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平小店只賣一碗炒飯,月入16萬!你想知道怎麼做到的嗎?

2021-02-10 鋪鋪旺

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比炒米飯更普通、更實在的美食了。也許是因為太常見,太不起眼,很多餐飲人並未對它產生出濃厚的興趣,所以,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靠一碗炒飯成大氣候的餐廳。

在上海,一個叫做田源的餐飲創業者卻做到了,在他的店裡只賣炒米飯和滷製品,25平小店,4張桌子,90%的貢獻率均來自外賣。

平平常常一天就能做到300多單,一個月1萬餘單,自從它火爆以後,還帶火了炒米飯這一品類,去年僅上海一個地區以炒米飯為大單品的餐廳開始激增。

這家餐廳就是1碗炒飯,近日職業餐飲網記者就採訪到了1碗炒飯的創始人田源,看他是如何靠一碗最樸實無華的炒米飯日銷3000多單的。

從1992年一腳踏入餐飲行業到現在田源已經在這個行業做了25年,在做了十幾年廚師以後,田源開始轉型做品牌策劃師和開店,目前有1碗炒飯、百草田兩個自創餐飲品牌。

在做1碗炒飯之前,田源看過不少的餐飲項目,也走訪過不少地方去找好產品的,都是奔著新奇特項目去的,可是到最後卻沒有一個感到滿意的。

直到有一天當他走到南京的時候,看到一個賣炒米飯的路邊攤火的一塌糊塗,而且這家路邊攤最牛的地方是不做任何營銷,也毫無環境可言,但說它排隊排到天荒地老卻一點都不誇張。

剛開始田源也很納悶,不就是一個炒米飯嘛,有什麼稀奇的,至於排隊排成這個樣子嘛,可當他品嘗完了以後,他對炒米飯的三觀徹底被顛覆了,要知道做廚師的人味蕾都比一般人要挑剔,很少說別人的產品好吃,可這一次田源卻豎起了大拇指,因為味道實在太好了,看似普通的炒飯卻一點都不普通。

▲▲▲1碗炒飯創始人田源

回到酒店,田源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之前自己一直在尋找奇特的產品來開店,殊不知最普通、最常見的產品受眾也越廣,也越容易複製,而且現在上海市場還沒有哪一家靠一碗炒飯做成品牌的。

這樣的思考讓田源如醍醐灌頂般徹悟,於是他又帶著團隊來南京學習,兩個月以後決定在上上海開一家店,就賣炒米飯,並取名為1碗炒飯。

雖然南京路邊攤上的炒飯很好吃,但卻不容易做成規模,如果完全照搬過來,只能活成別人的影子,永遠活不出自己,所以田源打算在南京炒飯的基礎上進行精進,做出屬於自己味道的炒飯。

田源說:「雖然常常有做餐飲的朋友感嘆美食死於外賣,但坦白的說外賣也拯救了不少餐飲企業。

自己從事餐飲二十幾年對房租、裝修、人力成本之高有著切膚之痛,所以開1碗炒飯我就決定走外賣模式。」

在田源來看1碗米飯做外賣有以下好處:

成本降低(房租、人力、裝修成本都節省一大筆)

市場空間大(只需要選址在學校、白領辦公的密集地就可以活的很好,且可複製性強)

沒有競品對標。(目前即便是有做炒飯的餐廳,也沒有把重心放在外賣上)

基於此,從1碗炒飯成立之初田源就不把它定位為堂食店,而是門店只是用來體驗產品,讓顧客見到後產生信任,而想要賺錢一定是將外賣比重放大,現在田源的門店裡90%的營業額來自於外賣,平常日子也能走300單。

提起炒米飯人們總是會想到家裡媽媽做的蛋炒飯,或者揚名天下的揚州炒飯,但是在田源的1碗炒飯,你卻根本見不到這兩樣,因為人家不賣。

田源說:「雖然說炒米飯是最樸實無華的食物,但也需要有些個性。隨隨便便去哪個餐廳都能吃到的蛋炒飯、揚州炒飯,所以我們就不做了,從產品上我們還是想讓1碗炒飯在產品上就和其它炒飯有所區隔。」

所以,現在在1碗炒飯一共有9種炒飯產品,招牌八鮮炒飯、熱乎乎大腸炒飯、雪裡紅培根炒飯……每款炒米飯既不脫離炒飯的根本,又比常見的炒米飯品種更豐富。

就拿八鮮炒飯來說,一款炒飯就涵蓋了木耳、火腿腸、胡蘿蔔、蝦仁、香菇等八款食材,所以顧客再也不用擔心一份炒米飯滿足不了他的營養需求了。

現在很多餐廳炒米飯都喜歡用醬油,但對於做過十幾年廚師的田源來說,他更明白哪種調味適合哪種產品,他認為如果想炒飯的口味好,老滷比醬油更好些,而且滷時間越長口味越好。所以在1碗炒飯田源更喜歡用老滷,確實老滷炒出來的飯更好吃。

此外,在米的選擇上田源也沒有循規蹈矩的選擇大家都叫好的五常大米,而是選擇了江蘇射陽的粳米,它不僅比五常大米低了三倍的價格,而且軟硬適中,不會粘在一起,更適合做炒飯。

炒鍋,是廚師手上最靚的行頭,可這一次做1碗炒飯田源竟然拋棄了這個老朋友。

為什麼呢?

因為他有了更好的替代品——鐵板。

相比於炒鍋,由於不需要掂勺,鐵板的操作更簡單也更方便一些,不需要專業的廚師,普通婦女只需要按照標準去做,照樣能炒出來色香味俱全的炒飯。

此外在效率上也有所提成,以前用炒鍋炒飯,一個炒鍋最多可以同時出3份,而改為鐵板以後可以同時炒5份,大大提高了效率。

做餐飲效率就是生命,尤其是對時效要求敏感的外賣來說。

如果真要是想在外賣上有所建樹,不提高效率怎麼行呢。

在1碗米飯,一共就兩個廚師,如果不提前預製,一個人就算3分鐘出一鍋出三份,也遠遠滿足不了,可怎麼辦呢?

所以田源規定員工6點來現場蒸米飯,8點就開始炒,9點的時候準備出200份炒飯(根據以往銷量的排名預估出各種炒飯的佔比),然後放一個小時,大概10點就會有人開始下單,那麼此時就可以售賣提前預製的200份炒飯,賣到11點半左右的時候預製的就賣沒了,這時候師傅也不用太著急的按照正常進度來炒米飯。

下午,也是一樣,在16:30的時候提前準備200份炒飯,從而解決外賣的效率問題。

此外,為了提高效率,雖然是小店,賣的也不是什麼昂貴的東西,但是在標準化上田源也絕不含糊。

比如,他規定一份米飯是200g,各種輔料80g,加5g滷,每次炒3分鐘。很多人都勸他,你這麼小的門店,做的又是外賣,為什麼還這麼較真,但田源認為他的理想不是只開這兩家門店,未來他想讓炒米飯這個品類能夠像其它餐飲品類一樣繁榮。

一碗炒飯,大概是最樸實無華的存在了,實在也沒什麼亮眼的地方,但越是大眾,越是家家都有的東西,能做好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田源的1碗炒飯,無論從產品,製作工藝,設備單拎出來哪個點都沒有一種讓人直呼驚豔的感覺,但是就是每一個點都超出別人一點點的細節,才得以讓他的炒米飯得以能夠笑傲江湖。

而最近一年多的時間,無論是臺資味的臺式便當外賣模式、上海麻辣燙一哥小蠻椒的純外賣模式,再到今天的1碗米飯90%的營業額貢獻率來自外賣的模式,無不在向我們宣示更輕模式間的戰役已經開啟。

相關焦點

  • 25平小店只賣一碗炒飯,月入16萬
    所以,目前還沒有一家餐廳可以憑藉一碗炒飯自成氣候。在上海,一個叫做田源的餐飲創業者卻做到了,在他的店裡只賣炒米飯和滷製品,25平小店,4張桌子,90%的貢獻率均來自外賣。平平常常一天就能做到300多單,一個月1萬餘單,自從它火爆以後,還帶火了炒米飯這一品類,去年僅上海一個地區以炒米飯為大單品的餐廳開始激增。
  • 不要怕,25平小店靠一碗炒飯,月入16萬
    所以,大家都認為沒有一家餐廳可以憑藉一碗炒飯自成氣候。  但是.在上海,一個叫做田源的餐飲創業者卻做到了,在他的店裡只賣炒米飯和滷製品,25平小店,4張桌子,90%的貢獻率均來自外賣。  平平常常一天就能做到300多單,一個月1萬餘單,自從它火爆以後,還帶火了炒米飯這一品類,去年僅上海一個地區以炒米飯為大單品的餐廳開始激增。
  • 俊發中心斜對面只賣炒飯的小店,最貴109元一份!
    說起炒飯,大家也許覺得只是存在街邊小店的一種快餐形式,充其量也就是填飽肚子!其實不然,一碗粒粒分明的優質炒飯,從蒸飯、攤涼、攪拌到炒制,包括用料都是極為講究的!今天要說的這家小店,藏在俊發中心斜對面一條無名小巷裡,只賣炒飯!!!最貴109元一碗!!!
  • 他曾是奢侈品「櫃哥」,現改行賣炒飯,45㎡小店開出70家月入200萬
    「買它,買它」,聽到這幾句話,你一定能想到,著名的「口紅一哥」李佳琦。而李佳琦在未成名之前,只是一個化妝品櫃檯的「櫃哥」,主要負責推薦和銷售化妝品,後來改行成為淘寶主播,實現月入百萬。而有一個人,和李佳琦的經歷一樣,他曾經是奢侈品櫃檯的櫃哥,是奢侈品小王子。
  • 賣炒飯收款碼被調包,當個廚子就能月入5萬?
    近日,網絡瘋傳貴陽有對夫妻賣炒飯收款碼被調包,一個晚上差不多損失了一千塊。看到這種情況筆者忍不住開扒了。事情發生在2020年6月9日,貴州貴陽,有一位羅先生與媳婦在花果園擺路邊攤賣炒飯。羅先生當主廚炒飯,妻子幫忙配菜,倆人忙得熱火朝天。
  • 直播小王子改行做餐飲,巨虧700萬後靠一碗炒飯月入200萬
    蔡亮,曾經的「奢侈品小王子」,如今的隋煬帝炒飯創始人,40平米的店面、11個位子、五款炒飯就這樣組成了一家快捷餐飲店,而蔡亮卻把它做到了極致,月入200萬。2017年,繼上一次的嚴重虧損和失敗以後,蔡亮又開了一家自己的小店——隋煬帝炒飯。相對比前兩家店,隋煬帝炒飯屬於是「小而精,精而美」的小門店,門店小、店員少、菜品簡單,蔡亮更是把成本壓縮到了最低,甚至想到了將傳統的炒飯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用機器人代替人來炒飯,以減少人力輸出。
  • 賣鍋貼和酸辣湯的小店,年入200萬的七個秘密
    我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每周去爬香山,一起爬山的朋友領我去吃過一家鍋貼,她告訴我,這個老闆通過賣鍋貼起家,現在又開了一家門面很大的餐館。原來賣鍋貼也這麼有前途,最近碰巧又看到一個賣鍋貼年入200萬的案例,有不少值得創業者學習的地方。
  • 賣鍋貼和酸辣湯的小店,年入200萬的六個秘密|富日記
    我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每周去爬香山,一起爬山的朋友領我去吃過一家鍋貼,她告訴我,這個老闆通過賣鍋貼起家,現在又開了一家門面很大的餐館。原來賣鍋貼也這麼有前途,最近碰巧又看到一個賣鍋貼年入200萬的案例,有不少值得創業者學習的地方。這家鍋貼店面積不大,門面也很簡陋,只有幾張餐檯,主打酸辣湯和鍋貼兩種小吃,就這樣一家其貌不揚的小店居然年賺200萬元,老闆一定有一些秘訣,我初步總結了以下七條:一是在選址上,這家店面積50平,租金一年18萬,之前是一家房產中介,周邊幾乎沒有餐飲店。
  • 賣早餐有可能月入10萬嗎?小夥一個特殊的「盈利模式」,成功做到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阿里巴巴是不是一個好項目?是,對不對?畢竟光是每年雙十一,它一天的交易額就是幾千億,去年兩千多億。那如果把阿里巴巴這個項目交到你手裡,你能把它做到今天這個規模嗎?我覺得不能,我也做不了。
  • 20平小店月入43萬是如何做到的,這個品類在疫情迎來30%的逆增長
    以西華路店為例,20平方月流水43萬,月坪效2.15萬、人效8萬。一般20平方門店平均月流水達到15-20萬,50%毛利。2006年開始創業賣大包,在接下來的五年中,都是開直營店,從最初廣州寶華路的小店發展至今,創始人潘總一直堅守手工製作;多年堅持品質為先,親自監督每道工序,確保出品新鮮、美味,在市場上贏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
  • 把鍋包肉變成「小吃」,20平小店月入40萬!
    最近,又有一個叫做「親愛的鍋包YOU」的品牌走入了我們的視線,它把一個早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東北傳統大菜「鍋包肉」變成了小吃,讓顧客邊走邊吃,兩年時間先後在11個省份開出40家門店,20平小店月收入40萬,並受到了年輕人的狂熱追捧
  • 賣炒飯大爺火了,一份炒飯25一天賣八百份,一個月掙一套房!
    ,但是就算一份炒飯再貴你能貴到哪去啊,最近在網上一位賣炒飯的大爺也是火了起來。   只見這個大爺也是專門賣炒飯的,這個大爺火的原因也是他賣的炒飯比別人都貴,一份炒飯要25塊錢一份,別看賣的這麼的貴,但是每天來買炒飯的絡繹不絕都排著隊,大爺也是稱:每天都會限量
  • 放棄五星酒店大廚工作,他們躲進廈門深巷,賣16元一碗的炒飯...
    ■ × ■剛開不到1年的小店靠著1份炒飯和1盅燉湯在鬧街旁不起眼的巷子裡混得小有名氣... ...正好他說他也想自己創業,我們倆就搭夥又開店了。」店裡只有銘哥和嘉哥兩人打理,是小店的老闆,也是大廚。在廈門幾個五星級酒店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後,還是無法放下心中的「創業夢」,於是就有了這家店。
  • 【視角】50平米小店年入100萬,只賣煎餃和酸辣湯!
    餐飲日記,讓你的餐廳經營更容易!餐飲實戰第一自媒體。 一家50平米的小店,只靠一碗酸辣湯、一份煎餃打天下,卻要承受18萬的年租,你會接手嗎?
  • 一碗酸辣湯,一份鍋貼,年入200萬的奇蹟(震撼)
    導語一家只有幾張餐檯的小店,只靠一碗酸辣湯、一份煎餃打天下,卻要承受18萬的年租,你會接手嗎?
  • 兩平米小店入選《米其林指南》,只憑一碗油雞飯
    29家入選餐館中,有一家竟是兩平米的街邊小店,賣的是10元一碗的油雞飯面。天下沒有一流的食物,只有絕對的用心。在著名景點佛牙寺的後面,藏著一棟不起眼的大廈——牛車水大廈。「麵條很Q彈,呲溜一下就能吸到嘴裡,咀嚼起來好清爽。」「皮酥而不焦,肉嫩得無語,已不能用『好吃』來形容。」
  • 賣煎餅月入3萬,這種小生意適合我們嗎?網友:又想騙我去賣煎餅
    導讀:賣煎餅月入3萬,這種小生意適合我們嗎?網友:又想騙我去賣煎餅。賣煎餅好像有一段時間挺火的,最近在工作之餘,有看到了一天新聞,說大學生賣煎餅月入13萬,我就在想這個賣煎餅還真是跟一段時間就出來一天火爆的新聞呢,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那個北京賣煎餅的大媽和一個顧客爭執的時候那句很火爆的話嗎?「我賣煎餅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呢?」
  • 小店蛋炒飯日入3000元,尋常便飯如何升級登上「大雅之堂」
    但是美味卻不一樣,它往往在人們最飢餓最睏乏的時候給予你最享受的身心安慰。一碗蛋炒飯令許多人聞之生涎而流連忘返,不是因為蛋炒飯有多好吃,而是因為它能讓你感受到鄉愁,體會到家鄉的味道。,蛋炒飯在網絡上火了起來,小店每天要炒30000多份蛋炒飯,平均日入3000多元。
  • 投資10萬左右,目前做什麼生意項目能夠月入過萬?這幾個都可以
    投資10萬左右,目前做什麼生意項目能夠月入過萬?對於這個網友提出的問題,我以為他肯定是初次創業。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目前投資開一家實體店,風險是比較大的,而且10萬也不一定夠。其實,想要月入過萬,不一定非要投資10萬那麼多,有一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只要做好了,月入過萬都是很輕鬆的。
  • 16元一杯鮮榨果汁成本不足3元 有小店月入過萬
    在一家鮮榨果汁店的門臉上,記者還看到一張列印出來的新聞報導,上面寫著:「你還敢喝奶茶嗎?奶茶裡根本沒有奶。」而就在附近開著好幾家奶茶店、普通果汁店。公然叫板——看來,鮮榨果汁店底氣很足。  鮮榨果汁利潤驚人  500克西瓜能榨汁400毫升  鮮榨果汁店到底利潤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