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大風暴!最大銀行突然裁員,8000人丟飯碗!今年全球銀行75000...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新財富雜誌

來源:21財聞匯綜合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李焱、中國基金報(ID:chinafundnews 記者:喬麥)、券商中國、IPO頭條、中新經緯、金融界等

繼日本、德國後,義大利也加入全球大型銀行裁員潮,義大利裕信銀行宣布裁員8000人。至此,今年以來銀行宣布的裁員人數達到約75000人,其中八成以上在歐洲。

全球範圍內的交易收入下滑、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政策、英國「脫歐」的負面影響與新技術的應用,多重因素的疊加下這波全球大行「裁員潮」來勢洶洶。

「搶飯碗」的還不止技術,還有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本身。

01

義大利最大銀行宣布:

裁員8000人,關閉500家網點

義大利最大商業銀行裕信銀行(UniCredit)宣布了一項新的為期四年的戰略計劃,包括回購價值20億歐元的股票,並將裁員8000人,以應對義大利緩慢的經濟增長和負利率。

這家總部位於米蘭的銀行宣布了到2023年的新目標,並表示將通過派息和股票回購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股東回報。此次裁員相當於該行員工總數的9%以上,部分程度上將通過關閉該行旗下500家網點來實現。裕信銀行表示,希望通過裁員和裁撤網點節約10億歐元成本。

裕信銀行執行長Jean Pierre Mustier周二宣布了下一個四年改革計劃的部分措施。這樣一來,今年全球各地銀行已宣布的裁員總數達到了73400人,其中86%來自歐洲。

作為歐洲主要銀行市場中集中程度最低的一個,德國的銀行業在裁員榜上位列第一。德意志銀行計劃到2022年裁員18000人,將會放棄投行業務中的很大一塊。裕信銀行的計劃增添了歐洲其他國家裁員的總人數。

但是,情況也並非毫無亮點,因為企業也在增聘員工進行技術的升級換代,並改善合規情況。裕信銀行表示,未來四年,將在信息技術領域,包括人力資源方面支出94億歐元。

銀行裁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報導,2000年巔峰時期,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現金股票交易櫃檯僱傭了600名交易員,他們根據客戶的訂單來買賣股票;但是到了2017年2月,那裡只剩下2名交易員,自動交易程序已接手了大部分工作,由200名計算機工程師來支持運作。

用200名工程師和人工智慧技術來替換598名交易員,對於高盛來說確實是一筆划算的買賣,可以省下不少人力成本。但是對於華爾街的金融業精英們來說壓力就更大了,競爭本就殘酷,如今還要與機器人為敵。

02

全球大型銀行掀起裁員潮

至少75000人將被裁

裕信銀行的計劃增添了全球國家裁員的總人數,這樣一來,今年全球各地銀行已宣布的裁員總數達到了73,400人,其中86%來自歐洲。加上義大利裕信銀行宣布裁員8000人。至此,今年以來銀行宣布的裁員人數達到約75000人。

事實上,從7月開始,全球大型銀行的裁員潮已經來臨。

今年7月7日,德銀在其官網公布,作為全面重組計劃的一部分,將退出全球股票銷售交易業務(該業務包括服務對衝基金的主經紀商業務),並在2020年之前全球裁員1.8萬人,以此改善其盈利能力。這一裁員計劃意味著,到明年德銀將裁員五分之一。

裁員之後,德意志銀行仍將在全球擁有約74,000名員工。但是,大規模的縮減規模可能會推動剩下的專業人士尋找更好的機會並最終離開組織。預計裁員將嚴重打擊DB在倫敦和紐約的投資銀行辦事處。

自去年至今年11月下旬,德銀已經裁員4000多人;自7月宣布裁員計劃以來裁員了約1000人。作為其機器人自動化計劃的一部分,德意志銀行已部署用機器人代替1.8萬人裁員計劃中的部分員工,幫助德銀從戰略上縮小規模。

7月30日,「裁員潮」波及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花旗集團亦準備在交易部門裁員數百人。8月1日,英國最大的銀行之一巴克萊公布,由於「今年以來的商業環境明顯面臨挑戰」,公司在二季度裁員了3000人,約佔2018年年底員工總數8.35萬人的3.6%。其財務總監圖沙爾·莫扎裡亞(Tushar Morzaria)稱,這次裁員非常「全面」,而非集中在一個特定領域。

03

海外多家金融機構裁員、降薪

據媒體報導,近期,日本野村證券正考慮裁減其全球交易部門員工,最多減員50人,可能涉及歐洲、亞太和美國地區。歐洲裁員力度可能最大,野村證券的歐洲分支在2008年接盤雷曼兄弟的歐洲股票和投行業務之後表現一直不太好,幾乎難以盈利。

野村證券執行長Koji Nagai曾在12月警告,公司會將業務重心從歐洲轉移到更賺錢的亞洲和美國市場。他還表示,打算將位於倫敦的全球預定中心的開支減少20億美元,還稱3000多名員工的規模可能「有點龐大」。

近期,據報導,瑞銀(USB)已通知其亞洲和歐洲地區的財富管理部門員工,今年的獎金降幅或達20%。瑞銀還下調了對歐亞地區財富管理部門的業績預期。

瑞銀在第四季度的多項業務利潤低於市場預期,並遭客戶撤資近130億美元,其投行利潤只有市場預期的13%。該行當季全球財富管理淨資金流出79億美元,資管業務淨流出49億美元,合計128億美元。

德意志銀行也計劃將獎金池資金削減10%左右,因該行正努力面對成本壓力。外媒表示,德意志銀行2018年的獎金會更加有選擇性地發放,以留住能幫公司賺錢的高收入者。

摩根史坦利在第四季度將投行部門的薪酬削減24%,該行管理著交易和投資銀行團隊的機構證券業務部門淨收入同比下滑了15%。

法國巴黎銀行(BNP)也被曝出下調員工年終獎金,該行決定關閉自營交易業務。外媒稱,法巴銀行預計將降低或取消其全球部門大量交易員的年終獎。

這些舉措雖然各有不同,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反映了整個投資銀行業的相關情況。無論是受市場波動,監管壓力還是兩者匯合的影響,全球主要銀行現在都在收緊腰帶。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銀行已經開始在不同程度地削減成本,但許多人選擇削減員工,這意味著「潛在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銀行在資產管理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銀行和資本市場諮詢公司MRV Associates的管理負責人Mayra Rodriguez Valladares指出,數據表明,非銀金融機構擁有的全球金融資產份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出30.5%,即116.6萬億美元。從2008年到現在,所有這些非銀機構都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爆炸式增長,這意味著銀行現在必須更加精簡和節儉。

04

低利率促使銀行加速削減成本

全球主要央行紛紛傳遞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信號,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已經施行多年,由於貸款利率很低,而負存款準備金率很難轉嫁到儲戶,許多銀行的利息收入受到壓力。

如何在長期低利率的大環境下維持銀行盈利,成為許多金融機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加速削減成本成為眾多大行的共同選擇,裁員便成為重要手段。

以花旗銀行為例,該行二季度運營支出減少了2%至105億美元,比分析師的預期值少了近1億美元。7月15日,花旗財務長在財報電話會上稱,將在下半年繼續削減成本,預計全年能節省5億―6億美元。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福爾克斯·蘭道估計,歐元區銀行每年因負利率政策損失約80億歐元。北歐銀行執行長卡斯珀·科斯庫爾(Casper von Koskull)將其描述為「一個實際上正在扼殺歐洲銀行業參與者的危險環境」。

日本央行從2013年初開始實施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並於2016年初推出負利率政策。今年10月,繼美聯儲宣布年內第三次降息後,日本央行宣布「按兵不動」,但明確了未來進一步寬鬆的立場。

日本央行長期的寬鬆政策沒能有效地促進和刺激經濟增長,2%的通脹目標也遲遲未能達成,卻令日本國內銀行業飽受盈利水平不斷下降的煎熬。

日本央行在10月24日發布了兩年一度的金融系統報告,報告稱,由於國內長期低利率的環境,金融機構的盈利持續下跌,一方面是由於長期的低利率水平導致存貸利差持續收窄;另外人口問題抑制長期增長前景,導致信貸需求處於長期下跌趨勢之中。

有分析指出,低利率也反映出央行無力提振通脹,薪資水平停滯不前,這降低了企業的投資意願,企業活動大幅放緩也削弱了銀行的盈利能力。

不難發現,員工規模、薪酬計劃調整,這之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受金融市場動蕩、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水平影響之下經營壓力帶來的業務轉型、規模調整;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正推動人力資源轉型,一些營業網點職能和交易員崗位正日益標準化、可被替代。

波士頓諮詢預測,在穩健發展的情況下,到2027年,銀行業將削減104萬工作崗位,降幅22%,諸如客戶管理和服務、風控和審核、營銷與銷售等操作標準化程度較高、對情感交互的要求較低的崗位將被人工智慧大規模取代。

05

人工智慧是大勢

早在2018年,花旗就計劃在5年內把投資銀行部門的科技和業務人員裁去50%,大約有1萬人,並用人工智慧算法代替他們的工作。花旗銀行總裁 Jamie Forese 還表示,其實,在整個集團中有 40% 的人工是可以被 AI 算法代替的。

圖片來源:新浪

巴克萊(Barclays)投行部負責人蒂姆思羅斯比(Tim Throsby)稱,未來投行將僱傭更少的員工賺更多的錢,機器將接手「價值較低的任務」。「如果你的工作多半就是敲敲鍵盤,那你的職業前景恐怕不太樂觀,」

投行在技術的投資上從不吝嗇,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花旗20%的開支用在了技術開發方面,根據去年的開支數字,花旗每年為技術升級花費80億美元。

相應的,摩根大通2017年淨利潤244億美元,但科技投入95億美元,佔到了淨利潤的40%,2018年科技預算更是增加到了108億美元!

而這些科技預算中相當一部分資金被用於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投資上。

根據英國公司IHS Markit的一份最新報告:到2030年,金融行業的一百萬個就業崗位可能在短短十多年內消失,超過130萬銀行員工將被解僱或重新分配,風險較高的角色包括客戶服務代表,財務經理以及合規和貸款人員。

華爾街銀行家們的嗅覺還是很敏銳的,因為他們也知道,人工智慧才是將來的大勢。

06

人工智慧開始「搶飯碗」了!

人類工作職責50%將實現自動化

人工智慧「搶飯碗」?

11月20日,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榮譽學者王振宇在「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我們還處於弱人工智慧階段,有些職業已經消失,日後隨著人工智慧的強化與成熟,「當年我們覺得好多不能取代的東西,其實也就是時間問題。」

這與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報告不謀而合。其預判:目前人類的工作職責只有50%保留,另外50%可能在2055年實現自動化,最早2035年,最遲2075年。

而且,「搶飯碗」的還不止AI,還有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本身。

「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職業變動頻率會越來越快,大學裡學的那點知識遠遠不夠用,這意味著一招鮮吃一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王振宇認為,從石器時代到農業時代用了百萬年,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大約300年,再到資訊時代50年,而進入智能時代短短幾年時間已經天翻地覆,變革急劇加速,迫使人們必須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在他看來,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有一個嚴重的節點思維:即小學畢業考上重點中學,就萬事大全;中學畢業考上重點大學,這輩子就會沒問題。但等我們步入社會找工作,就會發現每個節點並非父母所說的那麼簡單。

「傳統觀念中,人生主要分為兩大時期:學習期和工作期。但未來社會這種傳統模式將很快過時。要想不被淘汰,我們整個人生中都要以學習者的狀態來面對社會的變化。」王振宇強調,時代已變,學習一門知識終生受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唯有終身學習才能建構起動態的人生優勢。

基於這一理念成立的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是國內首設該機構的高校。

經過多年教育實踐,該實驗室發現:未來時代,人工智慧大面積的應用,由算法、大數據、物聯網、生物技術構建起的AI,其在感知、決策和行動方面優於人類,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屆時,我們賴以應變生存的核心關鍵,是由終身學習力、未來科創力和求異創造力組成的「黃金三角」。

相關焦點

  • 全球大銀行紛紛重啟裁員進程 滙豐高盛花旗都扛不住了
    數家10萬員工以上規模的大型銀行裁員至少在1%以上,一些深陷泥澤的銀行甚至可能裁掉25%的現有員工。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擾亂全球金融市場,恰逢不少銀行本來就準備重整業務條線進行,進行人員裁減,疫情的到來恰如雪上加霜,大批金融從業人員停薪留職,但有不少銀行高管都向職員保證,他們會延遲裁員以及計劃重組的進程,至少在今年不會繼續推進。
  • 裁員超10萬人!多家國際銀行重啟裁員計劃,降費用大裁員,是行業寒冬...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這已經不是外資銀行首次提及降薪或裁員,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或加劇這一情況。5月份,德意志銀行成為成為首家恢復因疫情而暫停裁員計劃的主要銀行。全球銀行計劃裁員超10萬人去年僅打算裁員4000人的滙豐銀行,如今以3.5萬人的計劃裁員規模超過計劃裁員1.8萬人的德意志銀行,在計劃裁員規模上位居第一位。據彭博社統計,2019年全球有50多家銀行宣布裁員,計劃裁員人數77780人,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 全球銀行全年裁員8萬人,最賺錢的金飯碗為啥淪落到討飯的地步?
    據彭博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有50多家銀行宣布裁員,計劃裁員人數77780人,創下2015年以來最高。包括德意志銀行裁員1.8萬、義大利裕信銀行裁員8000人等。把時間拉長,過去6年全球銀行業裁員人數更是超過42.5萬人。據彭博社援引公司和工會的文件稱,根據50多家銀行「官宣」的今年裁員計劃,2019年全球銀行有近7.8萬人失業。
  • 繼迪士尼後,又一家美國巨頭宣布裁員,數千人或將「丟飯碗」
    在特殊事件的發酵下,全球各地的經濟發展都受到了影響。前有迪士尼宣布準備裁員32000人,最近又有一家美國巨頭企業宣布將撤掉2200個工作崗位,它就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是一代年輕人的記憶,尤其是與百事可樂之間的各種商業競爭,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
  • 滙豐銀行恢復裁員3.5萬人,不再「大而不倒」
    而如今,在全球擁有23.5萬員工的滙豐為削減45億美元成本宣布大規模裁員。今年2月,有消息稱,滙豐未來3年內將可能裁員3.5萬名,員工人數將從23.5萬人減少至20萬人,裁員總數將達到15%,並凍結幾乎所有外部招聘。3月,受疫情影響滙豐推遲了裁員計劃。
  • 山西金融圈大動作!擬籌建山西銀行 發起新農商行
    (原標題:山西金融圈大動作!5家城商行合併重組,7家企業發起新農商行…什麼信號?
  • 大風暴突襲!世界頭號豪車集團也扛不住,大舉裁員逾10000人
    原標題:大風暴突襲!世界頭號豪車集團也扛不住,大舉裁員逾10000人! BBA爭相 「砍人」原因竟都是這個,全球80000人丟飯碗!中國基金報 安曼中國的汽車「寒冬」波及全球。近日,世界第一大豪車集團戴姆勒宣布,計劃到2022年底在全球裁員逾10000人,相當於其全球員工總數的3.3%。
  • 香港一連鎖店突然結業 欠薪近千萬400人丟飯碗
    香港一連鎖店突然結業 欠薪近千萬400人丟飯碗 2015-08-04 10:14:09  前日仍有營業的德爾斯昨日突然全線「拉閘」,顧客與員工齊感愕然。上星期於旺角始創中心門市以8000元訂購了沙發、圓檯及櫈的何女士表示,原本打算與兒子的新居入夥時同住使用,並已支付2600元訂金。  她指出,當時已有傳德爾斯將結業,但職員當時卻稱:「只是電器部,家具部無事。」她下訂兩、三天後感到有點兒擔心,曾再上門發覺仍如常營業。
  • 歐洲最大旅遊公司途易擬全球裁員8000人
    歐洲最大旅遊公司途易集團13日宣布準備裁員8000人以控制運營成本。 途易集團總部位於德國,擁有旅行社、酒店、航空、郵輪等服務。 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5月13日,一名行人經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家途易集團的門店。 受新冠疫情衝擊,旅遊公司面臨財務壓力。歐洲最大旅遊公司途易集團13日宣布準備裁員8000人以控制運營成本。
  • 又有巨頭大裁員 2.2萬人丟飯碗!全球行業虧損或達...
    繼維珍澳大利亞之後,美國維珍集團旗下另一大航空維珍大西洋也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據不完全統計,今年2月以來,全球已經有超20家航空公司或破產或終止運營。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估,全球航空業今年恐虧損840億美元(約5833億元人民幣),營收僅達去年一半。
  • 繼包商銀行後,又一家銀行陷入「破產」危機,一年巨虧45億!
    今年來說,因為年初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很多人都沒辦法出去打工賺錢,在經濟復甦後,一時間「擺地攤」突然就火了,很多人都紛紛進購大量的物品去「擺地攤」,結果有的人提前準備好賺到了錢,而有的因為只是最後跟風,不但沒賺到錢,還賠了不少。
  • 全球資管裁員進行時 最大公司貝萊德至少裁500人
    (原標題:全球資管裁員進行時 最大公司至少裁掉500人)貝萊德公司正在裁員3%的全球員工,即約500名員工,這是自2016年以來裁員幅度最大的一次。從資產管理公司到投資銀行、對衝基金都經歷了2018年的市場陣痛,並面臨可能加劇的市場波動,最有效的抵禦手段還是最為傳統的辦法,縮減人員開支,積極減輕財務負擔。
  • 裁員8000人!歐洲最大旅遊公司途易集團負債千億月虧36億
    裁員8000人!歐洲最大旅遊公司也扛不住了,負債千億月虧36億,股價暴跌73%!  歐洲最大的旅遊公司也扛不住了。  在疫情重創其酒店、航空、旅行社業務後,歐洲第一傳統旅行社途易集團宣布將裁員8000人。
  • 業績壓力打消管理層不裁員的決心 華爾街人士面臨飯碗難保之虞
    高盛集團三個月內的第二輪數百人裁員再次表明,在疫情初期凍結裁員之後,華爾街金融機構又回到了削減成本的道路上。高盛及其最大競爭對手已開始少量裁減人手,但2021年的裁員力度可能將更加猛烈。金融機構公開承諾停止裁員,再加上疫情期間自然減員人數下降,以及繼續招聘新畢業的學生,都導致美國六大銀行的僱員人數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幅度的增長。今年前九個月,這些公司增加了近2萬名員工。
  • 裁員8000人!歐洲最大旅遊公司也扛不住了 負債千億月虧36億 股價...
    來源:中國基金報歐洲最大的旅遊公司也扛不住了。在疫情重創其酒店、航空、旅行社業務後,歐洲第一傳統旅行社途易集團宣布將裁員8000人。僅3月一個月,途易便虧損36億,公司還有千億債務壓身,即使近期獲得了百億政府貸款,途易現在的處境依然十分艱難。
  • 德璞資本:瑞銀與瑞信兩大投行巨頭要合併?擬組建歐洲最大銀行
    來源:FW融語投資大師9月14日,據兩位銀行內部人士消息,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瑞銀集團(UBS Group AG)和瑞信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的董事長正在探索可能將兩家銀行合併,以創建歐洲最大的銀行之一據悉,該項目代號為Signal,由瑞銀董事長Axel
  • 又一巨頭裁員!埃克森美孚宣布將在歐洲裁員1600人
    摘要 【又一巨頭裁員!埃克森美孚宣布將在歐洲裁員1600人】據報導,美國市值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5日宣布,將於明年底之前在歐洲最多裁員1600人,超過公司歐洲員工總數的十分之一。截至去年底,公司的全球僱員約有75000人。
  • 臺灣最大銀行誕生 為亞洲第十八大商業銀行
    華夏經緯網11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合作金庫銀行」與「中國農民銀行」八日召開臨時董事會,雙雙通過以一股合庫換二點四五股農銀的比例全數換股合併,合併後將更名為「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成為全臺存放款市場佔有率最大的銀行,在亞洲地區成為第十八大商業銀行。
  • 亞洲最大航空公司每月流失20億現金,裁員8000人自保!
    而曾經的亞洲最大航空公司——香港國泰航空集團也大受影響,9月載客數較同期下跌98%!國泰航空的重組公告顯示,過去幾個月,國泰航空每月流失的現金高達20億港元。就在今年6月,國泰航空曾獲得過香港政府注資的近300億港元,並在第一輪「保就業計劃」中獲得5億港元補貼薪金工資,但仍無法擺脫困境。
  • 中國四大銀行變「7大銀行」?國內「新增」3大行,其中一家未上市
    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除了四大銀行外,其他銀行都是小銀行。而這四大銀行分別是,中國國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之所以被稱為四大行,是因為這四家銀行的實力是最強的,同時規模也是最大的,它們不光在中國金融圈有名,在世界上也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