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樂在其中,浦江,申凱,法國,浦東,外灘,地鐵,-上海頻道-東方網

2020-12-11 東方網

  原標題:「外眼」看上海| 法國公共運輸專家馬思林:希望有機會參與更多上海「第一」

圖說:馬思林(右)與法國公共運輸專家一起試乘浦江線列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物名片

  馬思林:55歲,法國籍,服務公共運輸領域近30年,曾參與開通運營法國和韓國多條全自動駕駛地鐵線路和有軌電車。2014年,上海申凱公共運輸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由申通地鐵集團旗下的申通軌道交通研究諮詢有限公司和法國凱奧雷斯集團合資組建,馬思林來滬擔任總經理,籌備地鐵浦江線和浦東國際機場捷運線的運營管理。

  在軌交1號線漢中路站旁的地鐵恆通大廈9樓,55歲的法國人馬思林有自己的辦公室,面積不大,但有兩面大大的飄窗。有時候忙累了,他會轉頭望向窗外,東方明珠和上海中心清晰可見,東方大都市的迷人氣息,撲面而來。

  在上海常住3年多,軌道交通既是他的工作重點,也是他平時出行常用的公共運輸工具。「上海的軌交網絡相當發達,從這裡到那些摩天大樓,坐地鐵只要20分鐘。」他指了指遠方,微笑著說,「出辦公室,先上1號線,坐兩站到人民廣場,換乘2號線,再坐兩站到陸家嘴,你就能看到最繁華最漂亮的上海。」

  「上海永遠是醒著的」

  除了家與公司,馬思林在上海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外灘。「每次有朋友來,第一站都會帶他們去外灘。黃浦江兩岸的美景,讓許多朋友第一眼就看呆了。」他做了一個表示「驚豔」的誇張表情,接著說,「除了欣賞風景,我也愛觀察外灘熙熙攘攘的遊人,更近距離地感受城市細節。」

  2008年,他第一次到上海,身份是遊客,也去了外灘。「浦西傳統建築和浦東現代高樓交相輝映,太美了。不過,記得那時最高的樓不是上海中心。」馬思林沒記錯,他走後不久,上海中心主樓樁基才開工,上海的高度日新月異。

  時隔六年,他重返上海,以申凱公司總經理的身份,融入這座城市。此時,上海中心接近結構封頂,632米的最高點刷新申城天際線新高度。

  馬思林覺得,上海就像一座「不夜城」,人們充滿活力、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上海永遠是醒著的,街上的行人一直在不停地向前奔跑。」他講一口流利英語,來滬3年多,中文水平進步不大,只能說「一點點」,告訴司機「左拐、右拐、一直走」。他最近忙於浦江線和浦東國際機場捷運線的運營籌備,經常在辦公室和建設工地間奔波,沒時間請語言老師。「我太太的中文講得比我好多了,她的老師是保姆阿姨,她們經常聊天。」

  「動靜皆宜樂在其中」

  「上海的工作效率特別高,是打拼事業的好地方;它的可愛之處還在於,不只適合工作,也能享受生活。」馬思林解釋說,外籍商務人士容易適應上海的快節奏,而隨行的另一半,在陌生城市充不充實,決定了家庭的幸福感。「如果她天天無聊地在家等我下班,我工作也不安心。上海恰恰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她非常喜歡。」馬太太常去看展覽、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逛各大商圈、嘗各地美食,「感覺她有時候比我還忙」。

  馬思林愛好美食,喜歡吃川菜和北京烤鴨,在上海最愛桂花糖藕和濃油赤醬的紅燒肉。來自浪漫國度的他,閒暇時還喜歡在城市四處探索。他會沿著烏魯木齊路散步,從五原路、復興路走到桃江路、衡山路。街道兩旁梧桐茂密,歐式建築似曾相識,點點陽光透過樹葉灑下來,某一刻仿佛帶他回到了法國北部的家鄉。他愛鑽進老式裡弄,探訪小巷風情,了解尋常人家的生活。「儘管在弄堂裡語言不通,但陌生的上海市民很友好,總是向我投來善意的微笑。」馬思林補充說,近幾年,身邊大膽開口說英語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我朋友在街頭迷路時,會有人主動站出來提供幫助。」

  馬思林高大魁梧,一頭銀髮,思考問題時,嘴角也掛著淡淡的笑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一些。他去過北京、武漢、成都、蘇州和三亞等國內城市,覺得上海最特別,「很國際化,工作高效,又適合生活。動靜皆宜,樂在其中。」

  「想參與更多第一次」

  馬思林還喜歡蘇州,江南園林的精緻和歷史感讓他百讀不厭。水鄉古鎮朱家角也很對他胃口。「過幾個月,我打算再去一次,坐地鐵去。」

  今年底,17號線計劃開通試運營,朱家角是其中一站。同期開通的浦江線,將由申凱公司運營管理,正是馬思林近幾年的工作重點。「這將是上海第一條APM線(Automated People Mover System,旅客自動輸送系統,採用全自動駕駛),我很高興能參與這項『第一』。」

  對馬思林來說,這並不是第一次,他曾在法國韓國參與開通運營三條全自動駕駛地鐵線路。「有人擔心安全問題,我很有信心。」他胸有成竹地說,「等大家體驗後,顧慮會一掃而空。」

  今年9月初,申凱公司中標浦東國際機場捷運系統委託運營項目,馬思林又將參與一項上海「第一」——全市第一個機場捷運系統,連接現有兩座航站樓與未來兩座衛星樓。

  擁有多年有軌電車運營管理經驗的馬思林去年還參加了松江現代有軌電車項目建設諮詢,他說,「希望有機會參與更多上海的『第一次』。」

相關焦點

  • 嘉興軌道與上海申凱今日籤約 申嘉有軌電車運營公司正式揭牌
    5月14日上午,嘉興市軌道交通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上海申凱公共運輸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合資組建嘉興市申嘉有軌電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籤約儀式順利舉行。市國資委主任王海榮,市發改委副主任、市軌道辦常務副主任羅永聯,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立方應邀出席本次籤約儀式。
  • 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52層高空餐廳俯瞰陸家嘴,浦江外灘景
    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52層高空餐廳俯瞰陸家嘴,浦江外灘景細數萬豪國際旗下奢華線的6大品牌,麗思卡爾頓總能憑獨特的優雅格調俘獲酒店控的芳心在中國僅有的7家分號裡,地處陸家嘴國金中心的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
  • 百萬市民擠輪渡到地鐵分鐘過浦江——從過江通道看30年浦東巨變
    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窘狀」,到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建立、上海迪士尼的開放、上海自貿區的掛牌、張江科學城規劃的出爐……30年來,浦東新區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這些變化的背後少不了各種越江「神器」的助力。隨著隧道、大橋、地鐵的建成,市民過江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浦東與浦西連成了一片,從一定意義上促進了浦東開發開放。
  • 上海推"住浦江兩岸酒店送景區門票"盛夏金秋旅遊活動
    東方網通訊員李正明7月1日報導:為充分展示浦江兩岸旅遊企業風採,為今年暑期及金秋上海旅遊節期間來上海旅遊觀光的賓客及家庭提供優惠的旅遊服務,上海浦東新區旅遊局和黃浦區旅遊局聯手整合二區17家著名旅遊景點及60多家高星級旅遊飯店,傾情推出「住浦江兩岸酒店送景區門票」——2014盛夏金秋旅遊大放送活動。
  • ...上海,番號,開行,線路,雙層,無軌電車,郊區,改成,-上海頻道-東方網
    原標題: 故事 ||上海公交線的名稱居然是這樣來的,我猜你一定不知道!  上海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什麼?當然是公交了,通往上海的每一個區、每一個鎮。但是坐過那麼多次公交的你,知不知道這些公交車的路線名是怎麼來的?像712、166、89等等,他們的編號到底是遵循什麼規則?
  • 上海外灘——上海景點
    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上海的地標之一。1996年11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外灘隔江相對的浦東陸家嘴,有上海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 ...可樂,馬路,人民路,支路,諧音,浦江,姚明路,閔行,-上海頻道-東方網
    原標題: 故事‖逛逛上海的馬路,看看有哪些套路每天走在上海的大小馬路上,你是否看過路牌,是否想過每條馬路的路名都有些什麼講究?其實套路蠻深的,看了以下這些有趣的路名,你一定會恍然大悟。最牛的馬路——錦繡前程、長壽安康、真金白銀
  • 浦東機場捷運全線已具行車基本條件,將全面進入調試測試
    備受關注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捷運工程近日取得重大突破。據擔任總體設計的上海市政總院介紹,捷運西線最後一段接觸軌已經順利通過熱滑試驗,標誌著繼全線土建完工、洞通、軌通、電通之後,又一重要節點:接觸軌送電與車輛受電的熱滑試驗也順利完成。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全線具備行車基本條件。
  • 不去外灘,不去法租界,上海竟有這麼多玩耍處
    美術館本身分有西岸館和浦東館,其中西岸館則是坐落於徐匯區,而浦東館則臨近黃浦江邊。其中最值得一去的則是愛爾蘭酒吧,這家酒吧雖然還是比較新的,但在晚上特別熱鬧,很多外國人都特別喜歡來這裡消遣下,尤其是法國美國和英國人居多,和昆明文化巷的小酒吧有點類似。
  • 上海外灘標誌性建築群"外灘中心"正式落成
    東方網6月28日消息:昨天,黃浦區延安東路上歷時八年打造的外灘城區標誌性建築群「外灘中心」正式落成啟用,這是浦江兩岸規劃以來首個亮相的綜合性物業。
  • 對國際視野下上海浦江文化發展的思考
    適應世界江河文化發展潮流,更加重視對上海浦江文化資源的挖掘、整合與開發、利用,將浦江文化打造成全國一流、亞洲知名、國際影響的上海全新文化名片,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一、挖掘浦江文化內涵,釋放浦江文化的紅利效應上海曾是一片荒涼的沼澤地,其中流淌著一條淺河。2300多年前,楚國有位官員黃歇,帶領百姓對河流進行疏浚治理,使之向北接入長江。
  • 上海外灘一瞥
    ,江面波光粼粼,百舸爭流,可一覽大城市港口旖旎的風光.遙望浦東聳入雲霄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最新穎的摩天大樓建築群,還有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兩條巨龍的倒影,恢宏的氣勢更使外灘借得美景.外灘的夜景更為迷人,美輪美奐的燈光鬧而不亂,色彩雅而不俗,靚麗動人,裝點得遠近照映,點面結合,個性突出,有動有靜,氣勢輝煌,像一幅用彩珠綴的絢麗的畫卷.。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①|美術館群何以在浦江兩岸持續崛起
    澎湃新聞三年前曾推出 「崛起的上海濱江美術館」系列報導。時隔三年,當我們再次聚焦浦江兩岸的濱江走廊,所見已不僅僅是運營和興建中的美術館,一條貫通黃浦江兩岸的「濱江藝術帶」也日漸成型:從楊浦濱江的公共藝術、工業遺產改造,到陸家嘴濱江正在建造的浦東美術館,再到不同性質的藝術機構雲集外灘、西岸,以及正在開發的浦東前灘,藝術早已走出了美術館,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 上海外灘旅遊景點簡介 外灘是上海十裡洋場的真實寫照
    外灘南起延安東路,北至外白渡橋,在這段1.5公裡長的外灘西側,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成為舊上海時期的金融中心、外貿機構的集中帶,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一直以來被視為上海的標誌性建築和城市歷史的象徵。
  • 上海地鐵18號線一期工程啟動開挖 穿越楊浦 浦東兩區
    東方網記者從地鐵部門獲悉,作為上海地鐵新一輪軌交規劃重要線路之一,溝通寶山、楊浦、浦東的18號線一期工程全長約36公裡,將建設26座車站,全部為地下線路,重點穿越楊浦、浦東「腹地」,建成後對支持五角場城市副中心、航頭大型保障住房社區等重要區域的開發建設,增強網絡換乘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 《發現新上海》第五季終於來了!第一集「浦江之濱」集結了黃浦江...
    第一集「浦江之濱」集結了黃浦江兩岸最火的打卡地   《發現新上海》   第五季將於五一開始
  • 我們在外灘愛情牆憧憬未來時,浦東在醞釀城市的未來|睡前分享
    不過,一直是在岸上眺望,許久沒有在遊艇上,看浦江兩岸。秋風蕭瑟,銀杏葉片紛紛飄落,撒落一片金黃。秋雨淅瀝,讓那片片不斷延伸的金黃淫浸而輝熠的季節,我參加市擁軍優屬基金會組織的老幹部看上海活動,遊覽浦江。船起錨開動,兩岸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像舞臺的背景緩緩地移動,我有些恍惚,思緒把我拉回往昔。我與上海相識源起浦東。
  • 穿越時光與詩意的外灘觀光隧道
    上海外灘觀光隧道,是上海市著名的景點之一,據說很多外地來上海討生活的年輕小夥,就喜歡把上海本地的姑娘約到這裡,美其名曰,讓我們的愛情穿越時光。而很多風水大師也對洗淨上海百年鉛華的黃浦江情有獨鍾,以至於這條當初建設很是費了一番功夫的黃浦江底的過江隧道,自從配上從法國進口的昂貴的全自動小纜車之後,就成為了上海的名片之一。
  • 浦江遊覽船長攻略:坐這幾班船浦江美景、光影秀、水幕秀「一網打盡」
    東方網記者曹磊10月5日報導:「從金陵東路碼頭出發半小時後抵達世博源,可以觀看音樂水幕秀,回程行駛至外灘"浦江遊覽·快線遊」滬江景5號朱船長向東方網記者介紹。陸家嘴的高樓大廈在靈動的雷射燈束烘託下越發流光溢彩,外灘邊觀賞國慶燈光秀的黃金位置,從下午開始便被慕名而來的遊客佔領,成為國慶期間上海最「火」的遊覽項目。而在世博源從6點開始,音樂水幕秀也會在每個整點準時上演,如何將兩場演出「一網打盡」,從業近30年的朱船長給出了一條他的「浦江遊覽攻略」。
  • 浦江遊覽船長攻略:坐這幾班船浦江美景、光影秀、水幕秀「一網打盡...
    東方網記者曹磊10月5日報導:「從金陵東路碼頭出發半小時後抵達世博源,可以觀看音樂水幕秀,回程行駛至外灘水域剛好可以趕上2020年浦江光影秀。浦江遊覽·快線遊」滬江景5號朱船長向東方網記者介紹。國慶期間每天晚上6點半到10點半,逢半點和整點,黃浦江兩岸都將上演時長約5分鐘的2020年浦江光影秀。陸家嘴的高樓大廈在靈動的雷射燈束烘託下越發流光溢彩,外灘邊觀賞國慶燈光秀的黃金位置,從下午開始便被慕名而來的遊客佔領,成為國慶期間上海最「火」的遊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