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村人,革命烈士,幹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
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
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後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
2009年9月10日,焦裕祿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他是我的老鄉,他被譽為: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
他是山東人,他為河南人民的富裕而壯烈犧牲在河南省的蘭考縣!
他苦大仇深,從小就受到地主的壓迫,吃不飽,穿不暖。
1943年秋天,他到江蘇宿遷給地主當長工。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焦裕祿從宿遷回到家鄉博山。
當時他的家鄉雖然還沒有解放,但是共產黨已經在這裡領導群眾進行革命風起雲湧的活動。
苦大仇深的焦裕祿,主動要求當了民兵,並參加了解放博山縣城的戰鬥。
1946年1月,焦裕祿加入中國共產黨。
不久,參加區武裝部工作,領導民兵堅持遊擊戰。之後,調到山東渤海地區參加土地改革複查工作,曾擔任組長。
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來到河南,分配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1951年。
期間,他先後擔任過副區長、區長、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
而後又先後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1953年6月,焦裕祿到洛陽礦山機器製造廠參加工業建設,曾任車間主任、科長。1962年6月任尉氏縣縣委書記處書記。
同年12月,焦裕祿調到蘭考縣,先後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蘭考縣地處豫東黃河故道,是個飽受風沙、鹽鹼、內澇之患的老災區。
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這個地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
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1966年,河南省政府追認焦裕祿同志為革命烈士。
同年,新華社播髮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
山東淄博市博山區簡介:
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位於山東省中部,淄博市南部,位置坐標:東經117°43′—118°42′,北緯36°16′—36°31′。南與沂源縣接壤,西南接萊蕪市,西北與章丘市交界,東部和北部與淄川區毗鄰,屬溫帶季風氣候。全區總面積698平方公裡,全區戶籍人口442252人(2018年),轄6個鎮、3個街道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288個村(社區)。
博山是從周末年流傳孝婦顏文姜的故事開始,博山城後稱顏神、顏神店和顏神鎮。1734年建縣,屬青州府。1955年設立博山區。
博山區公路通車裡程722.46千米,鐵路北有張八線入境,東南辛泰線斜穿而過。博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名勝古蹟有:齊長城、顏文姜祠、 碧霞元君行宮、玉皇宮、範公祠、鳳凰山等。博山區有中國陶瓷琉璃藝術之鄉、中國泵業名城、中國琉璃之鄉、中國魯菜名城等榮譽稱號。
2018年,山東省137個縣(市、區)2018年上半年GDP排名及有關數據發布:博山區GDP總量230.5億元,排名第55位;GDP增長幅度4.97%,排名第101位;人均GDP4.90萬元,排名第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