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大陸會對臺灣有什麼動作?

2020-12-06 臺海網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在大陸舉國「抗疫」的過程中,民進黨當局不僅沒有一絲的同胞之情,哪怕是一句暖心的話都沒有,還別有用心地利用大陸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毫無底線地對「疫情」進行政治操弄,利用綠媒和網軍,肆意散布假消息,打擊抹黑大陸,煽動「反中」「仇中」,妄圖以疫謀「獨」。

「疫情」後,兩岸關係回不去了

讓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子沒想到的是大陸「抗疫」之快,成效之顯著,令世人欽佩。據中國衛健委通報,3月18日,除去境外輸入病例外,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和生產建設兵團新增病例為0,特別是湖北和武漢地區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三項指標均為0。中國大陸的「抗疫」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 資料圖

民進黨當局這種「隔岸觀火」「落井下石」的卑劣行為,深深地刺痛了大陸同胞的心。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說: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說「疫情」過後,兩岸關係回不去了,然後呢?是啊,「疫情」即將過去,民進黨當局還想大陸視你為同胞,讓你一面盡享大陸發展的紅利,一面搞「臺獨」是不可能的了。大陸將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手段和更多的工具,反擊「臺獨」分裂行徑。

大陸會有什麼動作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過後,兩岸關係也沒有和緩跡象。對大陸來說,「敲打」臺灣的方式很多:

政治上將加大反「獨」的力度,依靠14億人「反獨促統」的迫切願望和民意基礎,團結島內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力量和主流民意,與海外僑胞一起,形成一股「反獨促統」的巨大力量,給民進黨當局和「臺獨」民粹主義以強力地回擊。

2月下旬,多位臺灣知名人士發起《救無別類,應物無傷──為對抗歧視、社會和諧提出呼籲》連署活動,迄今參與人數已逾千人。該連署聲明提出五大訴求:一是民進黨當局應立即取消歧視性政策,積極保障陸生、陸配與所有在臺居留者合法入境與醫療權利,不該放任誤導性用辭傷害來往兩岸的民眾;二是抗疫無界,及時救援,應予以實質支持,協助大陸抗擊疫情,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傷害;三是不要「逢中必反」;四是理性討論兩岸關係,化解「反中」的仇恨情緒;五是反對民粹情緒勒索,去除暴戾言語相向的惡習。

3月20日,多位臺灣學術、醫療、法律、文化界人士在臺北召開「被忽略的病毒:恐懼、歧視與汙名」記者會,對民進黨當局借疫情進行政治操弄、煽動「反中」情緒提出嚴正批評,期許臺灣社會恢復良善有禮的社會風氣,與大陸攜手抗擊疫情。

經濟上將利用大陸的巨大優勢,加大打擊「臺獨」力度。一方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吸引更多的臺胞來大陸投資興業、經商發展、就業安家,凸顯「兩岸一家親」的情懷。另一方面,利用經濟手段,打擊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子的經濟支撐,讓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子妄想賺大陸的錢,向美國交保護費、搞「以武謀獨」的企圖落空;讓蔡英文「臺灣是亞洲四小龍之最」的吹噓成為笑柄;讓支持民進黨當局的「臺獨」分子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讓 「藍委」李貴敏預測的臺灣要自絕於大陸形同自殺成為現實。有力打擊「臺獨」分子的囂張氣焰。

解放軍戰機巡航臺灣

軍事上將強化軍事鬥爭的準備,加大環島巡航的力度和頻次,必要時,舉行威懾「臺獨」的軍事演習,如果「臺獨」分子還不收手,一意孤行,做好非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充分準備,形成對「臺獨」分子的強大壓力和威懾力。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 資料圖

外交上運用強大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強化「一個中國」的國際共識,擴大國際朋友圈,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延續民進黨當局的「斷交潮」,讓美國的「臺北法案」成為一紙空文,讓民進黨當局「聯美抗中」,謀求加入國際組織的企圖徹底破滅。

奉勸民進黨當局一句話: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來源:中國臺灣網、新華社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專家預言:新冠肺炎疫情過後,臺灣經濟好不起來,只會更慘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經濟,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教授楊坤鋒接受訪問表示,疫情當下的經濟損失還不是最嚴重的,倘若兩岸關係持續緊繃,疫情過後,失去大陸經貿市場,臺灣面臨的經濟風暴才正要開始,臺灣經濟好不起來,只會更慘!
  • 蔡當局有危機?臺灣知名經紀人:疫情過後大海嘯才開始
    他說臺灣的經濟命脈,有很大部分抓在大陸手中,蔡當局若沒想通,未來臺灣付出的代價將無限巨大。他認為,防疫雖是目前的首要任務,但是臺灣的未來才是蔡英文當局必須面對的最大難題。夏春湧在臉書指出,從肺炎疫情開始到現在,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倒閉潮」,現在還是發生了,就像一個骨牌效應,接下來的就是失業潮,再下去就是股市房市的黑暗期,最後就是臺灣的信心危機。
  • 臺灣退休情報員:民進黨當局不要逼大陸動手
    曾涉「江南案」的臺灣退休情報員、臺陸軍退役少將陳虎門接受訪問時分析,大陸在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受害、最早恢復,現在還捐給各國醫療用品等,反觀歐美各國還在努力克服災情,不知道會爆發到哪個高點。他很肯定地說,若大陸不再爆發疫情,災難過後,可以肯說中國大陸會更強。
  • 臺學者:大陸對臺灣的反制可能在疫情結束之後
    臺灣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廖坤榮接受訪問時認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持續走親美路線,防疫作為明顯對大陸不友善。待疫情結束後,臺灣將遭中國大陸外交和經濟抵制,尤其下半年ECFA也將成為大陸對臺經濟籌碼,將考驗臺灣經濟承受能力,影響4年後民進黨是否能繼續「執政」。
  • 臺灣對大陸疫情的冷血反應是怎麼回事?
    對照疫情爆發不久,日本民間隨即捐助100萬個口罩到武漢,韓國政府也宣布將向中國大陸提供價值1.5億元的防疫物資,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所做的第一件事,卻是大動作宣布禁止出口口罩一個月,甚至公開蔑稱「中國武漢發生肺炎,害慘全世界」,更有藍綠政治人物大肆炒作臺灣未入WHO問題,將防疫問題泛政治化。
  • 智能交通在疫情過後會有什麼發展
    智能交通在疫情過後會有什麼發展 ITS智能交通 發表於 2020-03-06 10:23:31 眼下,新冠肺炎卻仍然處於攻堅期。全國各地開始陸續迎來復工。
  • 不排除大陸動作升溫 臺軍退將憂大陸封鎖金門、馬祖
    (摘自陸戰九九鐵軍旅臉書)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10月18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立榮航空包機前天飛往東沙島途中,進入香港飛航管制區被要求返航,臺軍退將擔憂大陸可能逐步封鎖金門、馬祖。對此,前臺灣安全部門主管蔡得勝分析,大陸類似行動會愈來愈多,「不排除相關動作升溫」,他建議雙方節制,事情走到頂點,隨之而來就可能引發動蕩。
  • 大陸趁疫情武統臺灣?臺當局前「防長」:可能性不高
    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兩岸關係是否一觸即發?臺當局前「防長」楊念祖表示,應該不會,即便過去四年來兩岸關係看起來是冷卻狀態,但也不是鐵板一塊,像是武漢包機都有間接聯繫,對關懷生命等軟性問題,沒有完全一刀切。他不認為疫情催化之後,兩邊對峙情緒會推進到對抗的局面,應該是不太會。
  • 別趁疫情對大陸落井下石!臺灣學者:「天然獨」會挑起「必然統」
    長期研究大數據的臺灣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理教授杜聖聰接受訪問表示,現在民進黨不跟中國大陸互動、制定「反滲透法」,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兩岸在未來1、2年看不到樂觀的部分。疫情當頭,民進黨「政府」應強調防範疫情,不要過度衍伸,並呼籲網民自製,當臺灣有「天然獨」的民意時,別忘了對岸有「必然統」,用歧視、憤怒的框架對著大陸,並不是聰明的作法。杜聖聰,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天電視兩岸中心召集人等,多次往來兩岸採訪兩岸新聞。
  • 臺灣學者:中國大陸「打」臺灣方式很多 不見得是戰爭
    臺灣學者:中國大陸「打」臺灣方式很多,不見得是戰爭。(圖片來源網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過後,兩岸關係也沒有和緩跡象。臺灣政治大學學者嚴震生在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表示,兩岸之間已經完全沒有回頭路,未來10年至20年,中國大陸一定會對臺灣採取強硬的作法。嚴震生觀察,臺灣內部因為自己市場小、薪資水準無法提升,優秀的年輕人或比較有國際觀的人,都出去工作,剩下來留在臺灣的人就更「仇中」。未來10年至20年中國大陸一定會「打」臺灣。
  • 從疫情中看「大陸配偶」在臺灣的酸甜苦辣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告急。在咱們全體海內外中華兒女眾志成城的努力下,迄今為止多個省市都有好消息,但是此時仍舊不能放鬆,必須時刻嚴肅面對。    其實,這場疫情戰役,兩岸本來可以開啟合作之窗,共同對抗疫情,可惜的是民進黨當局仍舊大打「逢陸必反」的兩岸對立牌。
  • 疫情過後兩岸怎麼辦?唐湘龍:回不去了!
    大陸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只見臺灣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見獵心喜,操縱「仇中」情緒,趁機「以疫謀獨」,而那些所謂的名嘴,更是不分藍綠,滿口謊話,嘴臉醜惡,毫無底線。都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這句話,大陸人不會再講了,就連一部分有良知的臺灣人,怕也說不出口了。臺灣媒體人唐湘龍認為,臺灣的防疫措施強硬,禁止陸客來臺,還禁止防疫資源出口境外,不僅沒有對大陸的疫情雪中送炭,還落井下石!
  • 臺灣網民:大陸會在世界混亂之際「武統」?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臺灣島內「臺獨」勢力以為有機可乘,搞了不少「反中」動作,比如鼓吹戰爭,想以國家身份加入世衛組織「以疫謀獨」,污衊造謠大陸抗疫措施,攻擊大陸體制等等,可能是以為大陸抗疫期間顧不上對付他們,一時之間上躥下跳、群魔亂舞。
  • 防堵疫情?臺灣當局前高官叫囂:跟大陸停止往來三個月
    新冠肺炎疫情威脅全球,臺當局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今天聲稱,如果讓臺商繼續回來臺灣,傳染給臺灣人的機會就很大。加上清明節快到,很多臺商會回臺掃墓,又不能去阻止。所以他認為要控制疫情,最好方式就是「跟中國(大陸)停止往來和通航3個月」。
  • 臺灣的發展前途在大陸,蔡英文指望美國有什麼用?
    作者:崔小杏子臺灣捨去大陸這麼好的市場不合作,反而捨近求遠地與美國合作,蔡英文指望美國什麼呢?最終又能從美國那裡得到什麼好處?要知道,一直被擱置著的所謂「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沒有任何的進展。看到這兩則信息,估計有很多臺灣民眾思考起了臺灣經濟未來的走向,該何去何從?臺灣的「中時新聞網」對這次的會談進行了評論稱,「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給予臺灣的利益暫時不確定,可能還將耗費大量的時間。以美國一貫的處事作風,臺灣想要從中獲得好處沒這麼容易,即使嘗到了甜頭,付出的代價也會很高。
  • 川普離任前,或將對臺灣有大動作
    假如川普斷定了我們會忍的話,那麼必將得寸進尺,會進一步的損害中國大陸的利益,並對拜登政府進行綁架。所以我們要打擊川普的動作。假如川普真的做出了神人共憤的行為的話,我們一定要給予嚴厲的反擊。即將離任的川普可能會對臺灣搞大動作根據專業人士的推測,在離任總統之前,川普很可能會專門針對臺灣搞大動作,甚至可能是川普本人訪問臺灣,宣稱以後跟臺灣建交等等。此前就有美國的情報官員訪問臺灣了,很可能是去打前站的。
  • 臺灣月底將有大動作,大陸船面臨火力威脅?
    臺「海巡署」準備滿滿,在月底迎來一艘巡邏艦,試圖用火力威脅大陸。所謂柿子要挑軟的捏,臺「海巡署」未必有膽子直接與解放軍的軍用船對上,反而派遣裝備武器的船隻屢屢針對正常作業的大陸漁船。臺灣對大陸漁船的野蠻行為是十分沒有人道的,不利於兩岸關係的友好發展。臺當局大動作「安平號」是600噸級的雙船體巡邏艦,它於去年1月份開工建設,預計今年11月份可以交付使用。
  • 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反而因為疫情越來越大
    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不僅沒有因為疫情而稍減,反而愈來愈大。與此同時,兩岸在臺海的武力對峙以及大陸與美國在臺海、南海的軍事較勁,都愈來愈尖銳。由此所反映的是臺灣生存問題的內在矛盾日益嚴重。  據臺灣官方統計,四月份對大陸的貿易出口佔所有對外出口的44.4%,五月份升至44.9%,六月份更達空前的46.17%。
  • 疫情過後,美國和西方會如何對待中國,揭露兩種文明差異的做法
    秉持這樣一種海洋文明思維的美國,會放過中國嗎?中國有部分聲音,說只要採取了跟美國一樣的制度,美國就不會打壓中國了。這可能嗎?看看俄羅斯,蘇聯解體後,全盤西化,採用跟西方一樣的制度,依然被不斷打壓。根本就不會因為你採用跟他一樣的制度就會放棄打壓你。
  • 臺媒贊大陸經受住了疫情考驗,臺灣可能離世界中心越來越遠
    須知,美國可是有2800萬低端人口沒有醫療保險。擁槍文化、資本主義、商人治國……疫情正在檢驗美國的制度、文化、人性。「中時電子報」發表的另一篇文章,則對「疫後的世界新秩序」進行了預估。認為,大陸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已經逐步將疫情控制住,而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卻因為先前兩個月的大意,開啟第二輪的疫情傳播,許多國家或地區的確診病例在飛速上升,因而也不得不採取先前大陸所採取過的管控措施。