。在朋友的介紹下,李白到了玉真公主那裡,幾句詩就徵服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將李白介紹給了唐玄宗,李白這才順利進入仕途。唐玄宗也是欣賞李白的才華,給了他一個翰林學士的職位。
  • 李白的一首靜美詩詞,縱情歡飲,讀來使人忘憂
    這是一個陀螺般飛速運轉的年代,一切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變化著,人們不得不加快腳步適應著時代的旋律。我們離那個車馬很慢的年代越來越遠,那些古老的印記也逐漸消弭,然而詩詞卻似有穿越時光的能力,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韻味繁盛至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 《李白那年三十整》:打破詩仙光環,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李白
    這對於前半生出盡風頭的才子李白來說,真是莫大的「恥辱」。他將自己的滿腔豪情嵌入長安,卻發現長安太大,太深,就像一粒石子被投入大海,激不起任何浪花。 青年作家周白之白在《李白那年三十整》中,將塵封在歷史中的李白以及與李白相關的種種匯聚一堂,為你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那個真實得你不太想承認的李白。
  • 蘇軾為一位16歲粉絲寫的詞,不食人間煙火,最後一句千年無人超越
    曾經,寫得一手好詩詞,似乎並不能保證才子們當上大官,畢竟李白杜甫都沒做得了公卿。但寫得一手好詩詞,卻時不時能招來點桃花運。當年李白在長安受了委屈,失意下離了京,準備好好地遊玩一番。在洛陽連續遇上了首次見面的杜甫和高適,三人相聚於河南梁園。
  • 考試要默寫的詩詞名句,都在這套書裡了!《一口氣讀懂詩詞名句》
    不過,既然涉及考試,咱們也都了解,考古詩詞的話,大部分題目還是讓孩子默寫古詩的名句。所以,如果孩子實在是難以記住整首詩,不妨先從詩詞名句開始。讓孩子先通過了解名句,進而再去了解整首詩,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比如,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眼看往日繁華無比的長安城變得滿目瘡痍,而自己又身陷叛軍之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道出的是戰爭的殘酷,以及人生的無奈。
  • 56歲蘇軾這首贈別友人的宋詞,乃是熟語「歲月如梭」的出處
    不過,在日常的使用當中,「歲月如梭」卻也是常見的高頻詞。而且這個熟語的出處,乃是出自蘇軾的一首精彩宋詞作品。且看: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歲月如梭。白首相看擬奈何。故人重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慚愧青松守歲寒。
  • 夜讀丨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江城子· 密州出獵》宋·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調離京師,迎來他人生的第一個失意點。熙寧八年(1075年),蘇軾在密州任上寫下了這首《江城子》。歲月不饒人,此時的蘇軾已經40多歲(蘇軾66歲時去世),頭髮略顯花白。但是蘇軾又何曾繞過歲月,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定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 蘇軾丨三首詠月詩詞,三種生命境界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是1076年中秋之夜,蘇軾在密州太守任上看到月亮時的祈願;「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這是被貶黃州時期,蘇軾酒後夜行在蘄水之畔看到月亮時的感受;「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是1100年六月二十日夜,蘇軾從海南島北返中原,途經瓊州海峽看到月亮時的領悟。
  • 詩詞丨一詩一茶,一遠行
    詩詞丨一詩一茶,一遠行 2020-12-05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經此一役,蘇軾心灰意冷。因為收入低微,為了讓全家都能吃飽飯,蘇軾帶領一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補貼生計。從此,蘇軾有了一個別號——東坡居士。雖然生計解決了,可他內心深處的幽獨和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這裡遭遇不幸的「孤鴻」,實際上就是遭遇貶謫的蘇軾。所以這裡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孤鴻的心理活動,其實就是蘇軾內心的種種感受。即內心的孤獨和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但流傳千年後,不少後人把他當做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不要落入世俗的圈套,要堅持自己的初心。
  • 66.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我跟您說,對於蘇軾、李白、杜甫、王維這些詩人,那明月就是一種召喚,看到月光,就感到自己的心情,像這個美好的月夜一樣,就想要與人分享。李白那時候是沒人跟他分享的,正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可就算這樣,李白仍然「舉懷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說月光對他重要不重要?特別是作者蘇軾這時候被貶黃州已經四、五年了,那月光已經成了他的老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