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0日,一場發生在菲律賓的客輪與郵輪相撞的災難性事故震驚世界。在這場悲劇中,死亡人數居然高達4375人,是「泰坦尼克」號海難的2倍還多,頓時成為當年世界頭號新聞。
1987年12月20日凌晨5點,停泊在菲律賓克洛班萊特港的客輪「多納.帕茲」號,發出一聲汽笛長鳴,準備起航。這是一艘重2215噸的客輪,共分上下3層,限定載客量為1518人,但此時上面擠滿了4000多名乘客。菲律賓是個島國,客輪是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該國海運條例規定:乘客既可以預先購票上船,也可以上船以後再購票,一般不限制乘船人數。而每年聖誕節前後,該國都會出現一個海上客運高潮,許多在外地的人都紛紛在聖誕節之前趕到馬尼拉同親友團聚,然後又在聖誕節過後返回。所以在聖誕前夕的菲律賓,嚴重超載的客輪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物。幾乎每艘船上都擠滿了去馬尼拉過聖誕節的人。
此時此刻,「多納.帕茲」號的船艙裡簡直是人擠人。平時坐一個人的吊床,現在竟擠進了三四個乘客。通道上更是擠滿了人,在他們腳下還放著許多行李,人們摩肩接踵,緊挨在一塊兒,誰都休想挪動半步。而船上的53名工作人員仍不得不忙上忙下,一邊尋找空間安置乘客,一邊為無票者補辦購票手續。
夜深時分,「多納.帕茲」號行駛到了馬尼拉以南大約160公裡的馬林杜克島附近的海面上。儘管船艙的擁擠程度簡直難以承受,但人們的心中仍然充滿希望――再過5個多小時,他們就可以抵達目的地馬尼拉了。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仍有人逗留在餐廳裡,興奮地談論著聖誕節要買的東西,惦記著那些將要在馬尼拉碼頭迎接他們的親人。而那些站在甲板上的人們,則正抬頭仰望天空,天上烏雲密布,看不見一絲星光。但也有人看向前方,忽然發現海面上有亮光!人們好奇地將注意力集中到這個在「多納.帕茲」號前方隱約出現的亮點,它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突然有人驚叫起來:「不好,是一艘油船!」但話音未落,只聽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多納?帕茲」號客輪已經與那艘迎面駛來的巨輪相撞了。
相撞引起客輪船身好一陣猛烈震動,船上的燈在頃刻之間全部熄滅。機器停止了運轉,代之而起的是一連串劇烈爆炸聲和熊熊烈火。船艙裡火光沖天,濃煙滾滾。人們剛揉著惺忪睡眼醒過來,旋即被眼前突如其來的災難嚇得驚慌失措,慘叫聲連成一片。
被「多納.帕茲」號撞上的,是一艘名為「維克特」號的629噸級油輪,當時「維克特」號上滿載著8300桶石油。兩船相撞後,這些黑色液體油不僅流入「多納.帕茲」號客輪的船艙,也流入海中,兩艘船同時被包圍在海上燃起的熊熊大火中。
「多納.帕茲」號簡直成了人間煉獄。甲板上的乘客頃刻間全都變成了「火人」,衣服燒光了,皮膚燒焦了,到處都在燃燒,找不到別的生路,只有跳入大海,但那裡也在燃燒著。船艙內的人仍在紛紛湧向甲板,不幸的是,升降口被數百人堵死了。而「多納.帕茲」號左舷中部已被撞開一個大洞,含油的海水湧入船艙,淹沒了人們的膝部、脖子,繼而是頭頂……
在16千米以外,有1艘名叫「克勞迪奧」號的客輪航行於此,水手看到騰空而起的火光,便立即報告船長。船長命令火速駛向現場。這批最早投入救援的人們看到的是噩夢和地獄中才會出現的恐怖景象:火場水面上空漆黑一片,海面上漂浮著一層屍體,有的屍體還在燃燒著……經過搜尋,「克勞迪奧」號救起了26名倖存者。但是這些倖存者都已被大火燒得焦頭爛額,他們立即被送往馬尼拉醫院搶救。
多納.帕茲」號客輪和「維克託」號油輪在經過劇烈燃燒之後,相繼沉入深海。
直到21日凌晨6點,即災難發生8小時後,菲律賓政府才獲悉「多納.帕茲」號客輪同「維克託」號油輪相撞的消息。又過了8小時,政府組織的軍用直升機、海軍艦艇和海岸警備隊等營救隊伍才趕到事故現場,科.阿基諾總統還派出了自己的遊艇參加救援工作。此時,海面上下起了傾盆大雨,阻礙了救援行動。當日下午2點40分,美國駐菲律賓的克拉克軍事基地應菲律賓政府的請求,也派出了3架直升機,投入了現場搜尋工作。
此時天早已亮了,海上風平浪靜,但在出事現場和周圍,除了飄浮的屍體之外,一無所有。救援人員只能大概估計沉船的位置。但因為缺少先進的潛水工具,潛水員無法潛到深達530米的海底去打撈沉船上的屍體,救援搜尋工作只能一直在海面進行。雖然搜尋工作擴大到100千米的範圍,但直到晚上,救援船仍沒有發現任何一名倖存者。
到聖誕前夜為止,共打撈上500多具屍體。據救援人員說,那些屍體有的已被燒焦,血肉模糊,根本無從辨認面目;有的屍體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沒了半截身子。在離海難現場最近的馬薩崗村,村民們發現了50具被衝到海岸邊緣的屍體。村長約翰尼.帕米利亞尋求官方協助來處理這些遇難者的屍體,但沒得到任何答覆。於是,他只好自己組織村民,在海灘上挖坑將屍體埋掉。據馬尼拉救援中心負責人所說,大部分遇難者是被困在船艙內死去的,其中有不少是婦女和兒童。
菲律賓的這次海難是至今為止發生在和平時期的海難中最慘重的。菲律賓總統科.阿基諾在此次沉船事故後發表聲明說,「聖誕節臨近,遭此慘劇是我們的最大悲痛」,她將這次事故稱作是一次「民族的悲劇」。她還命令有關部門要徹查此次海難事故發生的原因。
最初,海難調查委員會認定,客輪超載是造成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但這一結論很快被否決,其理由是,在擁有7000多島嶼的菲律賓,客輪是人們在島嶼間往來的主要交通工具,客輪超載現象十分普遍,但因此造成的沉船記錄卻相當罕見。而且「多納.帕茲」號雖然嚴重超載,但從該船的航行情況看,一切都很正常,如果最後它不是與「維克託」號相撞,是不會沉沒的。人們最後得出的結論居然是客輪的掌舵者缺乏熟練的駕駛技能。
眾所周知,對任何一種交通工具,尤其是水上運輸工具而言,遵守限定載客人數和載重量規則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假如「多納.帕茲」號客輪嚴格限定旅客人數,便不會造成那麼多人喪生火海。菲律賓這「先上船、後付資」且不限定搭客人數的做法,本來就是國際航運的一大忌諱。
最後,應死難者家屬要求,菲律賓政府決定對未被認領的屍體舉行公葬,並修建一座紀念碑,上面刻著全部死難者的名字,以此讓人們牢牢記住這次慘案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