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最高境界是養浩然之氣!浩然之氣如何才能練成?

2020-12-13 好玩的國學

弟子公孫丑問孟子有什麼特長,孟子驕傲地回答,他最擅長的是「養浩然之氣」。

「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公孫丑問:「請問先生擅長什麼呢?」  

孟子說:「我特別擅長理解別人語言的內在含義,善於保養浩然之氣。」

公孫丑問:「那什麼是浩然之氣?」

孟子說:「這難以說得明白。那浩然之氣,最宏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它,而不用邪惡去傷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滿天地之間無所不在。浩然之氣是由正義在內心長期積累而形成的,不是通過偶然的正義行為得到的。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浩然之氣就會衰竭。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什麼是義,是因為把義看成是心外之物。養浩然之氣,不能停止做集義這件事,心中不要忘記,不要用外力違背規律地幫助它成長。不要像宋人那樣:宋國有人擔心他的禾苗長得不快,就把禾苗拔起來幫助它成長。他疲倦地回到家,對家人說:『今天我累死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跑到地裡去看,禾苗都乾枯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不給作物除草的人;幫助莊稼生長的,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這樣做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浩然之氣」是孟子的天才發明,也是他思想中最為光彩奪目的部分。在孟子看來,「浩然之氣」很複雜,用語言難以說清楚。浩然之氣根源於人內心的善,但它不是先天就有的,這就是說,人天生有善端,但未必能養成浩然之氣。這種氣是經過後天持之以恆的培養,在義與道的加持下,才能培養出凜然於世間、至大至剛的天地正氣,說到底,「浩然之氣」是人的一種崇高的道德精神力量。

誰不想有一身的好氣質,那麼如何才能煉出「浩然之氣」呢?孟子給了我們四條方法。第一,「以直養而無害」「配義與道」。「浩然之氣」只能生活在正義的環境中,養「浩然之氣」,需要遵循正義和大道,使「浩然之氣」不受傷害,它才能生長壯大起來。第二,「浩然之氣」是在長期堅持做正義之事的過程中積聚起來的,偶爾做了件好事而不能長期堅持,「浩然之氣」就無法生長,因為它是「集義所生,非義襲而取之」。第三,養「浩然之氣」,就不能做虧心事。心中的「浩然之氣」就像個冰清玉潔的小姑娘,要是做了不道德的虧心事、壞事、醜事,「浩然之氣」就會立馬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孟子一直主張,做人要「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樣才能理直氣壯勇敢無畏。因為人性是本善的,人要是做了壞事,哪怕是罪大惡極窮兇極惡之人,內心也會有良心不安的感覺,這時候,哪裡會有理直氣壯心安理得的浩然之氣呢?第四是不能急於求成拔苗助長。浩然之氣的形成,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出自一個人的自覺自愿、自然而然的行為,不能帶有任何功利目的,不能急功近利強行拔苗助長。就像宋國人拔苗助長一樣,違背了道德養成的規律,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相關焦點

  • 孟子:如何才能修煉出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是中國人道德修養的一種崇高的境界。通俗地說,浩然之氣就是人的心中,存在的一種至剛至強至遠至大的一種精神狀態,它的外在表現是,一個人堅持獨立的人格,不人云亦云,堅持頑強不屈的氣節,不為外界的壓力和誘惑所屈服,堅持光明磊落的精神,不自私不自利,一切以道義為準繩。
  • 什麼是氣?什麼是浩然正氣?怎樣才能養成浩然正氣?
    #氣# 中國人對於「氣」有很深刻的理解和探究(但是西方文化沒有「氣」這個詞)。漢語中有很多含有「氣」的詞或句子:陰氣、陽氣、精氣神、神氣、喪氣、脾氣、氣功、一鼓作氣、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等等。氣到底是什麼?
  • 告訴你到底什麼是「浩然之氣」?
    那麼由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感覺出來,「浩然之氣」這個東西絕對是一個宏大、縹緲的存在。那麼到底什麼是「浩然之氣」呢?孟子說:「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 何為浩然之氣?充斥於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的道德集義!
    公孫丑:「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
  • 孟子告訴你什麼是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譯文:公孫丑問道:「請問老師擅長於哪一方面?」
  • 從「夜氣」與「浩然之氣」說起
    二、孟子的心學與「浩然之氣」思孟學派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因為他們的身份看起來是標準的儒家,但是很多理論卻跟道家相通甚至完全相同。尤其是他們的心學。孟子的心學,與他的養氣之說有著緊密的聯繫。有關「浩然之氣」的養氣之法,他對公孫丑是這樣解釋的。(公孫丑曰)「敢問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 人人皆喜「浩然之氣」,孟子告訴你要從這三個方面去修煉
    如何解釋這種感覺?兩千年前孟子那裡有答案。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丑說:「敢問何為浩然之氣?」孟子說:「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撲面而來的那股無需言表只能意會的「氣息」,應該就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氣」吧。一個人,體弱多病,中醫謂之陽氣不足,此陽氣便似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
  • 讀經明義丨《孟子》:養浩然正氣 俯仰無愧 心地光明
    作者:唐東輝導讀:養得一身浩然之氣,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既俯仰無愧,則心地光明,即使平日行走坐臥,也能心廣體胖,舒泰安詳。(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 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經典賦予我前行的力量
    作者:姚海濤「氣有浩然,學無止境」是我母校的校訓。每當我想到這句話,心裡就充滿了力量。這力量是賦予我前行的力量,並且隨著我對儒學理解的深入而更凸顯其作用。「氣有浩然,學無止境」是儒家文化所萃之精華,代表著儒家文化一體之兩面,聯結著德性與知識、內聖與外王,甚至還聯結著孟子與荀子這兩位儒家先賢,構成了儒家的思想底氣與學識氣蘊。「氣有浩然」出自《孟子》,是從孟子心間迸發出來的靈光,是孟子為中華民族輸入的正能量之一。
  • 《孟子》10句精華語錄,浩然之氣的大丈夫
    1、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何謂大丈夫?孟子給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定義。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處——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在天下最康莊的大道——義。
  • 浩然正氣是真的存在嗎?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對修出浩然之氣的人來說,浩然正氣是真實存在的滄海我在網絡中的國學圈子呆了有十幾年了。運氣還算不錯,前前後後一共遇到過三個修出過浩然正氣的人。但都不是什麼高人,因為他們都是偶然修出過浩然之氣,最後沒能存養下來。
  • 王陽明:養浩然正氣,才能立足於天地之間
    王陽明的的心學當中,致良知是核心,致良知的核心,又是養一身正氣。男子漢大丈夫必須有,一股浩然正氣,才能立足於天地之間。必須在身心上有了驗證之後,真正的體會到了這件事情,才算是無善無養,吾浩然之氣的成功。
  • 遊孟子故裡 養浩然之氣 一起去鄒城
    遊孟子故裡 養浩然之氣 一起去鄒城本報聯合旅行社推出鄒城研學旅行經典線路為什麼孟母能教育出偉大的孟子?為什麼鄒城市每年都會有那麼多學子考上國家最高學府?回首鄒城,大氣如斯,似歷史之遺珠,如歲月之高歌。正是這樣一個城市,成為了研學的豐沃土壤。在孟廟亞聖殿行古禮祭拜孟子,誦讀孟子名言,參觀孟子生平事跡展覽,了解孟子生平經歷,聆聽祭祀過程,了解祭祀文化傳統。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儒家思想的大家。
  • 蘇軾給好友張懷民寫了首詞,什麼是浩然之氣?當代青年須仔細了!
    蘇軾感其盛情,且感其氣度,故模仿歐陽修的醉翁亭,來為此亭題名,名為「快哉亭」,並贈上一首豪放之作,《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以此來描繪快哉亭周邊的山光水色,並抒發自己心中的所思與所感。試想,當蘇軾看到這壯闊的景色,心中會在想些什麼?為何這一首詞被稱為豪放之作?再者,我們青年人能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 《正氣歌》:心氣一元,宇宙生命的本源,在上曰正氣,於人曰浩然
    何謂「浩然之氣」?孟子云:「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有史以來,對於《孟子》的浩然之氣,解釋的最好的,了解得最為深刻的,在行為上表現得最徹底的,當屬文天祥!由陰陽二氣的變化,就形成了我們這個物理世界。「下則為河嶽」,氣之重濁者,也就是屬陰的氣,下凝成為形而下的地球物理世界,例如山川草木萬物等。「上則為日星」,氣之輕清者,也就是屬陽的氣,上升成為天空、日月星辰等萬象。「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 理想境界和書卷氣——略談人品和書品之間的關係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選自《孟子·公孫丑上》心不動,氣不餒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 [4] ,則塞於天地之間 [5]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6] 。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7] 。行有不慊於心 [8] ,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 [9] ,以其外之也 [10]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 [11] ,勿助長也。
  • 王陽明:養浩然正氣,立君子威風,才能久立於天地之間
    王陽明的心學理論之中,致良知是核心其核心內容,而致良知的本質就是養浩然正氣。一個有一股浩然正氣的人,才能長久立於天地之間。必須在身心上有了驗證之後,真正的體會到了這件事情,才算是無善無養,養浩然正氣才算成功。什麼叫做浩然正氣呢?
  • 大功德之人長養浩然正氣
    有個詞叫功德無量,指那些積累了非常多的功勳福德,為人間鬼界共同敬仰的高尚之人。大功德就是如此——人鬼共尊者。功德不等於福德功德>福德,功德的功是人民共同作用得來的;福德的福單指對人自身,或對他人個體,或積累的陰間福氣,即福德是單體的。
  • 2020遴選策論文寫作:養浩然之氣 立國之風貌_北京中公教育
    「天下之公,非一姓之私也」,樹立大國意識,提高公民的素質涵養,正是當下從經濟大國到禮儀之邦的良策。《論語》中所言「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不學禮,無法在社會中立人。孔子推崇禮儀,正是因為禮在周文化中的極其重要的價值,有了禮,社會的秩序得到一種維護,社會井然有序。禮其實不單純在於學會道謝和應對道謝,還有誠信知理、與人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