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茶的美好裡--御品閣中國茶道研修課程全面開課

2021-02-17 御品閣茶院

茶,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禮物。

茶於我,是生命。

茶於我們,是相識的緣份。

願你我,能通過茶,相遇,相識。

共同經歷、共同領略,茶中的美好。

御品閣中國茶道研修班,全面開課

中國茶道研修課程

研修目標:

以「茶本體」為核心,以「茶理論」為指導,以「品茶、審評」為主線,以「習茶藝、修茶禮、布茶席」為輔,以「如何泡好茶」為貫穿。從基礎開始,認識茶、了解茶、懂得茶,學會泡好手中的茶,從而能夠用茶養生、養心,用茶安神、安心,最終領略茶之美,體悟茶之道。

特色:

小班授課,課程設置多樣化,適應各種各樣基礎、及需求的人。

目標群體:愛茶或者準備愛茶的你

授課老師:

桃子老師為主導導師; 御品閣高級茶藝師、高級審評師; 特聘技師

桃子簡介:

高級茶技師、培訓師,有十幾年茶道茶藝授課經驗。御品閣院主、茶道培訓導師,目前兼任厚樸中醫學堂茶修身講師。曾在旅遊衛視國學堂節目與梁冬對話,以及參加北京衛視、青少年頻道等多個電視臺與茶相關節目的錄製。

中國茶道研修課程」系統學習規劃

一、注重茶本體研修:

茶之基礎:

相遇:了解六大基本茶類及再加工茶類的基本常識

相識:初識基本掌握六大基本茶類及再加工茶類的鑑賞和衝泡

相交:會用不同的茶具及程序泡茶,並能把不同的茶泡到最好喝

茶之體會:

用審評泡法,分別品嘗不同茶類中的代表品種。聞茶香,辯茶味,記茶品。

二、關注茶與生活之研修

生活中如何泡茶、如何喝茶

如何選茶.

讓茶,真正的走進生活

三、致力於茶與養生之研修

茶之兩養:養身、養心

四、領略茶之美之研修

茶席之約

茶之友:茶與香

課 程 設 置

一、基礎篇

1、茶基礎研修班

課程描述: 共計7學時(每次課3小時)

第一講:幾個基本概念 \茶的分類\茶事禮儀

第二講: 綠茶概說 綠茶的代表茶品及衝泡

白茶概說 白毫銀針特點及衝泡

黃茶概說 君山銀針特點及衝泡

第三講: 青茶概說 茶品介紹

武夷巖茶的特點及衝泡

鐵觀音的特點及衝泡

第四講: 鳳凰單樅特點及衝泡

臺灣烏龍特點及衝泡

第五講: 紅茶概說

祁紅、正山小種特點及衝泡

第六講: 黑茶概說 廣西六堡茶特點及衝泡

普洱茶特點及衝泡

第七講:評水論器

結業測試

上課時間:

平時及周末下午14:00---16:00

2、茶基礎普及班

周六、日兩天

六大基礎茶類普及課程

(為上班族準備的普及課程,兩天理論。)

3、中、高級茶藝師及審評員培訓班

中、高級茶藝師及審評員培訓班(考試合格後國家勞動部認可統一證書)

開設項目:
中級茶藝師
中級評茶員
高級茶藝師(須有中級證)
高級評茶員(須有中級證)
主要學習內容:
茶的基本知識、茶的歷史、六大茶類的加工,茶具鑑賞、掌握2-3種茶的衝泡、茶事禮儀、茶文化、茶葉的化學成分、茶葉審評、茶席設計、論文輔導。

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

費用:中級茶藝師/評茶員班報名費1450元 高級班報名費2200-2500元

課程時間:全天課程(上午10:00---12:00;下午13:30---16:30)

二、體會篇

1、茶體會審評班

周六、日兩天

(建議在上完基礎課後,或者自己已有基礎,兩天內的強化審評訓練。兩天分為上、下午,審評六大茶類。贈送再加工茶審評)



2、茶體會深度品鑑班

(1)紅茶深度品鑑

開課時間:平時及周末下午班或晚班

授課人數:小班授課,10人/班,

研習目標:主要類別紅茶的品鑑

課程安排:

第一講:主要類別紅茶概說及審評

各類紅茶的品質特徵、分級標準與鑑評(審評)

紅茶的審評衝泡法:(紅茶的品飲和評鑑——審評室環境;審評茶器具;鑑評技巧與方法)

第二講:主要類別紅茶的衝泡與品鑑

各類紅茶的衝泡要領

熟悉各類紅茶的茶性 (宜茶之水;茶具;衝泡技巧)

各類紅茶紫砂壺泡法

各類紅茶蓋碗泡法

紅茶的傳統煮泡方法

紅茶的待客衝泡方法(相配套的禮儀與細節)

紅茶的居家衝泡方法、紅茶的辦公室衝泡法

紅茶的選購和儲存(如何鑑別主要類別的紅茶的等級/品質優劣;新茶與陳茶的儲存)

第三講 學習小測與總結

審評小測

紅茶串講小結及補遺

第四講:紅茶文化與紅茶養生

時: 共計4學時(每次課3小時)

(2)普洱茶深度品鑑課

普洱茶品鑑課

開課時間:平時及周末下午班或晚班

授課人數:小班授課,10人/班,

研習目標: 普洱茶概述、雲南普洱茶四大茶區茶品品鑑

課程安排:

第一講

1 普洱茶概述

l 普洱茶史/文化及茶馬古道簡述

l 普洱茶的加工工藝

n 傳統普洱茶加工工藝

n 現代普洱茶加工工藝

n 獨特的「渥(漚)堆發酵」工藝

n 「純料」與「拼配」

l 普洱茶的分類

n 「生茶」與「熟茶」

n 喬木茶與臺地茶

n 「幹倉」與「溼倉」

n 按外形分類的普洱茶介紹及特徵

l 養生保健普洱茶

n 飲普洱茶的注意事項及禁忌

n 歷史上對普洱茶功效的記載

n 關於普洱茶功效的現代研究成果

n 普洱茶藥方

n 少數民族的普洱茶飲法

l 普洱茶的選購

n 如何挑選生茶、熟茶、老茶

n 普洱茶的嘜號(普洱茶的茶代號及含義、等級)和年份辨別

n 一些著名普洱茶廠的普洱茶特點簡介(昆明、勐海、下關茶廠等)

l 普洱茶的貯藏

n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及存放注意事項

2 普洱熟茶的品鑑(幾種有代表的熟普洱茶品鑑)

第二講

1)雲南古茶樹分布及情況(含;現代六大茶山)

2)雲南北部茶區代表性普洱茶品品鑑

l 茶區介紹

n 茶區的生態資源(氣候與土壤、茶樹資源分布等), 適制普洱茶的主要茶樹品種及品質特性;

n 成品普洱茶的品質特徵;該茶區普洱茶的工藝特點

l 該茶區代表性普洱茶品之品鑑(茶顏觀色;聞香識茗;品茶悟韻;比較品鑑;衝泡要領)

第三講:

雲南西部茶區代表性普洱茶品品鑑

l 茶區介紹

n 茶區的生態資源(氣候與土壤、茶樹資源分布等), 適制普洱茶的主要茶樹品種及品質特性;

n 成品普洱茶的品質特徵;該茶區普洱茶的工藝特點

l 該茶區代表性普洱茶品之品鑑(茶顏觀色;聞香識茗;品茶悟韻;比較品鑑;衝泡要領)

第四講:

1)雲南南部茶區代表性普洱茶品品鑑

l 茶區介紹

n 茶區的生態資源(氣候與土壤、茶樹資源分布等), 適制普洱茶的主要茶樹品種及品質特性;

n 成品普洱茶的品質特徵;該茶區普洱茶的工藝特點

l 該茶區代表性普洱茶品之品鑑(茶顏觀色;聞香識茗;品茶悟韻;比較品鑑;衝泡要領)

2)雲南普洱古六大茶山介紹

3)雲南東部茶區代表性普洱茶品品鑑

l 茶區介紹

n 茶區的生態資源(氣候與土壤、茶樹資源分布等), 適制普洱茶的主要茶樹品種及品質特性;

n 成品普洱茶的品質特徵;該茶區普洱茶的工藝特點

l 該茶區代表性普洱茶品品鑑(茶顏觀色;聞香識茗;品茶悟韻;比較品鑑;衝泡要領)

時: 共計4學時(每次課3小時)

(3)烏龍茶深度品鑑課:

課程安排:

第一講:閩南烏龍品鑑

第二講:閩北烏龍品鑑

第三講:廣東烏龍品鑑

第四講:臺灣烏龍品鑑

(4)武夷巖茶深度品鑑課程

課程安排:

第一講 :武夷巖茶概論及巖茶茶品介紹

第二講:武夷肉桂品類的品鑑及衝泡

第三講 :武夷水仙品類的品鑑及衝泡

第四講:大紅袍品類的品鑑及衝泡


(5)鳳凰單樅深度品鑑課程

課程安排:

第一講 :鳳凰單叢概論及產地介紹

第二講:鳳凰單叢品類介紹

第三講 :鳳凰單叢十大高香茶代表的品鑑及衝泡

第四講 :鳳凰單叢傳統品種的品鑑及衝泡



三、提升篇


1、茶與養生

2、茶的歷史與茶文化

3、茶與茶席、茶與香



夏日炎炎,讓我們相約御品閣,相逢在御品閣的茶事之約裡。


御品閣茶課諮詢:翠翠老師、圓圓老師

電話:64945805 64963066

御品閣茶院地址:

北四環路安慧橋西南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院內

微信訂閱:

通過查看公共帳號「御品閣茶院」

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御品閣茶院」字樣,添加關注。

微信訂閱:

通過查看公共帳號「御品閣茶院」

掃一掃

淘寶店:

登錄淘寶網搜索「北京御品閣茶院」

或輸入網址:http//ypg912.taobao.com

相關焦點

  • 中國式茶道 茶道師 研修班
    內心深處的寧靜,一招一式的從容,遇事不亂的淡定,健康清美的狀態,靜氣自然地散發.是一個茶人對天、地、人、茶、事最深層的敬重……中國式茶道:是生命原理、天人合一、茶禪一如在茶人與茶席行雲流水間的充分呈現。中國式茶道:是茶道與太極、茶道與禪修、茶道與瑜伽、茶道與養生、茶道美學與人文藝術的完美融合。
  • 「莫道茶事」2016年第七期(總第81期)茶學精修班已開課!!!
    哈哈,莫問於言,道悟於心,來莫道吧,莫道茶事可以帶給大家別樣的感受!在這裡,喝著好茶、吹著涼風;在茶文化的海洋裡遨遊,美哉悠哉。。。。。「莫道茶事」2016年第七期(總第81期)茶學精修班6月27日已經開課,想要報名的小夥伴抓緊時間報名吧!!!考試時間是7月22日上午9:00。
  • 雪月花茶道課程簡介
    · 雪月花茶道課程專為中國人學習日本茶道設置而成。· 她在參照了裡千家流的茶道模式的基礎上兼顧了中國人的學習方式和身體特徵。· 課程框架由初級茶道、中級茶道、高級茶道3個部分組成。· 共30次課(課程編號NO.01─NO.30),總課時為90小時。· 全中文教學,20%的教學採用跪坐形式,80%的教學採用椅坐形式。· 導入多媒體現代教育方法,使用錄像、圖片有效講解日本茶道的精髓。
  • 煎茶道的茶藝、茶禮、茶境與茶修 名師專欄
    茶書是茶文化的重要載體,從茶書中可以尋繹中國茶道演變的軌跡。中唐時期,煎茶茶藝完備,以茶修道思想確立,注重對飲茶環境的選擇,具備初步的飲茶禮儀,標誌著中國茶道的正式形成。陸羽不僅是煎茶道的創始人,也是中國茶道的奠基人。
  • 茶藝、評茶開課公告
    早春二月,昆明已是春暖花開,雲南遠聲書院茶藝師、評茶師課程即將開課了:中高級茶藝班2月21-28日,中高級評茶師班3月3-10日;讓我們開啟春天的學茶之旅
  • 大學裡的「茶道文化」
    「茶道文化」則是「茶文化」的一個分支,是茶文化的核心,其本身是關於茶的實踐活動。通過品茶感受「寒夜客來茶當酒」,讓品茶之人能夠進行更為清晰的自我認知,品茶而悟道的這個過程就被稱為茶道。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
  • 日本茶道裡千家入門|初級講習會
    以茶載道 借茶修身     天津市神戶園喜舍藝術空間聯袂天津市桐月庵日本茶道裡千家教室,茶道四規
  • 行知茶文化日本茶道仲夏精修課程小記
    珠光答:「茶非遊非藝,茶道的根本在於清心,這也是禪道的中心,所謂一味清淨、法喜禪悅,趙州知此,陸羽未曾知此。人入茶室,外卻人我之相,內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互間,謹兮敬兮,清兮寂兮,率以天下太平。」由此可見,「靜」是日本茶道中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靜」的同時,能觀察自己知足的內心,在深沉的思索在讓自己內心得以沉澱,是日本茶道的核心。
  • 6月23日—24日│杭州「千古絕學-正宗茶道」視頻課程 開放報名
    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茶,從最初的藥物,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我國各族人民普遍喜愛的飲料。茶道起源於唐代。在禪門公案「吃茶去」中,趙州禪師借茶授禪,以心傳心,接引後學。
  • 八朵·奕王府茶藝學堂,開課招生!
    >敬心行茶 知止通慧開課日期:6月26日-6月29日(為期四天)授課地址:八朵·奕王府茶藝學堂(齊魯師範學院東門對過)課程費用:2980元/人(含每日午餐及茶點)註:持學生證報名享受優惠課程諮詢:13864097303(趙老師)章丘茶文化協會與八朵·奕王府茶藝學堂聯合主辦
  • 日本煎茶道課程 | 跟隨小笠原流煎茶道正教授品味煎茶道之美
    日本煎茶道起源於中國,形成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晚期,在文人墨客間十分流行,為日本茶文化中的文士茶。日本煎茶道的作法優雅閒適,結合書畫與插花,充滿文人趣味。茶人、琴人、居士,來自書香世家自幼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習茶、習琴十餘年繞梁書院創始人寂古兮茶道創始人中國琴會會員中國國家茶藝技師,國家評茶師
  • 丁以壽:中國茶道義解 名師專欄
    茶道發源於中國。中國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近代。宋代以後,中國茶道傳入日本、朝鮮,獲得了新的發展。
  • 東方國藝實用日本茶道課程丨七月與你邂逅茶道之美
    但「茶道」並不是為了單純的競技,攀比茶道具,也不是互相讓對方出醜,而是要互相努力營造一個非常有內涵的場所。千利休居士大成了茶之道,在其遺書《南方錄》中說:「屋能遮雨,食能解飢,足矣,此乃佛之教誨,茶之湯之本意也。汲水、取柴、燒水、點茶,供佛、施人,亦自飲;立花、焚香,此等行為皆為踐行佛祖之舉止也。」
  • 從啟真湖到赤門畔——記生命學院2017年東京大學寒假短期研修活動
    2016級碩士生汪晴川在研修總結報告中寫道:「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智慧,但要獲得成功卻需要同樣的努力,短短的幾天課程讓自己對日本的大學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課程學習同時,研修團的同學們還與來自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十幾位優秀日本學生代表交流互動;在芝浦工業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帶領下參觀了科技實驗室和圖書館
  • 茶藝師免費學啦,葡萄酒品酒師開課了,2020開啟喝茶品酒新生活!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為滿足愛茶朋友學習茶藝的需求,文美商貿與傑信諾職業培訓學校合作繼續開展2020年茶藝培訓,具體培訓內容如下:根據《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本次茶藝培訓內容主要有:開課時間:上午9:00-12:00   下午13:00-19:00
  • 日本茶道史裡的書院茶道
    書院茶道是日本茶道史的一部分,它發生於15世紀下半葉。它是以當時新出現的一種書齋式建築的名稱而命名的。它較之其前的寺院茶、鬥茶來說,重視對唐物的品味和系統的禮儀。「書院」也可以翻譯成「書齋」。書齋中特有的做在牆上的展示架是在吸收中國的多寶閣樣式的基礎上形成的。因為日本多地震,中國的獨體的多寶閣不適合日本。書院茶道的代表人物是室町時代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將軍。
  • 茶道 | 裡千家
    日本茶道的由來:日本最初飲用茶的風俗是從中國的唐朝傳入的。奈良時代,一些遣唐使把當時唐代的團茶帶回到了日本,那時的茶被人們當作藥材服用。鎌倉時代,傳播臨濟宗的榮西禪師把當時宋代的茶和茶法帶回到了日本,這時的茶和唐代的團茶不同,以抹茶的形式出現,使用的器具也非常的精巧。所以中國宋代的茶的作法是現在日本茶道的源頭。
  • 浮雲堂·日本裡千家茶道體驗課
    千利休曾經說過「和敬清寂」這四個字就是茶道的根本。然而將此心性再加以提煉,就是所為的「茶の味」,也就是茶道的精神。隱藏在茶道具中間的藝術性,以及種種布置,擺設以及茶之湯,果子等,仿如帶有生命力的纖細感,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和」的精神為基礎。
  • 記赤兔時光之 「少兒茶禮 · 中國茶道親子美育體驗」 | 赤兔實錄
    7月14日,赤日炎炎的暑夏假期,一個午後,由赤兔創業咖啡、茗約茶仙子共同主辦的赤兔時光 「少兒茶禮 · 中國茶道親子美育體驗」 活動在陸家嘴茗約靜雅之行學院總部這一方融合 「茶、香、花、藝、琴、書、服」 的生活美學空間裡舉行
  •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智匯學堂第十期實戰茶營銷班今天開班
    6月8日,中國茶葉博物館茶智匯學堂第十期實戰茶營銷班在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峰館開課。共有來自香港、陝西、山西、天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河北、山東、安徽、山東等全國各地的63位學員參加此次營銷班。學員中有茶新手、茶痴客、資深制茶師等等均與茶葉結下了不解之緣的事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