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靠一群錦鯉喚醒沉睡的古鎮,再造美麗故鄉,每年吸引上百萬人來這裡旅遊

2021-02-18 鄉儂

古川町位於日本中部地區岐阜縣飛驒市,

人口只有1.6萬。

四面翠綠的山脈及清澈的溪水,

環抱著與世無爭的山居歲月。

這風光明媚的小鎮,

最令人稱道的倒不是它的自然景觀,

而是歷經四十年持續不斷的社區營造,

這裡的居民把自己居住的地方營造成舒適多樣的環境。

古川町在1993年榮獲日本「故鄉營造大獎」,

也因此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個旅遊勝地。

 

在上個世紀日本工業高速發展的年代,

古川町的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

古川町的改造從一條流經小鎮鎮域的瀨戶川開始。

 

瀨戶川是一條寬僅1.5公尺的水道,

緊鄰著住家。

上世紀60年代的瀨戶川受到極嚴重的汙染,

不僅外觀上有礙觀瞻,

更散發出撲鼻的惡臭,

深深影響到居民的生活質量。

1968年,地方報紙《北飛時報》發起向瀨戶川放生鯉魚的活動,

由此動員居民一起合力清理水道。

居民不再往瀨戶川裡排放汙水和丟棄垃圾,

而是悉心經營生活空間並且引以為榮。

隨著原來汙濁的臭水溝變成美不勝收的親水空間,

水道周邊的環境美化也順理成章地展開,

水道兩側的步道、小橋、欄杆、座椅也被整理得美輪美奐。

 

為了檢測水質,

民眾在河道裡放養了3000多條鯉魚,

而為了防止鯉魚的流失,

當地居民在十二個地方設有鐵柵,

由政府提供簡易工具,

居民早晚兩次清除掛在鐵柵上的垃圾。

每年到了下雪前,

居民共同將鯉魚撈起來送到較深、較溫暖的水塘過冬,

大家也借這個機會把水圳清理乾淨;

春天,雪開始融化時,

大家又一起來將錦鯉放回去。

就這樣,養魚成了動員社區的新事務,

而美麗的瀨戶川也成了大家共同的驕傲。

 

有了瀨戶川整治的經驗,

小鎮裡家家戶戶前的水溝成為接下來整治的對象,

水質清澈如溪水,

居民可直接取水澆花、清掃,可見一般。

 

瀨戶川的鯉魚也因此常被觀光海報、明信片加以引用,

成了古川町著名的象徵性風景。

直至今日,

瀨戶川有數千尾鯉魚悠遊其中,

周旁綠化優美,步道宜人,

成為日本聞名的魅力街道。

古川町所在的飛驒地區周邊山林資源豐富,

林木產業為當地一大產業。

而古川町有一個別號叫「木匠的故鄉」,

每120個人中就有一個木匠,

全鎮有160位木匠,

木匠的人口密度居全國之冠,

「飛驒匠師」全日本知名。

重新發掘工匠技藝,

成為社區營造活動的另一個起點。

 

古川町的房屋,

全部以古法建造,

所有結構通過榫頭銜接、不用鐵釘,

保存了傳統日本木造工法的精密與嚴謹,

成為小鎮的特色。

從木造房屋的造型到出簷、窗戶、格柵、鬥拱,

層次豐富的統一感,

形成了古川町獨特的魅力。

 

 

為了保留並傳承珍貴的古川文化,

古川町將當地工匠文化的精華進行了集中展示,

發動當地2/3的木匠,

一起攜手建設了「飛驒之匠文化館」。

展示內容不是由專家設計,

而是工匠們自己商議自己建造。

 

此舉將小鎮的木材產業和木匠傳統技藝提升到精緻文化的層次,

建築本身成為工匠的範本,

日本很多建築師和木匠也都到這裡開展學習之旅。

「飛驒之匠文化館」成為社區營造的裡程碑。

 

傳統是古川町社區營造的基礎;

而以傳統為基礎的節慶活動,

則成為凝聚古川人的舉措和吸引外來人的魅力。

每年一月十五日,外出務工的婦女都會在這一天返鄉,

穿著漂亮的和服、沿著下雪的瀨戶川,

走向圓光寺、真宗寺和本光寺進行三寺參拜,

並在瀨戶川放燈,祈求良緣。

 


配合節慶活動,

瀨戶川及沿街會結合環境藝術裝飾上千座兩米高的雪蠟燭,

在通常的旅遊淡季冬季,吸引許多旅人前往。

古川町改造後的風貌魅力以及社區營造的理念,

極大地帶動了當地旅遊產業的發展,

每年接待遊客上百萬,

並在1993年獲得了「日本故鄉營造」大獎,

成為日本故鄉再造的典範,

「故鄉再造旅遊」也成為人們新的旅遊方式。

 

20世紀50-70年代,

日本城市大發展,

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傳統的村落社會迅速崩潰,

表現出和當今中國同樣的問題:

農村地區的生活與社會基礎弱化,

出現蕭條衰落的景況;

青年層大規模離村,

鄉村社會人口老齡化;

鄉村地區以農業為主的生產功能越來越難以維持。

與此同時,

自然資源惡化、文化遺產破壞、資源浪費等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

於是,讓故鄉永遠留下山青水綠的自然環境、古色古香的傳統市鎮,

成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和當地居民的迫切願望。

 

目前我國歷史街區休閒空間營造的發展仍屬於起步階段,

日本古川町在空間資源的高效利用,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應用以及公眾參與方面都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鑑。

鄉儂根據網絡素材整理;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到微信公眾號請註明出處!

想加入鄉村共建群?

掃二維碼加群主,邀您進入~

鄉儂使命:

讓鄉建簡單、讓鄉村美麗、讓鄉居幸福


搜索「鄉儂」或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小編微信:xiangnongmei

QQ群:531705427

投稿及工作郵箱:xchhr@sina.com

相關焦點

  • 來看看「木匠的故鄉」古川町是如何從放養錦鯉來開啟重生之路,再造美麗故鄉,從而每年吸引上百萬人來這裡旅遊的
    而我們今天為諸君分享的案例,卻是一個被「錦鯉」們改變的城市。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錦鯉,那種可以長到很大很大的魚。相信每一個探訪過日本小城鎮的人,都會被其陌生卻親切的故鄉情愫擊中:河流、小街、曬太陽的狗、院牆裡伸出的枝蔓,虛掩的門裡傳出童音。
  • 再造故鄉 土溝村裡的國際藝術範兒
    ▼ 關於土溝村的社區營造 ▼土溝村位於臺灣米倉之一的臺南市後壁區,曾經是一個偏僻的村莊。舊物改造的洗手臺比如將曾經的豬舍修葺一新,成了居民們學習、活動的場所;邀請熱愛藝術的八十多歲老奶奶拿起畫筆,為她舉辦鄉村畫展;與村裡的小朋友們一起用舊衣服紮起稻草人,點綴美麗田野;將裝置藝術家彩雕的座椅,安放在街頭和田間,供人們小憩
  • 電影《你的名字》現實取景地曝光,一個被一群錦鯉喚醒的山城小鎮
    電影《你的名字》現實取景地曝光,一個被一群錦鯉喚醒的山城小鎮電影《你的名字》現實取景地曝光,一個被一群錦鯉喚醒的山城小鎮   古川町位於日本關西崎埠縣,是日本的一個山城小鎮,原屬於防衛型城市,現為林業和小型物資集散地。古川町於1589年建成,1970以後開始進行歷史街區空間營造。
  • 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王德剛:如何喚醒沉睡的「齊國故都」?
    文化和旅遊的融合在某種程度上是雙向賦能,旅遊業在意識形態地位提升上,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旅遊對文化而言,為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供了一個金翅膀,為什麼這麼說?旅遊實際上是以遊客為載體,作為文化交流的渠道。每年我們有60億人次的國內遊,1.5億的出境遊遊客,大家想想這究竟是什麼,就是以人為載體的文化交流傳播。
  • 日本古川町:「故鄉營造」的旅遊啟發
    對於本土文化的傳承不僅僅限於「匠文化」,當地心靈手巧的傳統在各種傳統工藝上都得以展現和保護,包括布衣工房、民藝家具、刻畫,以及古川地酒。在這裡,地酒文化被充分與旅遊結合,來這裡旅遊的遊客還能品嘗到僅限當地售賣的限定款。
  • 「日本人心靈的故鄉」靠什麼每年吸引7000萬遊客?
    如今,已成為日本每年超過7000萬人次參觀的美麗鄉村,也是通過鄉村旅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美山町以廣大的森林及美山川為背景,儘是田園風光與茅草屋交織的鄉間景色,不食人間煙火的氛圍,空氣清新,散發著靈氣,美山町的原始風景,被日本媒體譽為:日本人心靈的故鄉。
  • 鄭宅這個村喚醒了一批沉睡百年的「老屋」
    鄭宅這個村喚醒了一批沉睡百年的「老屋」 2020-06-04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排名第三的「最美十大古鎮」,南宋大儒朱熹故鄉,婺源古鎮等你來
    婺源古鎮從古到今一直都是人傑地靈的地方,這裡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近代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也是從這裡走出的。歷史上的婺源古鎮曾經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從宋朝開始從這裡走出的高級官員多達三千多人,而這些人無一不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
  • 每日電訊:重估鄉村價值,再造美麗故鄉
    原標題:重估鄉村價值,再造美麗故鄉   ■焦點觀察   在尊重、公平、開放等現代理念下,利用新技術手段,與鄉村本土的知識與傳統經驗結合,將會使鄉村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乃至為整個中國的發展提供借鑑
  • 【富世之選】 古川町:以最美方式喚醒沉睡的古鎮
    在上世紀日本工業高速發展的年代,古川町的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於是,讓故鄉永遠留下山青水綠的自然環境,成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和當地居民的迫切願望。因此,村民們開始了為期40年的古川町的改造和社區營造。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或許你不了解,古川町的改造和社區營造是從一條流經小鎮的小河瀨戶川開始的。
  • 案例解析丨「日本人心靈的故鄉」靠什麼每年吸引7000萬遊客?
    如今,已成為日本每年超過7000萬人次參觀的美麗鄉村,也是通過鄉村旅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美山町以廣大的森林及美山川為背景,儘是田園風光與茅草屋交織的鄉間景色,不食人間煙火的氛圍,空氣清新,散發著靈氣,美山町的原始風景,被日本媒體譽為:日本人心靈的故鄉。
  • 每年都有幾百萬中國遊客前往普吉島,除了旅遊,他們還在「賺錢」
    普吉島是個美麗的地方,是泰國當地面積最大的島。因為地處熱帶的原因普吉島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氣候也很舒適。是很多中國遊客心中度假的聖地。這裡有漂亮的海景還有美味的食物,有很多中國家庭甚至選擇全家來普吉島過春節。
  • 聖誕老人的故鄉,可以看到極晝和極夜,每年吸引大量遊客
    在聖誕老人的家鄉,每天白天和黑夜都能看到,每年都有許多遊客來訪。如今旅遊風潮不減,中國遊客在多看了溫帶美景之後,就會嚮往奇觀和獨特的自然風光,極寒地區的雪花飄落也成了風景線,說起在中國人中很受歡迎的冰雪旅遊,就是北歐靠近北極圈的地方。
  • 日本美山町:50戶人口小村靠什麼吸引上百萬人參觀?!
    茅草屋頂的房屋附近購物只能去汽車商店不掛招牌的餐館消防演習也能吸引上百萬人觀看日本美山町為何還能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美山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麗鄉村,有著「日本人心靈的故鄉」的盛譽。這個村莊處於大山深處,背靠鬱鬱蔥蔥的青山和森林。
  • 這裡是「豬的天堂」,天天遊泳還有人餵,每年吸引無數遊客!
    這裡是浪子的旅途世界,分享我的吃喝玩樂以及旅途所見所聞。旅遊,就是去那些未曾去過的地方,看一些沒看過的風景,見識一些未曾見過的風土人情,這便是旅遊最大的意義。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海島便是其中一個非常具有獨特景觀的代表性景點,每一座海島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景觀,而且不同的海島上還生活著各色各樣的生物,比如是一些不常見的昆蟲,亦或是海洋生物,那你知道麼世界上有一個海島是豬的天堂。豬,對於國人而言,這種動物主要就是充當家畜的作用,在我們的認知裡豬都是生活在豬圈裡的,怎麼也不會把豬和海島聯繫在一起。
  • 重慶著名的網紅地,雖然不是旅遊景點,但卻每年有上百萬人打卡!
    提起直轄市重慶,許多人都不陌生。我國面積最大的直轄市,比北京、上海和天津加一起還要大。雖然是一個市,但是從面積和人口上來說都是一個省的量級。重慶因為處處是山,所以也被稱為「山城」,從教育、經濟、交通、科技等方面,在我國西部都是名列前茅的。
  • 帶動旅遊業 助力經濟發展 美麗大道喚醒「沉睡的風景」
    李邵良告訴記者,自從村裡進行環境整治後,又引入旅遊發展項目,村民們紛紛主動拆豬圈,「大家都求新、求變、求發展。」  前院是中式園林,後院是菜地,在頗有農趣的大宅子裡,71歲的姚炳康正在打掃庭院。「自己的房子,那肯定要弄乾淨。」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兩層樓房子,2015年被商玉客棧項目「相中」,籤下15年出租合同後,姚炳康變身為「包租公」,「房子的年租是1.7萬元,每年有0.2%的增幅。
  • 喚醒沉睡資源 激活發展動能
    湖南日報:喚醒沉睡資源 激活發展動能 ——來自湯家山村農宅合作社改革試點的啟示刊登於湖南日報12月18日07版湯家山村大片美不勝收的油菜花。 卜雲 攝湯家山村的古鎮驛站。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2.3萬元,年增長率超過12%,村集體增收30多萬元,農宅改革項目招引社會資本5000餘萬元,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湖南省農業集聚發展村、湖南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市級文明村。「送客入村」火了鄉村遊。
  • 葬入水下的博物館:來參觀的遊客必須會潛水,每年吸引百萬遊客
    充滿奇思妙想的水下博物館在十多年前,墨西哥就有一群執著的藝術家產生了奇妙的想法,他們想要製作很多美麗靈動的雕塑供人們欣賞,如此看來這個想法並不奇特對不對?而關於遊客如何參觀他們也想到了辦法——潛水,畢竟要欣賞這樣特別的景色,需要的不只是好奇心,還有勇氣。參觀者需要具備一項技能這個被稱為「坎昆水下雕塑博物館」的奇觀於2010年在墨西哥建設完成,它的亮相瞬間霸佔了各大旅遊刊物版面,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水下博物館」。
  • 溫州一村子以烤全羊出名,每年賣出7萬隻羊,吸引百萬遊客來品嘗
    這個城市的樣子,不僅僅是風景,作為好吃的東西也有記憶,浙江省旅遊大,更多的旅遊景點和美食的浙江溫州永嘉縣的一個村子,不同地方的風光和特色的菜,這個村苗寨有風格的建築,客家人的熱情,這裡的人也全烤羊,每年消耗約七萬隻羊,捕吸引數百萬的遊客品嘗了,這個地方的綽號,也因此被稱為「烤全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