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雲南兩地發現2個灌樹蛙新種

2021-01-17 開屏客戶端

近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獲悉,科研人員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和紅河州綠春縣各發現一個灌樹蛙新種,命名為勐海灌樹蛙和黃蓮山灌樹蛙。

▲勐海灌樹蛙的不同色型 王凱 攝

灌樹蛙屬包含68個物種,其中超過80%的物種分布於印度(尤其是西高止山脈)此外還分布於尼泊爾、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以及我國的雲南和西藏。灌樹蛙屬的物種體型較小,體長在14~45毫米之間,常棲息於灌木叢中,繁殖方式為直接發育,即蝌蚪在卵內完成變態過程,直接孵化出幼蛙。

由於灌樹蛙缺乏系統性研究,在分類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灌樹蛙屬分類問題,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家堂團隊牽頭,與紅河學院、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單位合作,對雲南邊境地區分布的灌樹蛙屬物種進行分類釐定。

▲勐海灌樹蛙 任金龍 攝

▲勐海灌樹蛙的生境 蔣珂 攝

在2018年至2019年的野外考察中,研究團隊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獲得灌樹蛙屬物種標本20餘號,包括勐臘灌樹蛙地模標本和疑似新種1個;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獲得疑似新種標本10餘號。

通過分子系統發育關係構建並結合形態學數據,科研人員發現:我國報導的侏灌樹蛙其實是勐臘灌樹蛙的錯誤鑑定,應取消侏灌樹蛙在中國的分布記錄;結合地模標本,對勐臘灌樹蛙作了分類釐定及補充描述;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西定鄉的標本發表為新種——勐海灌樹蛙;將採自紅河州綠春縣黃連山的標本發表為新種——黃連山灌樹蛙。

▲黃蓮山灌樹蛙 任金龍 攝

▲黃蓮山灌樹蛙的生境 王劍 攝

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B類先導專項項目、國家自然基金、中科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西部之光交叉團隊、四川省委組織部人才計劃,以及環境保護部生物多樣性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楊質高 實習生 聶亞 文

相關焦點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1月2日從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在黃連山掌突蟾這一新物種被發現後,又一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Raorchestes huanglianshan)在黃連山被發現,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ORIGINAL ARTICLE期刊。
  • 「盤絲洞」再添新成員!雲南無量山發現5個蜘蛛新種
    近日,貴州銅仁學院研究團隊在雲南南澗無量山新發現了五個蜘蛛新種,其中兩個新種分別以靈寶山和無量山命名。五個蜘蛛新種的發現,增添了我國蜘蛛新種類。△圖片來源:時國彩從2015年8月開始,研究團隊就到南澗無量山指導開展蜘蛛資源監測,並採集了部分蜘蛛標本。
  • 雲南普洱發現報春花屬新種
    新華社昆明1月3日電(記者 趙珮然)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和雲南普洱市林業局科研人員在野外考察時,發現報春花科報春花屬新種,命名為「朱華報春」。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等級評估標準,「朱華報春」被初步評估為極危種。  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北歐植物學雜誌》上。
  • 「盤絲洞」再添新成員!雲南無量山發現5個蜘蛛新種
    近日,貴州銅仁學院研究團隊在雲南南澗無量山新發現了五個蜘蛛新種,其中兩個新種分別以靈寶山和無量山命名。五個蜘蛛新種的發現,增添了我國蜘蛛新種類。通過歷時五年的分類研究,目前發現了「長突擬蠅虎蛛、靈寶山擬態蛛、無突翹蛛、羅氏合跳蛛」五個蜘蛛新物種,並在相關刊物公開發表。雲南無量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多樣的氣候類型,孕育了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 中國植物學家在雲南發現植物新種紫唇姜
    中新網昆明12月9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植物多樣性與保護研究組在雲南新平發現一種姜屬植物新種:紫唇姜。姜屬隸屬於姜科,現今記錄大概有150餘種,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亞洲區域。中國大概記錄有54種,是姜屬植物的主要分布中心。姜屬植物以其具有喙狀的藥隔附屬體和葉枕兩個特徵而極易辨別。2018年,科研人員在雲南新平進行植物調查的過程中,採集到這個叢生的姜屬植物。通過詳細的標本比對、文獻查閱以及相似種的解剖考察。
  • 雲南德宏發現天南星科海芋屬新種
    新華社昆明10月12日電(記者趙珮然)我國科研人員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進行野外考察時,發現天南星科海芋屬新種,命名為「運氣海芋」。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分類》(《Phytotaxa》)上。
  • 雲南新發現3種劇毒菌 部分只吃10克即可致死
    好消息:吃菌子的季節快到了;壞消息:最近,我省(雲南)科研人員又發現了3種劇毒菌,即擬灰花紋毒鵝膏、裂皮毒鵝膏和淡紅毒鵝膏,這3種劇毒菌野鴨湖的樹林裡就有,由於它們的樣子和可以吃的黃羅傘、白羅傘非常相像,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市民不要再吃黃羅傘和白羅傘了!
  • 雲南發現植物新種密花八角楓
    經過長期考察、採集和相關研究,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在雲南西雙版納及寮國北部發現植物新種密花八角楓,被評估為瀕危等級。近日,該研究成果發布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八角楓屬(Alangium)隸屬於山茱萸科(Cornaceae),現今計錄約有55種,主要分布於亞洲的熱帶、亞熱帶以及太平洋諸島和澳大利亞東部區域。2019年,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分別開展了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考察,以及西雙版納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綜合考察,其間在寮國北部、西雙版納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多次採集到該種植物,包括果實標本。
  • 雲南發現新物種「運氣海芋」,它的出現將意味著地球生態開始轉好
    在我國,雲南的生態環境相對較好,雲南氣候的多樣性,造成了雲南生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所以要是有新的植物或者罕見的植被出現倒也不出奇。雲南發現新植物「運氣海芋」,而且已發表在了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運氣海芋」的發現存在碰運氣的成分,畢竟雲南植被豐富多樣,很多植被又長得類似,要是不仔細觀察,還是很難有新發現的。「運氣海芋」與其他海芋類有著一些不一樣的特點,所以才會被定義為新種類。
  • 【不一樣的2020】這一年,在雲南新發現了這些稀奇植物
    隨著COP15的悄然來臨,雲南這片孕育生物多樣性的沃土,究竟有多少新奇的物種?2020年底,雲南觀察推出特別欄目,觀察君邀您帶上探索的眼睛,一起認識2020年雲南發現的新物種。
  • 雲南普洱發現一新種秋海棠——滇南秋海棠
    雲南普洱發現一新種秋海棠——滇南秋海棠 2019-08-26 20版納植物園供圖   中新網昆明8月26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下稱「版納植物園」)獲悉,該園園林園藝部工作人員在雲南普洱地區進行物種調查時發現的一秋海棠屬植物確認為新種,並正式命名為「滇南秋海棠」。
  • 雲南發現植物新種密花八角楓
    經過長期考察、採集和相關研究,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在雲南西雙版納及寮國北部發現植物新種密花八角楓,被評估為瀕危等級。近日,該研究成果發布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八角楓屬(Alangium)隸屬於山茱萸科(Cornaceae),現今計錄約有55種,主要分布於亞洲的熱帶、亞熱帶以及太平洋諸島和澳大利亞東部區域。
  • 研究發現山茶屬管蕊茶組新種雲南管蕊茶
    Piquetia)、柱蕊茶組(Sect. Cylindrica)和管蕊茶組(Sect. Calpandria)。前兩個組僅分布在越南,管蕊茶組分布在馬來群島和泰國北部。管蕊茶組是山茶屬中形態最為奇特、被認為是演化水平最高的一個組,以其雄蕊的外輪花絲高度合生成一肉質的花絲管為主要特徵。
  • 好消息~觀鳥愛好者發現五種深圳未在錄的鳥種
    近日,深圳市觀鳥協會又傳來了好消息近日,記者從深圳市觀鳥協會獲悉,"2017 秋季大搜查 " 活動後,《深圳鳥類名錄》記錄鳥種統計已達 366 種,其中包含 5 個在大鵬新區發現的新鳥種。2017 年 7 月,深圳市觀鳥協會啟動了秋季大搜查活動。
  • 【探索】雲南又有新發現!大葉可愛花有多可愛?
    【探索】雲南又有新發現!大葉可愛花有多可愛?政務 最近幾天雲南新發現了兩個新物種
  • 好消息!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
    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供圖)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供圖)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供圖)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供圖)2月22日,時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保山市政府新聞辦獲悉,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個體數量高達31株。
  • 雲南發現西番蓮屬一新種勐海西番蓮 已知個體數極少
    雲南發現西番蓮屬一新種勐海西番蓮 已知個體數極少 2019-03-  2018年8月,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林園藝部工作人員馬興達、申健勇等,在勐海縣開展「西雙版納地區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目標植物調查工作時,發現一西番蓮屬疑似新種。
  • 雲南和湖北鹹寧兩地博物館攜手辦展
    雲南和湖北鹹寧兩地博物館攜手辦展 2020-10-03 14:3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南澗無量山發現蜘蛛新種
    近日,貴州銅仁學院研究團隊在雲南南澗無量山新發現了五個蜘蛛新種,其中兩個新種分別以靈寶山和無量山命名。雲南南澗無量山保護區科研監測工作再傳捷報,目前發現的五個蜘蛛新種,增添了我國蜘蛛新種類。歷時五年,科研團隊對採集到的蜘蛛標本進行了分類研究,目前發現並報導了南澗無量山五個蜘蛛新物種,它們分別是長突擬蠅虎蛛Plexippoides longapophysis Wang, Mi & Peng, 2020,採集於南澗縣公郎鎮,發表於《生命科學研究》(CSCD期刊);靈寶山擬態蛛Mimetus lingbaoshanensis Gan, Mi, Irfan, Peng, R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