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僧人在別的寺院借宿,需要這一系列的「掛單」程序

2020-12-12 走讀梵

在夏安居和冬安居以外的時間,即每年農曆正月十六到四月十五、七月十六到十月十五的這兩段時間裡,僧人們可以帶上自己的衣單戒牒外出雲遊,到各地寺院「掛單」。

這些僧人被稱為「雲遊僧」、「行腳僧」或「掛單和尚」。

出家人

「掛單」就是行腳僧雲遊到寺暫住。掛單有一系列程序。

行腳僧先將衣單放在客堂門口的左邊,然後抬起左腳跨過門檻,坐在靠左牆的橫凳上。如果衣單是放在客堂的右邊,則依例反之。知客一進門,行腳僧便站起來合掌行禮,向客堂中佛像頂禮三拜。在第三拜起身時說:「頂禮知客。」知客回答:「問訊好了。」行腳僧又在佛像前一拜,然後坐回到橫凳上。知客詢問他的法名、出家受戒的寺院、最近的行止等問題,還要査看戒牒,然後領他到旦過寮暫住。旦過寮又稱雲水堂,言其如行雲流水,過而不留。

旦過寮的負責人稱為「寮元」。行腳僧進入旦過寮後,先在佛像前下拜,作為向寮元示敬,然後合掌送知客到門口。行完禮節,寮元安排行腳僧一個空著的鋪位。從此以後,行腳僧可以按照本人的意願住下去,但每天早晚必須隨眾上殿、過堂,在旦過寮則由寮元率領坐禪,一般以三支香為限。行腳僧白天可以外出,但應得到寮元的允許,並在晚課前會寺。

朝聖

掛單的行腳僧住了—段時間後,如果願意在該寺長期住下去,不再過雲遊生活,在徵得寺院住持及首座、書記、知客等主要職事僧的同意後,即可舉行「安單」儀式,以取得本寺正式成員的資格。

從此以後,該僧就可以作為寺中僧眾中的—員參預本寺事務,也可以被選為職事僧乃至住持。

和尚的背影

相關焦點

  • 關於入寺「掛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掛單」是指我國漢傳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過具足戒的比丘,為了悟道求法,常常遍行天下,遊歷各地寺院,求學於諸高僧大德。佛教中將他們到雲遊地佛寺中借宿稱為掛單。 從古到今,每個時代都有許多僧人為了探求佛法的真諦,常常不畏艱辛到各大名寺古剎參訪善知識。這些行腳雲遊的遊方僧到寺暫住,即稱之為「掛單」。
  • 在家信眾留宿寺院叫做「掛單」?錯了!
    (註:僧人指出家受具戒之比丘) 而在家信眾作為俗人,去叢林道場時想留宿,不可稱為掛單。 僧人掛單也有時限,在結夏安居期間(農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禁止掛單,即為止單。
  • 第190集不接待雲遊僧人的寶林寺,唐僧碰壁後再一次哭泣
    話說唐僧師徒來到寶林寺,此處寺院乃是皇家寺院,皇帝敕建,規模龐大。師徒幾人看了以後,唐僧覺得悟空三人長相醜陋,舉止粗魯,就主動提議自己進去借宿。唐僧進了寺院,接待的竟然不是和尚,而是個道人。他說自己只是個負責打掃的,做不得主,要向老師傅請示再說。就這樣,唐僧在三層門外等候消息。
  • 佛教:寺廟,是僧人生活和修行的地方
    由此可見,僧人在寺院中生活是要受到嚴格管理的,沒有一定的手續不能隨便離開寺院。然而,也有例外,這就是「遊方問道」,即中國僧人可以離開自已的寺院,到全國各地的寺院求師問道,巡禮聖跡,尋訪佛法。應該說這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優良的傳統,也是印度佛教徒乞食衲衣、雲遊天下的一個發展,對佛教在中國發展曾起到過積極的推動作用。
  • 一個故事讀懂出家人想去其他寺院「掛單」「安單」有多不容易
    法遠和義懷兩位禪僧行腳時,聽說歸省禪師高風,故前來遊學,渴望入其門下掛單。時值隆冬季節,下著大雪,天氣非常寒冷。歸省禪師對前來參拜的憎人們又是呵罵,又是驅趕,甚至用冷水澆潑行腳僧,把他們的行李衣眼都打溼了。其他僧人無法忍受,帶著滿腹怨怒離開了禪院,只剩下法遠和義懷二人。
  • 佛教聖地五臺山,早期寺廟都屬子孫廟,那為何子孫廟不接眾掛單?
    在上世紀80年代,五臺山當地仍在流傳著一些順口溜,這也正是表達許多寺院家庭化、子孫化的真實寫照。人們說:「過去五臺山三件寶,和尚進院狗不咬,石頭壘牆牆不倒。姑娘養孩娘不惱」。子孫廟裡的僧人,以子孫僧人為主,實行家傳制。住寺僧侶,也稱家傳僧。
  • 僧人在印度「乞食」,為何中國僧人住「寺院」,什麼情況?
    僧人在印度「乞食」,為何傳入到中國就住寺院?是什麼讓其發生了變化?今天跟大家來分享~~佛當年在世到處講學,跟周遊列國由孔老夫子沒有兩樣。在印度的時候,佛的這個大團體,哪個地方邀請,就到哪個地方去;講一個時期之後,別的地方邀請,又去了,所以都不是久住。
  • 淺談佛教護法系列三,護法韋陀菩薩的前世今生
    但是我現在還記得,裡面有一式,叫做「韋陀獻杵」,這是我第二次看到韋陀這兩個字眼。其實這個確實是有講究的,咱們在此探究一下,這些姿態跟在家居士關係不大,只是跟出家的僧人掛單頗有關係。只要這些行腳的僧人見到韋陀菩薩像,便知自己是否可以在此「掛單」。
  • 第189集皇帝敕建的寶林寺,住在寺院之中的道士
    唐僧喊道,徒弟呀,需要小心提防,恐怕又有妖魔出現了。悟空教訓道,休得胡思亂想,所謂魔由心生,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唐僧雖然佛經看得多,但是對心性和大道的理解相比悟空差得可就太多了。悟空說的他也不懂,於是轉移話題問道,自從離開大唐,已經有四五年了,何時才能到達西天大雷音寺?
  • 這被稱為最美寺院,僧人閉關修行9年足不出戶,連活佛都不得入內
    然而在眾多的寺院中,這一座因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奇特的地質構造,被認為最美寺院,這就是青海玉樹的「嘎丁寺」。群山環抱、野花遍地,孜曲河繞寺而過,嘎丁寺建造在一座凸起的山巒上。當我走進這座世外古剎時,最讓我驚訝的是面對如此絕美的風景,這裡的僧人竟然閉關修行九年九月九日不出房門,簡直讓人無法想像。嘎丁寺位於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毛莊鄉,距離玉樹170公裡。
  • 漲姿勢 | 第一次去寺院,應該注意什麼?
    一、著裝尤其是夏天,特別是女同志!這是最穩妥的稱呼了,相信你用這個稱呼來稱呼寺院的僧人,99.999%不會出現意外,對女性出家人也是。稱呼「師父」,也就是把自己視為「弟子」,意思是如師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師,生我慧命如父,是對出家人最為親切的德稱,很尊貴的哦。一般寺院的師父都有一個法號,你要是知道的話,也可以加上這位師父的法號稱「某某師父」。
  • 京都與威海,一位僧人、兩座寺院、千年交流史話
    四十一歲時作為朝廷的「請益僧」隨遣唐使團去往中國。在中國長達九年多歲月的見聞及經歷,圓仁將其記錄匯整成了一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請益僧」,這個詞在日語的詞典裡被解釋為,相對於長期留學的短期留學僧人。但是,筆者在通讀了《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後認為,請益僧這個詞按它的字面意思解釋更為貼切。也就是,把對(日本)國家有益的東西請回來。那麼,什麼是對國家有益的呢。
  • 五臺山大朝臺借宿寺廟,你想像不到的低價
    第一天掛單在最高峰北臺下面的萬聖澡浴池寺,第二天掛單在南臺。相對於別的景區天價的住宿吃喝,五臺山大朝臺的消費真是你想像不到的實惠。坐火車到達位於沙河鎮的五臺山火車站,出車站就有中巴車在等著了。25元的車費,不管你到景區中間群山懷抱的臺懷鎮,還是半路上的逆時針大朝臺起點鴻門巖,都是25元。
  • 寺院裡設有法堂、客堂、齋堂,它們的職能是什麼?
    佛教寺院會設立一些部門,來管理寺院的日常事務,名稱稱為法堂、客堂、齋堂等,出入寺院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有助於清淨修行,積累資糧。一、羅漢堂羅漢堂是供奉羅漢的殿堂。五百羅漢在佛經中常常提到五百羅漢,常隨從佛。
  • 古老寺院與年輕僧人,郎木寺探訪00後出家人的思和想
    街上一群群穿著火紅藏袍的僧侶,也來自兩個省的寺院。神奇的是,這倆毫不搭嘎的大寺院,畢竟也相隔兩公裡,一個守著山谷,一個佔據山坡,但對外俗稱都叫郎木寺。早餐的時候,牛肉麵館裡湧進來一撥撥成的年輕僧人,他們年紀都很輕啊,這麼小出家讓人對其充滿了好奇。於是,尾隨著他們就先進了四川的那個寺院。
  • 中國最「純淨」的寺廟,禁止遊客捐錢,僧人每天只吃一頓飯
    很多的寺廟還被評為了5A景區,不僅要門票,有些還要香火錢等等,去寺廟一趟,比去一些別的旅遊景點都要費錢。導致現在很多人對佛教寺廟都沒有好感,認為失去了佛家應該有的樣子。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個人稱國內最純淨的寺廟。
  • 女眾去寺院需要注意什麼?
    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去往寺院燒香禮佛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寺院去清淨道場,不管是禮佛,還是上香。亦或遊覽都遵守寺院規矩,其寺院是公共場所,不管是男是女都需遵守公共場所的基本規則。寺院的規則不分男女,但對於女眾還是有幾個點需要注意,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女性去寺院有哪些注意事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