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心與小腸

2021-01-20 東坡醫生

心臟的位置在肺管之下,隔膜之上,與脈管相通,是血液循環全身的動力和樞紐。心臟有規律的搏動,推動血液在全身脈管中運行,脈管也會隨之搏動產生「脈搏」,中醫通過「脈診」來了解氣血運行是否正常,作為診斷疾病的手段之一。

中醫把五臟與五行對應,心五行屬火,是陽中之太陽,與四時之氣的夏氣相通應,心陽在夏季最旺盛。心的生理功能概括為一句話:主血脈,藏神,其華在面,開竅於舌。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釋其中的意思。

心主血脈

血是血液,脈是脈管,心和脈管相連,和血液組成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心臟不停搏動,為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全身提供動力,發揮血液的營養、滋潤作用。所以血液的正常運行和3個因素有關:心氣充沛、血液充盈和脈道通利。任何一個因素異常,心就處於病態。

心氣不充沛就是心氣虛,主要表現為:氣短、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心悸怔忡、脈弱。

血液不充盈就是心血虛,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脈細弱、心悸怔忡。

脈道不通就是心血瘀阻,主要表現為:面色晦暗、舌青紫有瘀點、脈澀、心悸怔忡,此外不通則痛,心前部會憋悶或刺痛 。

心藏神(心主神志)

心藏神主要體現在心對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的調控作用和主持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心藏神的功能正常,則臟腑功能正常,精神神志清醒;心藏神的功能不正常,則臟腑功能絮亂,精神異常出現驚悸、健忘、失眠、癲狂等症狀。也正因為心能管理其他臟腑的生理活動,所以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其華在面

華的意思是榮華外露,指的是五臟的功能是否正常在人體的外部體現。如果心氣足,則面色紅潤(紅是色,潤是神,缺一不可);如果心氣虛,則面色枯槁無華。

開竅於舌

心的生理狀態可以在舌頭上反映出來,舌色和面色基本一致,而且因為舌頭沒有皮膚覆蓋,比面部更敏感。心氣足,舌質紅潤、運動靈活口齒流利、味覺靈敏;心氣虛,就反過來。

以上就是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小腸

小腸與心相表裡,五行屬火屬陽,位置在腹部,上與胃相通,下與大腸相接。小腸主液,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分清別濁。

胃的功能是受納腐熟,小腸是受盛化物,都是消化器官,胃的作用是初步消化,小腸是接受胃消化過的水谷,停留一段時間用來化物和泌別清濁,把有營養的一部分轉化為人體的精微,把沒營養的糟粕下輸給大腸和膀胱變成二便排出體外,因為小腸要把別濁後的水液送到膀胱,所以小腸主液。

由它的功能我們就能推理得出,小腸的生理功能正常,消化和二便也正常;若功能失調,化不了物就會出現嘔吐、腹脹等症狀;別不了濁,就會二便不分,出現便溏洩瀉,小便短小等症狀。因為脾胃主運納,已經把小腸的主要功能都包含在內了,所以一般出現小腸消化吸收方面的症狀都會從脾胃來治療。

而小腸的病證出現最多的就是小腸實熱,多由心熱下移引起的,常見症狀為:心煩口渴,口舌生瘡,舌紅苔黃,脈數,小便赤澀,尿道灼痛甚至尿血。其中前面是心火症狀,後面的小便症狀就是小腸主液引起的。有相同小便症狀的還有膀胱溼熱,區別就是看有沒有心火症狀。

以上就是心與小腸的主要內容,後面要說的是五臟系統中的肺與大腸。

相關焦點

  • 中醫基礎理論——藏象學說
    體內的內臟可以分三類: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五臟(心、肝、脾、肺、腎)與現代醫學不同的是中醫的五臟指的是人體的五個系統,包括臟器和功能,而不是臟器本身。比如區別比較大的脾系統,中醫中脾主運化,主統血,其華在唇,開竅於口;它包含了整個功能系統,而不是現代醫學中解剖的脾。五臟的功能是化生貯藏精氣(精氣血津液),多為實體。有句話叫「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說的就是五臟藏的是精氣而不是水谷排洩物之類的。
  • 潘毅老師說丨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
    實質掌握版(重點)下來要討論的是《中醫基礎理論》最該掌握的是什麼?掌握的程度或層次如何評價?膽汁的分泌排洩均賴氣行,實質為氣行則水(汁)行,膽汁排入小腸,主要是幫助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吸收。肝氣鬱結失於疏洩則膽汁排洩障礙,最易見厭食油膩;若膽汁上逆則易見嘔吐黃綠色苦水;膽汁不循常道外溢於肌膚則見黃疸。
  • 中醫基礎理論——脾與胃
    藏象學說的脾系統從解剖位置來看是現代醫學中的脾和胰,但生理功能上遠超過這兩個器官,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有後天之本之稱。。五行屬土,為陰中之至陰,與四時之長夏相通應。脾的生理功能可以概括為:主運化、升清、統血,在體合肉,主四肢,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
  • 執業藥師考試模擬卷:《中藥綜》第1章 中醫基礎理論(A)
    執業藥師考試模擬卷:《中藥綜》第1章 中醫基礎理論(A) 2019
  • 手太陽小腸經話養生,小腸功能失調,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十二經脈養生祛病詳解——手太陽小腸經中醫有「小腸主液」之說,這是因為小腸能「泌別清濁」,參與了人體的水液代謝。小腸的這種功能決定了小腸經的治療範圍,凡與"液」有關的疾病,都可以先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所以,手太陽小腸經是手到病除的液病殺手。
  • 2014年中醫綜合考研大綱|中醫考研大綱 教育學_網易教育
    Ⅱ考查目標中醫綜合考試範圍為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和針灸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中醫藥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理論聯繫實際;能夠運用中醫學的理、法、方、藥,對臨床常見病證進行辨證論治,有較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
  • 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情鐫刻岐黃心
    「向屠呦呦學習,弘揚青蒿素精神」,在2020年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辦的屠呦呦活動周中,新一代中醫人在學術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演講比賽中將故事傳揚,在高原義診踐行初心使命,讓青蒿素精神在一次次活動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從抗瘧到抗疫,青蒿素精神代代傳2020年12月31日,屠呦呦研究員工作室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揭牌。
  • 為什麼中醫總說「五臟六腑」,而不是「六髒六腑」?圖說中醫:【心...
    為什麼中國人說到心是在正中間?老外說起心都在左邊? 為什麼中醫常說心為君主之官,不受病,可是生活中卻有那多人得心臟病? 為什麼中醫總是說五臟六腑,而不是六髒六腑? 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吧。
  • 山東老字號趙樹堂中醫館落戶淄博 多名中醫名家蒞臨坐診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師牛剛正在問診  記者了解到,趙樹堂中醫館還特別邀請了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主任醫師李海玉,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師牛剛等多名中醫名家在5月30日、31日來到淄博坐診,為市民提供服務。
  • 中醫養生,熟水建功
    中醫養生,就是運用食養、藥養等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時下,中醫注重養生、預防疾病的觀念深入人心。日前,在由北京角樓圖書館、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涼白開健康飲水知識普及」活動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於智敏教授結合中醫養生知識暢談健康飲水,教大家如何喝對水。
  • 中醫基礎理論,就兩個字,天底下所有的道理都取決於此
    過去,很多年輕人不相信中醫,迷信西醫,可是正在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中醫藥圈粉不少,中醫的療效讓很多人所折服,中醫藥大放異彩。很多年輕人想要學習中醫而不得門而入,那麼我們學習中醫的時候,需要些什麼基礎,或者說從何入手呢?
  • 一文解讀中醫之心!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是人體唯一一個能不受意念控制而自主搏動的臟器,正因為其獨一無二,所以,中醫學賦予心在人體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中醫稱它為「君主之官心所藏的精氣是什麼呢?中醫稱其為「神」。什麼是「神」?「神」不是人體元陰、元陽、氣、血、津液等基本物質的任意一種,而是它們的綜合、集中反映,也就是說「神」是包含有人體元陰、元陽、氣、血、津液所有物質信息的一種精氣。正因為心所藏的「神」的特殊性,也就決定了心在人體中地位的特殊性,它對人體各臟器和各物質就具有了統領和主宰作用,所以被稱為「君主」。
  • 中醫上的「心」的生理功能及臨床應用
    《素問·靈蘭秘典論》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說明心之所以能夠統帥五臟六腑的功能,就是通過神的作用,即《靈柩·本神》所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說明人體接受外界事物而發生的思維活動是由心來完成的。當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時,人表現為生氣勃勃,精神充沛,對客觀事物反應敏銳,反之就可出現心悸、躁煩、失眠、多夢等症狀,甚至會出現思維混亂,神志失常等證。
  • 藏象學說,心不僅僅是肉做的心!
    我把所有學醫之路的歷程和學到的中醫知識分享出來,希望幫助更多有緣人。2019年,我通過了中藥執業藥師考試的三門課程。2020年繼續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中醫師承學習之路。學習中醫知識,先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先認識一下我們的身體內部,我想先從中醫的藏象學說開始。
  • 髒象學說:小腸、大腸
    小腸 小腸居腹中,上接幽門,與胃相通,下連大腸,包括迴腸、空腸、十二指腸。主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與心相表裡,屬火屬陽。 (一)小腸的解剖形態 1.小腸的解剖位置:小腸位於腹中,上端與胃相接處為幽門,與胃相通,下端與大腸相接為闌門,與大腸相連,是進一步消化飲食的器官。
  • 優質中醫培訓
    在基層,有技無證的例子很多,記者了解到,與拿證願望同樣迫切的,就是專長人員中醫綜合知識水平的提高。以往,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沒能經過系統、正規的中醫培訓,平時接觸高水平老師的機會也少,在中醫整體理論方面較為欠缺,這個短板勢必會降低其通過專長考核的概率。
  • 謙川中醫與UO安中醫宣布品牌聯合重組:聯手打造卓越的醫療品質
    聯合重組後,謙川中醫將會轉型升級為中醫學術集團,專注於醫生梯隊建設,經方基礎理論、文獻與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化的研究,並將運用人工智慧進行經方臨證思維建模,在中醫臨床經典研究、經方教育體系升級和中醫信息化等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力爭打造經方界的黃埔軍校。
  • 一位西醫談中醫:中醫黑請閉嘴!中醫的「腎」何止是腎
    從這點來說,如何誇中醫都不為過。作為一個西醫,我必須為中醫來說兩句,很多黑中醫的,都是不認真學習和研究中醫就隨便噴的。我自己越學中醫,越覺得中醫厲害,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就已經認識到很多疾病發生的機理和規律,可以治療諸多疾病,其中還包括很多現代醫學無法治療的疾病。
  • 2017年考研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考試大綱
    Ⅰ考試性質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是為醫學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而設置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目的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攻讀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所需要的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基本技能。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首先,中醫將事物的性質與五行的特性進行類比,如事物與木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木;與火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火。如以五臟配五行,由於肝主升而歸屬於木,心陽主溫煦而歸屬於火,脾主運化而歸屬於土,肺主降而歸屬於金,腎主水而歸屬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