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在京舉行「雀巢中國創新日」活動,展示今年在華推出的多款創新項目,新品項目數量相比去年翻了一番,其中多款產品針對中國市場量身定製,致力於填補市場空白,中國這一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場正在孕育食品健康新風尚。
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羅士德(Rashid Aleem Qureshi)表示: 「面對中國瞬息萬變的食品和飲料業務,雀巢近年來加快了創新模式的改進和試水,勢在創建一種健康的可持續的多維創新策略。雀巢150多年來致力於『提升生活品質,貢獻於更健康的未來』的目標,在未來兩年的創新梯隊中,還有上百個創新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豐富的營養健康產品選擇。」
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 羅士德
雀巢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江妮妮表示:雀巢的多維創新策略由三個關鍵槓桿支持:除了加速創新和改良以穩步發展公司的基礎業務,特別增加了消費者體驗式創新,包括消費方式和消費場所;並設立雀巢孵化器,尋求新的業務空白領域。
消費者體驗式創新, 雀巢小Ai引領語音購物新風尚
雀巢以『營養、健康、幸福生活』作為公司追求的核心,繼去年推出語音識別智能家庭營養健康助手—雀巢小Ai之後,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提升用戶體驗,正式推出第二代產品。升級版雀巢小Ai增加了30萬條營養健康內容,海量健康小貼士可以隨時查詢;推出個性化多重智能互動體驗,如定製化營養食譜和熱量計算等;更推出雀巢商品語音購物渠道,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便捷購物體驗。
雀巢小Ai創造性地將智能語音與營養健康領域的知識和信息相結合,貼近用戶需求,升級版更是全面提升用戶體驗。雀巢小Ai致力於為中國家庭提供定製化的營養健康信息,成為智能化的家庭營養健康助手,利用音箱將服務更自然流暢地延伸到用戶的生活中,科技與消費品、硬體與知識的結合創造了全新的消費者溝通渠道和服務體系。
雀巢小Ai是雀巢集團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第一款個創新體驗,今年已陸續推出小米合作的「雀巢我的營養APP」,雀巢咖啡辦公室咖啡廳,惠氏媽媽智能衝調器等創新體驗。
商業模式創新,雀巢孵化器快速填補市場空白
伴隨著消費升級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實施,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人們需要更多健康自然、定製化的產品。與歐美消費市場相比,中國市場總體發展方向趨同但變化速度明顯快於歐美,更具挑戰性。
雀巢於年初創立創新孵化器團隊,致力於尋找雀巢業務的空白領域,快速響應中國市場需求定向研發新品,中國也是繼美國之後雀巢特設孵化器加速創新的市場。 在「雀巢中國創新日」上,雀巢正式發布孵化器團隊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製的三款全新品牌:傳統與現代科技結合健康湯飲「幸善」、個性化定製健康零食「自然食客」以及運動健身即飲高蛋白質水「MuscleHunt肌獵」,新品牌都將以先電商為上市渠道迅速打入市場。
產品定向創新,雀巢深耕中國市場健康引領
雀巢孵化器與太太樂聯合打造「幸善」健康湯飲品牌,旨在結合現代科技與精選食材,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健康湯飲。雀巢研發中心研究中國傳統食材多年幸善的初心來自用科技展現健康膳食的力量,產品精選傳統食材通過現代工藝技術呈現。今年計劃推出幸善玫瑰石榴植物飲品、幸善枇杷金銀花植物飲品、幸善蜂蜜菊粉植物飲品、幸善人參枸杞濃醇雞湯、幸善蛹蟲草黃精濃醇雞湯、幸善膠原蛋白紅棗濃醇雞湯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多樣的營養選擇。
雀巢孵化器與徐福記推出健康零食品牌 「自然食客」,主打「營養師聯合開發,口味創新,種類多樣,個性定製」,旨在解放大家的美食享受天性,在體會零食的有益價值的同時,享受更有趣的個性化體驗。精選高品質食材,由堅果、蔬菜乾、凍幹水果、黑巧克力等多類美味混搭而成,提供超過30多種美味選擇,消費者還可按個人愛好和場景自由搭配成主題零食盒子。「自然食客」還與粉絲成立「不正經零食研究所」,粉絲可定期參與新品研發和主題盒子共創,經歷從想法到產品的創作。
雀巢孵化器與銀鷺打造「MuscleHunt肌獵」高蛋白質水,定位為健身運動人群提供專業方便的蛋白質補給解決方案,一款擁有高蛋白質、口感清爽、隨時隨地即飲的「肌獵」高蛋白質水應運而生。其蛋白質源自進口高品質的分離乳清蛋白粉,嚴格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其強大的研發技術,四種不同口味讓產品在測試階段就以其方便、好喝且充足的蛋白含量受到了健身愛好者的一致好評。除傳統電商渠道外,MuscleHunt肌獵高蛋白質水也將逐步進駐OXYGYM奧美氧艙運動中心等精品健身房進行線下定點售賣,更加貼近健身人群。
雀巢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江妮妮(左)、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羅士德(中)、雀巢大中華區創新與改良總監王思淳(右)在「MuscleHunt肌獵」展臺合影
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羅士德(Rashid Aleem Qureshi)表示:「雀巢之所以基業常青,是基於150多年來對於消費趨勢的準確洞察並能夠快速響應實施行動。為了增強相關能力,我們與學術機構、非政府組織、初創企業和創新合作夥伴展開合作,雀巢孵化器正在快速將金點子變為現實。在中國,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突破創新,這裡比以前更令人感到興奮。」
[責編: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