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心臟的位置在肺管之下,隔膜之上,與脈管相通,是血液循環全身的動力和樞紐。心臟有規律的搏動,推動血液在全身脈管中運行,脈管也會隨之搏動產生「脈搏」,中醫通過「脈診」來了解氣血運行是否正常,作為診斷疾病的手段之一。
中醫把五臟與五行對應,心五行屬火,是陽中之太陽,與四時之氣的夏氣相通應,心陽在夏季最旺盛。心的生理功能概括為一句話:主血脈,藏神,其華在面,開竅於舌。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釋其中的意思。
心主血脈
血是血液,脈是脈管,心和脈管相連,和血液組成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心臟不停搏動,為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全身提供動力,發揮血液的營養、滋潤作用。所以血液的正常運行和3個因素有關:心氣充沛、血液充盈和脈道通利。任何一個因素異常,心就處於病態。
心氣不充沛就是心氣虛,主要表現為:氣短、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心悸怔忡、脈弱。
血液不充盈就是心血虛,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脈細弱、心悸怔忡。
脈道不通就是心血瘀阻,主要表現為:面色晦暗、舌青紫有瘀點、脈澀、心悸怔忡,此外不通則痛,心前部會憋悶或刺痛 。
心藏神(心主神志)
心藏神主要體現在心對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的調控作用和主持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心藏神的功能正常,則臟腑功能正常,精神神志清醒;心藏神的功能不正常,則臟腑功能絮亂,精神異常出現驚悸、健忘、失眠、癲狂等症狀。也正因為心能管理其他臟腑的生理活動,所以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其華在面
華的意思是榮華外露,指的是五臟的功能是否正常在人體的外部體現。如果心氣足,則面色紅潤(紅是色,潤是神,缺一不可);如果心氣虛,則面色枯槁無華。
開竅於舌
心的生理狀態可以在舌頭上反映出來,舌色和面色基本一致,而且因為舌頭沒有皮膚覆蓋,比面部更敏感。心氣足,舌質紅潤、運動靈活口齒流利、味覺靈敏;心氣虛,就反過來。
以上就是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小腸
小腸與心相表裡,五行屬火屬陽,位置在腹部,上與胃相通,下與大腸相接。小腸主液,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分清別濁。
胃的功能是受納腐熟,小腸是受盛化物,都是消化器官,胃的作用是初步消化,小腸是接受胃消化過的水谷,停留一段時間用來化物和泌別清濁,把有營養的一部分轉化為人體的精微,把沒營養的糟粕下輸給大腸和膀胱變成二便排出體外,因為小腸要把別濁後的水液送到膀胱,所以小腸主液。
由它的功能我們就能推理得出,小腸的生理功能正常,消化和二便也正常;若功能失調,化不了物就會出現嘔吐、腹脹等症狀;別不了濁,就會二便不分,出現便溏洩瀉,小便短小等症狀。因為脾胃主運納,已經把小腸的主要功能都包含在內了,所以一般出現小腸消化吸收方面的症狀都會從脾胃來治療。
而小腸的病證出現最多的就是小腸實熱,多由心熱下移引起的,常見症狀為:心煩口渴,口舌生瘡,舌紅苔黃,脈數,小便赤澀,尿道灼痛甚至尿血。其中前面是心火症狀,後面的小便症狀就是小腸主液引起的。有相同小便症狀的還有膀胱溼熱,區別就是看有沒有心火症狀。
以上就是心與小腸的主要內容,後面要說的是五臟系統中的肺與大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