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09:02 |浙江新聞客戶端 |楊斌英 李世超
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是對一座城市的至高褒獎。11月2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安吉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為城市再添一塊「國字號」招牌。這是安吉人民為之不懈追逐夢想的成果,也是這座城市多年來始終不變的情懷。
美麗的安吉縣城區
3年創建,內外兼修,引發了實實在在的「文明之變」:全縣公共環境更加潔美,公共管理更加高效,公共秩序更加井然,公眾素質更加文明。整個城市從「面子」到「裡子」,從「顏值」到「氣質」,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顯著增強。
「這是對安吉工作的最高認定,是對47萬多安吉人民的最美褒獎,是安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生動寫照。」安吉縣委主要負責人說,面對起步晚、底子薄等諸多不利因素,安吉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理念,充分發揮縣創建辦牽頭抓總和指導、協調、督查功能,讓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建言創建、融入創建、參與創建,實現了從「追兵」到「標兵」的跨越。
城市巨變
新風撲面而來
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對一個城市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和創建活動等諸多方面的全面檢閱。可謂過五關斬六將,跑的是「馬拉松」而非「百米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安吉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最急需的訴求做起。
在此過程中,安吉改變了「少數部門幹、多數部門看」的局面。全縣實施結對共建行動,安排機關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分別領辦城區70條主要背街小巷、73個老舊無物業小區和14個專業市場,整治環境、更新設施、長效管理,各類違建、「牛皮癬」廣告、樓道堆物、空中「蜘蛛網」等基本被清理、消滅,補齊了城市精細化管理一大短板。
創建過程中,農貿市場是整治重點。作為主戰場,在安吉縣政府辦牽頭下,昌碩街道成立市場專班和聯合管理辦公室駐點中心農貿市場,緊抓工作項目化、問題清單化,先後對原臨時批發區塊、西大門區塊採取硬隔離措施規範停車秩序,實施專業化保潔,增加非機動車停車位212個,拆除違法建築及構築物2000多平方米,啟動中心農貿市場及周邊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總投資996萬元。此外,三裡亭農貿市場、鳳凰山農貿市場和梅溪、孝豐等鄉鎮農貿市場經過整治、改造、提升,購物環境明顯改善,讓城鄉居民享受到了「集市的價格、超市的環境」。
3年來,安吉堅持「全域創建」理念,通過持續不斷的環境整治行動,街巷、小區、公園、廣場、河道等更加整潔、有序,城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城區、集鎮、鄉村顏值不斷提升。
隨著一個個重大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的快速推進,一件件事關千家萬戶、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最後一米」問題徹底解決,群眾從身邊一點一滴的變化中感受到了城市的「溫度」,分享到了創建的「紅利」。
城市環境在優化,營商環境也在不斷向好發展。安吉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政府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已成常態,「最多跑一次」成了政務窗口擲地有聲的承諾。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打造「和諧城市」讓市民幸福指數大幅度攀升。
安吉街頭為高溫下的勞動者準備愛心冰櫃。
管理提效
文明蔚然成風
「當得知安吉創城成功,我簡直太高興了。」該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昌碩執法所分隊長沈贇很快將此事在自己朋友圈進行分享。作為創城中城市管理任務最重的部門之一,3年來,安吉縣綜合行政執法局以「繡花功夫」「工匠精神」,持續加強、完善城市管理,引導市民共建、共治,公共場所更加井然有序。
「欲求文明,先要找出『不文明』。」停車問題,一直是一個文明城市最顯而易見的「文明」問題。為了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停車不規範」等不文明現象,綜合行政執法局進行堵疏結合,通過新建改建、應劃盡劃,規範城區停車。據悉,3年時間,安吉城區新增7個停車場、近2萬個機動車位、2.1萬個非機動車位。在夜間和雙休日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28家機關、企事業單位1650個停車位。在部分小區路邊還有「潮汐車位」,走在街頭或小區裡,每一輛車都是嚴格按箭頭方向對標停放。同時,加大對違停處罰、拖車力度,群眾對「停車」方面的投訴量同比下降80%。
有這麼一個故事:在城市管理中,主次幹道路面秩序由交警負責,人行道由城管負責。如果一輛違停汽車橫跨路面與人行道,那該誰來管?答案是聯合執法,一起管。創建過程中,公安、綜合執法、消防、住建、市場監管、昌碩街道等單位人員組建聯合執法大隊,進入小區、街巷聯合執法,專項治理亂停車、亂佔道、亂堆放、亂搭建、亂排放問題,補齊小區、街巷管理短板。「份內的事認真做,份外的事開心做,交叉的事搶著做。」在創建中流傳開來的這句話,生動詮釋了創建過程中,安吉各部門之間如何「協同作戰」。
安吉堅持「文明是管出來的」理念,通過制定規則並嚴格執行,引導市民自我管理。該縣在無物業小區成立業委會、樓管會、住管會,在主要商業街區成立文明商戶聯合會,開展「門前五包」「五星商戶評選」等活動,業主和商戶主動參與創建、實現自我管理、形成良性循環,市民從「不自然」到「自然」,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文明」。
人人參與
撐起文明之魂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老百姓往往從這些身邊小事來感受生活的便利舒適度。這些細節,也正是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重點。
不插隊,不闖紅燈,乘坐扶手電梯靠右站,公共場所不喧譁,遇人問路要友善,樓上、車窗不拋物,垃圾人人會分類……細節出美感,「市民素質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只是加強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更要下功夫提升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近80歲的錢元明老人是安吉的「明星」。撿菸蒂這件事,老人已經堅持了3年,成了習慣。錢元明說,安吉開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後,城鄉環境日益改善、老百姓素質逐漸提升,身邊扔菸蒂的人越來越少了,撿菸蒂和垃圾的人越來越多了。如今創成全國文明城市,意味著他們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肯定,今後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志願者活動中,希望感染身邊更多的人,讓這座城市更加文明。
每個周末,在生態廣場、農貿市場、河濱公園等地,總能看到一群青麥公益的志願者們撿拾垃圾、文明勸導、清理「牛皮癬」等。青麥公益負責人謝列成說,他們公益社從去年成立以來,已有會員160多人,大多是小學生。「看到孩子過來勸導不文明行為,很多成年人都會不好意思,馬上改正。」謝列成說,這讓孩子們成就感滿滿。如今,安吉雖已創成全國文明城市,但他們的志願活動會一如既往地開展下去,希望推動文明向更深層次拓展。
縣誌願者協會秘書長顧星星說,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安吉已經建立健全了志願者常態化服務機制。如今,每天早上和晚上,縣城主要交通路口都有志願者執勤,積極開展交通文明勸導。縣誌願者服務工作指導中心,每天都有10餘名志願者前來報到,主動開展「彎腰一秒鐘」等志願服務活動。各公益協會更是以項目為依託,積極開展助老扶殘扶弱等公益活動,增添文明城市內涵。
「虎娃」走街入巷進行垃圾分類宣傳。
繼續前進
文明沒有終點
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每一個安吉人努力追求的「幸福夢想」,更是每個市民的榮耀。這離不開一座城市的努力,離不開全民行動的幸福接力。
隨手丟垃圾的人少了,自覺進行垃圾分類的人多了;闖紅燈、亂穿馬路的人少了,穿著紅馬甲的交通引導員多了;公交車上搶座位的人少了,為老弱病殘者讓座的熱心人多了;插縫亂停車的人少了,按箭頭整齊停放的車輛多了……在安吉,隨處可見全民參與的溫暖景象。
一言一行見文明、點滴善舉見精神。可愛的安吉人民,用勤勞的雙手,捧得了這座金燦燦的文明桂冠。
今天,我們為「愛崗敬業的黨員幹部」鼓掌!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各部門黨員幹部以不同的方式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文明創建承擔重任,做好帶頭作用。
今天,我們為「身著紅馬甲的志願者」鼓掌!全縣569支志願者服務隊,10.58萬名志願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改變著城市,也帶動著更多的人為社會奉獻力量。
今天,我們為「全體安吉人」鼓掌!從城市到鄉村,從黨員幹部到普通市民,每一張笑臉、每一次禮讓、每一條建議、每一份支持……這所有的努力,都傳遞了社會文明新風尚。
創建文明城市,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安吉縣創建辦主要負責人表示,安吉創建文明城市,不僅僅是追求一塊牌子,歸根結底是為了讓老百姓共享更美好的生活。接下來,該縣將深入貫徹文明城市建設的要求,不忘創建的初心、牢記創建的使命,堅持「全程創建」理念,做到常態長效、持久文明,在文明實踐中樹立更多安吉樣本、打造更多安吉品牌,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更多安吉經驗、貢獻更多安吉智慧。
(本版圖片由安吉縣創建辦提供)
16060933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